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体育新闻娱乐化,是近年来体育新闻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利多还是弊多?媒体是该坚决抵制?还是顺应潮流?我们对此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体育新闻 媒体 娱乐化
一、体育新闻娱乐化现状分析
当今,各级电视台、报刊杂志已将体育、文化、社会类新闻作为三大支柱新闻,体育新闻报道更是不肯人后,体育娱乐新闻因为有助于受众宣泄受压的情感,解除心理的紧张,释放不满的抑郁情绪,因而在全球大众传播进入以受众为中心的时代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体育新闻报道在由“传统”向“时尚”转化,促使受众关注体育运动
1.减少传统体育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加体坛日常生活、及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报道。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抽样调查:1992年软新闻占所有新闻的61.9%,1998年这个比例为62.6%,而到2004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为73.8%,比1992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硬新闻远远少于软新闻。这说明,软新闻在当今我国的报纸中占居主要的地位,而体育新闻也不例外。
2.报道方式转变。体育报道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或趣味、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道路。人民网一直以来都是比较严肃的网站,而奥运期间人民网推出了具有娱乐风格的“《小白闪报(奥运版)》”。其中的虚拟主持人小白以FLASH动漫的形象出现,以幽默风趣、个性独特的语言向网民传达对奥运的独特看法,很有趣味性、亲和力。奥运报道更增加场内外和运动员生活的“花絮”报道,让奥运赛事更具感染力和人情味。
3.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促使受众关注体育运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在某种程度上繁荣了体育新闻报道,增加了体育报道的生动性和可看性,吸引了许多很大一部分原本对体育不感兴趣的人群,使体育新闻媒体的受众数量大增。全球管理权威之一达文波特曾在其畅销书《注意力经济》中这样一针见血地写道:“在新的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产,金钱将与注意力一起流动。”没人愿意在休息的时候仍旧被紧绷着看新闻,快乐的“软播报”也一样可以给观众带来欢娱。
(二)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使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炒作和虚假现象
1.绯闻替代新闻。中国正步入体育大国的行列,体育明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追逐的目标。姚明、易建联等偶像级体育明星更是引发受众的追星狂潮。一些媒体在娱乐化大潮中越过职业道德的底线,热衷于窥视传播明星的个人隐私与情感纠葛,绯闻替代新闻,成为体育新闻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不良倾向。
2.低俗化现象严重。南方体育本身的办报方针是旨在让体育更加娱乐,选取与其他传统报纸截然不同的新颖的观点,但报纸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偏离了这一方针,当其他报纸媒体都在报道赛事新闻的时候,南方体育却将头版给了性感火辣的篮球宝贝并一味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虽然这在短期内有助于发行量的飙升,但最终导致其黯然收场。
3.体育精神的异化。体育精神也就是体育的整体面貌、公正、公开及凝聚力、感染力的反映,但由于一些媒体在对体育精神没有深刻的认识,曲解体育就是娱乐,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对体育新闻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思考
(一)体育新闻不能缺少娱乐,但娱乐不能主导体育新闻,要把握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度”
娱乐不是去新闻化,娱乐媒体应该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追求新闻效益的时候,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做有操守、负责任的媒体。体育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坚持体育新闻娱乐化的适度,体现人文追求、满足受众需求、彰显体育文化。
(二)重视人文关怀
新闻面对的是大众,如果纯粹地为了追求娱乐效果,任色情、丑闻充斥媒体,媒体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另外,一些体育新闻报道对竞技场失败者缺乏应有的关爱。失败是体育的一部分,对于失败者的尊重是体育新闻报道最起码的人文关怀。体育本身的精神和终极目的指向的是人的健康和生命价值,人文关怀对体育新闻意义重大。
(三)高扬体育精神
与欧洲崇尚人体美、体育美的传统以及“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同,体育精神的缺失在我国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儒家道德崇尚理性内敛,提倡修心重于健身。在现阶段,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有所抬头,轻视人文建设的倾向有所加剧。因此,要平衡“金牌”与“失败”的报道比例,培养成熟的体育受众和成熟的民族心理,有针对性地在政治、经濟、伦理等领域,大力弘扬体育精神。
(四)加强对体育新闻的规范和监督
新闻的娱乐化只是新闻传播发展的一个阶段,它不可能取代“硬”新闻而成为主流方向。在体育新闻娱乐化的今天,体育新闻业者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恪守传播原则和规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职业声誉。同时我们要完善相应的行业条例,做好对从业人员的监督工作。此外,要在体坛热点上引导有度,不能任意炒作和渲染,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做到冷热有度,把握适当。
总之,兴利除弊,端正职业思想和作风,呈献给大众健康有益的体育资讯,是当前我们体育媒体和从业者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M].2001.2.
[2] 郭菊,曾繁胜.访问——采访的艺术[J].黑河学刊.2007.131(5):65-66.
[3] 金光闪闪的世界冠军背后[Z].北京青年报.2002.10.30.
[4] 李良荣.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J].新闻记者.2001.3.
[5] 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体育记者谈体育新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6] 胡黎明.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审视[J].传媒观察.2007.6.
