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通过音响所发出的乐音来唤起听众的审美和情感体验,“以听为中心”是音乐教育所遵循的原则,学会了倾听就学会了更好的欣赏音乐,倾听更是一种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关键词】激发;倾听兴趣;倾听习惯;环境
前不久在中班级的两个班上了同一节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我发现倾听习惯好的班级,活动效果明显好于倾听习惯不好的班级。活动中认真倾听的孩子,思维敏捷,反应迅速,他们能紧跟老师的节奏,积极参与到老师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音乐的变化,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而倾听习惯不好的的孩子,无法融入到音乐中,在课堂中无所适从,思维也随之涣散,从而也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通过这两个活动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1 注重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幼儿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投入到倾听活动中去。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选择倾听的内容。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我们可选择一些节奏简单,音乐变化明显如高、低音变化明显,音乐快、慢变化明显的乐曲给幼儿欣赏。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挥身体其他各器官的作用,积极的参与到音乐之中,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等与听觉相结合,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尽情的表现。我们应积极发挥身体各个感官之间的通感作用,激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2 积极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关键
人在清醒的状态80%的时间也是在倾听,通过听觉了解世界。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如在幼儿入园时,可播放《茉莉花》、《日喀则》等有唤醒作用的音乐;在课间活动时,可播放《小百船》、《牧童》等音乐;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可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午睡时间可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月光光》等;放学时可播放《我们多么幸福》等。将音乐贯穿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习得音乐。
3 创设故事情景,让故事贯穿整个音乐活动
幼儿园的孩子在培养他们听觉习惯时需要抓住他们心理特征加以引导。据心理学家分析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并呈上升趋势,年龄越大孩子们的自控能力越强。因此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更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每个教学活动环节都要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孩子们从会说话开始就喜欢听各种类型的故事,并在这些故事中分辨是非,领悟真善美,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创设故事情景和氛围对培养孩子的聆听习惯非常有帮助。比如在上欣赏课《狮王进行曲》时,我抓住孩子们的直观性强,爱听故事的特点加以引导。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图片让孩子们看图片,上面画了一大片森林还有一只威风的狮子,“孩子们你们看图画上画了什么呀?”“一只狮子走在森林里”“狮子在干什么呢?你想知道吗?”“想知道”“那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认认真真地听音乐,一会把你们听到的故事告诉老师,看谁听的最棒,听得最仔细”有了这个故事开端做引子,孩子们认真地听,仔细地想,听完第一遍音乐就有很多孩子举手讲故事了……
4 设计问题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孩子们是游戏活动的主人,教师要让幼儿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是游戏的主体,只有他们参与到游戏主体活动中,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游戏活动才能有好的效果。
无论是歌曲教学或是音乐欣赏还是听力训练,在让幼儿聆听音乐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听音乐的环节上尤其如此。有目的的听,等于有的放矢。每次听音乐幼儿都必须带着问题去听,有了问题幼儿就有了学习任务,有了学习任务大部分幼儿就会集中精神听,去思考、找出答案。歌曲教学时我在让幼儿听第一遍时让幼儿听出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听完以后要告诉老师。让幼儿带着问题听音乐,这是培养注意力,养成聆听习惯的重要方式。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对幼儿的要求,明确游戏规则,有要求要贯彻实施,让幼儿一步一步养成习惯。另外,教师要顺应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
5 家园配合是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的纽带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各方面的培养离不开父母的配合,家园共育有利于的健康发展。在幼儿的良好倾听习惯中,家长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一方面可将每天教给孩子的歌曲、乐曲提供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播给孩子听,另一方面请家长在周末。假期带孩子外出游玩,倾听大自然的音乐声,如春雨的嘀哒声,蝉鸣、蛙叫声,秋虫的吟唱声,雪花的沙沙声,大自然的声音才是最美妙的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通过音响所发出的乐音来唤起听众的审美和情感体验,“以听为中心”是音乐教育所遵循的原则,学会了倾听就学会了更好的欣赏音乐,倾听更是一种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关键词】激发;倾听兴趣;倾听习惯;环境
