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学导”教学模式是近两年我校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合作探究”作为该模式的重要环节,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先学生质疑、答疑再老师点拨,并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引发了课堂模式的转型,带来了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等系列性变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合作探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开展,“合作探究”的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和使用。近两年以来,随着本人主持的“导学导”教学模式的试验和实践,特别在其他名师、名家的指导下,本人对“导学导”教学模式中的“合作探究”环节有了全新的认识。所谓“合作探究”就是通过小组的几个成员分工通力,讨论和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学习的一中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创造性能力。当解一道题时,由于解题途径等不同,得到多种解法,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在多种解法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最合理,最简捷的一种解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解题的灵活性和解题技巧。
一、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求组内成员要通力合作作,以期完成学习任务。而独立思考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能力是合作学习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教学中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做到“静”“动”结合,先“静”后“动”,先“异”后“同”,“存异”与“求同”结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一般来说,在合作交流前,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够独立的尝试解决问题。为了达到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的课堂操作要求,我在上课前两天下发“导学案”让学生预习,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任何人不能交头接耳,不准借助教辅资料,并要求他们将疑惑和想法简单记录,这样各种解法便在不同的学生中酝酿出了初步雏形,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探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路见解,形成“统一”意见后各种解法便已基本成型,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这个过程是各种解法交流、碰撞、对比优化的过程,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因此,要做好一题多解的教学,既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二、先学生质疑、答疑再老师点拨
小组“合作探究”最大的特征就是强调参与,强调个性,强调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合作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与发展。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且问题要先踢给学生,让学生先答疑。然而在合作的进程中,情况变化难测,未必都在教师的预料之中,因此实施小组合作时,教师本人不能“稳坐钓鱼台”,而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明察秋毫”,不漏下任何一个“信号”,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躲”在团体之中偷闲。强调学生的主体绝不等于忽略教师的主导,绝不排斥教师的有效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才是合作学习应追求的目标与境界,教师的过分参与和过分放手都会让合作学习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展示、点评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讲解后一定要问两句话,一是“同学们明白了吗?”;二是“同学们还有不同解法吗?”作为老师此时既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又要寻求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学生有想法,但往往存在偏差。学生想表达,但往往不到位。这时老师就要当好发言学生和听讲学生之间的桥梁。既要引导说的学生的思路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也要适时地作出补充让听的学生听得明白。当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质疑习惯,同时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就会在“一题多变”上动脑筋了,这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学生设计的问题的价值,还要帮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并调动其他学生积极思考。当然,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放得越大也就要求老师自身能力越强。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对教学手段和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同时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又是每个老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由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需要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所以数学老师经常用课件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传统的做法是老师设计好课堂流程,然后像放电影一样一张张的放给学生看,整节课被事先设计得好好的,每张幻灯片都要按顺序一张不落的加以使用。在小组学习模式下,学生是主体,老师要做的只是组织、引导、补充。老师事先不可能百分百的预判学生展示、点评、质疑等各个环节,这样事先准备好的课件没有必要全部都用,也有可能学生提到的方法、问题事先并没有准备。这样做到的课件在课堂上再也不是必需品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重要资料,老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加以使用。与此同时像投影仪这样以前闲置的设备现在就显得很重要了,他能随时展示学生的解法与问题,非常实用。
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有很多好的教学方法。现在,我们“推行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并不意味着丢弃这些好教法,而应该积极思考怎样让老的教学方法融入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常学勤.“问题导学”模式中如何完善合作探究学习?[J].中小学管,2012(07).
[2]卞光凤.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科学大众,2009(08).
[3]马震圣.合作探究促提高 教学焕发新活力[J].华夏教师.2015(11).
[4]李建军.浅谈“目标引领、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02).
[5]马克联.基于一题多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
【关键词】合作探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开展,“合作探究”的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和使用。近两年以来,随着本人主持的“导学导”教学模式的试验和实践,特别在其他名师、名家的指导下,本人对“导学导”教学模式中的“合作探究”环节有了全新的认识。所谓“合作探究”就是通过小组的几个成员分工通力,讨论和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学习的一中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创造性能力。当解一道题时,由于解题途径等不同,得到多种解法,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在多种解法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最合理,最简捷的一种解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解题的灵活性和解题技巧。
一、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求组内成员要通力合作作,以期完成学习任务。而独立思考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能力是合作学习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教学中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做到“静”“动”结合,先“静”后“动”,先“异”后“同”,“存异”与“求同”结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一般来说,在合作交流前,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够独立的尝试解决问题。为了达到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的课堂操作要求,我在上课前两天下发“导学案”让学生预习,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任何人不能交头接耳,不准借助教辅资料,并要求他们将疑惑和想法简单记录,这样各种解法便在不同的学生中酝酿出了初步雏形,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探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路见解,形成“统一”意见后各种解法便已基本成型,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这个过程是各种解法交流、碰撞、对比优化的过程,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因此,要做好一题多解的教学,既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二、先学生质疑、答疑再老师点拨
小组“合作探究”最大的特征就是强调参与,强调个性,强调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合作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与发展。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且问题要先踢给学生,让学生先答疑。然而在合作的进程中,情况变化难测,未必都在教师的预料之中,因此实施小组合作时,教师本人不能“稳坐钓鱼台”,而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明察秋毫”,不漏下任何一个“信号”,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躲”在团体之中偷闲。强调学生的主体绝不等于忽略教师的主导,绝不排斥教师的有效参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才是合作学习应追求的目标与境界,教师的过分参与和过分放手都会让合作学习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展示、点评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讲解后一定要问两句话,一是“同学们明白了吗?”;二是“同学们还有不同解法吗?”作为老师此时既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又要寻求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学生有想法,但往往存在偏差。学生想表达,但往往不到位。这时老师就要当好发言学生和听讲学生之间的桥梁。既要引导说的学生的思路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也要适时地作出补充让听的学生听得明白。当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质疑习惯,同时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就会在“一题多变”上动脑筋了,这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学生设计的问题的价值,还要帮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并调动其他学生积极思考。当然,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放得越大也就要求老师自身能力越强。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对教学手段和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同时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又是每个老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由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需要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所以数学老师经常用课件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传统的做法是老师设计好课堂流程,然后像放电影一样一张张的放给学生看,整节课被事先设计得好好的,每张幻灯片都要按顺序一张不落的加以使用。在小组学习模式下,学生是主体,老师要做的只是组织、引导、补充。老师事先不可能百分百的预判学生展示、点评、质疑等各个环节,这样事先准备好的课件没有必要全部都用,也有可能学生提到的方法、问题事先并没有准备。这样做到的课件在课堂上再也不是必需品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重要资料,老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加以使用。与此同时像投影仪这样以前闲置的设备现在就显得很重要了,他能随时展示学生的解法与问题,非常实用。
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有很多好的教学方法。现在,我们“推行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并不意味着丢弃这些好教法,而应该积极思考怎样让老的教学方法融入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常学勤.“问题导学”模式中如何完善合作探究学习?[J].中小学管,2012(07).
[2]卞光凤.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科学大众,2009(08).
[3]马震圣.合作探究促提高 教学焕发新活力[J].华夏教师.2015(11).
[4]李建军.浅谈“目标引领、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02).
[5]马克联.基于一题多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