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课堂中渗透人文意蕴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课程兼跨“科学”和“人文与社会”两个学习领域,其基本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发挥地理学科在培养和形成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的独特学科优势,不忽略地理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教育属性,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地理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真正理解地理学的价值及其人文意蕴,促进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1内容主要从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属“科学”学习领域,主要阐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原理和规律,人文性相对稍弱,教师应特别注意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理念和意蕴,让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从文字表述方面来看,稍显枯燥乏味,但我们可以借用生动通俗、贴近生活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文来描述和表达,增强地理课堂的人文意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人文素养。
  以下根据地理必修1课程标准内容,以生动语言(生活地理)和优美诗文(诗文地理)描述自然地理原理、规律,呈现自然地理学的意象美,在地理课堂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宇宙中的地球
  
  1. 生活地理——浩瀚宇宙繁星点点,地球只不过是其中普通的一员,却又是不平凡的一员。她历经46亿年的沧桑风雨正当壮年处处生机,孕育了生灵哺乳着人类带来了春的芬芳夏的翠绿秋的金黄冬的银装……斗转星移日月如梭,自然界中瞬息万变的各种自然现象,与地球本身及其所处的宇宙环境息息相关。“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儿时的歌谣告诉我们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并不孤单,她与其他星体组成了相互联系的天体系统。八大行星惟独地球跳动着生命的脉搏,因而她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的运动演绎着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春华秋实冬雪夏阳的四时变幻。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主要的能量源泉,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也对地球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2. 诗文地理——“月有阴晴圆缺”是因为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因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来是地球运动的周期;而地球运动又造就了“昼夜交替、春华秋实和四季的轮回”;中华传统文化“山南水北谓之阳”是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的反映。
  
  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 生活地理——新陈代谢是亘古不变的定律,看似坚不可摧的岩石也会发生相互转化。高山深谷,沧海桑田,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杰作。大气的运动演绎出风云变幻、雨雪雾霜。“黄河之水天上来”,水循环促成了水资源更新再生。自然环境是通过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在相互联系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又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从而建立了“人地关系”。因此,我们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有助于掌握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变化发展规律,为更好地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服务。
  2. 诗文地理——“高处不胜寒”是因为获得的地面辐射少;“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电闪雷鸣”是大气运动的表现;“巴山夜雨”只是热力环流的一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对流雨的真实写照;华南暖锋演绎出“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准静止锋带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是暖锋冷锋过境后的天气;“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李白的夸张;内外力作用操纵着地球上的“海枯石烂,沧海桑田,水滴石穿”。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生活地理——岩石、土壤、空气、水、动物和植物,平原、山岳、盆地、高原、河湖和海洋……众多要素组成了多彩多姿的自然环境。这些自然要素既有其独自发展变化的规律,也时刻与其它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地理环境整体。然而,与似乎抽象的整体性相反,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具体:冰雪皑皑的南极大陆上企鹅“绅士”风度翩翩;草类茂盛的东非高原上雄狮斑马尽情驰骋;箭竹满山的神农架大熊猫憨态可掬怡然自得……正是这种区域间的差异性,促使了地区间人员往来和商贸业的发展,印证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区域景观。
  2. 诗文地理——“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五原春色归来早,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地域分异规律诗情画意的反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物质循环的体现;山青水碧鱼肥稻香江南好风光,是人人称羡的鱼米之乡,而同纬度的西亚却是一毛不拔的戈壁沙漠,人迹罕至处处荒凉,只因为江南西亚分居大陆东西两岸。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生活地理——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环境(如地形)的先天性,对人类聚居地选择和交通线路分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资源的秉赋和变化,往往制约人类活动的行为和方式;“风调雨顺”一直是农耕民族的向往,全球气候变化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而自然灾害只不过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事件,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不合作”的一面,成为了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
  2. 诗文地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反映了地形对交通的影响,但“车到山前必有路”,自然条件已不再是交通线路布局的决定因素。“牧童遥指杏花村”,或许你生活在乡村,“稻花香里说丰年”,傍三方水田依两口池塘听取蛙声一片,门前的小溪屋后的果林留下了你儿时的脚印……
  以上“生活地理”内容可以作为每章的导入语,在每章第一节课时使用,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白地理就在我们身边,体现地理科学与社会生活的统一。“诗文地理”内容则穿插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或课前导入,创设意境;或课中点缀,渲染气氛;或课后小结,留有余香……用生动语言、优美诗文解析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的人文意蕴,自然地理学的意象美跃然纸上。
  责任编辑 罗峰
其他文献
数学思维品质各因素之间是息息相关、互相渗透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先决条件是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由思考者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选择最优的思维方法所决定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典型的题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观察和思
做好高三数学复习备考工作,是高三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而认真学习和研究数学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教育,是使学生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高三要备考的数学知识点有130个,而且知识点边界非常模糊,知识生长点多,发散方向多,知识间嫁接组合的可能性多.基于这样的现实,高三数学的复习备考怎样才能做到高效率?    一、促进反思,深化理解    高三的总复习教学主要是以讲授和练习相结合为主
一、Input:注重读音规则,善用联想法和构词法    音标是单词教学的关键。掌握扎实的音标知识,了解和学习字母组合的规则,掌握拼读规律,学生才能轻松记住和拼写出单词,并记得更牢固。我让学生以单元为单位,把每一单元中符合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的单词找出来,拼读记忆,通过反复操练,体会字母组合、辅音和发音以及拼写之间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根据发音规律拼写、拼读单词,最终达到了见
有效的英语复习课堂教学重视英语教学过程的探索,帮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技能,在似懂非懂的内容上有所突破,内化形成新的知识网络。编制初三英语有效复习学案的要素包括:学生考什么、学生缺什么、怎样学更容易、怎样学得好。以下是介词复习课的学案。  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可通过简单明了的知识结构图,介绍介词的基本用法,包括位置、用法以及常见词的比较。(结构图略)  把握知识的重难
捷克现代民族歌剧《卡佳·卡巴诺娃》所体现的创作观念及艺术技巧能够为我国当代歌剧创作带来有价值的启示。该剧在剧本创作的音乐性和戏剧性的均衡化处理方面提供了一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