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学生喜爱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上课是一种享受,愿意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主题活动为《星星闪光》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做“为星星找主人”的游戏,大家一起边拍手边说“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的口令边传气球,气球传到谁的手里,就请学生把一颗长处星星送给别人,并说说为什么送给他。学生在热烈、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感受到学习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识他人的长处、赞美他人的优点,这样抽象的道德认识寓于趣味的游戏活动中,活跃小学生的思维,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触发情感体验
《品德与生活》课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的儿童,孩子们正是在实际生活中发展的人。生活就是学生创造灵感场所,离开了生活,学生的创造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灵气。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脱离社会实际来进行。例如,教师在上《春天来了》这课时,用一个小谜语导出“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进而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的世界,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学校、在社区、在郊外、在生活中找到了什么样的春天。然后,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装扮春天,利用手中的剪刀、彩纸、彩笔、胶棒做出嫩绿的小草、粉红的桃花、成群的鸟儿、潺潺的溪水等代表春天的事物。在这节课的最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我是环保小能手”的活动,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生活中是怎么爱护环境的,孩子们各个畅所欲言,表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大自然。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联系了生活实际,孩子们才能乐于接受。
三、善于营造生活氛围,拓宽教学空间
《品德与生活》课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例如,在教学《说出心里话》一课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找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的切入点,尽可能地为儿童创造条件。通过听歌曲《让爱住我家》,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孩子带到温暖的家,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当孩子沉浸在家的遐想之中时,把家长请到课堂中共同参与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明白道理,增长知识。教师要避免纯科学化的德育和生硬的说教,更加重视品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四、再现学生生活情境,合理运用教材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相对来说比较少。特别是一些难以身临其境的体验、经验、常识等,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常常在课堂上创设某种特定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从而有所收获。例如,教师在教学《星星寄语》一课时,教材中安排了一个让学生动手写自己优点的活动。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实际,重组教材,把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多列了出来,写在优点卡中,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用彩笔把属于自己优点后面的小花涂上颜色,涂好之后,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比一比谁的红花多。通过涂、评展示等活动,学生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很多优点,脸上充满了自信的笑容。
五、用智慧去改造生活,有创意地美化生活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能远离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创造既不违背实际,又要充分、巧妙加以发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平时多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自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想办法解决,这样,就不会出现只会空想而不现实的“创造”了。例如,教师在教学《大自然的秘密》这课时,教师组织学生拍摄大自然的最美之处,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感受大自然中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翠绿的树木、欢快的小鸟等生机勃勃的景象。通過“我编你猜”,使学生认识自然现象,了解它们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并且结合书上的图片,展开想象,编出谜语大家猜,在猜谜语时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我们的教学要在无限广阔的时空之中,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占有一切可以利用的阵地,最大限度地组织高效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天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在自然、社会中,自然而然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作者单位:沈阳市浑南区第十一小学 辽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学生喜爱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上课是一种享受,愿意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主题活动为《星星闪光》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做“为星星找主人”的游戏,大家一起边拍手边说“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的口令边传气球,气球传到谁的手里,就请学生把一颗长处星星送给别人,并说说为什么送给他。学生在热烈、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感受到学习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识他人的长处、赞美他人的优点,这样抽象的道德认识寓于趣味的游戏活动中,活跃小学生的思维,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触发情感体验
《品德与生活》课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的儿童,孩子们正是在实际生活中发展的人。生活就是学生创造灵感场所,离开了生活,学生的创造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灵气。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脱离社会实际来进行。例如,教师在上《春天来了》这课时,用一个小谜语导出“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进而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的世界,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学校、在社区、在郊外、在生活中找到了什么样的春天。然后,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装扮春天,利用手中的剪刀、彩纸、彩笔、胶棒做出嫩绿的小草、粉红的桃花、成群的鸟儿、潺潺的溪水等代表春天的事物。在这节课的最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我是环保小能手”的活动,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生活中是怎么爱护环境的,孩子们各个畅所欲言,表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大自然。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联系了生活实际,孩子们才能乐于接受。
三、善于营造生活氛围,拓宽教学空间
《品德与生活》课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例如,在教学《说出心里话》一课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找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的切入点,尽可能地为儿童创造条件。通过听歌曲《让爱住我家》,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孩子带到温暖的家,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当孩子沉浸在家的遐想之中时,把家长请到课堂中共同参与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明白道理,增长知识。教师要避免纯科学化的德育和生硬的说教,更加重视品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四、再现学生生活情境,合理运用教材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相对来说比较少。特别是一些难以身临其境的体验、经验、常识等,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常常在课堂上创设某种特定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从而有所收获。例如,教师在教学《星星寄语》一课时,教材中安排了一个让学生动手写自己优点的活动。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实际,重组教材,把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多列了出来,写在优点卡中,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用彩笔把属于自己优点后面的小花涂上颜色,涂好之后,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比一比谁的红花多。通过涂、评展示等活动,学生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很多优点,脸上充满了自信的笑容。
五、用智慧去改造生活,有创意地美化生活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能远离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创造既不违背实际,又要充分、巧妙加以发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平时多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自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想办法解决,这样,就不会出现只会空想而不现实的“创造”了。例如,教师在教学《大自然的秘密》这课时,教师组织学生拍摄大自然的最美之处,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感受大自然中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翠绿的树木、欢快的小鸟等生机勃勃的景象。通過“我编你猜”,使学生认识自然现象,了解它们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并且结合书上的图片,展开想象,编出谜语大家猜,在猜谜语时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我们的教学要在无限广阔的时空之中,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占有一切可以利用的阵地,最大限度地组织高效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天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在自然、社会中,自然而然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作者单位:沈阳市浑南区第十一小学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