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艺术教师首要任务到底是什么?是探索教学方法,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是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几年来,我走过了茫然、疑虑、探索和反思教学道路。经过几年的摸索,我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去。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带着五岁小宝宝逛商场。商场很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孩子却突然拽着妈妈的衣服,一个劲儿说害怕,哭闹着要回家。妈妈很奇怪,蹲下身来,想抱起孩子,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使孩子害怕的东西了——腿,那一条条大人的腿不停地从孩子眼前晃过,孩子眼里全是腿,难怪他会那么不安。于是,妈妈连忙带着孩子回家。
教师之于学生也是这样。一直以来,他(她)们习惯于以站着的姿势与学生交谈,俯下头去看学生,势必让学生昂起头看老师,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就产生了,形同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其实,距离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离学生太远。走近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让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读学生,也许这样才能用更好的尺度去要求他们。
一、走进学生,理解学生
一次欣赏课,我让学生欣赏一首合唱曲,听完后,我问:“听完歌曲有什么感受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很欢快。”有的说:“很好听,很活泼。”这时有个学生说:“难听死了,乱乱的,像菜市场。”我听了,愣了一下,忍不住想笑。没错,这是他最真实、最淳朴的回答。我能肯定他的回答是错的吗?不能,二年级学生处在欣赏音乐的初级阶段,他们没学过轮唱,不懂声部的表现力。所以他认为难听。如果我马上反驳学生的回答,并指责学生不懂欣赏,那么,就会扼杀学生纯真的想象力,打击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又在一次的音乐课上,孩子们正在学习打击乐器。我每发完一种打击乐器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在那玩,突然一个学生叫了起来:“老师,老师,王杰把乐器打坏了。”我追问为啥弄坏,学生惊骇地说:“我想看看里面是不是沙子,所以掰了一下,它就破了。”我听了以后就对同学说:“王杰不是故意的,他是不小心摔坏的。”这时王杰的表情也放松下来了。顽皮、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以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就会觉得他们不可气,不可笑。走近孩子,理解孩子,才能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
二、走进孩子,体谅孩子
我班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音乐课正进行着,教室里孩子们正在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突然,一贯以得意忘形著称的吴兵越举起了手,“怎么了?”我走近他轻轻地问道。只见他眉头紧锁,双手捂腹小声说:“我要上厕所!”我点点头,他匆匆去了。大约三分钟后,当教室门口再次出现他的身影时,令我大惊:他两脚迈着有力的正步、侧身、腿抬得很高,双手在面前一前一后做握枪状,满脸严阵以待,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向教室里走来。他干吗呢?看来短短的三分钟,他的思想完全又进入了与音乐毫无关系的自我情景中。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我还没来得及做出恰当的反应,“啪、啪。”他有力的脚步声已惊动了所有的学生,唰——”齐齐的目光一起直逼他而去。他却依旧沉浸在自我的状态中继续走着。这时全班大笑起来。学生们齐齐的目光又一起投向我,面部表情丰富极了:有因忍笑涨红了脸的、有做着怪相等着搭台看好戏的、有睁着探询的目光在老师脸上找答案的,更多的是希望借此机会哗哗爆笑。我激烈地思考着:这孩子完全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了!他旁若无人的转过弯上位,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我看着他忍俊不禁。学生们见状,“哈哈哈”如山洪般终于爆发了似乎憋了很久的开怀大笑,其中有捧着肚子笑得喘不过气的,有前俯后仰的,有互相推拉着又讲不出话的。这时我说“吴兵越你想当王二小保护我们这些老乡吗?”同学们再次哈哈大笑。他诧异地放下手中的“枪”,难为情地羞红了脸,迅疾转头躲开大家的视线,怯怯地看着老师,等候着一场暴风雨般的发落。我走近他:“表演得真投入,我们可是看了一场免费的表演咯!?”“老师我错了!我……”“你演得非常好,”我边说边示意大家,“吴兵越同学太投入到歌曲中去了,把自己当成了王二小了。”
花朵是五彩斑斓的,孩子是五彩缤纷的。吴兵越扰乱课堂的行为在大人看来完全是大逆不道之举,如果来一场暴风骤雨将是什么效果?但如果我理解他的忘形,体谅他的后悔,和他个别交流,帮他认识问题,给他改错的机会,那结果完全会是另外一个样。只有走进孩子,才能理解他们,体谅他们的过错,与他们融为一体。
三、走进孩子,尊重孩子
