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相整合,把信息技术的运用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将更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为小学生习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拓展资源,引导学生自主习作
语文课程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参与意识。系统的教学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普遍采用班级制的集体教学模式,局限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难以实现自我发展。如今依托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个别化教学模式得以实现,把教学从“教师为中心、” 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这过程中由“教者”向学生网络学习的“引导者” 过渡。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
在指导学生写《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的教学过程中,我先组织学生根据相关词语,在网下载有关“地球”、“环境保护”等资料后,根据采集的大量相关信息,制作精美课件,并把其分成五个环节,组成指导学生探索、调用资源。五个环节分别是“写作素材”、“例文引路”、 “写作提纲”、“写作要求”、“等级评价”栏目,供学生查阅、借鉴、运用。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后,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引导”,而学习的主人是学生,他们利用网络资料选择运用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帮助自己提炼观点,充实文章内容。与此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个体不同的水平多次反复自由地选择相关栏目资料,帮助自己熟悉信息,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教师则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浏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适当及时地提供个别辅导或分层辅导,因材施教,正因为学生开阔了眼界,贴近了生活,文章的质量逐渐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学生在一个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学习环境自主学习,自我完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相互评改,促进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更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扩展了学生习作交流的时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以更快的速度、让更多的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教师首先可以通过网络调阅学生有代表性的习作,并以屏幕广播的方式向大家展示,由师生共同评议作品的优劣,并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个人不同的看法。另外教师也可让学生直接在网上进行相互评改。学生批改之前,必须明确此次批改的要求、重点、注意事项等,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还可以对其他文章加评论;作者本人可以即时回复,与评改者进行争鸣、论战;最后老师把关,不仅看作者原文,还要看各个学生所打的分数和所写的评语,然后在“五花八门”的分数和评语后面给出自己的参考分数和评语。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被点评者在吸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修改,修改后的作文都会有所提高,从而使被点评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加深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周末让学生和家人一起外出踏青,寻找春天,之后完成习作,再让他们把自己的习作发布在教育论坛上的班级主题帖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家里通过读到全班同学中的任何一篇习作。他们还利用“回复栏”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修改意见,如:指出作文中的错别字、不通顺的語句;赞扬同学写得精彩的片段等。教师也作为交流评论的一员参与其中。这种新颖的习作批改形式和快速广泛的网上交流,学生感到特别的新鲜。他们不仅写出了生动感人的习作,而且交流了情感,写下了许多简短精彩的评语。他们在相互交流与评改中懂得了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
让学生在网上互批作文,教师首先要对学生作文的大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做好示范工作,指导学生要到位。再次要发扬教学民主,同时要注意管理,要强调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学生的批改情况要及时把握。最后还要有循序渐进的心理准备。
三、展示成果,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心理学研究证实,成功体验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变得更坚强自信。学生的文章得到发表,就能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体会到价值被肯定的感觉,可以说,这是对学生写作的最好激励。传统的作文教学仅仅注重学生的写作,却不注重作品的发表,学生没有发表作品、展示才华的空间,逐渐形成封闭的写作心理,学生的写作只由老师一个人看,对于其他人来总是遮遮掩掩,致使学生的作文缺乏读者、缺乏与他人的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以因特网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作品的发表提供了更宽阔的舞台和更便捷的途径。为此我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发到教育论坛“辰星教育”中的学生版块“才艺天地”栏目里,把习作随时展示给老师、同学或其他对象阅览,并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习作的平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此外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传送到校园网上发表,对于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还可以汇编成《我的成长足迹》、《我的作文专集》等,自己动手编辑、排版、插图、制作封面,放在校园网上供全校学生欣赏。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使学生个人智慧得以展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学生写作的劲头越来越大,文章数量及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成功的欢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动力,写作不再成为他们的苦恼。从而实现了“要我写”到“我要写”的巨大转变。
教学实践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优化了课堂环境,也改变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而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期待的。但是,我们也知道,网络习作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事物,如何有效地提高网络习作教学的质量,使其更好地为习作教学服务,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拓展资源,引导学生自主习作