[7] 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摘 要 体育新闻娱乐化,是近年来体育新闻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利多还是弊多?媒体是该坚决抵制?还是顺应潮流?我们对此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体育新闻 媒体 娱乐化
一、体育新闻娱乐化现状分析
当今,各级电视台、报刊杂志已将体育、文化、社会类新闻作为三大支柱新闻,体育新闻报道更是不肯人后,体育娱乐新闻因为有助于受众宣泄受压的情感,解除心理的紧张,释放不满的抑郁情绪,因而在全球大众传播进入以受众为中心的时代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体育新闻报道在由“传统”向“时尚”转化,促使受众关注体育运动
1.减少传统体育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加体坛日常生活、及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报道。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抽样调查:1992年软新闻占所有新闻的61.9%,1998年这个比例为62.6%,而到2004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为73.8%,比1992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硬新闻远远少于软新闻。这说明,软新闻在当今我国的报纸中占居主要的地位,而体育新闻也不例外。
2.报道方式转变。体育报道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或趣味、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道路。人民网一直以来都是比较严肃的网站,而奥运期间人民网推出了具有娱乐风格的“《小白闪报(奥运版)》”。其中的虚拟主持人小白以FLASH动漫的形象出现,以幽默风趣、个性独特的语言向网民传达对奥运的独特看法,很有趣味性、亲和力。奥运报道更增加场内外和运动员生活的“花絮”报道,让奥运赛事更具感染力和人情味。
3.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促使受众关注体育运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在某种程度上繁荣了体育新闻报道,增加了体育报道的生动性和可看性,吸引了许多很大一部分原本对体育不感兴趣的人群,使体育新闻媒体的受众数量大增。全球管理权威之一达文波特曾在其畅销书《注意力经济》中这样一针见血地写道:“在新的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产,金钱将与注意力一起流动。”没人愿意在休息的时候仍旧被紧绷着看新闻,快乐的“软播报”也一样可以给观众带来欢娱。
(二)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使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炒作和虚假现象
1.绯闻替代新闻。中国正步入体育大国的行列,体育明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追逐的目标。姚明、易建联等偶像级体育明星更是引发受众的追星狂潮。一些媒体在娱乐化大潮中越过职业道德的底线,热衷于窥视传播明星的个人隐私与情感纠葛,绯闻替代新闻,成为体育新闻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不良倾向。
2.低俗化现象严重。南方体育本身的办报方针是旨在让体育更加娱乐,选取与其他传统报纸截然不同的新颖的观点,但报纸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偏离了这一方针,当其他报纸媒体都在报道赛事新闻的时候,南方体育却将头版给了性感火辣的篮球宝贝并一味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虽然这在短期内有助于发行量的飙升,但最终导致其黯然收场。
3.体育精神的异化。体育精神也就是体育的整体面貌、公正、公开及凝聚力、感染力的反映,但由于一些媒体在对体育精神没有深刻的认识,曲解体育就是娱乐,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对体育新闻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思考
(一)体育新闻不能缺少娱乐,但娱乐不能主导体育新闻,要把握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度”
娱乐不是去新闻化,娱乐媒体应该秉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追求新闻效益的时候,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做有操守、负责任的媒体。体育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坚持体育新闻娱乐化的适度,体现人文追求、满足受众需求、彰显体育文化。
(二)重视人文关怀
新闻面对的是大众,如果纯粹地为了追求娱乐效果,任色情、丑闻充斥媒体,媒体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另外,一些体育新闻报道对竞技场失败者缺乏应有的关爱。失败是体育的一部分,对于失败者的尊重是体育新闻报道最起码的人文关怀。体育本身的精神和终极目的指向的是人的健康和生命价值,人文关怀对体育新闻意义重大。
(三)高扬体育精神
与欧洲崇尚人体美、体育美的传统以及“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同,体育精神的缺失在我国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儒家道德崇尚理性内敛,提倡修心重于健身。在现阶段,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有所抬头,轻视人文建设的倾向有所加剧。因此,要平衡“金牌”与“失败”的报道比例,培养成熟的体育受众和成熟的民族心理,有针对性地在政治、经濟、伦理等领域,大力弘扬体育精神。
(四)加强对体育新闻的规范和监督
新闻的娱乐化只是新闻传播发展的一个阶段,它不可能取代“硬”新闻而成为主流方向。在体育新闻娱乐化的今天,体育新闻业者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恪守传播原则和规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职业声誉。同时我们要完善相应的行业条例,做好对从业人员的监督工作。此外,要在体坛热点上引导有度,不能任意炒作和渲染,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做到冷热有度,把握适当。
总之,兴利除弊,端正职业思想和作风,呈献给大众健康有益的体育资讯,是当前我们体育媒体和从业者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M].2001.2.
[2] 郭菊,曾繁胜.访问——采访的艺术[J].黑河学刊.2007.131(5):65-66.
[3] 金光闪闪的世界冠军背后[Z].北京青年报.2002.10.30.
[4] 李良荣.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J].新闻记者.2001.3.
[5] 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体育记者谈体育新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6] 胡黎明.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审视[J].传媒观察.2007.6.
[7] 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