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评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m12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寓意温暖、生长、闪光、照亮、透明、成熟……所谓阳光评价,就是要赋予语文课堂这些新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让课堂进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赏识与鼓励:让评价焕发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因此。教师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思去发掘学生的优点。并以此激励他,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
  如于永正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男学生读课文,这位学生音质悦耳、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学生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教师和学生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
  赏识与鼓励是最廉价的润滑剂,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与老师、同学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二、诙谐与幽默:让评价充满情趣
  
  学生们都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让学生觉得亲切、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话语还常令人在笑中深思。如于永正老师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有一个精彩的片断: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硕果累累的果园。这位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学生,煞有介事地说:“这位学生读得多好,我发现同学们都听得入迷了。他们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学生们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学生们笑得更厉害了。
  于老师幽默的语言,既肯定了那位学生精彩的朗读,又借助听课学生的表现,把读书的重要方法——“边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提示出来了。学生发自肺腑的笑声,表示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教师语言能力的折服与钦佩。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情景下学习,学生怎么能不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呢!
  
  三、引导与商榷:让评价绽放异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课堂评价语言尽可能用商榷探讨的语气,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互动与交流。
  如一位教师执教口语交际课时,当一位学生说他看到妈妈冬天做家务手都冻肿了,于是想克隆出许多保姆。此时,教师亲切地问:“那你想过没有,保姆也是人呀。难道她的手就不会被冻肿吗?你关心妈妈也要关心保姆呀,你接受我的意见吗?”学生愉快地点了点头。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要通过正确、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情感走向正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充满魅力的阳光评价,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教师的一句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赏识自己,平添无穷的力量,找到进步的方向,从而以饱满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使课堂生动而精彩!为此。我们还需加倍努力,不懈追求!
其他文献
前不久,我在市“百节好课”展评活动中,有幸听到了省音乐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执教的《神奇的打击乐》。这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论是课的切入点、构思、结尾还是流程都非常新颖、完美!但是有一个细节在我的心里烙下深深地痕迹——这节课请所有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全部用食指“指”着学生。当时的评课者也忽略了这个细节,然而它却像一把隐形的刀刺痛我的心:也许这是无意识的动作、或者是习惯性动作,尽管“兰花指”很美,但
美术欣赏是幼儿形成美术素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现在,多元性的社会文化和多样性的艺术为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教育呢?我园对幼儿美术欣赏内容的多样性、欣赏形式的多途径、幼儿欣赏过程的多感官参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欣赏内容多样化——美术欣赏教育的基础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欣赏的内容便不能对学生开展欣赏教育,因此欣赏内容是基础。幼儿的思维是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和深厚的宗教艺术传统,其中纺织绣品是俄罗斯民间艺术之一。  俄罗斯绣品的特点是将实用性与外形美相结合,每件绣品不仅用起来方便、合理,而且装饰了人、兽、鸟等各种图案,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绣品上的图案一般呈几何形,绣品的边缘绣出各种花边,中间主要部分绣情节结构较为复杂的花纹,比如人物、树木花草、马和鸟等。而这些事物往往
从语言的产生根源来看,语言是离不开实践的。恩格斯指出:“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是惟一正确的解释。”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通过让学生完成一定书面或口头作业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了解教学效果。其优点是能普遍了解学生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和总结。但存在问题也很明显。从评价目标看,重知识评价,轻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潜能评价;从评价的内容看,重知识、能力的评价,轻学生的情感态度评价;从评价的方法看,以教师评价为主,轻学生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评价产生的作用看。评价低的学生易生自卑情绪。可见,课堂教学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造高效课堂,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针对“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造高效课堂”这一主题,本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收获颇多,但困惑也不少。  一、怎样才算整合——对整合内涵的深入理解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这是大整合论。但是
新课程理念下,艺术教师首要任务到底是什么?是探索教学方法,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是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几年来,我走过了茫然、疑虑、探索和反思教学道路。经过几年的摸索,我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去。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带着五岁小宝宝逛商场。商场很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孩子却突然拽着妈妈的衣服,一个劲儿说害怕,哭闹着要回家。妈妈很奇怪,蹲下身来,想抱起孩子,就在这时,
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笔者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派,赴香港担任小学语文教学顾问。在港期间,除了指导教师的语文教学外,也要上一些示范课。笔者谈谈自己在示范课中是如何实施语文读写结合。    一、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话道破了语文教学的读与写的紧密联系。笔者在香港支教时,特别强调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认为这既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然而数学又是抽象的,对于刚接触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  实践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实践操作是学生智力活动的源泉。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很强,善于抽象思维,但容易出现漏题、抄错题等现象,导致无法正确把握和处理数与符号的信息,大多数人把这样的错误归咎为“粗心”。  真的是学生太“粗心”了吗?在粗心现象的背后,难道就没有其他更本质的原因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观察与思考,我初步探明了学生“粗心”的根源。    根源之一:知识掌握不熟练——欲速不达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