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软饮料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初,中国软饮料制造业共有规模企业1067个。其中,饮用水制造业、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企业数目最多,分别占30.08%和26.24%,之后依次为碳酸饮料制造业、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业、茶饮料及其它软饮料制造业、固体饮料制造业。饮料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明确了未来饮料行业的发展方向。
  
  2006年软饮料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360.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4%;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335.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8%;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449.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26%。截至今年年初,软饮料制造业共有规模企业1067个。其中,饮用水制造业、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企业数目最多,分别占30.08%和26.24%,之后依次为碳酸饮料制造业、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业、茶饮料及其它软饮料制造业、固体饮料制造业。饮料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明确了未来饮料行业的发展方向。
  
  一、2006软饮料制造业发展特点
  
  (一)拟定饮料行业标准,规范市场
  2006年,饮料行业出台和修订了许多行业标准,市场准入制度在建立,这些为饮料行业的规范和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出台了一些新标准,为这些新饮料市场的发展提供依据,如《浓缩橙汁》、《橙汁及橙汁饮料》国家标准的草案,《植物蛋白饮料杏仁露》和《椰子汁及复原椰子汁》行业标准草案,《茶饮料》标准的出台。二是修订了一些标准。针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对原来不适合时代要求的标准进行更新。如,对《碳酸饮料》旧标准进行瘦身,放宽了碳酸饮料的“门槛”。
  
  (二)饮料企业并购频起,市场集中度加大
  饮料行业出现大量的并购重组,行业重新整合,市场格局将发生变化,集中度加大,行业将分享其规模效益。
  达能参股汇源。2006年11月中国最大的果汁饮料企业汇源集团在京宣布,全球知名的跨国食品饮料航母法国达能集团、世界上最大的专业直接投资公司之一的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全球三大发展银行之一的荷兰发展银行以及香港惠理基金共同投资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两 亿多美元,与中国汇源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上述战略投资者共持有中国汇源35%的股份,其中法国达能将持有其中22.18%股权,成为了其最重要的战略投资者。达能目前在中国已名列包装水、饼干领域第一,这次之所以与汇源合作,很大一个原因是要进一步扩张中国市场,以汇源为跳板,进一步做大水市场。统一撤资汇源。中国台湾统一集团也正式发布消息称,因为受限于台湾地区对大陆的投资“政策”,正式撤资汇源。
  可口可乐雀巢削减合作范围。11月可口可乐和雀巢双方全球饮料伙伴公司(BPW)的业务只保留红茶与绿茶饮料的联合发展业务,在即饮咖啡与非红、绿茶饮料产品上,雀巢与可口可乐将各走各路,二者分离的实质是非碳酸饮料市场的利益之争。雀巢和可口可乐的“单飞”,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市场又将增加一大强有力的竞争者,这将改变中国传统饮料市场“六分天下”的局面(以“两乐”为代表的国际巨头,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台湾饮料巨头,以娃哈哈、农夫山泉为代表的内地饮料巨头)。六大企业无论从资金、品牌影响力、市场布局,还是网络构建来说,无疑都明显占优。而与这六大家相比,身为国际知名品牌的雀巢显然也不逊色,它抛开可口可乐独立加入竞争,无疑将打破这种平衡。
  蒙牛达能成合作伙伴。12月法国达能宣布和蒙牛合资,蒙牛和达能将在北京、马鞍山和呼和浩特组建三家以生产、销售酸牛奶为主业的合资公司,共涉及投资16亿元人民币,合资公司将生产和销售蒙牛、达能两个品牌的酸奶,蒙牛在其中皆持股51%。新合资公司7.48亿元的注册资本中,蒙牛主要以三地原有的厂房、生产线和物业作为出资,达能将拿出3.6亿元现金。合资项目运营后,达能还将向合资公司再投入共约1.36亿元的资本公积金。达能选择蒙牛是因为其广布中国的销售网络,而蒙牛看中的是对方在酸奶领域的技术和质量监控能力。
  