在学习京剧的时候,我一直强调京剧是我国的国宝,是戏曲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并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京剧唱段《苏三起解》,听完后我满怀激情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全班鸦雀无声。这时,我激励同学说:“没关系,感觉什么,说什么。”只见一同学举手回答:“老师,想听真话吗”?我愣了一下。“当然,听真话。”“我一句唱词都没听清楚。”这时候班里像炸开的锅一样,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是啊,一点都不好听,老师,还不如听流行歌曲吧”!“一个字唱得那么长,他唱不累,我听都累。”这样的答案和我预想的不一样。你们知道吗?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呀!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而流行歌曲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兴起的,你们说,谁的历史更悠久呢?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京剧唱段久唱不衰,你们想一想,有哪一首流行歌曲能像京剧一样,可以传唱上百年呢?“但我们就是不喜欢。”我在心理哭笑起来,如果再继续和他们辩论下去,以他们现在的年龄特点,更会导致学生对京剧更大的厌烦。于是我赶紧转换教学内容,让学生说说京剧有没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比如衣服、动作等。是啊,课堂教学要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接触戏剧较少,理解少,要一下子让孩子接受,这本来就是件难事。教师要从心理上、人格上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和人格,促使其形成健康的个性、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以及创新的精神。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也像阳光一样给孩子以成长的热能,孩子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学会尊重,学会做人而茁壮成长,走向成功。
老师闻道在先,阅历丰富,孩子年纪小,阅历浅,思想简单。教师要用心倾听孩子的谈话、见解,而不能总摆出唯我独尊的模样。教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交谈,孩子才能无所顾忌,真正向教师敞开心扉,才能和孩子一起看世界。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育者:“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走进孩子,见孩子拿着扫把玩杂技,你就不会斥之为“不懂事”;见孩子不会搞卫生,你就不会斥之为“无能”;见男生捉弄女生你不会斥之为“顽劣。”他们是孩子,我们的确应该放下架子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进的孩子内心世界,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和引路人。
只有走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体谅、尊重孩子,才能与他们融为一体,做他们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让我们用心灵沟通架起音乐的桥梁,和孩子随着五彩的旋律在音乐的天空里邀游飞翔。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带着五岁小宝宝逛商场。商场很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孩子却突然拽着妈妈的衣服,一个劲儿说害怕,哭闹着要回家。妈妈很奇怪,蹲下身来,想抱起孩子,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使孩子害怕的东西了——腿,那一条条大人的腿不停地从孩子眼前晃过,孩子眼里全是腿,难怪他会那么不安。于是,妈妈连忙带着孩子回家。
教师之于学生也是这样。一直以来,他(她)们习惯于以站着的姿势与学生交谈,俯下头去看学生,势必让学生昂起头看老师,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就产生了,形同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其实,距离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离学生太远。走近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让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读学生,也许这样才能用更好的尺度去要求他们。
一、走进学生,理解学生
一次欣赏课,我让学生欣赏一首合唱曲,听完后,我问:“听完歌曲有什么感受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很欢快。”有的说:“很好听,很活泼。”这时有个学生说:“难听死了,乱乱的,像菜市场。”我听了,愣了一下,忍不住想笑。没错,这是他最真实、最淳朴的回答。我能肯定他的回答是错的吗?不能,二年级学生处在欣赏音乐的初级阶段,他们没学过轮唱,不懂声部的表现力。所以他认为难听。如果我马上反驳学生的回答,并指责学生不懂欣赏,那么,就会扼杀学生纯真的想象力,打击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又在一次的音乐课上,孩子们正在学习打击乐器。我每发完一种打击乐器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在那玩,突然一个学生叫了起来:“老师,老师,王杰把乐器打坏了。”我追问为啥弄坏,学生惊骇地说:“我想看看里面是不是沙子,所以掰了一下,它就破了。”我听了以后就对同学说:“王杰不是故意的,他是不小心摔坏的。”这时王杰的表情也放松下来了。顽皮、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以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就会觉得他们不可气,不可笑。走近孩子,理解孩子,才能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
