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幸执教了一节科学研讨课,在磨课的过程中收获很大,感受最强烈的是科学课的严谨性,即处理好了细节,不仅能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气味不等于味道——问题出在概念混淆上
生1:牛奶的气味有点甜。(甜是味道)
师(提示):气味是靠身体的哪个器官感知的?
生1:鼻子。
师:那牛奶的气味有点甜,这句话合适吗?(学生还是一脸茫然)
师(追问):你是怎样观察的?(由于三年级刚接触科学课,上实验课时容易激动,对观察的方法不能严格按要求做,这位学生在闻气味时直接把烧杯举到了鼻子。)
课后与指导老师交流后得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是把气味和味道混淆的。因此,课前应该帮助学生把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首先,闻气味与尝味道这两种观察方法指导要到位:闻气味是用手在杯口的上方轻扇几下通过空气的流动来闻的;尝味道时是需要用一只手捏住鼻子的。其次,要帮助学生确定气味和味道分别可以用哪些词语表述。味道可以用酸、甜、苦、涩、辣、咸等等表述,气味可以用刺鼻的、酱香、醇香、浓香、清香等等表述。这样做后,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气味和味道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了开来。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充分,导致教学效果缺失。因此,关注教学细节,就需要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全面,根据学情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却举足轻重。
同体积的水比牛奶重吗——问题出在测量工具上
生1:我们组通过比较:发现水比牛奶重。
生2:不对,我们组发现是牛奶比水稍微重一点。
(到底谁重,生,与生:争论了起来。上课前我是做过实验的。水的密度是1.00kg/dm3,牛奶的密度是1.03kg/dm3,同体积的牛奶和水相比,牛奶比水重。而且在课前准备器材时。我已经把每一组的天平调平衡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学生:和生,的测量结果一样的请举手。(结果,只有生。这组的测量结果是这样。)
师:生1这组的测量结果与我们的不一样,可能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生3:可能杯子里的液体不是同样多。
生4:可能天平坏了。
生5:牛奶和水的重量区别小,他们观察不仔细。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现在我们一起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我把这一组的牛奶和水拿到讲台上,首先比较了牛奶与水的体积是否相同,结果都是200毫升,体积相同。放到备用的天平上一比较:放水的一端确实沉了下去。什么原因呢?
生6(激动地站起身):老师,是不是杯子不一样重。
对呀,他的话提醒了我。我把杯中的牛奶和水倒了出来。把这两个空烧杯放到天平上一比较,果然装水的烧杯比装牛奶的烧杯重。原来烧杯的内壁不一样厚。因此同型号的烧杯重量也不相等。
一节成功的科学课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面对这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准确把握,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人细节的处理。这样教学就向更高的品位和更新的境界进发。因此,关注教学细节也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难以比较的液体黏稠度——问题出在方法上
教科书中安排一个实验:四种液体分别倒同样的体积在板子上,然后把板子倾斜根据他们的流速比较他们的黏稠度。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板子,对这个板子的选择很是费了一番周折。第一次我在吹塑纸板上贴上一张A4纸,画出起点与终点。把这四种液体分别倒在起点位置,先倒上去的,特别是油一倒上去就被纸吸收去了一部分,同时纸的表面阻力太大,结果实验失败。课后探讨时决定把A4纸换成了油光纸,上面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油光纸表面阻力小,板子还没有倾斜到指定角度,有的液体就开始流了。实验效果不明显。怎么办?和指导老师商量后,我们在吹塑纸板上画出起点和终点,在起点倒液体的位置先画出四个同样大小的圆圈,然后用拇指在圆圈里轻轻地摁出一个小凹槽。一个小小的动作使问题迎刃而解。小细节更体现了教师的灵性和智慧。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细节。才能让课堂变得魅力无穷。
气味不等于味道——问题出在概念混淆上
生1:牛奶的气味有点甜。(甜是味道)
师(提示):气味是靠身体的哪个器官感知的?
生1:鼻子。
师:那牛奶的气味有点甜,这句话合适吗?(学生还是一脸茫然)
师(追问):你是怎样观察的?(由于三年级刚接触科学课,上实验课时容易激动,对观察的方法不能严格按要求做,这位学生在闻气味时直接把烧杯举到了鼻子。)
课后与指导老师交流后得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是把气味和味道混淆的。因此,课前应该帮助学生把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首先,闻气味与尝味道这两种观察方法指导要到位:闻气味是用手在杯口的上方轻扇几下通过空气的流动来闻的;尝味道时是需要用一只手捏住鼻子的。其次,要帮助学生确定气味和味道分别可以用哪些词语表述。味道可以用酸、甜、苦、涩、辣、咸等等表述,气味可以用刺鼻的、酱香、醇香、浓香、清香等等表述。这样做后,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气味和味道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了开来。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充分,导致教学效果缺失。因此,关注教学细节,就需要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全面,根据学情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却举足轻重。
同体积的水比牛奶重吗——问题出在测量工具上
生1:我们组通过比较:发现水比牛奶重。
生2:不对,我们组发现是牛奶比水稍微重一点。
(到底谁重,生,与生:争论了起来。上课前我是做过实验的。水的密度是1.00kg/dm3,牛奶的密度是1.03kg/dm3,同体积的牛奶和水相比,牛奶比水重。而且在课前准备器材时。我已经把每一组的天平调平衡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学生:和生,的测量结果一样的请举手。(结果,只有生。这组的测量结果是这样。)
师:生1这组的测量结果与我们的不一样,可能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生3:可能杯子里的液体不是同样多。
生4:可能天平坏了。
生5:牛奶和水的重量区别小,他们观察不仔细。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现在我们一起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我把这一组的牛奶和水拿到讲台上,首先比较了牛奶与水的体积是否相同,结果都是200毫升,体积相同。放到备用的天平上一比较:放水的一端确实沉了下去。什么原因呢?
生6(激动地站起身):老师,是不是杯子不一样重。
对呀,他的话提醒了我。我把杯中的牛奶和水倒了出来。把这两个空烧杯放到天平上一比较,果然装水的烧杯比装牛奶的烧杯重。原来烧杯的内壁不一样厚。因此同型号的烧杯重量也不相等。
一节成功的科学课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面对这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准确把握,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人细节的处理。这样教学就向更高的品位和更新的境界进发。因此,关注教学细节也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难以比较的液体黏稠度——问题出在方法上
教科书中安排一个实验:四种液体分别倒同样的体积在板子上,然后把板子倾斜根据他们的流速比较他们的黏稠度。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板子,对这个板子的选择很是费了一番周折。第一次我在吹塑纸板上贴上一张A4纸,画出起点与终点。把这四种液体分别倒在起点位置,先倒上去的,特别是油一倒上去就被纸吸收去了一部分,同时纸的表面阻力太大,结果实验失败。课后探讨时决定把A4纸换成了油光纸,上面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油光纸表面阻力小,板子还没有倾斜到指定角度,有的液体就开始流了。实验效果不明显。怎么办?和指导老师商量后,我们在吹塑纸板上画出起点和终点,在起点倒液体的位置先画出四个同样大小的圆圈,然后用拇指在圆圈里轻轻地摁出一个小凹槽。一个小小的动作使问题迎刃而解。小细节更体现了教师的灵性和智慧。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细节。才能让课堂变得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