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到“本地区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例,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突发事件等,也是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整理、开发的资源。”这些建议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乡土文化提供了传承的载体,巧妙地对乡土文化加以整理、提炼,成为丰富《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乡土文化;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把当地的乡土文化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适当地引进《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一方面对优秀的乡土文化进行整理、利用,使学生成为本地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者;另一方面挖掘出其中所包含的健康的道德情操、正确的审美观和是非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中获得更直接更丰富更深刻的体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巧引乡土文化为《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可行性
(一)传承乡土文化的迫切性
沙湾是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厚重的本土岭南文化底蕴,成为拓展《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活水源头。沙湾教育指导中心先后分别出台了《沙湾镇推进“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构建区域德育特色的行动研究”活动方案》和《魅力沙湾,和美校园——沙湾镇第二阶段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方案,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各美其美”的“和美”教育理念,挖掘并整理了一系列的沙湾乡土文化。如何把挖掘出来的乡土文化进行有序、科学、高效的传承,成为摆在沙湾教育人面前崭新的研究课题,在拓展和丰富了《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彰显了传承乡土文化的迫切性。
(二)沙湾乡土文化的典型性
“飘色之乡”“民间雕塑之乡”“广东音乐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龙狮之乡”“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 “广东省古村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以及灿烂的乡土建筑文化,大量的壁画、砖雕、石雕、木雕、灰塑等艺术精品,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岭南广府地区特色,经岁月沉淀成深厚而丰富的沙湾乡土文化,沙湾飘色、广东音乐更是成为了沙湾乡土文化一张又一张亮丽的明片,这些极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岭南乡土文化的典型代表。
(三)拓展《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需要
一是传承乡土文化的需要。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们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的根,是乡愁的源。如此丰富多彩且艺术性极高的乡土文化,极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研究、学习和传承,而学校是乡土文化传承的最佳场所,通过民间艺人的精心授艺,教师的教学熏陶,必定能把灿烂的沙湾乡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二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感情的需要。乡土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传统活动,这些活动寄托了一代又一代沙湾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国家的关注和热爱之情,让学生认识和参与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乡土文化带给他们心灵上和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三是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时效性的需要。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补充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中最鲜活最热门最吸引人的的时代素材,必定能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四是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兴趣的需要。吸收新鲜的与学生耳熟能详的乡土文化为教学内容,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是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和生活视野的需要。枯燥简单的课本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求知需要,他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量日益丰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可能在各种场合,用各种方式了解到外面的变化,因此,利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平台,适时地把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活动引进课堂,不光充实了教学内容,而且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生活视野。
六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才华的需要。当代家长非常重视学生才能和才华的养成,除了在校园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外,还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拓展班,在校外的拓展活动中,希望自己的孩子收获更多的才华和技艺。因此,充分利用学生求知欲望较高的心理特点,在参与活动中,把学生对乡土文化由观看者变成了实践者和传承者,在学习、研究、学习、传承乡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巧引乡土文化为《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原则
一是研究巧引乡土文化为《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原则。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必须要结合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而所“引”的乡土文化资源,它所培育的情感目标和价值取向等都应该和国家的课程标准相一致。
二是研究巧引乡土文化为《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与原有教材的一致性。鄉土文化应该是现有教材的拓展和扩充,因为教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巧引的乡土文化应能体现《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
三是研究巧引乡土文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引的内容,引用的方式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
三、巧引乡土文化为《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方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引用