语文课程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参与意识。系统的教学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普遍采用班级制的集体教学模式,局限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难以实现自我发展。如今依托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个别化教学模式得以实现,把教学从“教师为中心、” 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这过程中由“教者”向学生网络学习的“引导者” 过渡。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
在指导学生写《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的教学过程中,我先组织学生根据相关词语,在网下载有关“地球”、“环境保护”等资料后,根据采集的大量相关信息,制作精美课件,并把其分成五个环节,组成指导学生探索、调用资源。五个环节分别是“写作素材”、“例文引路”、 “写作提纲”、“写作要求”、“等级评价”栏目,供学生查阅、借鉴、运用。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后,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引导”,而学习的主人是学生,他们利用网络资料选择运用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帮助自己提炼观点,充实文章内容。与此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个体不同的水平多次反复自由地选择相关栏目资料,帮助自己熟悉信息,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教师则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浏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适当及时地提供个别辅导或分层辅导,因材施教,正因为学生开阔了眼界,贴近了生活,文章的质量逐渐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学生在一个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学习环境自主学习,自我完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相互评改,促进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更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扩展了学生习作交流的时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以更快的速度、让更多的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教师首先可以通过网络调阅学生有代表性的习作,并以屏幕广播的方式向大家展示,由师生共同评议作品的优劣,并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个人不同的看法。另外教师也可让学生直接在网上进行相互评改。学生批改之前,必须明确此次批改的要求、重点、注意事项等,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还可以对其他文章加评论;作者本人可以即时回复,与评改者进行争鸣、论战;最后老师把关,不仅看作者原文,还要看各个学生所打的分数和所写的评语,然后在“五花八门”的分数和评语后面给出自己的参考分数和评语。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被点评者在吸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修改,修改后的作文都会有所提高,从而使被点评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加深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周末让学生和家人一起外出踏青,寻找春天,之后完成习作,再让他们把自己的习作发布在教育论坛上的班级主题帖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家里通过读到全班同学中的任何一篇习作。他们还利用“回复栏”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修改意见,如:指出作文中的错别字、不通顺的語句;赞扬同学写得精彩的片段等。教师也作为交流评论的一员参与其中。这种新颖的习作批改形式和快速广泛的网上交流,学生感到特别的新鲜。他们不仅写出了生动感人的习作,而且交流了情感,写下了许多简短精彩的评语。他们在相互交流与评改中懂得了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
让学生在网上互批作文,教师首先要对学生作文的大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做好示范工作,指导学生要到位。再次要发扬教学民主,同时要注意管理,要强调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学生的批改情况要及时把握。最后还要有循序渐进的心理准备。
三、展示成果,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心理学研究证实,成功体验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变得更坚强自信。学生的文章得到发表,就能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体会到价值被肯定的感觉,可以说,这是对学生写作的最好激励。传统的作文教学仅仅注重学生的写作,却不注重作品的发表,学生没有发表作品、展示才华的空间,逐渐形成封闭的写作心理,学生的写作只由老师一个人看,对于其他人来总是遮遮掩掩,致使学生的作文缺乏读者、缺乏与他人的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以因特网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作品的发表提供了更宽阔的舞台和更便捷的途径。为此我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发到教育论坛“辰星教育”中的学生版块“才艺天地”栏目里,把习作随时展示给老师、同学或其他对象阅览,并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习作的平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此外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传送到校园网上发表,对于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还可以汇编成《我的成长足迹》、《我的作文专集》等,自己动手编辑、排版、插图、制作封面,放在校园网上供全校学生欣赏。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使学生个人智慧得以展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学生写作的劲头越来越大,文章数量及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成功的欢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动力,写作不再成为他们的苦恼。从而实现了“要我写”到“我要写”的巨大转变。
教学实践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优化了课堂环境,也改变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而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期待的。但是,我们也知道,网络习作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事物,如何有效地提高网络习作教学的质量,使其更好地为习作教学服务,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