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先队和共青团教育工作的脱节不利于少先队员过渡到共青团员的成长。通过中小学团队联动活动模式的推进,做好团队联动的组织衔接、活动衔接和教育原则衔接,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的组织教育合力,使团队工作在双向延伸﹑双向渗透的过程中得到加强。
【关键词】共青团;少先队;团队联动;对接
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小学与初中学校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这影响了少先队和共青团教育工作的衔接,容易出现思想教育空白或断档期。队和团之间拉开隔阂,演变成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组织,各自为政,这不利于队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做好团队衔接工作是党赋予共青团的重要使命。我们提出的中小学“团队衔接、多校联动”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多个中小学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共同策划实施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的组织教育作用,使团队工作在双向延伸﹑双向渗透的过程中得到加强。
一、“四个对接”确保团队联动的组织衔接
(一)组织对接——突出团、队组织应有地位
由中小学团队组织的团干部和大队辅导员联合组成的“团队联动”工作小组,加强校际间协调,做到工作程序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共同协商,培养教育共同负责,实现组织工作计划有效衔接。
(二)制度对接——确保团、队组织落实效果
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再好,没有行之有效的制度落实工作任务,组织生活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完善团队干部选举轮换制度、例会制度、活动制度、阵地教育制度以及红领巾志愿服务岗制度、推优入团制度、离队制度等,使团、队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
(三)文化对接——深化团、队组织文化内涵
结合学校文化挖掘,探索富有特色的共青团和少先队文化,才能保障其可持续发展。建立多个校内外“团队志愿服务岗”,为团员和少先队员提供更多参与学校管理、参加志愿服务的机会,从而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的优势。此外,通过校园网建设少先队网上阵地、微博和公众平台等及时分享少先队活动,使之成为宣传团队工作的窗口,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意识。
(四)团队干部对接——优化团、队组织引领作用
团队活动毕竟都是以团员、队员为主体,自行策划组织,作为辅导员,我们为队员们搭建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团队干部手拉手结对子、召开团队干部工作会、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等各种有效形式,共同学习团队知识、基本理论,使团队干部形成对接,在思想认识上达到统一,工作上相互交融。
二、“三条路径”确保团队联动的活动衔接
(一)少先队追随共青团,让团在队里扎根
少先队为初一新生举行“小红领巾”换“大红领巾”仪式,并邀请手拉手小学的一年级新队员共同参与。队员满十四岁,我们便为他们举办离队仪式。离队仪式上,我们除了让他们回忆少先队生涯里最光荣、最难忘的事情外,还会让他们写一封信给一年后的自己,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一年后才开启。另外,我们鼓励他们以“小志愿辅导员”的形式为小学少先队服务,并以此锻炼自己,早日加入共青团。学校专门为离队学生设置了“学生社会实践手册”,记录他们的志愿时数,作为入团的参考条件之一。这种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了对团队组织的理解和認同,加入共青团的愿望更迫切了。
(二)共青团引领“联动”,让队在团里升华
共青团鼓励中学队员邀请母校学子来参观中学校园、感受初中生活,同时邀请小学的党员教师为少年团校的队员授课,了解团员都是从优秀的少先队员成长起来的,激发了作为中学少先队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对团组织的认同感不断提升。抓住儿童节、国庆节、建队节、五四青年节、中秋节等节日契机,积极开展活动。把中学的队员编入小学小队共同活动,利用少先队的实践阵地,发挥团员青年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共青团少先队“互访”,让团与队得到情感认同
为了使少先队员能从内心真正萌发向团组织靠拢的意愿,团委、少先队整合多方资源,组建了多个“小社团”,共同开展社团活动。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大队员带着小队员,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用中学在场地、科技、艺术、社团等方面的优势,促进队员在各类兴趣特长和社团的开展。让对口小学少先队员走进中学校园,在初中团员的指导帮助下开展少先队员的考章、争章活动。社团实践活动,加强了对少先队员在理想志向方面的培养,加深了他们对团队组织意识衔接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中学团员和队员们也会在活动中自我反思,时刻提醒自己要在各方面做得更好,才能成为母校学子们的榜样。
三、“三个原则”确保团队联动的教育衔接
(一)坚持团员、队员是活动主体的原则