  (三)运动能量型饮料发展迅速
  2006年,西欧能量饮料的消费总量达到4.28亿公升,增长幅度为12%,相当于人均消费1.5公升。2005年3大能量饮料消费市场是英国、德国和西班牙,这三个国家占西欧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Zenith报告预测,今后5年,西欧能量饮料消费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到2010年,将达到5.65亿公升。在很多亚洲市场,运动饮料的消费增长也很快。
  在能量饮料市场上,红牛仍然保持了最大的优势,红牛产品仍然占据着60%以上的西欧市场,只有芬兰Hartwall公司的ED和嘉士伯公司的Battery能够与之抗衡。但是部分市场份额也遭遇了“入侵”,各种其他品牌和超市的自有品牌都开拓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市场空间。在英国,2005年能量饮料和刺激性饮料的广告费用为1200万英镑,高于2004年的水平。其中,红牛和GSK(Lucozade)公司的投资占95%。
  
  二、2007软饮料制造业发展趋势
  
  (一)发展规划为饮料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饮料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主体内容可描述为“881885712”,前两个“8”是“十五”的八大成就、八大问题,“1”是“十一五”的指导思想,接着是“八以八为”原则,五项发展环境,七个发展目标,十二项导向措施。八个主要成就表现在:数字成果、品牌十五、外贸创汇、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质量标准、带动增收、协会成就。八大问题指的是:品种结构不理想,企业的综合实力偏弱,饮料合格率偏低,加工用水果量不足,生产装备过于依赖进口,缺少在线检测,制造能力不足,行业布局不合理,流通秩序未突破。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从行业的实际出发,促进行业的发展,节能降耗。“八以八为”原则是指以社会责任为目标,以健康安全为主线,以行业和谐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导向,以深化内涵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环保创新为理念,以培育人才为保障。五项发展环境是指国内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竞争环境和发展趋势。七个发展目标是:科技创新,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培育国产品牌,节能降耗,树立行业形象。十二项导向措施是指对以下几方面的导向:市场体系、产业结构、降低成本、品牌经营、标准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制、人才问题、自主创新、行业自律机制、社会责任感、环保问题和饮料标签。
  
  (二)碳酸饮料独霸饮料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
  碳酸饮料发展遇到瓶颈,碳酸饮料独霸饮料市场的局面受到了挑战。一方面,碳酸饮料的消费人群一般锁定在新时代,但这一代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喜欢追新求异,是善变的,忠诚度不高。另一方面,饮料市场每年都出现很多新品种,产品的多样性使得消费者面临更多选择,分流了原来碳酸饮料的发烧友。从2006年碳酸饮料的销售情况可以看出这种趋势,碳酸饮料的销售额占全部软饮料的比重从年初的30%下降到了年底的26%。而且,随着年轻一代纷纷从含糖饮料转向更健康的功能饮料,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朗,碳酸饮料独霸江湖的局面将被打破。
  
