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通过动手实践或借助新技术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但这一潮流与技术绝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专利。
你一定看过家中小孩着迷于绘画、积木或手工的专注模样,很多父母见此,担心孩子读书无法专心,殊不知,这很可能是某种天赋的表现。美国旧金山12岁的希薇雅热衷实验并经常有些小发明;她的同龄人阿瑞亚则非常喜欢摆弄机器人,仅仅用了四个星期,便设计出一个会爬墙的机器人……
这样的“小创客”在美国比比皆是,但不一定是大众眼中的“学霸”。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客,只是在教育和成长过程中,没得到大人鼓励。幸运的人长大后还维持动手做的热忱,当成兴趣,但大多数人却渐渐遗忘了自己也曾经对事物充满热情的模样。
那么,父母该如何支持家中的小小创客,让他们的创造欲得以燃烧、学习更主动呢?
1、满足孩子拆解东西的好奇心
剥开每位创客、发明家的成长历程,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个喜欢拆东西的童年。
美国旧金山柏克女校“创客坊”的老师Jenny Howland表示,废物回收利用被认为是一种创意表现。同学间最流行的动手活动,就是拆解旧的填充玩具,再创造新玩具,这不仅展现环保意识,更展现孩子的创意,同时也学会了简单电学。
2、当孩子的“弹药库”,随时补货
喜欢动手做的孩子,需要多样丰富的物品或器材的刺激,实现随时都会涌现的创作灵感。
台湾作家彭菊仙最常去的几家店,就是五金行和量贩材料店。她在《孩子有想法,我们就想办法》一书中详述,三个孩子中,老二凯凯是手工达人,看完电影常突发奇想要做电影中的神槌、五连发弹力木枪、钢铁手套、五彩筹码……她便和先生每三周去一次店里,购买木材、金属、锯子等配备。
3、Hold住想帮忙、想教孩子的冲动
看到孩子无助、搞不懂的时候,很多父母会冲动地冲上前去帮忙。但是,旧金山探索馆“动手做”计划主持人Mike Patrich却提醒我们,动手做是个慢下来、试试看的过程,孩子需要碰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父母不要立刻帮忙,提个建议、给他一把新钥匙,让孩子自己建立自己的理解架构。”
4、忍受没有秩序的混乱
有“创客”经验的人都知道,不论制作现场是家里或教室,必然乱糟糟,而且不会太安静。限制孩子不准把环境弄乱,无疑是绑手绑脚的束缚。彭菊仙便建议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在过程中嫌他脏乱,而是在完成之后,教导、示范,要求孩子把环境还原,并且制订家规做为惩处。”
5、当孩子的头号粉丝
因为真心赞叹、讶异孩子的努力和成果,彭菊仙只能像头号粉丝一般赞赏、展示、收藏孩子的作品。同时,记者出身的她也像“狗仔队”一样,定期追踪孩子的每个制作步骤、拍摄动作和材料。赞美之外,她也会不断提问题,帮助孩子改变思考方式,试探不同可能性。
6、跟他一起动手做
皮克斯動画工作室档案管理部总监Tony De Rose全家人都是创客。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面对需要动手做的场合,小孩会一头栽进去,大人却常以为“我不会、我不喜欢做”,可是一旦也开始跟着做,竟然发现自己也成了创客,更可以和孩子分享。
“动手做,提供了一种新的亲子连结,”迪罗斯笑着说。的确,帮助、陪伴孩子“动手”打造他自己的人生,应该是父母最大的满足和快乐所在。
你一定看过家中小孩着迷于绘画、积木或手工的专注模样,很多父母见此,担心孩子读书无法专心,殊不知,这很可能是某种天赋的表现。美国旧金山12岁的希薇雅热衷实验并经常有些小发明;她的同龄人阿瑞亚则非常喜欢摆弄机器人,仅仅用了四个星期,便设计出一个会爬墙的机器人……
这样的“小创客”在美国比比皆是,但不一定是大众眼中的“学霸”。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客,只是在教育和成长过程中,没得到大人鼓励。幸运的人长大后还维持动手做的热忱,当成兴趣,但大多数人却渐渐遗忘了自己也曾经对事物充满热情的模样。
那么,父母该如何支持家中的小小创客,让他们的创造欲得以燃烧、学习更主动呢?
1、满足孩子拆解东西的好奇心
剥开每位创客、发明家的成长历程,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个喜欢拆东西的童年。
美国旧金山柏克女校“创客坊”的老师Jenny Howland表示,废物回收利用被认为是一种创意表现。同学间最流行的动手活动,就是拆解旧的填充玩具,再创造新玩具,这不仅展现环保意识,更展现孩子的创意,同时也学会了简单电学。
2、当孩子的“弹药库”,随时补货
喜欢动手做的孩子,需要多样丰富的物品或器材的刺激,实现随时都会涌现的创作灵感。
台湾作家彭菊仙最常去的几家店,就是五金行和量贩材料店。她在《孩子有想法,我们就想办法》一书中详述,三个孩子中,老二凯凯是手工达人,看完电影常突发奇想要做电影中的神槌、五连发弹力木枪、钢铁手套、五彩筹码……她便和先生每三周去一次店里,购买木材、金属、锯子等配备。
3、Hold住想帮忙、想教孩子的冲动
看到孩子无助、搞不懂的时候,很多父母会冲动地冲上前去帮忙。但是,旧金山探索馆“动手做”计划主持人Mike Patrich却提醒我们,动手做是个慢下来、试试看的过程,孩子需要碰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父母不要立刻帮忙,提个建议、给他一把新钥匙,让孩子自己建立自己的理解架构。”
4、忍受没有秩序的混乱
有“创客”经验的人都知道,不论制作现场是家里或教室,必然乱糟糟,而且不会太安静。限制孩子不准把环境弄乱,无疑是绑手绑脚的束缚。彭菊仙便建议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在过程中嫌他脏乱,而是在完成之后,教导、示范,要求孩子把环境还原,并且制订家规做为惩处。”
5、当孩子的头号粉丝
因为真心赞叹、讶异孩子的努力和成果,彭菊仙只能像头号粉丝一般赞赏、展示、收藏孩子的作品。同时,记者出身的她也像“狗仔队”一样,定期追踪孩子的每个制作步骤、拍摄动作和材料。赞美之外,她也会不断提问题,帮助孩子改变思考方式,试探不同可能性。
6、跟他一起动手做
皮克斯動画工作室档案管理部总监Tony De Rose全家人都是创客。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面对需要动手做的场合,小孩会一头栽进去,大人却常以为“我不会、我不喜欢做”,可是一旦也开始跟着做,竟然发现自己也成了创客,更可以和孩子分享。
“动手做,提供了一种新的亲子连结,”迪罗斯笑着说。的确,帮助、陪伴孩子“动手”打造他自己的人生,应该是父母最大的满足和快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