各中小学坚持把团员、队员做为团队活动的主体,所有活动的开展都尽量贴近学生,反映学生的意志。让每个队员、团员都有同等的参与成功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个性特长和天赋都得到培养、发挥和发展。如:初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从心里不愿再让别人把自己当成少年,自然也不愿再说自己是少先队员。我们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要求学校应尽早成立少先队大队,以此强化他们的组织观念,增强年级、中队凝聚力;另一方面,则通过开主题队会、建立“团带班”,参与团日活动等让他们感觉到中学少先队活动与小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从而愿意在少先队组织里生活和学习。
(二)建立团队活动充分开放的原则
团队活动要面向少年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因此,活动的方式、过程、评价与结果都具有开放性。各学校团队组织做到了团队活动的开展都要征求大多数团员、队员的意见,充分发挥了民主、开放性原则;引导队员“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进步自己争”,提高了团队活动的自动化。如:对活动过程的规定不要太死,要关注生成性,处理好活动过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允许队员的活动过程偏离预设的轨道,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中锻炼能力,得到最真切的体验。不拘泥于传统活动形式,大胆运用艺术、时尚、情感元素,通过新媒体让队员们对队活动有了重新的认识,也激发了队员们的兴趣,更能让队员们真正地感受到队活动的魅力所在,受到活动的熏陶。
(三)确立雏鹰争章是团队活动激励手段的原则
适当的激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规范“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五个环节的教育过程;体现“团队联动”中“争优—育优—推优”的工作程序是实施“团队联动”的关键。“争优”:队员们按照雏鹰争章活动要求,积极争章达标;“育优”:少年团校吸收争章积极分子参加团校学习,系统接受共青团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推优”:对于在争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队员,经过团校考核后,及时推荐为团组织的发展对象。对于符合入团标准的优秀队员,按照《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工作细则》的规定,及时吸收入团。
随着“中小学团队联动”活动模式研究的深入,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积累活动的经验,“团队联动”的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团队思想教育脱节、活动脱节、组织脱节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促使团队组织全程紧密衔接,促进了团队工作系统化,保持了团队教育的连续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队为主体,团为核心”的新格局,并把此模式进行推广,为队员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共青团;少先队;团队联动;对接
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小学与初中学校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这影响了少先队和共青团教育工作的衔接,容易出现思想教育空白或断档期。队和团之间拉开隔阂,演变成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组织,各自为政,这不利于队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做好团队衔接工作是党赋予共青团的重要使命。我们提出的中小学“团队衔接、多校联动”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多个中小学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共同策划实施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的组织教育作用,使团队工作在双向延伸﹑双向渗透的过程中得到加强。
一、“四个对接”确保团队联动的组织衔接
(一)组织对接——突出团、队组织应有地位
由中小学团队组织的团干部和大队辅导员联合组成的“团队联动”工作小组,加强校际间协调,做到工作程序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共同协商,培养教育共同负责,实现组织工作计划有效衔接。
(二)制度对接——确保团、队组织落实效果
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再好,没有行之有效的制度落实工作任务,组织生活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完善团队干部选举轮换制度、例会制度、活动制度、阵地教育制度以及红领巾志愿服务岗制度、推优入团制度、离队制度等,使团、队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
(三)文化对接——深化团、队组织文化内涵
结合学校文化挖掘,探索富有特色的共青团和少先队文化,才能保障其可持续发展。建立多个校内外“团队志愿服务岗”,为团员和少先队员提供更多参与学校管理、参加志愿服务的机会,从而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的优势。此外,通过校园网建设少先队网上阵地、微博和公众平台等及时分享少先队活动,使之成为宣传团队工作的窗口,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意识。
(四)团队干部对接——优化团、队组织引领作用
团队活动毕竟都是以团员、队员为主体,自行策划组织,作为辅导员,我们为队员们搭建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团队干部手拉手结对子、召开团队干部工作会、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等各种有效形式,共同学习团队知识、基本理论,使团队干部形成对接,在思想认识上达到统一,工作上相互交融。