前不久在中班级的两个班上了同一节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我发现倾听习惯好的班级,活动效果明显好于倾听习惯不好的班级。活动中认真倾听的孩子,思维敏捷,反应迅速,他们能紧跟老师的节奏,积极参与到老师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音乐的变化,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而倾听习惯不好的的孩子,无法融入到音乐中,在课堂中无所适从,思维也随之涣散,从而也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通过这两个活动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1 注重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倾听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幼儿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投入到倾听活动中去。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选择倾听的内容。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我们可选择一些节奏简单,音乐变化明显如高、低音变化明显,音乐快、慢变化明显的乐曲给幼儿欣赏。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挥身体其他各器官的作用,积极的参与到音乐之中,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等与听觉相结合,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尽情的表现。我们应积极发挥身体各个感官之间的通感作用,激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2 积极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关键
人在清醒的状态80%的时间也是在倾听,通过听觉了解世界。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如在幼儿入园时,可播放《茉莉花》、《日喀则》等有唤醒作用的音乐;在课间活动时,可播放《小百船》、《牧童》等音乐;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可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午睡时间可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月光光》等;放学时可播放《我们多么幸福》等。将音乐贯穿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习得音乐。
3 创设故事情景,让故事贯穿整个音乐活动
幼儿园的孩子在培养他们听觉习惯时需要抓住他们心理特征加以引导。据心理学家分析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并呈上升趋势,年龄越大孩子们的自控能力越强。因此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更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每个教学活动环节都要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孩子们从会说话开始就喜欢听各种类型的故事,并在这些故事中分辨是非,领悟真善美,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创设故事情景和氛围对培养孩子的聆听习惯非常有帮助。比如在上欣赏课《狮王进行曲》时,我抓住孩子们的直观性强,爱听故事的特点加以引导。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图片让孩子们看图片,上面画了一大片森林还有一只威风的狮子,“孩子们你们看图画上画了什么呀?”“一只狮子走在森林里”“狮子在干什么呢?你想知道吗?”“想知道”“那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认认真真地听音乐,一会把你们听到的故事告诉老师,看谁听的最棒,听得最仔细”有了这个故事开端做引子,孩子们认真地听,仔细地想,听完第一遍音乐就有很多孩子举手讲故事了……
4 设计问题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孩子们是游戏活动的主人,教师要让幼儿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是游戏的主体,只有他们参与到游戏主体活动中,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游戏活动才能有好的效果。
无论是歌曲教学或是音乐欣赏还是听力训练,在让幼儿聆听音乐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听音乐的环节上尤其如此。有目的的听,等于有的放矢。每次听音乐幼儿都必须带着问题去听,有了问题幼儿就有了学习任务,有了学习任务大部分幼儿就会集中精神听,去思考、找出答案。歌曲教学时我在让幼儿听第一遍时让幼儿听出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听完以后要告诉老师。让幼儿带着问题听音乐,这是培养注意力,养成聆听习惯的重要方式。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对幼儿的要求,明确游戏规则,有要求要贯彻实施,让幼儿一步一步养成习惯。另外,教师要顺应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
5 家园配合是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的纽带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各方面的培养离不开父母的配合,家园共育有利于的健康发展。在幼儿的良好倾听习惯中,家长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一方面可将每天教给孩子的歌曲、乐曲提供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播给孩子听,另一方面请家长在周末。假期带孩子外出游玩,倾听大自然的音乐声,如春雨的嘀哒声,蝉鸣、蛙叫声,秋虫的吟唱声,雪花的沙沙声,大自然的声音才是最美妙的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通过音响所发出的乐音来唤起听众的审美和情感体验,“以听为中心”是音乐教育所遵循的原则,学会了倾听就学会了更好的欣赏音乐,倾听更是一种终生受益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