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教态是指教师的仪表风度,它既包括教师的外在形象(容貌、举止行为、穿着打扮等),也包括教师在日常行为中反映的内在思想、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教师的仪表打扮要符合自己的职业特点,体现育人性并能体现自己的性格特点,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体现高深的审美观念,美观大方,端庄得体,不能标新立异,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教师的风度要亲切有礼,举止从容,给学生一种“如沐春风”的享受。具体到教学课堂,就是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目光和手势等。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教态变化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控制讲课时的声音节奏,配之以丰富的眼神及手势,再运用肢体运动做为特殊语言,便形成了独特的教态的变化。所谓的教态变化有其自身规律,它主要的特点是能影响和感染学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运用好教态变化规律,是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因此,教师应善于学习和运用好教态变化规律,做到每一堂课都能生动、活泼、有趣。
1.表情的变化
课堂上,一个优秀的老师,是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因为,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密切交流,才能增进互信,增进感情,老师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老师与学习之间交流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表情,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表情,打开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从而营造和谐生动的教学气氛。
做好微笑功课,是教师应备的素质。从进入教堂开始,教师就应把微笑保持在脸上,保持微笑的姿态,始终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受这种微笑的感染,每个学生心里都像沐浴了春风,即使一些孩子心情不好、烦躁不安,面对老师的微笑,他们也会平静自己的情绪,以微笑来回报老师的微笑,微笑做为表情变化的重要姿态,它的感染力是极其巨大的。
但是,老师在进行微笑教学时,应做到几点:一是不管自己心情多不好,都不要忘了微笑;二是即使自己再累,再疲倦,甚至遇到很痛苦悲伤的事情时,也要用微笑掩饰自己的真实内心;三是微笑的表情要自然舒展,不要做作,更不要夸张,要通过微笑,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四是老师可能面对不听话的孩子,老师在生气时,要用微笑化解教室的紧张气氛,做到以情感人。
2、声音的变化
讲课离不开声音,生动的声音,恰如其分的语速,优美舒缓的声音节奏,标准的普通话,是每个老师必须掌握的声音变化规律,教师要通过控制自己的声音变化,达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的效果。教师运用声音变化规律要做到“四忌”:一忌讲课时声音过低,如果声音过低,除了学生容易听错外,还容易产生一种压抑的气氛,使学生的神经系统受到压抑,很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有的甚至会真的打起瞌睡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忌声音过大。如果声音过大,声如洪钟,虽暂时能使学生异常兴奋,但这种兴奋的情绪不会保持太久,就会使学生逐渐感觉疲劳,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三忌讲课速度太快,如果老师讲课时如同机关枪扫射,这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容易使学生跟不上节奏,记不住要点,更谈不上有消化思考的余地了。四忌讲课太慢,如果老师讲课时总是慢慢吞吞,会给学生造成拖泥带水的感觉,容易形成疲沓消極的气氛,并且这种讲课方式,明显违背了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天性,会抑制学生的兴奋神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目光的变化
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是用眼神传递感情,教师在课堂上也是通过眼睛,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感情,因此,教师课堂时,想要抓住学生的心,就要善于运用目光变化规律,用目光来控制教学气氛,用目光吸引学生的眼球,用目光来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交流。目光变化的重点是传达正能量:一是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并能踊跃发言的孩子,或考试取得良好成绩的孩子,要向他们投去赞许的目光,以示鼓励和表扬;二是对那些上课捣蛋、不听话的孩子,要投去严厉制止的目光,使他们迅速收敛自己的不当行业,以示不满和批评;三是对那些发言时过于紧张,或天生胆小、缺乏自信的孩子,这时如果教师把目光变化为亲切期待的目光对其进行鼓励、询问和提示,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受到鼓励变的放松、大胆,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眼神的变化获得信息反馈。教师在讲课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目光变化。一是当学生瞳孔变大时,表明他此刻可能很兴奋,对老师的讲解很感兴趣,并能深刻理解和领会,此时老师要沿着这种授课方式继续讲下去;二是如果学生瞳孔变小,此时,老师就应立即反省自身,在调整教学方案的同时,不妨进一步配合教态的变化,以达到重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的目的。
4、位置的变化
教师讲课固然以讲台为主,但如果教师仅固定在讲台上,不注意位置变化,不善于通过位置变化规律,来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增强学习效果,难免会使课堂气氛过于单调和乏味,提高教学质量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位置的变化要结合实际,因景而变,顺势而为。一是为了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黑板上,关注黑板上的内容,教师可在讲台及周围走动,让学生集中精力关注黑板;二是教师想让学生到讲台发言或做题时,就要主动把讲台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自己则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欣赏,并给予鼓励;三是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要主动参与学生的的讨论,不但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进理解和沟通;四是面对个别学生做小动作、精力分散等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运用位置变化,向这些学生传递不满等批评性暗示,既及时纠正了他们的错误,又不影响其它人听课,还维护了课堂秩序。
