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考试说明》对古诗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鉴赏古诗,文化积累与生活体验愈丰富愈好,古诗读得愈多愈好,但这些不是靠高三总复习阶段的突击可以解决的。倒是了解一些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常识,学会灵活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提高诗歌考试成绩大有好处。
一.梳理风格流派,夯实阅读底蕴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在古代,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古代诗歌的流派主要产生在盛唐,如边塞诗、田园诗、山水诗等;词的流派在宋代比较成熟,有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另外,《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被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等一代又一代的大诗人所发扬广大,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屈原开创了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并被李白、李贺、苏轼等优秀的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高考复习时,把我们中学阶段接触过的诗人梳理分类,作为阅读欣赏的知识底蕴,以便居高临下,审诗度题。
二.了解诗歌一般特点,掌握常见艺术技巧
(一)诗歌的一般特点:1、抒情性。诗歌是用来抒发感情的。看懂一首诗,就是要去领会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读古诗应该带着这个明确的目的。2、含蓄性。诗歌大都借助形象传达感情。由于感情寄托在形象里,所以诗歌抒情大都较为含蓄。3、跳跃性。古诗篇幅短,字数有限,又讲究平仄,所以多用省略、倒装、跳跃等形式,所以要适当补充,学会复位,合理想象,才能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
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题《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问: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分析:这首词涉及作者感情的句子是第二句“千里念行客”,但顺序不当,正常语序应为“念千里行客”,再结合题目“思远人”,即可知道,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而“红叶黄花”为秋季特有的意象,秋天天气逐渐变冷,叶子由绿变红,秋天的花儿只有黄色的菊花,“秋意晚”即晚秋、深秋,这一句虽为写景,但景中含情,寓情于景,以起兴的手法,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来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的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二)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 1、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反复、衬托、象征、对偶、互文、对比、借代、顶针等。2、各种表达手法,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3、各种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包括:a借景抒情,b寓情于景,c情景交融,d乐景写哀情,e哀景写哀情,f托物抒情。以上六种也称景情关系。4、各种写景手法,如:(1)虚实结合,(2)动静结合,(3)视听结合,(4)高低结合,(5)远近结合,(6)点面结合,(7)工描,(8)白描等。
三.坚持整体把握的原则,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有读懂诗作的信心和认真读进去的心态,先逐句串读,把握全诗大意,再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细品词句。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钓寒江雪”一句耐人寻味,但只有把后两句放到与前两句的联系中,意识到“独钓”的辽阔空寂的大背景,渲染着钓者的孤独,才可能真正领会诗人所表现的意境。
四.调动背景知识,会利用标题、注释等合理推断
一些考题,为考生提供了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个别字词的注释等,解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如钱起的《赠阙下裴舍人》:“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此诗为作者落第期间所作,献给在朝姓裴的中书舍人,希望得到引荐。问:这首诗表现出诗人的哪些感情?如果没有注释,这首诗不好理解,很难把握。但有了注释,就好办多了。既然告诉你是“落第期间所作”,那一定表现诗人十年科举考试失利的遗憾和惭愧之情;既“希望得到引荐”那一定表现诗人希望得到裴舍人赏识、举荐的殷切之情;当然,诗人愿为朝廷效力之情也表露无遗。
诗歌鉴赏题形式多样,切记理解要尊重诗歌本身的客观性,要准确领悟诗人的意图,不能牵强附会,歪曲诗意。答题思路要清晰,要点须全面,语言力求优美,这样得分会更高。
石齐科,教师,现居山西原平。
要鉴赏古诗,文化积累与生活体验愈丰富愈好,古诗读得愈多愈好,但这些不是靠高三总复习阶段的突击可以解决的。倒是了解一些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常识,学会灵活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提高诗歌考试成绩大有好处。
一.梳理风格流派,夯实阅读底蕴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在古代,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古代诗歌的流派主要产生在盛唐,如边塞诗、田园诗、山水诗等;词的流派在宋代比较成熟,有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另外,《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被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等一代又一代的大诗人所发扬广大,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屈原开创了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并被李白、李贺、苏轼等优秀的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高考复习时,把我们中学阶段接触过的诗人梳理分类,作为阅读欣赏的知识底蕴,以便居高临下,审诗度题。
二.了解诗歌一般特点,掌握常见艺术技巧
(一)诗歌的一般特点:1、抒情性。诗歌是用来抒发感情的。看懂一首诗,就是要去领会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读古诗应该带着这个明确的目的。2、含蓄性。诗歌大都借助形象传达感情。由于感情寄托在形象里,所以诗歌抒情大都较为含蓄。3、跳跃性。古诗篇幅短,字数有限,又讲究平仄,所以多用省略、倒装、跳跃等形式,所以要适当补充,学会复位,合理想象,才能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
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题《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问: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分析:这首词涉及作者感情的句子是第二句“千里念行客”,但顺序不当,正常语序应为“念千里行客”,再结合题目“思远人”,即可知道,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而“红叶黄花”为秋季特有的意象,秋天天气逐渐变冷,叶子由绿变红,秋天的花儿只有黄色的菊花,“秋意晚”即晚秋、深秋,这一句虽为写景,但景中含情,寓情于景,以起兴的手法,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来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的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二)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 1、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反复、衬托、象征、对偶、互文、对比、借代、顶针等。2、各种表达手法,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3、各种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包括:a借景抒情,b寓情于景,c情景交融,d乐景写哀情,e哀景写哀情,f托物抒情。以上六种也称景情关系。4、各种写景手法,如:(1)虚实结合,(2)动静结合,(3)视听结合,(4)高低结合,(5)远近结合,(6)点面结合,(7)工描,(8)白描等。
三.坚持整体把握的原则,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有读懂诗作的信心和认真读进去的心态,先逐句串读,把握全诗大意,再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细品词句。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钓寒江雪”一句耐人寻味,但只有把后两句放到与前两句的联系中,意识到“独钓”的辽阔空寂的大背景,渲染着钓者的孤独,才可能真正领会诗人所表现的意境。
四.调动背景知识,会利用标题、注释等合理推断
一些考题,为考生提供了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个别字词的注释等,解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如钱起的《赠阙下裴舍人》:“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此诗为作者落第期间所作,献给在朝姓裴的中书舍人,希望得到引荐。问:这首诗表现出诗人的哪些感情?如果没有注释,这首诗不好理解,很难把握。但有了注释,就好办多了。既然告诉你是“落第期间所作”,那一定表现诗人十年科举考试失利的遗憾和惭愧之情;既“希望得到引荐”那一定表现诗人希望得到裴舍人赏识、举荐的殷切之情;当然,诗人愿为朝廷效力之情也表露无遗。
诗歌鉴赏题形式多样,切记理解要尊重诗歌本身的客观性,要准确领悟诗人的意图,不能牵强附会,歪曲诗意。答题思路要清晰,要点须全面,语言力求优美,这样得分会更高。
石齐科,教师,现居山西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