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y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式对患者分组,胸腔镜组40例,开胸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与并发症。结果:胸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41.02±33.90)min、(140.0±9.7)ml、(52.28±5.80)h、(10.72±3.90)d,开胸组分别为(144.36±40.84)min、(278.03±40.84)ml、(65.92±6.72)h、(15.03±4.99)d,胸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开胸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均小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对照组为23.33%(7/30),胸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指引行肺癌根治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拔管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痊愈。
  关键词: 肺癌根治术;胸腔镜;疗效;安全性
  近年来,作为常见恶性肿瘤的肺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危害到广大群体的健康[1]。由于肺癌发病后常出现胸痛、阵发性咳嗽、痰中带血等[2]临床症状不易受到患者重视,就诊时,癌症往往以至晚期。为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医师普遍采用肺癌根治术为患者切除病灶部位。但是,作肺癌根治术的开胸术式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伴随着这一问题,胸腔镜技术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肺癌根治术的主要方案[3]。我院此次分别选择胸腔镜术、开胸术为70例肺癌患者施治,比较手术情况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4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及手术方式,将其分作胸腔镜组(40例)以及开胸组(30例)。胸腔镜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为(60.1±5.4)岁,其中,18例为右侧肺癌,22例为左侧肺癌;38例为非小细胞癌,2例为小细胞癌。开胸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为(61.8±5.6)岁,其中,21例为右侧肺癌,19例为左侧肺癌;37例为非小细胞癌,3例为小细胞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肺癌部位、肺癌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未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胸腔镜组: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调整为侧卧体位;于腋中线的第七肋间隙作1.0cm切口,将30°胸腔镜置入;借助电视屏观察胸腔影像,查看肿瘤位置、大小、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胸腔粘连等情况[4];确定可行胸腔镜手术后,在同侧腋前线的第四肋间隙作3.0~5.0cm的切口,定为操作孔;再于腋后线的第6肋间隙作1.5cm的辅助切口;以超声刀打开纵膈胸膜,并对肺门进行解剖,将肺静脉解剖、游离并以切割缝合器白钉仓离断、解剖肺动脉及要切除叶的分支,较细者结扎,较粗者以直线切割缝合器白钉仓处理;解剖游离支气管后以直线切割缝合器绿钉仓离断闭合,系统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测压无漏气,止血彻底后置入胸腔引流管,逐层关胸。开胸组: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调整为侧卧体位;于第四肋、第五肋之间的后外侧作15~20cm的切口;保留背阔肌,逐层切开进入胸部;剪开纵膈,在直视下,对肺动脉与肺静脉的分支实施解剖、结扎、缝扎、切断处理;采用支气管闭合器闭合支气管的断端,将病变肺部切除;系统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留置胸腔引流管,并关闭胸部。
  1.3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拔管时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术后,随访所有患者0.5~1.5年,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症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软件为SPSS13.0,计量资料的表示形式为(X±s),行t值的相关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和%表示,行x2值法的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平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如表1所示,从表中数据可知,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资料比较(X±s)
  2.2 并发症
  胸腔镜组各有1例胸腔积液、肺部漏气,0例发生缝合口渗血,总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各有2例发生肺部漏气、缝合口渗血,3例发生胸腔积液,发生率为23.33%(7/30)。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开胸组少,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电视胸腔镜技术是新型的一类微创手术,可借助于微型的摄像机镜头对胸腔内具体状况加以观察,并在电视屏指引下开展手术,无需制作常规的开胸切口,即可以实施复杂胸腔手术[5, 6],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拔管时间短、出院快、并发症少等[7]优势。
  我院此次借助胸腔镜技术为40例患者行肺癌根治术,观察其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复发、并发症情况,并将其资料与行开胸手术的30例患者对比,结果发现,行胸腔镜根治术,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胸根治手术,P<0.05。这就证明胸腔镜根治手术不仅具有较高疗效,还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以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患者本身的保护,与临床报道的胸腔镜手术优势相同。
  综上所述,患者的肺癌病症确诊之后,临床医师应当在综合评估其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对适合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优先行胸腔镜根治术,以尽可能地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提高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但是,胸腔镜手术在切除病灶及转移淋巴结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若患者适合开胸手术,医师还应采用开胸手术对肺癌病灶加以根治。
  参考文献:
  [1] 赵海平. 158例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14): 192-193.