参考资料:
[1] 张廷芳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教态变化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控制讲课时的声音节奏,配之以丰富的眼神及手势,再运用肢体运动做为特殊语言,便形成了独特的教态的变化。所谓的教态变化有其自身规律,它主要的特点是能影响和感染学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运用好教态变化规律,是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因此,教师应善于学习和运用好教态变化规律,做到每一堂课都能生动、活泼、有趣。
1.表情的变化
课堂上,一个优秀的老师,是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因为,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密切交流,才能增进互信,增进感情,老师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老师与学习之间交流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表情,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表情,打开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从而营造和谐生动的教学气氛。
做好微笑功课,是教师应备的素质。从进入教堂开始,教师就应把微笑保持在脸上,保持微笑的姿态,始终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受这种微笑的感染,每个学生心里都像沐浴了春风,即使一些孩子心情不好、烦躁不安,面对老师的微笑,他们也会平静自己的情绪,以微笑来回报老师的微笑,微笑做为表情变化的重要姿态,它的感染力是极其巨大的。
但是,老师在进行微笑教学时,应做到几点:一是不管自己心情多不好,都不要忘了微笑;二是即使自己再累,再疲倦,甚至遇到很痛苦悲伤的事情时,也要用微笑掩饰自己的真实内心;三是微笑的表情要自然舒展,不要做作,更不要夸张,要通过微笑,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四是老师可能面对不听话的孩子,老师在生气时,要用微笑化解教室的紧张气氛,做到以情感人。
2、声音的变化
讲课离不开声音,生动的声音,恰如其分的语速,优美舒缓的声音节奏,标准的普通话,是每个老师必须掌握的声音变化规律,教师要通过控制自己的声音变化,达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的效果。教师运用声音变化规律要做到“四忌”:一忌讲课时声音过低,如果声音过低,除了学生容易听错外,还容易产生一种压抑的气氛,使学生的神经系统受到压抑,很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有的甚至会真的打起瞌睡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忌声音过大。如果声音过大,声如洪钟,虽暂时能使学生异常兴奋,但这种兴奋的情绪不会保持太久,就会使学生逐渐感觉疲劳,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三忌讲课速度太快,如果老师讲课时如同机关枪扫射,这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容易使学生跟不上节奏,记不住要点,更谈不上有消化思考的余地了。四忌讲课太慢,如果老师讲课时总是慢慢吞吞,会给学生造成拖泥带水的感觉,容易形成疲沓消極的气氛,并且这种讲课方式,明显违背了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天性,会抑制学生的兴奋神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目光的变化
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是用眼神传递感情,教师在课堂上也是通过眼睛,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感情,因此,教师课堂时,想要抓住学生的心,就要善于运用目光变化规律,用目光来控制教学气氛,用目光吸引学生的眼球,用目光来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交流。目光变化的重点是传达正能量:一是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并能踊跃发言的孩子,或考试取得良好成绩的孩子,要向他们投去赞许的目光,以示鼓励和表扬;二是对那些上课捣蛋、不听话的孩子,要投去严厉制止的目光,使他们迅速收敛自己的不当行业,以示不满和批评;三是对那些发言时过于紧张,或天生胆小、缺乏自信的孩子,这时如果教师把目光变化为亲切期待的目光对其进行鼓励、询问和提示,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受到鼓励变的放松、大胆,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眼神的变化获得信息反馈。教师在讲课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目光变化。一是当学生瞳孔变大时,表明他此刻可能很兴奋,对老师的讲解很感兴趣,并能深刻理解和领会,此时老师要沿着这种授课方式继续讲下去;二是如果学生瞳孔变小,此时,老师就应立即反省自身,在调整教学方案的同时,不妨进一步配合教态的变化,以达到重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的目的。
4、位置的变化
教师讲课固然以讲台为主,但如果教师仅固定在讲台上,不注意位置变化,不善于通过位置变化规律,来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增强学习效果,难免会使课堂气氛过于单调和乏味,提高教学质量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位置的变化要结合实际,因景而变,顺势而为。一是为了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黑板上,关注黑板上的内容,教师可在讲台及周围走动,让学生集中精力关注黑板;二是教师想让学生到讲台发言或做题时,就要主动把讲台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自己则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欣赏,并给予鼓励;三是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要主动参与学生的的讨论,不但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进理解和沟通;四是面对个别学生做小动作、精力分散等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运用位置变化,向这些学生传递不满等批评性暗示,既及时纠正了他们的错误,又不影响其它人听课,还维护了课堂秩序。
参考资料:
[1] 张廷芳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