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式对患者分组,胸腔镜组40例,开胸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与并发症。结果:胸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41.02±33.90)min、(140.0±9.7)ml、(52.28±5.80)h、(10.72±3.90)d,开胸组分别为(144.36±40.84)min、(278.03±40.84)ml、(65.92±6.72)h、(15.03±4.99)d,胸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开胸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均小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对照组为23.33%(7/30),胸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指引行肺癌根治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拔管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痊愈。
关键词: 肺癌根治术;胸腔镜;疗效;安全性
近年来,作为常见恶性肿瘤的肺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危害到广大群体的健康[1]。由于肺癌发病后常出现胸痛、阵发性咳嗽、痰中带血等[2]临床症状不易受到患者重视,就诊时,癌症往往以至晚期。为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医师普遍采用肺癌根治术为患者切除病灶部位。但是,作肺癌根治术的开胸术式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伴随着这一问题,胸腔镜技术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肺癌根治术的主要方案[3]。我院此次分别选择胸腔镜术、开胸术为70例肺癌患者施治,比较手术情况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4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及手术方式,将其分作胸腔镜组(40例)以及开胸组(30例)。胸腔镜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为(60.1±5.4)岁,其中,18例为右侧肺癌,22例为左侧肺癌;38例为非小细胞癌,2例为小细胞癌。开胸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为(61.8±5.6)岁,其中,21例为右侧肺癌,19例为左侧肺癌;37例为非小细胞癌,3例为小细胞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肺癌部位、肺癌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未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胸腔镜组: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调整为侧卧体位;于腋中线的第七肋间隙作1.0cm切口,将30°胸腔镜置入;借助电视屏观察胸腔影像,查看肿瘤位置、大小、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胸腔粘连等情况[4];确定可行胸腔镜手术后,在同侧腋前线的第四肋间隙作3.0~5.0cm的切口,定为操作孔;再于腋后线的第6肋间隙作1.5cm的辅助切口;以超声刀打开纵膈胸膜,并对肺门进行解剖,将肺静脉解剖、游离并以切割缝合器白钉仓离断、解剖肺动脉及要切除叶的分支,较细者结扎,较粗者以直线切割缝合器白钉仓处理;解剖游离支气管后以直线切割缝合器绿钉仓离断闭合,系统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测压无漏气,止血彻底后置入胸腔引流管,逐层关胸。开胸组: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调整为侧卧体位;于第四肋、第五肋之间的后外侧作15~20cm的切口;保留背阔肌,逐层切开进入胸部;剪开纵膈,在直视下,对肺动脉与肺静脉的分支实施解剖、结扎、缝扎、切断处理;采用支气管闭合器闭合支气管的断端,将病变肺部切除;系统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留置胸腔引流管,并关闭胸部。
1.3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拔管时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术后,随访所有患者0.5~1.5年,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症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软件为SPSS13.0,计量资料的表示形式为(X±s),行t值的相关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和%表示,行x2值法的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平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如表1所示,从表中数据可知,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资料比较(X±s)
2.2 并发症
胸腔镜组各有1例胸腔积液、肺部漏气,0例发生缝合口渗血,总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各有2例发生肺部漏气、缝合口渗血,3例发生胸腔积液,发生率为23.33%(7/30)。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开胸组少,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电视胸腔镜技术是新型的一类微创手术,可借助于微型的摄像机镜头对胸腔内具体状况加以观察,并在电视屏指引下开展手术,无需制作常规的开胸切口,即可以实施复杂胸腔手术[5, 6],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拔管时间短、出院快、并发症少等[7]优势。
我院此次借助胸腔镜技术为40例患者行肺癌根治术,观察其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复发、并发症情况,并将其资料与行开胸手术的30例患者对比,结果发现,行胸腔镜根治术,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胸根治手术,P<0.05。这就证明胸腔镜根治手术不仅具有较高疗效,还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以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患者本身的保护,与临床报道的胸腔镜手术优势相同。
综上所述,患者的肺癌病症确诊之后,临床医师应当在综合评估其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对适合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优先行胸腔镜根治术,以尽可能地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提高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但是,胸腔镜手术在切除病灶及转移淋巴结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若患者适合开胸手术,医师还应采用开胸手术对肺癌病灶加以根治。
参考文献:
[1] 赵海平. 158例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14): 192-193.
[2] 杨晓军,李强,胡彬,等.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2(02): 63-66.
[3] 李贤岳.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02): 101-102.
[4] 邓海梅,彭丽丽,林育超,等. 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34): 162-163.
