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色彩写生变化的规律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pei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色彩写生是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真切感人的强有力的手段。在作画过程中,正确地观察和掌握客观物体的色彩规律能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是色彩写生的关键。
  有的人认为色彩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掌握和运用色彩的才能主要是靠天赋和感觉。事实上,所谓的天赋和感觉是靠一定的色彩理论基础和大量的写生实践来支撑的,是经验的积累和艺术修养的升华。
  色彩写生学:着重研究的是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相互作用问题。从写生角度来观察分析和表现物体在一定的环境空间中所呈现的相貌,运用的是环境色的理论。即以固定的视点来研究物像与环境的色彩关系。就是说必须把物体、环境和光源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目的是研究它们丰富的色彩变化,也是我们常说的色彩“大关系”。
  色彩写生变化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前面已说过,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三者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研究色彩写生的出发点,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问题是掌握色彩变化的核心问题,也是色彩写生的观察、分析方法和特点。如果要成为一个写生画家或者艺术设计家,起码要掌握以下几个规律。
  
  一、 色彩的冷暖变化规律
  
  例如,在天气睛朗,阳光感很强的草地上有一群白色的羊,这时我们看到羊的受光面是略暖味的白色,而背光面则略带冷味的蓝紫色,羊的腹部处则倾向暗绿色。如果在阴天,那羊的受光面就会变冷,而背光处的蓝紫色则变成略带暖的灰色。如在傍晚夕照的时候,羊的亮面则更显橙黄的暖色,与暗面的冷色形成加强对比。这些千变万化的色彩冷暖变化,是与光源色的变化分不开的,而物像暗部色彩变化又与周围环境色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对物像色彩的冷暖感觉,从理性角度讲,是心理因素在起一定作用。
  这种感觉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只有在一定的光源和环境条件下,通过联系与比较才能生成色彩的冷暖感知。文鑫扬在《绘画色彩学》中作出了精辟的归纳和总结:“明暗色调不仅是明度的差别,而且发生色相冷热的变化。光源如果是暖色,受光面为暖色,背光面为冷色。如果同时还有一个冷色光源,受光面为冷色,背光面为暖色。暖光投影为冷色,冷光投射的影子为暖色……”“远近不同的色相变化也可称为色彩的透视……可表现画面物像的空间感。”“物体与画面的距离愈远,空气的阻隔愈厚,青、绿、紫色光被反射到空间,色彩倾向冷调。”从以上的实例可以归纳出物像色彩冷暖变化的如下规律:
  1. 物像亮面色面色调的冷暖,以光源色的冷暖为转移。
  2. 物像受光的色相,是固有色和光源色的综合。
  3. 物像背光面的冷暖,以环境反光色彩的冷暖为转移。
  4. 物像背光面的色相是固有色与环境反光色的综合。
  5. 在物像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还有一个过度的半背光面,这一块面的色调基本上是由物像的固有色为基调的,一般比较饱和,但由于物像受光的角度不同,有时也受环境色的影响,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 物像高光部分是因受光的直射,其强弱因物像质地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质地坚硬光滑的物像,高光的反射则强;反之则弱。反射强的高光的冷暖基本上是光源色本色的反映;反射弱的高光一般是由光源色为主略带物质的固有色成分。
  在写生时,面对各种不同的时空环境,如果我们能始终运用这些基本原理,便能把握物像的色彩冷暖变化关系,懂得了冷暖变化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表现物体冷暖关系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述物体光影状态,而且使色彩因对比而更有表现力。正如魏永利所云:“同样将黑与白并置时,黑的更黑,白的更白;将冷暖不同的色彩并置时,冷色更冷,暖色更暖;……”任何色彩都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的色彩环境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们还须区别个别经验与一般规律,个别经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适用。例如,在室内物像受光面偏冷,背光面偏暖,在室外阳光下则恰好相反。因此,要根据客观的时空环境来具体分析。以上例子充分说明了,要灵活利用一般规律和个人经验。
  
  二、 色彩纯度强弱变化规律
  
  色彩纯度是指色相的纯净程度。我们知道三原色纯度最高,其他色相不同层次的纯度,色相之间的混合次数越多,其纯度越低,色感越弱,反之则高;同色同量的色相,在不同的视距,其色相的纯度强弱将会發生变化;不同色相,但同量同视距则暖色色感强、纯度高,冷色则色感弱、纯度低。由此,在现实生活环境中,色彩的纯度强弱变化可归纳如下:
  1. 离视点越近,色彩纯度越高,色感越强,反之则低,则弱。
  2. 离视点近的物像色彩对比强,固有色成分多,反之则对比弱,条件色成分多。
  3. 暖色比冷色色感强,冷色比间色、复色色感强。
  4. 色彩对比大的强,对比小的弱。
  了解这些规律对我们处理色彩远近空间透视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要熟练掌握色彩写生这门学问,就应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在科学的原理指导下,去认识色彩变化规律和表现物像的色彩关系,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色彩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辽阳市辽化职业中专)
其他文献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客观物体及其运动规律,学生天天置身于千变万化的物理世界中,会自然地获得有关物理方面的感性认识,形成一定的生活观念和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前提条件。这些先入的生活观念有的基本正确,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的观念是错误的,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会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  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他素质的发展是以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前提,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居于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各科教学都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地理教学也不例外。  一、 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地理学科具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双重特点,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其知识的丰富性和内容的趣味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地理课堂教育既是培养学生地理观、环境观、国情观的重要途径,
安全文化上根植于企业,建立在企业的文化背景、生产生活环境和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基础之上,是人的观念、道德、情感、品行等因素的统一体,只有安全、效益、形象等融为一体,才能形
I摘要】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自助设备在银行对外服务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做为自助现金服务的主要渠道。自动柜员机(AutomaticTeuerMachine,以下简称:ATM)设备能够为客户提供2
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广泛对外交流,校友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广大高职院校的重视.本文通过总结美国校友会的工作特点和优秀的管理经验,指出了我国高职院校校友会工作存在的一些问
多媒体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到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直接、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将传统的教学结构做了一个整合。  教学结构是教师、学生、教学介质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传统教学结构的特点是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