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万人共过独木桥的高考形势下,能否成功学好普遍觉得较难的高中数学将极大地影响一所高中学校和众多高中学生的发展前景。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注重数学学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其感受数学的美、热爱美的数学,是助推学生成功逾越数学天堑的重要法宝。
一、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学好高中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学习状态的准备、坚持与情绪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培养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数学学法的指导。其指导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水平和 “运用理论思维”的意识与水平。数学教学首先要重视结论的探求过程。数学中的结论教师一般不直接给出,而是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练习、归纳等方法发现命题,尔后进入深入研究探求和论证的过程,进而剖析结论的内容,举实例将结论内容具体化。其次,是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数学有着严密的体系,学生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是学生主动思维活动的过程,可引导学生按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或逻辑关系整理出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研究方法,进行知识的引申、串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本期我每单元选择一篇教案的教学内容作为自学内容,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1、我对××知识已掌握了什么?2、我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3、通过自学课本我又知道了哪些知识?4、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5、例习题中有那些困难,收获是什么?6、哪些问题有类似之处,变化之处是什么?能否做一类问题并且有变式?7、学过的知识在运用中经常会犯怎样错的,有哪些好的规避方法?学生通过以这一自学题为主线,充分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建构。尤其学生通过第4、5、6、7环节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如学困生通过提问,找到了自己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并通过师生的帮助,突破了对难点的掌握后,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得到了老师表扬鼓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于中上等学生,通过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叛性、规范性,同样增添了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得到多次强化后便会趋于稳定状态,积极规避错误、体验学习成功这种心理形成习惯将直接影响他的进一步学习。
二、创设情境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美,数学的美
创设情境课堂,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加参与的机会,将激励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应尽可能的让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应用于数学教学,让数学更加具体化、趣味化,例如我们在学习集合时,就可以用这样一段对话来引入它的概念(这是一个姑姑和6岁小侄儿的对话):
姑姑问:“你的脸在哪儿?小男孩儿指指鼻子。“不对,那是鼻子。”小男孩儿又指指腮帮子。“那是腮帮子呀!”小男孩儿接着又指眼睛,又指嘴巴,但都没指出哪儿是他的脸。最后,姑姑告诉他说:把你的鼻子、腮帮子、嘴巴、眼睛、前额、下巴颏儿……放在一起,这么一圈儿,才是你的脸。然后我们再给学生集合的定义:“在数学里,当我们把一类事物放在一起考虑时,便说它们组成了一个‘集合’!”这肯定比一上来就给学生集合的定义,或者只是把书本的例子重复一遍印象更深刻。比如推导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时,我让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
创设情境课堂,要以课本为主导,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因为他们也关心身边的事情,也渴望对实际生活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而且很多时候学生们都能提出很有见的想法,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利用,合理引导,更不忘表扬。人类学习的本质是获得知识经验与进行生产实践两者结合的活动,数学学习也应是知数学、做数学和用数学的有机统一,因而学生学习数学只有了解了它的产生背景及其应用价值那才是积极的,学生掌握数学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地做才可能是有效的。就是说要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美、数学的美,从而收获成功与快乐。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研究,从这里起步、中国教育报,2001,3,23
[2]《中学生学习心理学》 编写组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东炜《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一、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学好高中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学习状态的准备、坚持与情绪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培养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数学学法的指导。其指导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水平和 “运用理论思维”的意识与水平。数学教学首先要重视结论的探求过程。数学中的结论教师一般不直接给出,而是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练习、归纳等方法发现命题,尔后进入深入研究探求和论证的过程,进而剖析结论的内容,举实例将结论内容具体化。其次,是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数学有着严密的体系,学生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是学生主动思维活动的过程,可引导学生按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或逻辑关系整理出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研究方法,进行知识的引申、串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本期我每单元选择一篇教案的教学内容作为自学内容,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1、我对××知识已掌握了什么?2、我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3、通过自学课本我又知道了哪些知识?4、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5、例习题中有那些困难,收获是什么?6、哪些问题有类似之处,变化之处是什么?能否做一类问题并且有变式?7、学过的知识在运用中经常会犯怎样错的,有哪些好的规避方法?学生通过以这一自学题为主线,充分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建构。尤其学生通过第4、5、6、7环节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如学困生通过提问,找到了自己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并通过师生的帮助,突破了对难点的掌握后,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得到了老师表扬鼓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于中上等学生,通过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叛性、规范性,同样增添了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得到多次强化后便会趋于稳定状态,积极规避错误、体验学习成功这种心理形成习惯将直接影响他的进一步学习。
二、创设情境课堂,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美,数学的美
创设情境课堂,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加参与的机会,将激励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应尽可能的让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应用于数学教学,让数学更加具体化、趣味化,例如我们在学习集合时,就可以用这样一段对话来引入它的概念(这是一个姑姑和6岁小侄儿的对话):
姑姑问:“你的脸在哪儿?小男孩儿指指鼻子。“不对,那是鼻子。”小男孩儿又指指腮帮子。“那是腮帮子呀!”小男孩儿接着又指眼睛,又指嘴巴,但都没指出哪儿是他的脸。最后,姑姑告诉他说:把你的鼻子、腮帮子、嘴巴、眼睛、前额、下巴颏儿……放在一起,这么一圈儿,才是你的脸。然后我们再给学生集合的定义:“在数学里,当我们把一类事物放在一起考虑时,便说它们组成了一个‘集合’!”这肯定比一上来就给学生集合的定义,或者只是把书本的例子重复一遍印象更深刻。比如推导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时,我让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
创设情境课堂,要以课本为主导,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因为他们也关心身边的事情,也渴望对实际生活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而且很多时候学生们都能提出很有见的想法,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利用,合理引导,更不忘表扬。人类学习的本质是获得知识经验与进行生产实践两者结合的活动,数学学习也应是知数学、做数学和用数学的有机统一,因而学生学习数学只有了解了它的产生背景及其应用价值那才是积极的,学生掌握数学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地做才可能是有效的。就是说要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美、数学的美,从而收获成功与快乐。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研究,从这里起步、中国教育报,2001,3,23
[2]《中学生学习心理学》 编写组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东炜《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