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偏差,教育问题也逐渐凸显。通过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的教育是需要社会的多方联动,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综合投入,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民工子女也平等享受到城市学校的教育;需要学校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增强责任感;建立隔代监护人教育培训班,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等。只有全社会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给予他们关心,让他们沐浴着“亲情”茁壮成长。
关键词:教育;留守儿童;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很多父母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或在亲戚家寄养,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16岁)。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加之隔代教育的溺爱和放纵,使他们逐渐养成一些不良恶习,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有:
一是家庭教育和亲情的长期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接触的机会较少,给予的亲情和关爱就少,普遍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即使有隔代亲人或其他人监护,也无法弥补留守儿童在亲子感情上的缺失。即使有的父母利用假期和孩子有了短暂的相聚,但由于内心的愧疚和急切的弥补,还是严重缺乏情感的交流和培养,这段时间大多数父母在金钱上都会给以无限制的满足,孩子俨然就是“暴发户”,并且充斥眼球的是花花世界,萦绕耳际的是“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这样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是隔代教育的溺爱和放纵。由于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其实他们是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一直生活在寄人篱下的阴影里。在班上,他们是标准的金钱“富二代”、亲情的“贫困生”。在监护类型中,隔代监护占的比重较大,多为隔代老年人。他们由于缺乏文化、思想落后、方法陈旧,不懂换位思考和因材施教,面对留守儿童犯的错误,要么娇生惯养、放任自流,要么以打骂与训斥为主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这样都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和影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是学校教育师资弱和责任感不强。在农村地区,绝大多数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大量存在。学校除有语数外专职教师外,品德教育、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就成了摆设,成了专职教师的副课,经常被占用。大部分学校既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心理咨询服务、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难。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另一主要原因。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等一系列限制性政策不仅人为地形成了城市人与农村人的界限,也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分化。这种鸿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员的自由流动和发展,也对城乡教育的均衡产生重大影响,户籍地考试制度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子女不得不在户籍地学习和生活。
“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他们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育监护网络,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引导反哺家乡建设。地方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就业岗位少,收入较低,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只有加大地方经济建设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地方政府要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尽量减少留守儿童。还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引导在外地的中小企业主回乡投资办厂,鼓励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反哺家乡建设。
二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不以户籍决定入学。首先逐渐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使农民工子女享有与城市人口一样的平等权利和社会权益。其次逐步开放城市公立学校,取消高昂的借读费,使农民工子女能在城市顺利入学,让他们享受与城市孩予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再者加强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和管理力度,均衡教育发展。这样,父母就会把孩子留在身边,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三是提高学校责任意识,加大师资建设和培训力度。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首先,学校就要转变观念,不要以几率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更不忘忽视这个常被教育遗忘的角落,因为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也正是学校和老师放逐的对象;要完整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时掌握变更信息;完备家长通讯录,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及思想动态,有效地实现家校联动;开展结对帮扶,让所有留守都有爱心爸妈或知心哥姐,弥补亲情的慰藉;设立亲情电话和视频聊天室,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开设心理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其次,加强师资建设,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师德的建设,要使每一位教师都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亲其师、信其道。
四是开设隔代教育监护人培训班,提高监护质量。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和疼惜,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开设培训班,让老年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真正担当起监护的责任。
关注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3-24
关键词:教育;留守儿童;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很多父母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或在亲戚家寄养,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16岁)。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加之隔代教育的溺爱和放纵,使他们逐渐养成一些不良恶习,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有:
一是家庭教育和亲情的长期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接触的机会较少,给予的亲情和关爱就少,普遍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即使有隔代亲人或其他人监护,也无法弥补留守儿童在亲子感情上的缺失。即使有的父母利用假期和孩子有了短暂的相聚,但由于内心的愧疚和急切的弥补,还是严重缺乏情感的交流和培养,这段时间大多数父母在金钱上都会给以无限制的满足,孩子俨然就是“暴发户”,并且充斥眼球的是花花世界,萦绕耳际的是“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这样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是隔代教育的溺爱和放纵。由于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其实他们是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一直生活在寄人篱下的阴影里。在班上,他们是标准的金钱“富二代”、亲情的“贫困生”。在监护类型中,隔代监护占的比重较大,多为隔代老年人。他们由于缺乏文化、思想落后、方法陈旧,不懂换位思考和因材施教,面对留守儿童犯的错误,要么娇生惯养、放任自流,要么以打骂与训斥为主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这样都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和影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是学校教育师资弱和责任感不强。在农村地区,绝大多数中小学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大量存在。学校除有语数外专职教师外,品德教育、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就成了摆设,成了专职教师的副课,经常被占用。大部分学校既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心理咨询服务、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难。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另一主要原因。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等一系列限制性政策不仅人为地形成了城市人与农村人的界限,也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分化。这种鸿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员的自由流动和发展,也对城乡教育的均衡产生重大影响,户籍地考试制度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子女不得不在户籍地学习和生活。
“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他们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育监护网络,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引导反哺家乡建设。地方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就业岗位少,收入较低,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只有加大地方经济建设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地方政府要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尽量减少留守儿童。还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引导在外地的中小企业主回乡投资办厂,鼓励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反哺家乡建设。
二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不以户籍决定入学。首先逐渐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使农民工子女享有与城市人口一样的平等权利和社会权益。其次逐步开放城市公立学校,取消高昂的借读费,使农民工子女能在城市顺利入学,让他们享受与城市孩予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再者加强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和管理力度,均衡教育发展。这样,父母就会把孩子留在身边,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三是提高学校责任意识,加大师资建设和培训力度。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首先,学校就要转变观念,不要以几率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更不忘忽视这个常被教育遗忘的角落,因为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也正是学校和老师放逐的对象;要完整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时掌握变更信息;完备家长通讯录,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及思想动态,有效地实现家校联动;开展结对帮扶,让所有留守都有爱心爸妈或知心哥姐,弥补亲情的慰藉;设立亲情电话和视频聊天室,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开设心理课程,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其次,加强师资建设,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师德的建设,要使每一位教师都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亲其师、信其道。
四是开设隔代教育监护人培训班,提高监护质量。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和疼惜,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开设培训班,让老年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真正担当起监护的责任。
关注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