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有效变式教学为手段促学习技术内化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课堂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探索精神和物理思维的培养。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初步地探讨在物理有效教学中运用变式可使学生深刻地、牢固地理解,促使学生物理学习技术内化。通过变式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使非本质特征的种类既要全面,又要突出主要的、常见的,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要精选变式例子,在运用时既要善变,又要万变不离其宗。
  关键词:有效变式教学;学习技术内化
  
  按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教师通过变式教学让学生达到学习技术内化,紧扣教材,运用技术性的思维方式,举一反三。就像一条生产线,让学生轻松获取知识要点,充分节省时间,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自觉地将学习技术内化为主体需要,促进智能的发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性格特征,从而带来学习成效的大幅度提高。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监测和调控,迅速而准确地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判断、加工和处理进而提高学习效能。
   一、提供变式材料消化概念,进行变式训练活化概念
  高中物理实际教学中以变式为手段,具体措施以概念变式为例加以分享,对于物理概念,要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变式的成效不取决于其运用的数量,而是在于其是否具有广泛性、典型性,能否使学生在理解概念与原理时摆脱感性经验片面性的消极影响。根据概念的特征设问可以根据不同物理概念的不同特点设置变式问题。
  例如,针对“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本身固有属性的一个物理量,就可编撰下列一组问题:
  (1)在电场中的P点放一个2.0×10-8库仑的点电荷,它受到的电场力是4×10-10牛顿,P点的场强是多大?假定在P点改放一个8×10-8库仑的点电荷,P点的场强是多大?如果在P点不放电荷;P点的场强是多大,为什么?
  (2)关于电场强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E=F/q可知,电场中某点处的电场强度眼放在该点的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B.由E=F/q可知,电场中某点处的电荷所受电场力总是跟电荷电量成正比。
  C.放入电场中某点处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越大,则该点处的电场越强。
  D.放入电场中某点处的单位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越大,则该点处的电场越强。
  E.由公式E=F/q可知,E与Q成反比;由公式E=Kq/r2可知,E与q成正比。可见这两个公式是不相容的。
  F.放入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的电量改变时,电场强度也随之改变;将检验电荷拿走,该点的电场强度就是零。
  这些问题很容易把学生对电场强度的模糊认识暴露出来。有的学生硬套公式E=F/q,有的学生则以为“q变F就变,E也随着变;没有q,F就不存在,场强也就消失了”。澄清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模糊认识,其便会形成正确的电场强度概念。
  二、从教材和学生思维发展入手,进行“变题”剖析
  具体措施以例题变式为例加以分享,实际教学中做到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改编例题是一项十分严谨、细致而周密的工作,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因此,教师如果要对课本例题进行改编,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工夫。“变题”已经成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热点,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些“似曾相识题”。这种“似曾相识题”实际上就是“变题”。学生在练习中遇到新模型时感到陌生棘手,其思维障碍在于不善于把貌离神合的新模型与典型模型进行比较,去认识和把握新、旧模型物理本质上的共性,从而望题兴叹,无处下手。教师应根据问题的基本模式,改变其“包装”,进行问题有效设计,使之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变式的练习,从各种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基本模式,可以从中体会到基本模式是如何将各种变式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加深对基本模式的理解。
  布鲁纳曾经说过:获得的知识越是抽象,抽象为一个定义,其适用面越广。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自主获得这种抽象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它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教师应当注意经常地对问题进行有效变式设计,将所教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以帮助学生获得有普遍意义的抽象知识。让学生在分析和对比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
  三、变式中的例子可分阶段分别列举
  农民种地要做到“不违农时”,学生读书同样应“不违学时”。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于由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在感知和观察方面富有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在记忆方面,机械记忆仍然在使用,但理解记忆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心理发展不是单纯随年龄增加,况且这种发展的不同个体有极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且经验思维仍占有很大的优势。
   据此,教育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结构的规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变式中的例子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不拔苗助长”,“不凌节而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变式中的例子要分阶段进行。
  四、利用教材和平时模拟考试题进行变式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变式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变式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变式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众多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同时若联系实际,能增强应用意识,激发内在兴趣,促使学习技术内化。
  五、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如地上机械运动的万物,茫茫宇宙中的无数繁星,这天上地下的无数事物居然被统一在F=ma这样一个如此简洁的式子中,有谁不会被牛顿力学的简单、和谐、统一之美所折服、所震撼呢?再如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等无不使人感受到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和谐、统一之美。一旦学生领悟到物理内在的美,就会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中,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和享受物理之美,享受发现和成功带来的愉悦、快感和满足,达到这一境界,学生的学习动力、探索精神已被激发,而且是无穷无尽的。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新课程物理教学的趋势。所谓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物非本质的属性,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的过程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举一例加以说明。一块木块立在一辆平直的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遇到障碍物而停止时木块将( )
   A. 向前作匀速直线运动;B. 向后倾倒;C. 向前倾倒;D. 立即停止运动。
其他文献
多媒体教学目前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群体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并将多媒体元素如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动画有机相结合,给学生更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体育新课程的广泛实施,人文精神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显示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新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
从教二十余年,对于数学学习,谈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在实际问题中学习数学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教材中学生随处可看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这些实际例子,有些是学生熟悉的,如用抛物线的知识求拱形桥所在抛物线的方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威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要善于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这
耕地开发关系到耕地保护问题以及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本文对此作思考与探讨.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的综合性教育。这就使得实施创新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应认真实施创新教育。  一、 实施创新教育,应重视创新意识的养成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养成创新意识并不完全在乎已经具备了多少知识。由此可见,我国目前还十分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缺乏创新动机、愿望的训练。我们必须认识到养成创新意识在中小
现在的有些中学生和大学生生命意识比较淡薄,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常常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自杀或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他们或把这作为逃避挫折的方式,或把这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越来越大。文章分析了体育锻炼对人们身心健康的有益促进作用。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涵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得到广泛普及,出现故障在所难免,因而需要大量维修人员。要使机电专业的学生尽快入门,快速掌握电子技术,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