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高中课程改革后,数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路径,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使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等.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数学教学理念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在这个阐述中,体现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数学知识不仅包括“客观性知识”—不会因时、因人、因地而发生变化,并通过学习可以习得的数学事实,而且还包括“主观性知识”—只有通过培养与经历方能获取的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个人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这类“主观性知识”更为有用,对其“客观性知识”的习得具有指导作用,可以终身受用.
“数学观念”则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数学素质教育刻意追求的培养目标.从外形看几乎近于无形,而它又真实存在.不仅存在于解题过程中,也存在于数学学习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存在于数学学习中,也存在于把什么都归结为一个数学关系的思维模式中.因此,尽管学生离校后没有机会用数学,因而淡忘了数学,但深深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数学精神却随时随地的发生作用,受益终身,这也就显示出恩格斯所说的“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的断言.
二、提高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不过这种沟通和交流带有一种明显的目标趋向.保证这种沟通和交流的顺畅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顺畅更有效呢?真诚的情感投入是前提,教师对于学生要充满爱心,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并且有自己思想的个体,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情感上和身体上和学生平等,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有课堂上有效的沟通和有意义的交流,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模糊、生硬、拖沓的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最大阻力,没有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也就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准确、生动、凝练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意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首先,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其次,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再次,问题情境要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最后,问题要有趣味性即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如在讲线性规划之前,先引入如何在给定的资金下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样学生会觉得更有趣.此外,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高中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高中生一般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因此,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首先,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其次,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组合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班级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再次,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最后,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第一,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第二,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第三,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交流中共同学习.
五、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布置的练习要遵循指导性原则,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对基本题目,多采取学生板演,既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同时由于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又起到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动机.此时教师胸中有数,也就点拨及时,效果远远超过课外批改.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增强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我们只有在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等.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数学教学理念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在这个阐述中,体现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数学知识不仅包括“客观性知识”—不会因时、因人、因地而发生变化,并通过学习可以习得的数学事实,而且还包括“主观性知识”—只有通过培养与经历方能获取的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个人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这类“主观性知识”更为有用,对其“客观性知识”的习得具有指导作用,可以终身受用.
“数学观念”则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数学素质教育刻意追求的培养目标.从外形看几乎近于无形,而它又真实存在.不仅存在于解题过程中,也存在于数学学习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存在于数学学习中,也存在于把什么都归结为一个数学关系的思维模式中.因此,尽管学生离校后没有机会用数学,因而淡忘了数学,但深深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数学精神却随时随地的发生作用,受益终身,这也就显示出恩格斯所说的“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的断言.
二、提高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不过这种沟通和交流带有一种明显的目标趋向.保证这种沟通和交流的顺畅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顺畅更有效呢?真诚的情感投入是前提,教师对于学生要充满爱心,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并且有自己思想的个体,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情感上和身体上和学生平等,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够有课堂上有效的沟通和有意义的交流,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模糊、生硬、拖沓的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最大阻力,没有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也就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准确、生动、凝练的教学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意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首先,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其次,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再次,问题情境要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最后,问题要有趣味性即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如在讲线性规划之前,先引入如何在给定的资金下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样学生会觉得更有趣.此外,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高中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高中生一般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因此,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首先,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其次,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组合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班级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再次,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最后,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第一,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第二,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第三,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交流中共同学习.
五、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布置的练习要遵循指导性原则,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对基本题目,多采取学生板演,既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同时由于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又起到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动机.此时教师胸中有数,也就点拨及时,效果远远超过课外批改.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增强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我们只有在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