二、“三条路径”确保团队联动的活动衔接
(一)少先队追随共青团,让团在队里扎根
少先队为初一新生举行“小红领巾”换“大红领巾”仪式,并邀请手拉手小学的一年级新队员共同参与。队员满十四岁,我们便为他们举办离队仪式。离队仪式上,我们除了让他们回忆少先队生涯里最光荣、最难忘的事情外,还会让他们写一封信给一年后的自己,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一年后才开启。另外,我们鼓励他们以“小志愿辅导员”的形式为小学少先队服务,并以此锻炼自己,早日加入共青团。学校专门为离队学生设置了“学生社会实践手册”,记录他们的志愿时数,作为入团的参考条件之一。这种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了对团队组织的理解和認同,加入共青团的愿望更迫切了。
(二)共青团引领“联动”,让队在团里升华
共青团鼓励中学队员邀请母校学子来参观中学校园、感受初中生活,同时邀请小学的党员教师为少年团校的队员授课,了解团员都是从优秀的少先队员成长起来的,激发了作为中学少先队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对团组织的认同感不断提升。抓住儿童节、国庆节、建队节、五四青年节、中秋节等节日契机,积极开展活动。把中学的队员编入小学小队共同活动,利用少先队的实践阵地,发挥团员青年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共青团少先队“互访”,让团与队得到情感认同
为了使少先队员能从内心真正萌发向团组织靠拢的意愿,团委、少先队整合多方资源,组建了多个“小社团”,共同开展社团活动。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大队员带着小队员,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用中学在场地、科技、艺术、社团等方面的优势,促进队员在各类兴趣特长和社团的开展。让对口小学少先队员走进中学校园,在初中团员的指导帮助下开展少先队员的考章、争章活动。社团实践活动,加强了对少先队员在理想志向方面的培养,加深了他们对团队组织意识衔接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中学团员和队员们也会在活动中自我反思,时刻提醒自己要在各方面做得更好,才能成为母校学子们的榜样。
三、“三个原则”确保团队联动的教育衔接
(一)坚持团员、队员是活动主体的原则
各中小学坚持把团员、队员做为团队活动的主体,所有活动的开展都尽量贴近学生,反映学生的意志。让每个队员、团员都有同等的参与成功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个性特长和天赋都得到培养、发挥和发展。如:初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从心里不愿再让别人把自己当成少年,自然也不愿再说自己是少先队员。我们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要求学校应尽早成立少先队大队,以此强化他们的组织观念,增强年级、中队凝聚力;另一方面,则通过开主题队会、建立“团带班”,参与团日活动等让他们感觉到中学少先队活动与小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从而愿意在少先队组织里生活和学习。
(二)建立团队活动充分开放的原则
团队活动要面向少年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因此,活动的方式、过程、评价与结果都具有开放性。各学校团队组织做到了团队活动的开展都要征求大多数团员、队员的意见,充分发挥了民主、开放性原则;引导队员“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进步自己争”,提高了团队活动的自动化。如:对活动过程的规定不要太死,要关注生成性,处理好活动过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允许队员的活动过程偏离预设的轨道,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中锻炼能力,得到最真切的体验。不拘泥于传统活动形式,大胆运用艺术、时尚、情感元素,通过新媒体让队员们对队活动有了重新的认识,也激发了队员们的兴趣,更能让队员们真正地感受到队活动的魅力所在,受到活动的熏陶。
(三)确立雏鹰争章是团队活动激励手段的原则
适当的激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规范“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五个环节的教育过程;体现“团队联动”中“争优—育优—推优”的工作程序是实施“团队联动”的关键。“争优”:队员们按照雏鹰争章活动要求,积极争章达标;“育优”:少年团校吸收争章积极分子参加团校学习,系统接受共青团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推优”:对于在争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队员,经过团校考核后,及时推荐为团组织的发展对象。对于符合入团标准的优秀队员,按照《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工作细则》的规定,及时吸收入团。
随着“中小学团队联动”活动模式研究的深入,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积累活动的经验,“团队联动”的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团队思想教育脱节、活动脱节、组织脱节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促使团队组织全程紧密衔接,促进了团队工作系统化,保持了团队教育的连续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队为主体,团为核心”的新格局,并把此模式进行推广,为队员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