一是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做好前期的研究,找出可以引用乡土文化资源的切入点。如哪一学期切入、哪一单元切入、哪一课切入、具体切入哪些内容、如何如入等等问题,都要做好完整的规划和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对沙湾乡土文化资源做好前期的研究、筛选、整合。从建筑艺术、历史名人、民俗民风、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筛选。如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面可以把沙湾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丰富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另一方面可以从著名的乡土文化活动中筛选资源如飘色、北帝诞、粤剧、沙坑龙狮、舞龙、扒龙舟、鳌鱼舞等中筛选出适合向学生进行拓展的内容,准备一系列的材料:图片、影像、文字、课件等。 三是学生品德素养培养的前期研究、规划、落实。环保意识的培养,热爱家乡的自豪感的培育,每一项拓展的教学内容,与课文内容中的品德素养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四是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设计。通过拓展,学生从中收获哪一种的能力,如何养成能力,也作好前期的目标设计,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有行动。
(二)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灵活引用
一是在拓展中学艺。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实践的尝试。充分利用诸如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小组、文体活动、校本课程等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结合本校所在的区域文化特色,组织学生成立各种社团,在社团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灵活的引用、学习、传承。全镇涌现出一大批活动形式新颖、成效显著、影响深远的社团:象达中学的民乐社团,象骏中学的科技社团,中心小学的蒲公英版画、红豆杉音乐剧、方圆雕塑、弦韵二胡、百灵合唱、飞扬管乐、剑星击剑等体艺社团,实验小学的武术、舞龙狮凤等社团,京兆小学的剪纸、儿童诗、开笔礼、民乐队等,西村育才小学的舞鳌鱼、舞狮、少年民乐队、兰花栽培等,福涌小学的象棋、皮艇、油画等,龙岐螺阳小学的水墨画、艺术体操、三模(建模、航模、车模)等,兴贤小学的鱼灯制作、鱼灯舞等,德贤小学的衍纸、毽球、书法等,红基学校的灰塑等。以综合实践课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富有特色的实践尝试。
二是在拓展中试艺。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乡土文化活动。每逢节假日或举办盛大的乡土文化活动的时候,带领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文化活动的一分子。或武术表演、或飘色、或鱼灯舞、或剪纸,或鳌鱼舞,或舞狮,或二胡,或雕塑,精彩纷呈的乡土文化活动,为学生之前在综合实践中学习到的技能找到了释放和展示的大舞台,得到社会的肯定后,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和传承乡土文化的决心。
三是在竞赛中展艺。学生在参与村、镇组织的各种大型乡土文化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乡土文化给他们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满足,但已不满足于在乡间中展示他们的才华了,于是有了走出去的欲望,在市、省等各种才艺竞赛场上夺得了各种荣誉。
巧引乡土文化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资源,激活了乡土文化的一汪清水,而借乡土文化,又为沙湾教育打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区民间艺术传承基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市民间文化传承基地(灰塑),广东省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广府鱼灯),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蒲公英行动”实验基地等各级基地的建立,为巧引乡土文化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资源这个举措,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S].教育部.
【关键词】乡土文化;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把当地的乡土文化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适当地引进《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一方面对优秀的乡土文化进行整理、利用,使学生成为本地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者;另一方面挖掘出其中所包含的健康的道德情操、正确的审美观和是非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中获得更直接更丰富更深刻的体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巧引乡土文化为《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可行性
(一)传承乡土文化的迫切性
沙湾是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厚重的本土岭南文化底蕴,成为拓展《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活水源头。沙湾教育指导中心先后分别出台了《沙湾镇推进“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构建区域德育特色的行动研究”活动方案》和《魅力沙湾,和美校园——沙湾镇第二阶段岭南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方案,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各美其美”的“和美”教育理念,挖掘并整理了一系列的沙湾乡土文化。如何把挖掘出来的乡土文化进行有序、科学、高效的传承,成为摆在沙湾教育人面前崭新的研究课题,在拓展和丰富了《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彰显了传承乡土文化的迫切性。
(二)沙湾乡土文化的典型性
“飘色之乡”“民间雕塑之乡”“广东音乐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龙狮之乡”“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 “广东省古村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以及灿烂的乡土建筑文化,大量的壁画、砖雕、石雕、木雕、灰塑等艺术精品,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岭南广府地区特色,经岁月沉淀成深厚而丰富的沙湾乡土文化,沙湾飘色、广东音乐更是成为了沙湾乡土文化一张又一张亮丽的明片,这些极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岭南乡土文化的典型代表。
(三)拓展《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需要
