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何以兼得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l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通过完善环保法律,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应构建完善《环境保护法》信息机制,提高《环境保护法》自我实施机制,构建完善的第三方实施机制,推进生态经济转型和环境保护法治建设。
  【关键词】生态经济 环境保护 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标识码】A
  生态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强调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通过生态性的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经济的本质在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强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201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当前,生态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诸如生態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可用资源的大量浪费、缺少技术支持、缺少法律保护等。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法治路径,使《环境保护法》更好地适用于生态经济发展,进而推动经济转型,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法》对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适用性
  《环境保护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契约,对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生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法》对于生态经济发展具有理念适用性。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片面强调“发展至上、经济至上”,GDP增长率成为考核地方政绩的重要标准,一些地方政府“唯GDP是从”,由此出现了部分地区环保只能为经济发展“让步”的现象。《环境保护法》的制定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受《环境保护法》影响,环境保护问题已被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之中,通过阐明发展生态经济的原则及要求,《环境保护法》为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提供了支撑。
  《环境保护法》对于生态经济发展具有实践适用性。当前,随着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过去仅依靠挖掘资源发展经济的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实现经济转型势在必行。《环境保护法》一方面通过制定按日计罚、限制违法者人身自由等严厉的惩罚措施,加大了对破坏环境的惩处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了对环保问题的监督,并制定了生态红线等完善的环境质量计量标准。《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契合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要求,为经济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操作方式。随着《环境保护法》在生态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以及环保方面支出的不断扩大,经济转型发展必将成为现实。
  《环境保护法》适用的制约要素
  现阶段,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环境保护法》对生态经济发展的价值尚无法有效体现。
  在理念认知方面,《环境保护法》在立法中坚持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一般在立法后制定解释性的细则对法律进行补充。当前,与《环境保护法》相配套的细则性条款尚未颁布,在这一背景下,部分企业往往会盲目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了生态经济的发展,这使得《环境保护法》相关条款无法有效落实。首先,我国资源开发力度较大但缺乏科学的规划,简单依靠资源开发发展经济的模式使得环保问题始终不受重视,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现象仍较多。其次,经济发展与环保相矛盾的理念仍是部分地方政府秉持的观点,由于对生态经济、环境保护等问题缺乏效益自信,部分地方政府在经济与环保的博弈中倾向于选择经济。虽然《环境保护法》促使经济发展理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执行性条款,且当前已有法律条款的强制力不足,直接影响着环保理念的树立。
  在制度配置方面,政府是经济转型的重要主体,但目前来看,政府相关部门并未制定完善的促进经济转型的制度,这使得经济转型发展缺乏有效的保障。从宏观制度设计角度而言,《环境保护法》提出环保部门应加强对环境保护问题的监管,但是由于《环境保护法》的权威性与执行力尚不足,部分地方环保部门为维护本地利益,难以彻底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的要求,相关管理、监督制度设计也较为滞后。
  生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法治路径
  要消除《环境保护法》适用中的制约因素,需不断完善各项机制,推动生态经济转型发展和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保证生态经济不断发展。
  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信息机制。一方面,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相关部门应坚持进一步细化激励措施,并不断提高激励措施的可执行性。如对于超额完成国家环保任务的地区,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并给予财政支持,切实推动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既应坚持明确承担环保责任的主体以及相关追责程序、过程,也应及时公开企业履责情况以及对非环保企业的追责情况。
  提高《环境保护法》自我实施机制。充分提高《环境保护法》相关主体的自觉性,完善相关部门的立法行为,提高地方政府、企业等遵守法律的意识,是保证《环境保护法》实施效果的重要措施。对于立法部门而言,应不断提高自身立法能力。首先,应坚持细化法律适用主体、程序等,提高法律条款的可执行力。其次,应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法》的效力等级,增强《环境保护法》的权威性。国家立法部门可制定一定的部门规章,规定环保部门、农林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的利益划分及管理权限。再次,可通过人大审议的形式提高《环境保护法》的地位,赋予其与《刑法》等基本法律同等重要的地位。此外,还应对处罚权进行一定的调整,可在由环保部门承担对违法企业处罚权的基础上,由政府其他部门对环保部门的行为进行监督,保证环保部门处罚权“行之有据”。对于受《环境保护法》约束的客体而言,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将环保作为重要政绩目标。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在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时,将地方政府的环保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提高环保能力在政府考核中的比重。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中应树立环保意识,摒弃“唯经济利益是从”的观念,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既应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增加环保设备;也应及时淘汰落后的、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设备。此外,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生产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
