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龄前的幼儿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在此之中文明礼仪习惯作为重要组成,可以说能够直接反映出幼儿的教养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幼儿未来的修养。而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单依靠幼儿园教师一己之力效果显然有限,离不开家园合作的有力支持。据此,本文即在进一步明确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意义与可行性的前提下,分析家园合作实施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几点普遍问题,最后针对几方面具体问题提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教育;文明礼仪;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235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却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领路人,言传身教同样会对幼儿文明礼仪意识和习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此角度来看,依托家园合作模式共同实施对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势必会生成更好的效果。那么如何保证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即成为了一个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议题。
一、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阻碍
(一)家长重视程度低
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培养中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需要家长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然而现如今却有不少家长对此不以为意,从而表现出一些明显问题。首先,独生子女背景下,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给予孩子无条件宠爱,致使幼儿自我中心意识过于强烈,很难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也就难以养成良好习惯;其次,很多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寄予过多期望,将关注的重点全部集中到学习能力方面,而忽视素质教育,无暇顾及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配合教师工作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第三,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教育幼儿,或者隔代抚养,进一步加剧了对幼儿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的纵容,使得教师难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幼儿园教育缺乏连续性
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同样是能够决定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现实在于社会竞争态势的不断加剧直接导致学前教育也呈现出一些功利化色彩,即便教师能够认识到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却也迫于教学指标的压力与家长的过高期望而不得不将教学重点放在主流学科知识上,一日活动排的过满,也就很难抽出时间对幼儿实施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一旦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即容易悖离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基本原则,难以建立“润物细无声”时的潜移默化引导式教育体系,再加上专项教育内容的空缺,即使得幼儿园教育也缺乏稳定性,断断续续,很难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三)家园合作质量不高
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是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培养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来看,家园合作质量却整体不高。一方面,家园互动性不强,使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如一些幼儿在家一个样、在幼儿园一个样,教师了解不到,家長又不愿沟通,只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好即可;另一方面,文明礼仪作为一种习惯,要想成为“自然”,离不开幼儿的自控能力与自觉性,家园合作过程中,双方无法就培养方式达成共识,很多家长或教师仅重视为幼儿灌输更多道德理论,幼儿缺乏实践环境,体验不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意义,相关意识也就难以建立,习惯的养成必然困难。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措施
(一)提高家长重视程度,创造良好环境
家长对于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重视,同样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面向家长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并根据幼儿家长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具体而言,教师有必要通过各个途径向家长灌输相关思想,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提高文明礼仪培养的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即便家长无暇实施专门教育,也能够更自觉地实施榜样教育,如带幼儿出门时家长要注重以身作则讲文明、懂礼貌,潜移默化影响幼儿的意识和行为,幼儿便更容易联想到幼儿园的文明礼仪活动,从而更乐于与家长一起学会更多的基本文明礼仪。总之需要家长发挥出应有作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环境,才能保证培养质量和效果。
(二)贯彻文明礼仪教育,丰富教学活动
作为一种源于生活的教育,文明礼仪的培养显然有必要贯彻到幼儿园的整个教育活动中,不断丰富教育活动形式,有利于引起家长的重视,既能促进家园合作,也能更好地保证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轮流安排幼儿每日在园门口迎接伙伴和家长,将文明礼貌用语作为硬性要求,日常借东西要说“请”,受到同伴的帮助要说“谢谢”等,长此以往,幼儿便会不知不觉将文明礼貌语言变为习惯,家长也能够看到幼儿的成长和进步,显然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此的认识和重视;再比如教师可为幼儿布置一些生活化作业,比如回家帮父母做家务、给父母倒水等,引导幼儿感受孝文化,这也是有利于增强幼儿文明礼仪意识的很好方式。
(三)深化家园合作进程,鼓励家长参与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生活除了在幼儿园之外,陪伴最多的就是父母,尽管社会竞争越发残酷,但教育绝不应当朝向功利化方向发展,需要教师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明白幼儿的发展应当全面化,而不应局限于学习能力方面,鼓励家长参与到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当中,通过深化家园合作进程,加强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效果,使幼儿能够切身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主观层面提高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比如可以举办亲子文明礼仪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表演《礼貌歌》节目,或者让家长参与到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工作中,如讲解《小乌鸦爱妈妈》让幼儿懂得感恩、讲解《粗鲁的小老鼠》让幼儿懂得什么是尊重。家长在此过程中的参与能够使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到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从而更乐于接受家长和教师的培养,对于提升幼儿文明礼仪的自觉性而言显然具有重要帮助。
四、总结
鉴于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决定了未来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提高家长重视程度、丰富幼儿园文明礼仪教学活动并深化家园合作力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培养效果,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会香.如何将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常规生活中[J].甘肃教育,2020(02):135.