二、走进孩子,体谅孩子
我班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音乐课正进行着,教室里孩子们正在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突然,一贯以得意忘形著称的吴兵越举起了手,“怎么了?”我走近他轻轻地问道。只见他眉头紧锁,双手捂腹小声说:“我要上厕所!”我点点头,他匆匆去了。大约三分钟后,当教室门口再次出现他的身影时,令我大惊:他两脚迈着有力的正步、侧身、腿抬得很高,双手在面前一前一后做握枪状,满脸严阵以待,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向教室里走来。他干吗呢?看来短短的三分钟,他的思想完全又进入了与音乐毫无关系的自我情景中。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我还没来得及做出恰当的反应,“啪、啪。”他有力的脚步声已惊动了所有的学生,唰——”齐齐的目光一起直逼他而去。他却依旧沉浸在自我的状态中继续走着。这时全班大笑起来。学生们齐齐的目光又一起投向我,面部表情丰富极了:有因忍笑涨红了脸的、有做着怪相等着搭台看好戏的、有睁着探询的目光在老师脸上找答案的,更多的是希望借此机会哗哗爆笑。我激烈地思考着:这孩子完全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了!他旁若无人的转过弯上位,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我看着他忍俊不禁。学生们见状,“哈哈哈”如山洪般终于爆发了似乎憋了很久的开怀大笑,其中有捧着肚子笑得喘不过气的,有前俯后仰的,有互相推拉着又讲不出话的。这时我说“吴兵越你想当王二小保护我们这些老乡吗?”同学们再次哈哈大笑。他诧异地放下手中的“枪”,难为情地羞红了脸,迅疾转头躲开大家的视线,怯怯地看着老师,等候着一场暴风雨般的发落。我走近他:“表演得真投入,我们可是看了一场免费的表演咯!?”“老师我错了!我……”“你演得非常好,”我边说边示意大家,“吴兵越同学太投入到歌曲中去了,把自己当成了王二小了。”
花朵是五彩斑斓的,孩子是五彩缤纷的。吴兵越扰乱课堂的行为在大人看来完全是大逆不道之举,如果来一场暴风骤雨将是什么效果?但如果我理解他的忘形,体谅他的后悔,和他个别交流,帮他认识问题,给他改错的机会,那结果完全会是另外一个样。只有走进孩子,才能理解他们,体谅他们的过错,与他们融为一体。
三、走进孩子,尊重孩子
在学习京剧的时候,我一直强调京剧是我国的国宝,是戏曲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并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京剧唱段《苏三起解》,听完后我满怀激情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全班鸦雀无声。这时,我激励同学说:“没关系,感觉什么,说什么。”只见一同学举手回答:“老师,想听真话吗”?我愣了一下。“当然,听真话。”“我一句唱词都没听清楚。”这时候班里像炸开的锅一样,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是啊,一点都不好听,老师,还不如听流行歌曲吧”!“一个字唱得那么长,他唱不累,我听都累。”这样的答案和我预想的不一样。你们知道吗?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呀!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而流行歌曲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兴起的,你们说,谁的历史更悠久呢?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京剧唱段久唱不衰,你们想一想,有哪一首流行歌曲能像京剧一样,可以传唱上百年呢?“但我们就是不喜欢。”我在心理哭笑起来,如果再继续和他们辩论下去,以他们现在的年龄特点,更会导致学生对京剧更大的厌烦。于是我赶紧转换教学内容,让学生说说京剧有没有值得欣赏的地方,比如衣服、动作等。是啊,课堂教学要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接触戏剧较少,理解少,要一下子让孩子接受,这本来就是件难事。教师要从心理上、人格上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和人格,促使其形成健康的个性、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以及创新的精神。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也像阳光一样给孩子以成长的热能,孩子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学会尊重,学会做人而茁壮成长,走向成功。
老师闻道在先,阅历丰富,孩子年纪小,阅历浅,思想简单。教师要用心倾听孩子的谈话、见解,而不能总摆出唯我独尊的模样。教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交谈,孩子才能无所顾忌,真正向教师敞开心扉,才能和孩子一起看世界。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育者:“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走进孩子,见孩子拿着扫把玩杂技,你就不会斥之为“不懂事”;见孩子不会搞卫生,你就不会斥之为“无能”;见男生捉弄女生你不会斥之为“顽劣。”他们是孩子,我们的确应该放下架子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进的孩子内心世界,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和引路人。
只有走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体谅、尊重孩子,才能与他们融为一体,做他们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让我们用心灵沟通架起音乐的桥梁,和孩子随着五彩的旋律在音乐的天空里邀游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