[5] 张义栋,杨睿,冀成山. 浅谈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1): 248-249.
[6] 任素珍,张书平,徐振喜,等. 完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168例手术配合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10): 94-95.
[7] 赵文鹏,朱开梅.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术后生存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24): 6135-6136.
关键词: 肺癌根治术;胸腔镜;疗效;安全性
近年来,作为常见恶性肿瘤的肺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危害到广大群体的健康[1]。由于肺癌发病后常出现胸痛、阵发性咳嗽、痰中带血等[2]临床症状不易受到患者重视,就诊时,癌症往往以至晚期。为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医师普遍采用肺癌根治术为患者切除病灶部位。但是,作肺癌根治术的开胸术式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伴随着这一问题,胸腔镜技术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肺癌根治术的主要方案[3]。我院此次分别选择胸腔镜术、开胸术为70例肺癌患者施治,比较手术情况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4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及手术方式,将其分作胸腔镜组(40例)以及开胸组(30例)。胸腔镜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为(60.1±5.4)岁,其中,18例为右侧肺癌,22例为左侧肺癌;38例为非小细胞癌,2例为小细胞癌。开胸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为(61.8±5.6)岁,其中,21例为右侧肺癌,19例为左侧肺癌;37例为非小细胞癌,3例为小细胞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肺癌部位、肺癌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未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胸腔镜组: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调整为侧卧体位;于腋中线的第七肋间隙作1.0cm切口,将30°胸腔镜置入;借助电视屏观察胸腔影像,查看肿瘤位置、大小、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胸腔粘连等情况[4];确定可行胸腔镜手术后,在同侧腋前线的第四肋间隙作3.0~5.0cm的切口,定为操作孔;再于腋后线的第6肋间隙作1.5cm的辅助切口;以超声刀打开纵膈胸膜,并对肺门进行解剖,将肺静脉解剖、游离并以切割缝合器白钉仓离断、解剖肺动脉及要切除叶的分支,较细者结扎,较粗者以直线切割缝合器白钉仓处理;解剖游离支气管后以直线切割缝合器绿钉仓离断闭合,系统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测压无漏气,止血彻底后置入胸腔引流管,逐层关胸。开胸组: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调整为侧卧体位;于第四肋、第五肋之间的后外侧作15~20cm的切口;保留背阔肌,逐层切开进入胸部;剪开纵膈,在直视下,对肺动脉与肺静脉的分支实施解剖、结扎、缝扎、切断处理;采用支气管闭合器闭合支气管的断端,将病变肺部切除;系统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留置胸腔引流管,并关闭胸部。
1.3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拔管时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术后,随访所有患者0.5~1.5年,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症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软件为SPSS13.0,计量资料的表示形式为(X±s),行t值的相关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和%表示,行x2值法的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平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如表1所示,从表中数据可知,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资料比较(X±s)
2.2 并发症
胸腔镜组各有1例胸腔积液、肺部漏气,0例发生缝合口渗血,总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各有2例发生肺部漏气、缝合口渗血,3例发生胸腔积液,发生率为23.33%(7/30)。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开胸组少,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电视胸腔镜技术是新型的一类微创手术,可借助于微型的摄像机镜头对胸腔内具体状况加以观察,并在电视屏指引下开展手术,无需制作常规的开胸切口,即可以实施复杂胸腔手术[5, 6],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拔管时间短、出院快、并发症少等[7]优势。
我院此次借助胸腔镜技术为40例患者行肺癌根治术,观察其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复发、并发症情况,并将其资料与行开胸手术的30例患者对比,结果发现,行胸腔镜根治术,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胸根治手术,P<0.05。这就证明胸腔镜根治手术不仅具有较高疗效,还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以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患者本身的保护,与临床报道的胸腔镜手术优势相同。
综上所述,患者的肺癌病症确诊之后,临床医师应当在综合评估其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对适合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优先行胸腔镜根治术,以尽可能地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提高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但是,胸腔镜手术在切除病灶及转移淋巴结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若患者适合开胸手术,医师还应采用开胸手术对肺癌病灶加以根治。
参考文献:
[1] 赵海平. 158例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14): 192-193.
[2] 杨晓军,李强,胡彬,等.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2(02): 63-66.
[3] 李贤岳.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02): 101-102.
[4] 邓海梅,彭丽丽,林育超,等. 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34): 162-163.
[5] 张义栋,杨睿,冀成山. 浅谈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1): 248-249.
[6] 任素珍,张书平,徐振喜,等. 完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168例手术配合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10): 94-95.
[7] 赵文鹏,朱开梅.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术后生存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24): 6135-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