  [2] 杨晓军,李强,胡彬,等.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2(02): 63-66.
  [3] 李贤岳.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02): 101-102.
  [4] 邓海梅,彭丽丽,林育超,等. 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34): 162-163.
  [5] 张义栋,杨睿,冀成山. 浅谈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1): 248-249.
  [6] 任素珍,张书平,徐振喜,等. 完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168例手术配合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10): 94-95.
  [7] 赵文鹏,朱开梅.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术后生存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24): 6135-613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E的认识。方法 :对2004年~2013年85例住院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肢静脉血栓及手术是主要的两大危险因素,共占56%。临床症状中,呼吸困难、胸憋为最多见。辅助检查中,D二聚体阳性者(>500ug/L)94.4%,血气分析显示缺氧者(PaO2<75 mm Hg)70.1%。结论: 肺栓塞诊断应综合病史、症状及血气分析、D二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孕三烯酮和腹腔镜手术配合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对象选取我院经腹腔镜检查并确诊为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100,根据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药物孕三烯酮,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妊娠能力。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腹腔镜联合手术与药物孕三烯酮配合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每天3次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每天1次静脉注射,1个疗程期为5天,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呼吸道感染治愈率为96.67
期刊
摘要:心房颤动(Atrai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AF的治疗,如:速率和节律控制,通常都是基于试错法,主要是因为还没有找到预测AF状态和对药物反应情况的有效测试方法,导致现有的治疗策略都未能把AF的各种机制和模式考虑在内[1],其效果均存在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从体表心电图对房颤信号的时频相关特征进行分析,能及时提供反映患者心房活动动态行为的信息。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骨科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术后4周利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VAS评分、Barthel指数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紫杉醇与铂类抗癌药、氟脲嘧啶、卡培他滨等抗肿瘤药物的联合用药临床研究概况,重点讨论了联合用药的有效率和毒副作用,提出今后有必要进行联合用药的长期研究,规范临床联合用药方案。  关键词:紫杉醇;联合用药;临床应用  1、紫杉醇简介  紫杉醇最早由Wall和Wani博士于1967年从太平洋红豆杉中分离获得。随后,人们发现其有很好的抗卵巢癌和乳腺癌活性。1992年,美国FDA批准紫杉醇上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盘蛋白质组学差异。方法: 收集正常人腰椎间盘和4组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进行提取、培养,比较正常人腰椎间盘和退变人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和纤维环细胞蛋白质种类差异和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与正常人之间蛋白含量差异。结果 :正常人和退变人腰椎间盘蛋白质种类有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也随着退变严重程度逐渐降低。结论: 根据腰椎间盘不同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可为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外剥内扎加部分内痔纵切横缝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较大并分界明显的痔采用外剥内扎,部分内痔采用纵切横缝。结果:36例治愈34例,占94.44%,显效2例,占5.56%,全部有效。结论:外剥内扎加部分内痔纵切横缝治疗环状混合痔治愈率高,防止术后肛门狭窄,保护肛门生理功能,疗效确切,方法简便。  关健词:环状混合痔 手术 临床疗效  混合痔是指同一点位发生内痔与外痔,痔位于
期刊
摘要:关节软骨损伤属临床常见骨科疾病。由于关节软骨无淋巴、神经及血管组织,致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十分有限,该病临床治疗难度大,是国内外骨科医师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将简要分析保守治疗、关节镜清创术、软骨移植、软骨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化软骨、关节软骨修复材料等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关节软骨是人体滑膜关节的重要构成部分。关节软骨承担着分布、传导运动载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拔牙窝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拔牙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拔牙后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分别在患者拔牙后8w、12w和16w借助螺旋CT观察患者牙槽窝的愈合情况,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拔牙后出血和干槽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拔牙窝平均愈合时间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