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人事半功倍,受益一生。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的教师,深深感到养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其学好数学的保证。结合自己多年实际教学,向大家浅谈一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1 小学数学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1.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可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认为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应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
1.2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
1.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文学家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 小学数学习惯养成的途径
2.1 要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良好数学习惯的重要性。我们老师思想上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对小学生练习、解题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有益于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实际教学及生活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用苦良心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习惯。
2.2 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此外还要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我们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2.3 要培养动脑多思的习惯。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其做法是:①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②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③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2.4 要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2.5 要培养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要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2.6 要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习惯。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组织讨论,发表意见,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此外,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学,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迁移运用,深化提高。
2.7 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小学生的身心具有可塑性。这就要求我们长期坚持规范学生的行为活动,以此达到可以内化成为学生习惯的一种能力行为。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上要求学生两手平放在桌面,腰杆要坐直,其实也是一种对学生内化优秀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式。“严师出高徒”说得也就是这个道理。在班上某学生经常上课开小差,说悄悄话,扰乱其他同学上课,这就要必须严格规范,甚至要下些“苦功夫”。可以通过课后谈话,成绩对比,与同学间的比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眼色与其进行交流,约束其开小差行为。对其约束行为目的要求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并长期与其行之,让其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总之,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系统安排数学的课程,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形成,从而解决生活的数学问题,达到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的目的,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 小学数学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1.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可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认为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应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
1.2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
1.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文学家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 小学数学习惯养成的途径
2.1 要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良好数学习惯的重要性。我们老师思想上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对小学生练习、解题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有益于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实际教学及生活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用苦良心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习惯。
2.2 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此外还要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我们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2.3 要培养动脑多思的习惯。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其做法是:①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②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③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2.4 要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2.5 要培养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要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2.6 要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习惯。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组织讨论,发表意见,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此外,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学,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迁移运用,深化提高。
2.7 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小学生的身心具有可塑性。这就要求我们长期坚持规范学生的行为活动,以此达到可以内化成为学生习惯的一种能力行为。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上要求学生两手平放在桌面,腰杆要坐直,其实也是一种对学生内化优秀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式。“严师出高徒”说得也就是这个道理。在班上某学生经常上课开小差,说悄悄话,扰乱其他同学上课,这就要必须严格规范,甚至要下些“苦功夫”。可以通过课后谈话,成绩对比,与同学间的比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眼色与其进行交流,约束其开小差行为。对其约束行为目的要求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并长期与其行之,让其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总之,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系统安排数学的课程,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形成,从而解决生活的数学问题,达到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的目的,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