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
方法 将48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组(治疗组)和单用缬沙坦组(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及尿素氮显著下降(P<0.01)。结论 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比单用缬沙坦疗效好,能更显著的降低尿蛋白排泄量,改善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缬沙坦;黄葵胶囊;慢性肾炎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30-02 中图分类号:R 692.3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26
慢性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病因为肾小球免疫性炎症性损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水肿、尿少、血尿、蛋白尿、血压增高为多见。轻重不一,病程可长达数十年。传统治疗以抗炎,抗过敏,控制血压、蛋白尿为主,适当应用中药。笔者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用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肾炎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27~59岁,平均43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43.5岁。对照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42.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1]:凡尿化验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达一年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在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后,临床上可诊断为慢性肾炎。血肌酐<350 μmol/L,24小时尿蛋白>3.5 g/L。
3.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每日一次,黄葵胶囊5粒,每日三次,对照组单纯口服缬沙坦80 mg,每日一次。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观察疗效,如有严重高血压的允许继续用其他类降压药,均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两组基础治疗用药相似。
4.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及药物不良反应。
5.疗效标准[2]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肾炎疾病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红细胞数正常;②显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RBC减少≥3个/HP或“++”;③有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RBC减少<3个/HP或“+”;④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者。
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4.55,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2.两组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虽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
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一般认为其病因主要是肾小球免疫性炎症性损伤。国内外的西医治疗方法多采用对症处理及免疫抑制剂,虽有一部分能得到缓解,但副作用较大,本临床试验中采用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黄葵胶囊为单方制剂,其组方为黄蜀葵花,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有关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3],其含有五种黄酮类化合物单体,即槲皮素、杨梅黄素、槲皮素3杨槐双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及金丝桃苷。现代研究表明,黄蜀葵花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炎和抑菌作用,能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和消除氧自由基,抗肾小球免疫炎症反应,消除循环系统免疫复合,利尿和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等作用[4,5]。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可以降低蛋白尿和抑制肾小球硬化,保护肾脏,并且缬沙坦作为特异的ATI受体阻断剂,具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的肾保护作用。本实验表明二者联用比单用缬沙坦能更显著的降低尿蛋白,黄葵胶囊有更独特的显著降低尿蛋白排泄率的作用。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改变,说明黄葵胶囊能显著改善肾功能。在本实验中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以上表明,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疗效显著,能显著的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0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330.
[3]王先光,王兆全,李 颖.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植物学报,1981,23(3):222-226.
[4]尹莲芳,刘 璐,弓玉祥,等.黄蜀葵花对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肾小管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0,21(3):209-210.
[5]徐柏颐.黄蜀葵花醇提物治疗家兔系膜增殖性肾炎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1996,17(3):42-44.
(收稿日期:2010-05-30 修回日期:2010-07-24)
(编辑:崔群飞)
方法 将48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组(治疗组)和单用缬沙坦组(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及尿素氮显著下降(P<0.01)。结论 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比单用缬沙坦疗效好,能更显著的降低尿蛋白排泄量,改善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缬沙坦;黄葵胶囊;慢性肾炎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30-02 中图分类号:R 692.3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26
慢性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病因为肾小球免疫性炎症性损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水肿、尿少、血尿、蛋白尿、血压增高为多见。轻重不一,病程可长达数十年。传统治疗以抗炎,抗过敏,控制血压、蛋白尿为主,适当应用中药。笔者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用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肾炎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27~59岁,平均43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43.5岁。对照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42.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1]:凡尿化验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达一年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在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后,临床上可诊断为慢性肾炎。血肌酐<350 μmol/L,24小时尿蛋白>3.5 g/L。
3.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每日一次,黄葵胶囊5粒,每日三次,对照组单纯口服缬沙坦80 mg,每日一次。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观察疗效,如有严重高血压的允许继续用其他类降压药,均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两组基础治疗用药相似。
4.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及药物不良反应。
5.疗效标准[2]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肾炎疾病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红细胞数正常;②显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RBC减少≥3个/HP或“++”;③有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RBC减少<3个/HP或“+”;④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者。
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4.55,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2.两组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虽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
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一般认为其病因主要是肾小球免疫性炎症性损伤。国内外的西医治疗方法多采用对症处理及免疫抑制剂,虽有一部分能得到缓解,但副作用较大,本临床试验中采用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黄葵胶囊为单方制剂,其组方为黄蜀葵花,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有关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3],其含有五种黄酮类化合物单体,即槲皮素、杨梅黄素、槲皮素3杨槐双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及金丝桃苷。现代研究表明,黄蜀葵花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炎和抑菌作用,能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和消除氧自由基,抗肾小球免疫炎症反应,消除循环系统免疫复合,利尿和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等作用[4,5]。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可以降低蛋白尿和抑制肾小球硬化,保护肾脏,并且缬沙坦作为特异的ATI受体阻断剂,具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的肾保护作用。本实验表明二者联用比单用缬沙坦能更显著的降低尿蛋白,黄葵胶囊有更独特的显著降低尿蛋白排泄率的作用。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改变,说明黄葵胶囊能显著改善肾功能。在本实验中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以上表明,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疗效显著,能显著的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0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330.
[3]王先光,王兆全,李 颖.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植物学报,1981,23(3):222-226.
[4]尹莲芳,刘 璐,弓玉祥,等.黄蜀葵花对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肾小管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0,21(3):209-210.
[5]徐柏颐.黄蜀葵花醇提物治疗家兔系膜增殖性肾炎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1996,17(3):42-44.
(收稿日期:2010-05-30 修回日期:2010-07-24)
(编辑:崔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