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元始天尊是道教中地位极高的“三清”尊神之一,元始天尊的仙话形象是由盘古神话处借鉴而来。两者在记录描述上大致相同,有诸多共同点。从《封神演义》的文本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当盘古大神进入道教的神仙谱系演变为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后,精神内旨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关键词】元始天尊 《封神演义》 形象来源
有明一代,通俗小说大放光彩,这一时期“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鬼怪”、“世态人情”小说均留下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作品。而《封神演义》则是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虽然鲁迅先生对其评价是“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但《封神演义》中出现了三百六十五个神仙魔怪形象,对如此庞大的仙魔群像进行整理和重构,形成新的神仙体系,使《封神演义》成为了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神魔小说。这种对神仙谱系的整理,使它成为了后世民间神祗崇拜的新神话依据。而元始天尊作为道教尊崇的主神之一,在《封神演义》中自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另外从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来看,虽然出场次数很少,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封神演义》中,作者塑造的诸多仙凡人物,多是直接套用了道教仙话中的仙人形象。《封神》中元始天尊的地位极高,是三教中的教主,这与元始天尊在道教中的地位是有密切关系的。元始天尊是道教遵奉的最高神“三清”之一。“三清”指的是“玉清境清微元始天尊”、“上清境玉禹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三清”之中元始天尊居中,其地位要高于太上老君与灵宝天尊。在《西游记》中也提及到了元始天尊。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中,就讲到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邀请,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虽然这里没有对元始天尊形象作直接的描写,但通过对镇元仙的描写侧面表现了元始天尊地位的崇高。在镇元仙所居的万寿山五庄观门前有一对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看到此对联连悟空都说“这道士说大话唬人。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此话说。”而在正殿只供奉五彩装成的“天地”二大字,童子还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可见是多么的气派,镇元仙的地位是多么高,连着“地”都受不得他们的香火。而三清是其朋友,四帝是其故人,九曜是其晚辈,元辰是其下宾。由此可见作为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其地位又是多么的尊崇了。
三清尊神作为道教崇拜的最高神祗,其演变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古代神话中可以找到他们的原型。元始天尊其早期的形象是元始天王,一般被认为与元始天尊是同一神,但起初这只是上清派的观点。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葛洪的《枕中书》(《元始上真众仙记》)。“昔二仪未分,……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经四劫,天形如巨盖,上无所系,下无所根,天地之外,辽属无端……复经四劫,二仪始分,相去三万六千里。……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日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常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元始天王与之通气结精,而生扶桑大帝东王公与西王母,再生天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伏羲、神农等五帝是其后裔云云。很显然元始天王开天辟地创世传教的这段描写与道教中包含的道家思想有密切关系。道教形成之初吸收了老庄的思想。而老子思想中认为道为万物本源,是“天地母”。《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元始天王的开辟正合“道”,因此元始天王(尊)是道的代表、化身。 从《枕中书》的记载来看,很容易发现元始天尊的仙话形象是来自于盘古神话的。首先是记录中出现了“盘古真人”的称呼,使人很容易联想到盘古开辟神话:其次,《枕中书》的记载与盘古神话的记载内容极其相似。盘古神话作为中原地区最著名的开辟神话,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人徐整所撰的《三五历记》及《五运历年纪》两书当中。盘古神话实际上包括了两部分:一为盘古的出世与天地的形成:一为盘古的垂死化身与万物的起源。元始天尊仙话吸收了第一部分,即出世与天地的形成。第一部分原载于《三五历记》,原书已佚,据《太平御览》引文云:“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干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目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通过两处记录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元始天尊仙话形象对盘古神话带有明显的借鉴痕迹。 虽然,元始天尊的仙话形象是由盘古神话处借鉴而来,两者在记录描述上大致相同,有诸多共同点。但是盘古大神进入道教的神仙谱系演变为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后,两者的形象发生了本质的转变。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的行为体现的是原始先民征服自然的气概与愿望。而开辟神话正是原始先民借助想象力征服自然和把自然加以形象化的产物。“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这句话是对神话本质最深刻的揭示。而开辟神话更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本质。盘古的开天辟地在这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是对原始先民进取精神的赞扬和讴歌。