  (三)消费升级敦促乳业自主创新,高端市场将成为乳业巨头竞争焦点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乳业发展现状是消费普及和消费升级并存,乳业巨头走向市场细分,我国乳品消费已经由“有奶喝”过渡到“喝好奶”阶段,“喝好奶”的需求进一步催化了高端奶这一细分市场。在乳品这座“金字塔”中,功能性乳品因其针对性的保健优势而高居“塔尖”,因其科技含量、进入门槛、竞争壁垒相对较高,毛利率也相对较高。在双重需求下,高端奶成为乳制品行业竞相争夺的新宠。乳业巨头竞相瞄准高端市场,主要是为了缓解成本压力,提高产品利润率,高端市场将成为乳业巨头竞争的新焦点。继第27届IDF2006世界乳业大会在上海召开后,国内的三家乳业巨头光明、伊利和蒙牛不约而同地以高端鲜奶作为主打产品进行市场推广。而外资的进入更是看中这块市场,源自100%纯种北美血统奶牛的“优倍”,比国家标准高出18.6%蛋白质含量的“金典”,以及充满草原气息的“特仑苏”价格都较普通牛奶高,与普通新鲜奶相比,“优倍”要高出30%;与普通常温奶相比,“特仑苏”和“金典”的价格一般是其2倍。因此,牛奶这种大众消费品要扭转价格战风气,在新一轮竞争中,企业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利润、丰富与充实品牌内涵等。(本刊资料组提供)
其他文献
国家卫生部制定并实施《公共卫生项目支出绩效考评暂行办法》,要求建立项目支出績效考评工作定期报告制度,除国家卫生部组织实施的项目支出绩效考评外,在每年第一季度末,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上报上一年度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支出绩效考评报告。    为加强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依据《财政部中央社会保障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特点,国家卫生部
近年来,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与欧美相比,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拉得更大了。分析目前国内外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现状不难发现,我国并没有抓住国际生物制药的“主流”,甚至与“主流”有渐行渐远的倾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未来走向,因此非常令人担忧。    2006年全年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90.56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长率低于上季度末和上年同期的增长水平。从利润情况来
预计2008年,我国化工行业将继续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将保持两位数字增长,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预计石油和化工行业销售收入将增长20%左右,实际利润将增长19%左右。      2007年全年化学工业共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6814.7亿元,同比增长30.4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72个百分点,生产保持稳步快速增长。2007年,化工行业共实现产品工业销售值26231.6亿元,同比增长30
本刊这期发表的《中国行业经济运行扫描》,用详实的资料、可靠的数据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展示了银行业、保险业、电子信息行业、水泥行业、汽车行业、钢材市场等诸多行业经济上半年的发展运行态势。虽说资料是上半年的,但实力需要积累,发展需要基础,《扫描》所展示的上半年行业经济发展走势和对未来预测、展望,对做好年底前的行业经济工作,乃至明年的发展规划,仍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从这期《扫描》分析看,今年以来,我国行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范敏    内容提要:2006年,宏观经济高位运行,消费稳中有升,投资和出口增速回缓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在“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下,工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大部分行业景气上升。与此同时,行业增长格局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工业利润过度集中于上游行业的格局有所调整,采掘业的优势地位削弱;居民消费的回升奠定了消费品行业稳定增长的基础。2007年,我国产业增长仍具有较
2008年3月,我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45.8,高于同期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14.40个百分点,较2007年12月下降9.60个百分点。累计投资总额为306.19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5.00%,高于同期制造业企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率13.10个百分点。    2008年1~2月,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49.94亿元,同比增长25.96%,产销率为95.81%,同比提高
2008年上半年,在水运市场上,全国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1亿人和33.4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减少3.0%和7.1%。全国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4.0亿吨和31835.0亿吨公里,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11.4%和6.4%,增速比2007年同期分别回落1.6个和12.9个百分点。    2008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旅客吞吐量3827万人,自1季度港口旅客吞
一、股票市场    (一)股市总体走势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新股恢复发行,股票市场信心逐步增强,股票市场总体成持续上扬走势,股票指数创历史新高。年初,上证指数震荡上行,3月份最高升至1313点,是2005年4月份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恢复市场融资功能成为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5月25日,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布招股书,成为第一家全流通首次公开发行的公
我们深知,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行业将按全球竞争力标准重新洗牌,只有最优秀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  ——刘明田    天津振华物流集团成立于一九九三年,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合资兴建。注册资本4413万美元,总投资额11.99亿人民币(合1.5亿美元)。拥有23家下属企业,与全球几十家海外代理建立了互为代理的关系,使国内、国际化网络趋于完善;能够为
截至2008年5月,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累计销售收入合计254.32亿元,累计利润合计31.51亿元,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为12.39%,比上季度的10.77%的销售收入利润率有所提高。从前十名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所有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3亿元,企业盈利情况较好。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疫苗市场规模扩大了三倍。有研究机构预测,2009年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43.6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