[2]赵永柱.如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文明礼仪教育[J].甘肃教育,2020(03):48.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教育;文明礼仪;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235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却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领路人,言传身教同样会对幼儿文明礼仪意识和习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此角度来看,依托家园合作模式共同实施对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势必会生成更好的效果。那么如何保证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即成为了一个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议题。
一、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阻碍
(一)家长重视程度低
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培养中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需要家长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然而现如今却有不少家长对此不以为意,从而表现出一些明显问题。首先,独生子女背景下,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给予孩子无条件宠爱,致使幼儿自我中心意识过于强烈,很难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也就难以养成良好习惯;其次,很多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寄予过多期望,将关注的重点全部集中到学习能力方面,而忽视素质教育,无暇顾及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配合教师工作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第三,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教育幼儿,或者隔代抚养,进一步加剧了对幼儿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的纵容,使得教师难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幼儿园教育缺乏连续性
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同样是能够决定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现实在于社会竞争态势的不断加剧直接导致学前教育也呈现出一些功利化色彩,即便教师能够认识到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却也迫于教学指标的压力与家长的过高期望而不得不将教学重点放在主流学科知识上,一日活动排的过满,也就很难抽出时间对幼儿实施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一旦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即容易悖离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基本原则,难以建立“润物细无声”时的潜移默化引导式教育体系,再加上专项教育内容的空缺,即使得幼儿园教育也缺乏稳定性,断断续续,很难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三)家园合作质量不高
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是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培养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来看,家园合作质量却整体不高。一方面,家园互动性不强,使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如一些幼儿在家一个样、在幼儿园一个样,教师了解不到,家長又不愿沟通,只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好即可;另一方面,文明礼仪作为一种习惯,要想成为“自然”,离不开幼儿的自控能力与自觉性,家园合作过程中,双方无法就培养方式达成共识,很多家长或教师仅重视为幼儿灌输更多道德理论,幼儿缺乏实践环境,体验不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意义,相关意识也就难以建立,习惯的养成必然困难。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措施
(一)提高家长重视程度,创造良好环境
家长对于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重视,同样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面向家长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并根据幼儿家长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具体而言,教师有必要通过各个途径向家长灌输相关思想,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提高文明礼仪培养的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即便家长无暇实施专门教育,也能够更自觉地实施榜样教育,如带幼儿出门时家长要注重以身作则讲文明、懂礼貌,潜移默化影响幼儿的意识和行为,幼儿便更容易联想到幼儿园的文明礼仪活动,从而更乐于与家长一起学会更多的基本文明礼仪。总之需要家长发挥出应有作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环境,才能保证培养质量和效果。
(二)贯彻文明礼仪教育,丰富教学活动
作为一种源于生活的教育,文明礼仪的培养显然有必要贯彻到幼儿园的整个教育活动中,不断丰富教育活动形式,有利于引起家长的重视,既能促进家园合作,也能更好地保证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轮流安排幼儿每日在园门口迎接伙伴和家长,将文明礼貌用语作为硬性要求,日常借东西要说“请”,受到同伴的帮助要说“谢谢”等,长此以往,幼儿便会不知不觉将文明礼貌语言变为习惯,家长也能够看到幼儿的成长和进步,显然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此的认识和重视;再比如教师可为幼儿布置一些生活化作业,比如回家帮父母做家务、给父母倒水等,引导幼儿感受孝文化,这也是有利于增强幼儿文明礼仪意识的很好方式。
(三)深化家园合作进程,鼓励家长参与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生活除了在幼儿园之外,陪伴最多的就是父母,尽管社会竞争越发残酷,但教育绝不应当朝向功利化方向发展,需要教师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明白幼儿的发展应当全面化,而不应局限于学习能力方面,鼓励家长参与到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当中,通过深化家园合作进程,加强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效果,使幼儿能够切身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主观层面提高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比如可以举办亲子文明礼仪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表演《礼貌歌》节目,或者让家长参与到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工作中,如讲解《小乌鸦爱妈妈》让幼儿懂得感恩、讲解《粗鲁的小老鼠》让幼儿懂得什么是尊重。家长在此过程中的参与能够使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到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从而更乐于接受家长和教师的培养,对于提升幼儿文明礼仪的自觉性而言显然具有重要帮助。
四、总结
鉴于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决定了未来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提高家长重视程度、丰富幼儿园文明礼仪教学活动并深化家园合作力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培养效果,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会香.如何将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常规生活中[J].甘肃教育,2020(02):135.
[2]赵永柱.如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文明礼仪教育[J].甘肃教育,2020(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