而当其进入道教的神仙谱系演变为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后,精神内旨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元始天尊开世创教的行为比起盘古的开天辟地就少了很多积极进取的意味。他不再反映人们的开拓精神,转而成为一种抽象的作为形而上存在的“道”的化身。宗教和哲学的抽象,使之脱离了神话时代它所蕴含的现实精神,成为一种充斥天地间,统辖万物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在元始天尊身上很难发现盘古开创天地时的伟大活力。作为使天地万物运行“有常”的“道”,它总是不卑不亢,永远无悲无喜,脱离了人的特征,成为真正“神”的存在。位于整个神仙谱系的顶端的元始天尊有着非凡的本领,可以预知未来,就像他所代表的“道”一样。他知道万物运行的规律,也正是因为主神有如此的本领,可以预知未来发生的事,道教的天命思想才会如此浓厚。在《封神>中处处体现了这种浓厚的天命观,与神话中体现出的积极进取精神相比,“天命”思想则体现了天命所定,人力无法改变,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向前发展的观点。过于强调规律的必然性,引发的只能是消极的影响。
盘古与元始天尊虽记载相似,但差异颇大,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盘古形象被吸收到道教中来是由宗教本质决定的。每种宗教必然有其自己的世界观、宇宙观,因此回答世界的起源、万物的形成是一切宗教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如此,才有说服人的权威。《圣经》“创世纪”一章中专门讲述了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过程,成为基督教赖以存在的基础。正是因为上帝能够创造世界和人类,是万能的造物主,所以人类就要信奉上帝,服从上帝。同样,道教中的元始天尊一神也具备了开天辟地之功,所以人们都应信奉他。很明显,元始天尊只是借助了盘古大神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这一举动,并没有吸收神话中的创造性的精神内旨。
第二,神话与仙话形成的思想不同。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理解,认为是某种无形的神秘力量所致。因此这一时期的“万物有灵”思想影响广泛。原始先民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主宰的神灵,据此产生了神话。而仙话产生的思想根源则完全不同。仙话是生命意识觉醒的产物。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才完成了对“人”存在的自我意识,“人”本性的自我意识, “人”的悲剧的自我意识的认定,总的来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人同动物相揖别,并将神性还原成人形,从而开创了真正的“人”的历史,也正是由此驱使人类由自身生命短促和尘世束缚等无法摆脱的悲剧性命运而导向对生命与自由的不息追求。而神仙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为人类超脱“死亡恐惧——生命毁灭感”、“尘世束缚——生命不自由感”提供了解脱的方法。
另外,盘古之所以能够进入道教仙系成为元始天尊,并且迅速取代太上老君、黄帝成为仙界最高主宰与道教教主,有其独特的原因。太上老君的前身是老子,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做过周代的“柱下使”,史书上都明确地记载了他的生平,这对进一步将其神化极端不利,因而太上老君也不免和皇帝一样,难以永久地确立创世神、仙界主宰和道教教主的权威。而盘古王则不同。他本就是开天辟地的创世之神,易于树立权威,而且所托时代久远,没有皇帝老子的历史痕迹,便于虚化神化。因此,葛洪的《元始上真众仙记》便抛开老子另行推出了盘古真人取而代之。而且很快得到道教各派别的共同接受,在仙界体系中地位也愈来愈高,能量愈来愈大,传说也愈来愈丰富。
【关键词】元始天尊 《封神演义》 形象来源
有明一代,通俗小说大放光彩,这一时期“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鬼怪”、“世态人情”小说均留下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作品。而《封神演义》则是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虽然鲁迅先生对其评价是“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但《封神演义》中出现了三百六十五个神仙魔怪形象,对如此庞大的仙魔群像进行整理和重构,形成新的神仙体系,使《封神演义》成为了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神魔小说。这种对神仙谱系的整理,使它成为了后世民间神祗崇拜的新神话依据。而元始天尊作为道教尊崇的主神之一,在《封神演义》中自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另外从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来看,虽然出场次数很少,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封神演义》中,作者塑造的诸多仙凡人物,多是直接套用了道教仙话中的仙人形象。《封神》中元始天尊的地位极高,是三教中的教主,这与元始天尊在道教中的地位是有密切关系的。元始天尊是道教遵奉的最高神“三清”之一。“三清”指的是“玉清境清微元始天尊”、“上清境玉禹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三清”之中元始天尊居中,其地位要高于太上老君与灵宝天尊。在《西游记》中也提及到了元始天尊。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中,就讲到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邀请,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虽然这里没有对元始天尊形象作直接的描写,但通过对镇元仙的描写侧面表现了元始天尊地位的崇高。在镇元仙所居的万寿山五庄观门前有一对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看到此对联连悟空都说“这道士说大话唬人。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此话说。”而在正殿只供奉五彩装成的“天地”二大字,童子还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可见是多么的气派,镇元仙的地位是多么高,连着“地”都受不得他们的香火。而三清是其朋友,四帝是其故人,九曜是其晚辈,元辰是其下宾。由此可见作为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其地位又是多么的尊崇了。