  构建完善的第三方实施机制。第三方实施机制指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弥补法律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为切实推进生态经济转型背景下的环境保护法治建设,应积极引入具备强制力、执行力的第三方机构。可引入司法或立法裁判程序,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渠道。具体而言,可根据《环境保护法》中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扩大诉讼主体、诉讼范围,允许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不环保行为进行诉讼,通过司法机关的调查及裁定,及时纠正政府的不环保行为,保证《环境保护法》实施过程的“法外无人”。
  当前,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经济转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依据,《环境保护法》为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了规范与保障。现阶段,实现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生态经济转型的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也需要各部门的协同努力。立法部门、环保部门、经济发展部门等应坚持通力合作,不断创新生态经济发展方式,共同推动环保与经济协同发展。
  (作者分别为四川宜宾学院化工学院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硕士)
  【注:本文系2016年政府定向财力转移支付项目“工业锅炉节能节水及废水近零排放成套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编号:2016CZYZF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岳瑞波、韩子贵:《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探讨——以中观区域经济发展为例》,《中国流通经济》,2013年第8期。
  ②赵雪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以潘得巴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为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第2期。
  责编/陈楠 贾娜 美编/杨玲玲
其他文献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相关要求,既体现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时代性、系统性,又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人才、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人才队伍等重大问题,为建设好当代中国新闻舆论人才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新闻舆论 人才队伍 政治素质 业务能力 创新能力  现在中华民族处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接近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
期刊
[摘要]改革进入“深水区”,越来越考验改革者的决心与勇气,越来越能检验改革者的韧劲与干劲。人民的“获得感”,就是改革的“试金石”。广大领导干部要杜绝形式主义与弄虚作假的不良作风,控制自己的欲望,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切实提升人民的“获得感”。  [关键词]“获得感”执政理念 党员干部  当前,全党所有党员干部要特别重视民生问题,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而改革的关键期,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进一步升级,也是新时代做好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和重要遵循。乡村振兴战略在具体实施时,要把“重中之重”落到实处,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快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培养建设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关键词】新时代 乡村振兴战略 重大意义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
期刊
“科技兴則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系统完整、博大精深的科技创新思想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对我国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战略地位等作出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重点、面临的风险挑战,为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提供了重要的原则性、方向性指引。  【关键词】网络安全 信息化 核心技术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网信核心技术发展主要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全球市场各个领域的竞争已经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品牌竞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品牌建设进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为推动品牌建设的发展、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目标、任务和路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浙江中烟旗
期刊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外重点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起涵盖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环境五大领域,兼顾双边、区域、周边、全球多个层次的思想体系。未来中国主动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行稳致远,把握“七个平衡”,注重耕耘周边、“一带一路”、全球治理、大国协调“四大环节”。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伟大进程 平衡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着眼国际秩
期刊
明晰基层党建总体思路  人民论坛: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龙岗区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有哪些探索?高自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龙岗区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抓思想强认识。政绩观决定发展观。习近平
期刊
尊敬的张平副委员长、尊敬的林铎书记,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岁临中秋,叠翠流金。今天,来自12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余家中外媒体的朋友们相聚敦煌,就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媒体合作,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务实举措,共话美好远景。我谨代表论坛主办方人民日报社,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
期刊
【调研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就扶贫开发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指引和操作性指南。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有金融企业,自2002年起定点帮扶四川省宣汉县,积极履行国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为国企在定点扶贫、专项扶贫、地方扶贫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树立了行业典范。为深入了解精准扶贫的有关情况,总结其有益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