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导”学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i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究四学”教学模式是深化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导”学,是“三究四学”教学模式的一部分,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感悟,让学生逐步达到借助语感把眼前的文字在大脑中描绘成一幅幅多彩生动的画面,使之“融情入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教学过程,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实施过程。因此,情景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所以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导”学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
  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导”学,怎样才能达到“融情入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之目的?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我认为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抓住景点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得入景入情,感受到文中的“景之美”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不少课文是围绕着景物描写选材的。对于这些内容,教师要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以“景”来突出“情”,紧紧围绕“景”与“情”这两条线索来组织教学。在实施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景物的句子,再找出在这些句子中哪些是描写景物的重点句(即景点),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描写这些景物的重点句,使学生借助语感,把眼前的句子在大脑中描绘成一幅幅多彩生动的画面。同时把自己带入美好的境地,从而从内心感受到文中的“景之美”。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物和美丽,感受到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悟出“景之美“,进而引发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激情。
  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综合以上景点的描述,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从而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幅综合的画像,形成一幅整体图象,使学生像自己实实在在的亲身“遨游‘鸟的天堂’”一般,从中感受到“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感受到“榕树之大、鸟之多”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到了作者为什么对“鸟的天堂”发自内心的赞美和对大榕树的眷恋之情,受到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美景衬欢情,感受“景之美”。
  2 抓住联系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读得“心”临其境,悟出文中的“景中情”
  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体裁多种多样。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要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不同的内容、景物、情景的描述,抓住上下文的联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使学生不但要把“身”投入到文章中的境地,而且还要把“心”带入文中的环境,真真切切充当文中主人翁的角色,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伴随着“入景入情,景入情出,景移情变”,悟出文中的“景中情”。
  如《詹天佑》一文,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读出詹天佑是怎样的人,读出詹天佑一生中最光辉的事迹,读出修筑京张铁路的伟大意义,体会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而引发出学生对这位超群出众的爱国工程师的爱慕之情。
  然后再引导学生带着“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为什么受到帝国主义的阻挠和要挟?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等问题,再让学生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思考以上问题。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重点读懂“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中部凿井法”和“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使学生在大脑里呈现出一幅幅“白天詹天佑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们在自然环境极恶劣的条件下攀山越岭,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晚上油灯下绘图”的情形和“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过程,“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遂道里满是泥浆”,“詹天佑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的场面。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想像出“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的动态景象。这样以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朗读,不仅把学生的“身”带入文中的环境,而且还把“心”融入了文中的境地。使学生不仅在大脑中勾画出了一幅幅“景”,而且还从“景”中悟出了“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情”。
  3 整体升华,让学生读得情景交融,感悟出文中的“情中景”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景教学时,要站在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制高点上,把学生的朗读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既要让学生悟出读书的方法,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读书的机会,要引导学生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通过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及前后的句子、前后段落之间的关系去读懂课文,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景物的描写特点,揣摩叙事的具体内容。使学生通过朗读,再现人物的形象,再现景物的风情,再现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以来学生就能把情与景紧紧联系在一起,就能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文中的“情”与“景”和学生的“情”与大脑中勾画的“景”得到整体升华。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教师在引导学习朗读时要用感情基调较低的朗读基调组织情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出文中表达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段的内容和全篇的主要内容,搞好朗读的感情(包括重音及停顿等)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带入“十里长街”成为参加“送总理”的一员,学生才能“耳闻目睹”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才能使情融于景,景寓于情,达到“情”与“景”得到整体升华之目的。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怀着不忍总理离开的真挚感情读“牵动”、“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多么希望……多么希望……”,“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等句子,引导学生读出“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随灵车而动,表达了不忍总理离去,愿周总理同人民永在”的思想感情。由此,学生既体会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又在大脑里勾画出了一幅幅首都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动态景象。把“情”与“景”紧紧联系在一起,得到情景交融的整体升华,感悟出了文中的“情中景”。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是教师、学生和阅读材料三方面,这三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到作用。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导”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三方面的作用,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在启发学生想象的时候,尤其是注意对阅读材料、阅读方法的引导,使学生能想象自然、贴切、合乎实际。今天,我们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景教学,主要是研究教师、学生、阅读材料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究情景教学的规律。以此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三究四学”教学模式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我认为学习数学,最主要的是要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和公式,有时想不到就有可能做不出。这就要求我们把相应的公式背熟,如果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那怎么学?这就要比盖一幢楼,而没有砖一样。就拿求导来是说吧, 如果不知道求导的公式,那么任意拿到一个题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学好数学其实也不难,我认为学习数学就像在理一团乱麻。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决心,慢慢的,一点点的把它给理顺了。当你理好这一团乱麻后,你会发
期刊
我们已进入21世纪,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比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往作用。如:现在电话交往就往往多于书信交往。无论人际交流、市场交易、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还是咨询、洽谈、答问、辩论等,都要求人们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
期刊
【摘 要】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讲故事、提问、设置悬念,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乐于学生,高效学习。  【关键词】 创设情境 高效学习  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教师有目的地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场景来启导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而创设的最佳教学场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
期刊
在全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形势下,课时大幅减少,但是高考内容并没有减少,考试要求并没有降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成为亟待解决的教研问题,而构建高效课堂无疑是最佳选择。那什么样课堂是高效课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应以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终极目标,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把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倡导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
期刊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吃苦耐劳、不怕挫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正因为这样,老师们便遇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为什么
期刊
【摘 要】 长期以来,课堂学习大多是讲解式,较单一地对话,线性地组织课堂,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没有活力,教学效果不理想。本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探索出课堂展示学习的若干思路、策略,搞活了课堂,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展示学习 细节 生成 机会均等 互动  近年来,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成为众多教师的努力方向,许多地方在中小学生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山东杜郎口中
期刊
【摘 要】 立体主义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方式,强调了绘画的平面性,着重形式和内在的关系,以多视点、多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对象。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立体主义 平面性 多视点 透视法  立体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称立方派。代表作品有巴勃罗·毕加索《亚维农少女》《格尔尼卡》。费尔南·莱热《三个女子》《地铁岔道口的缩写》。乔治·布拉克《埃斯塔克的
期刊
《芦花荡》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它是孙犁的一篇著名小说。作品通过描写白洋淀地区抗日时期的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下同鬼子展开艰苦卓绝斗争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自信自尊、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老英雄。这篇小说像一座丰碑,镌刻了慷慨义士不朽精神;它像一首赞歌,唱出了英勇不屈的意志;它像一块宝石,点缀了爱憎自信的境界。结合我教授本课的实践看,要想较全面、准确的把握其内涵,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它:  1 把握极
期刊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人事半功倍,受益一生。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的教师,深深感到养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其学好数学的保证。结合自己多年实际教学,向大家浅谈一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1 小学数学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1.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
期刊
充满激情的老师永远怀有一颗童心。他始终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外部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在他看来,眼前不断进步、成长、完美的学生,就像一朵朵不断凝粉、吐蕊、绽放的花儿;一篇篇教过多遍但是常教常新富有丰富意蕴的文章,就像一个个永远也挖掘不尽的宝藏;一次次永远也达不到尽善尽美的文本解读,就像春天里带着学生登高揽胜的远足。他眼里的世界,时时刻刻都是鲜活的。  1 课堂教学的美感展示来自于教师的语言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