三清尊神作为道教崇拜的最高神祗,其演变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古代神话中可以找到他们的原型。元始天尊其早期的形象是元始天王,一般被认为与元始天尊是同一神,但起初这只是上清派的观点。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葛洪的《枕中书》(《元始上真众仙记》)。“昔二仪未分,……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经四劫,天形如巨盖,上无所系,下无所根,天地之外,辽属无端……复经四劫,二仪始分,相去三万六千里。……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日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常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元始天王与之通气结精,而生扶桑大帝东王公与西王母,再生天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伏羲、神农等五帝是其后裔云云。很显然元始天王开天辟地创世传教的这段描写与道教中包含的道家思想有密切关系。道教形成之初吸收了老庄的思想。而老子思想中认为道为万物本源,是“天地母”。《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元始天王的开辟正合“道”,因此元始天王(尊)是道的代表、化身。 从《枕中书》的记载来看,很容易发现元始天尊的仙话形象是来自于盘古神话的。首先是记录中出现了“盘古真人”的称呼,使人很容易联想到盘古开辟神话:其次,《枕中书》的记载与盘古神话的记载内容极其相似。盘古神话作为中原地区最著名的开辟神话,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人徐整所撰的《三五历记》及《五运历年纪》两书当中。盘古神话实际上包括了两部分:一为盘古的出世与天地的形成:一为盘古的垂死化身与万物的起源。元始天尊仙话吸收了第一部分,即出世与天地的形成。第一部分原载于《三五历记》,原书已佚,据《太平御览》引文云:“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干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目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通过两处记录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元始天尊仙话形象对盘古神话带有明显的借鉴痕迹。 虽然,元始天尊的仙话形象是由盘古神话处借鉴而来,两者在记录描述上大致相同,有诸多共同点。但是盘古大神进入道教的神仙谱系演变为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后,两者的形象发生了本质的转变。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的行为体现的是原始先民征服自然的气概与愿望。而开辟神话正是原始先民借助想象力征服自然和把自然加以形象化的产物。“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这句话是对神话本质最深刻的揭示。而开辟神话更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本质。盘古的开天辟地在这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是对原始先民进取精神的赞扬和讴歌。而当其进入道教的神仙谱系演变为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后,精神内旨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元始天尊开世创教的行为比起盘古的开天辟地就少了很多积极进取的意味。他不再反映人们的开拓精神,转而成为一种抽象的作为形而上存在的“道”的化身。宗教和哲学的抽象,使之脱离了神话时代它所蕴含的现实精神,成为一种充斥天地间,统辖万物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在元始天尊身上很难发现盘古开创天地时的伟大活力。作为使天地万物运行“有常”的“道”,它总是不卑不亢,永远无悲无喜,脱离了人的特征,成为真正“神”的存在。位于整个神仙谱系的顶端的元始天尊有着非凡的本领,可以预知未来,就像他所代表的“道”一样。他知道万物运行的规律,也正是因为主神有如此的本领,可以预知未来发生的事,道教的天命思想才会如此浓厚。在《封神>中处处体现了这种浓厚的天命观,与神话中体现出的积极进取精神相比,“天命”思想则体现了天命所定,人力无法改变,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向前发展的观点。过于强调规律的必然性,引发的只能是消极的影响。
盘古与元始天尊虽记载相似,但差异颇大,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盘古形象被吸收到道教中来是由宗教本质决定的。每种宗教必然有其自己的世界观、宇宙观,因此回答世界的起源、万物的形成是一切宗教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如此,才有说服人的权威。《圣经》“创世纪”一章中专门讲述了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过程,成为基督教赖以存在的基础。正是因为上帝能够创造世界和人类,是万能的造物主,所以人类就要信奉上帝,服从上帝。同样,道教中的元始天尊一神也具备了开天辟地之功,所以人们都应信奉他。很明显,元始天尊只是借助了盘古大神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这一举动,并没有吸收神话中的创造性的精神内旨。
第二,神话与仙话形成的思想不同。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理解,认为是某种无形的神秘力量所致。因此这一时期的“万物有灵”思想影响广泛。原始先民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主宰的神灵,据此产生了神话。而仙话产生的思想根源则完全不同。仙话是生命意识觉醒的产物。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才完成了对“人”存在的自我意识,“人”本性的自我意识, “人”的悲剧的自我意识的认定,总的来说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人同动物相揖别,并将神性还原成人形,从而开创了真正的“人”的历史,也正是由此驱使人类由自身生命短促和尘世束缚等无法摆脱的悲剧性命运而导向对生命与自由的不息追求。而神仙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为人类超脱“死亡恐惧——生命毁灭感”、“尘世束缚——生命不自由感”提供了解脱的方法。
另外,盘古之所以能够进入道教仙系成为元始天尊,并且迅速取代太上老君、黄帝成为仙界最高主宰与道教教主,有其独特的原因。太上老君的前身是老子,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做过周代的“柱下使”,史书上都明确地记载了他的生平,这对进一步将其神化极端不利,因而太上老君也不免和皇帝一样,难以永久地确立创世神、仙界主宰和道教教主的权威。而盘古王则不同。他本就是开天辟地的创世之神,易于树立权威,而且所托时代久远,没有皇帝老子的历史痕迹,便于虚化神化。因此,葛洪的《元始上真众仙记》便抛开老子另行推出了盘古真人取而代之。而且很快得到道教各派别的共同接受,在仙界体系中地位也愈来愈高,能量愈来愈大,传说也愈来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