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对布什政府的评价在民众和精英层不尽一致。普通民众对于布什的评价基本和国际主流社会一致,对其简单主义、单边主义的牛仔作风不以为然,对其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实动机颇多质疑,对其退出《反导条约》、《京都议定书》等不负责任的做法相当不满,对其一度声称将竭尽所能协防台湾记忆犹新,对其在中国周边搞的一系列动作(诸如导弹防御系统、美印关系升级等等)很是警惕。凡此显示了中国大众既具有普世的国际主义关怀,也拥有特殊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怀。
除此之外,中国民众对布什的印象还明显地受“克林顿情结”的影响。许多人至今仍觉得“还是克林顿好”,不仅是形象好、气质好、口才好的“三好生”,而且倡导环保主义、发展高新科技、主张多边合作,是个顺应21世纪和平发展潮流的美国领导人。中国人“以貌取人”的习性在看待克林顿和布什这一点上袒露无遗,据说至今克林顿在中国还有不少女粉丝。
然而,“以貌取人”往往容易出偏差。就拿中美关系来说,今天人们似乎对美国不停炒作中国产品安全问题、奥运问题、达尔富尔问题耿耿于怀,然而却忘了克林顿执政八年间,中美之间先后发生了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1999年的“炸馆事件”,每一事件都可谓惊心动魄。其间还掺杂着“李文和案”等大大小小的“中国间谍案”,形形色色的人权领域的较量,以及双边因克林顿政府与国会的矛盾而间接受到波及。相比较而言,今天中美之间发生的摩擦也就不算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事实上,从2001年4月1日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以来,中美关系已保持了长达七年的稳定而未发生颠簸,这是冷战结束后的头一次,对于长期以起伏不定为基本规律的中美关系而言,这几乎就是奇迹。这一成就当然是中美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国际局势的大变动相关。但布什对华态度的积极变化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原因。
在对华定位问题上,布什从“战略竞争对手”论转向期待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论,并愿意成为中国的“建设性合作者”;在台湾问题上,由上台之初的“竭尽所能协防台湾”转向数度公开敲打陈水扁,其政府高官连续多次表态反对台湾当局搞“入联公投”;在经贸问题上,基本能够顶住国会的高压,反对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冲击中美正常的经贸关系,并支持通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理性的战略沟通机制处理问题;在中国人民目前最关注的北京奥运问题上,布什与少数试图抵制奥运的个人和非政府组织撇清界限,坚持携全家参加奥运开幕式。
一句话,布什对于稳定和发展美中关系是用心、用脑、用力的。也因此,稳定的美中关系成为布什外交遗产中最大的亮点。中国稳步和平崛起的态势也恰恰是在布什执政期间展现得最为充分和耀眼。
(摘自《环球时报》2008.3.5)
除此之外,中国民众对布什的印象还明显地受“克林顿情结”的影响。许多人至今仍觉得“还是克林顿好”,不仅是形象好、气质好、口才好的“三好生”,而且倡导环保主义、发展高新科技、主张多边合作,是个顺应21世纪和平发展潮流的美国领导人。中国人“以貌取人”的习性在看待克林顿和布什这一点上袒露无遗,据说至今克林顿在中国还有不少女粉丝。
然而,“以貌取人”往往容易出偏差。就拿中美关系来说,今天人们似乎对美国不停炒作中国产品安全问题、奥运问题、达尔富尔问题耿耿于怀,然而却忘了克林顿执政八年间,中美之间先后发生了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1999年的“炸馆事件”,每一事件都可谓惊心动魄。其间还掺杂着“李文和案”等大大小小的“中国间谍案”,形形色色的人权领域的较量,以及双边因克林顿政府与国会的矛盾而间接受到波及。相比较而言,今天中美之间发生的摩擦也就不算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事实上,从2001年4月1日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以来,中美关系已保持了长达七年的稳定而未发生颠簸,这是冷战结束后的头一次,对于长期以起伏不定为基本规律的中美关系而言,这几乎就是奇迹。这一成就当然是中美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国际局势的大变动相关。但布什对华态度的积极变化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原因。
在对华定位问题上,布什从“战略竞争对手”论转向期待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论,并愿意成为中国的“建设性合作者”;在台湾问题上,由上台之初的“竭尽所能协防台湾”转向数度公开敲打陈水扁,其政府高官连续多次表态反对台湾当局搞“入联公投”;在经贸问题上,基本能够顶住国会的高压,反对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冲击中美正常的经贸关系,并支持通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理性的战略沟通机制处理问题;在中国人民目前最关注的北京奥运问题上,布什与少数试图抵制奥运的个人和非政府组织撇清界限,坚持携全家参加奥运开幕式。
一句话,布什对于稳定和发展美中关系是用心、用脑、用力的。也因此,稳定的美中关系成为布什外交遗产中最大的亮点。中国稳步和平崛起的态势也恰恰是在布什执政期间展现得最为充分和耀眼。
(摘自《环球时报》2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