一是传承乡土文化的需要。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们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的根,是乡愁的源。如此丰富多彩且艺术性极高的乡土文化,极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研究、学习和传承,而学校是乡土文化传承的最佳场所,通过民间艺人的精心授艺,教师的教学熏陶,必定能把灿烂的沙湾乡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二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感情的需要。乡土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传统活动,这些活动寄托了一代又一代沙湾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国家的关注和热爱之情,让学生认识和参与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乡土文化带给他们心灵上和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三是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时效性的需要。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补充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中最鲜活最热门最吸引人的的时代素材,必定能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四是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兴趣的需要。吸收新鲜的与学生耳熟能详的乡土文化为教学内容,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是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和生活视野的需要。枯燥简单的课本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求知需要,他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量日益丰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可能在各种场合,用各种方式了解到外面的变化,因此,利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平台,适时地把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活动引进课堂,不光充实了教学内容,而且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生活视野。
六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才华的需要。当代家长非常重视学生才能和才华的养成,除了在校园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外,还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拓展班,在校外的拓展活动中,希望自己的孩子收获更多的才华和技艺。因此,充分利用学生求知欲望较高的心理特点,在参与活动中,把学生对乡土文化由观看者变成了实践者和传承者,在学习、研究、学习、传承乡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巧引乡土文化为《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原则
一是研究巧引乡土文化为《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原则。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必须要结合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而所“引”的乡土文化资源,它所培育的情感目标和价值取向等都应该和国家的课程标准相一致。
二是研究巧引乡土文化为《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与原有教材的一致性。鄉土文化应该是现有教材的拓展和扩充,因为教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巧引的乡土文化应能体现《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
三是研究巧引乡土文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引的内容,引用的方式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
三、巧引乡土文化为《品德与社会》教学资源的方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引用
一是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做好前期的研究,找出可以引用乡土文化资源的切入点。如哪一学期切入、哪一单元切入、哪一课切入、具体切入哪些内容、如何如入等等问题,都要做好完整的规划和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对沙湾乡土文化资源做好前期的研究、筛选、整合。从建筑艺术、历史名人、民俗民风、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筛选。如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面可以把沙湾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丰富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另一方面可以从著名的乡土文化活动中筛选资源如飘色、北帝诞、粤剧、沙坑龙狮、舞龙、扒龙舟、鳌鱼舞等中筛选出适合向学生进行拓展的内容,准备一系列的材料:图片、影像、文字、课件等。 三是学生品德素养培养的前期研究、规划、落实。环保意识的培养,热爱家乡的自豪感的培育,每一项拓展的教学内容,与课文内容中的品德素养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四是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设计。通过拓展,学生从中收获哪一种的能力,如何养成能力,也作好前期的目标设计,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有行动。
(二)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灵活引用
一是在拓展中学艺。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实践的尝试。充分利用诸如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小组、文体活动、校本课程等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结合本校所在的区域文化特色,组织学生成立各种社团,在社团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灵活的引用、学习、传承。全镇涌现出一大批活动形式新颖、成效显著、影响深远的社团:象达中学的民乐社团,象骏中学的科技社团,中心小学的蒲公英版画、红豆杉音乐剧、方圆雕塑、弦韵二胡、百灵合唱、飞扬管乐、剑星击剑等体艺社团,实验小学的武术、舞龙狮凤等社团,京兆小学的剪纸、儿童诗、开笔礼、民乐队等,西村育才小学的舞鳌鱼、舞狮、少年民乐队、兰花栽培等,福涌小学的象棋、皮艇、油画等,龙岐螺阳小学的水墨画、艺术体操、三模(建模、航模、车模)等,兴贤小学的鱼灯制作、鱼灯舞等,德贤小学的衍纸、毽球、书法等,红基学校的灰塑等。以综合实践课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富有特色的实践尝试。
二是在拓展中试艺。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乡土文化活动。每逢节假日或举办盛大的乡土文化活动的时候,带领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文化活动的一分子。或武术表演、或飘色、或鱼灯舞、或剪纸,或鳌鱼舞,或舞狮,或二胡,或雕塑,精彩纷呈的乡土文化活动,为学生之前在综合实践中学习到的技能找到了释放和展示的大舞台,得到社会的肯定后,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和传承乡土文化的决心。
三是在竞赛中展艺。学生在参与村、镇组织的各种大型乡土文化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乡土文化给他们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满足,但已不满足于在乡间中展示他们的才华了,于是有了走出去的欲望,在市、省等各种才艺竞赛场上夺得了各种荣誉。
巧引乡土文化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资源,激活了乡土文化的一汪清水,而借乡土文化,又为沙湾教育打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区民间艺术传承基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市民间文化传承基地(灰塑),广东省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广府鱼灯),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蒲公英行动”实验基地等各级基地的建立,为巧引乡土文化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资源这个举措,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S].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