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节奏训练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从学生小学开始就循序渐进的培养。节奏可以让学生学会对音乐的节奏进行划分,了解基本乐理。目前很多学生缺乏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只能完成对歌曲的学习,缺乏专业的训练,不能对歌曲节奏做出正确的认识。因此,以下从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的分析,探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字:小学音乐;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会一些基础的儿歌和音乐欣赏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其中节奏训练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应该得到重视。但是目前教育环境对音乐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特别是在小学这一阶段,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的节奏感一部分是天赋,但如果在小学时就不对学生进行训练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之后对音乐都没有学习的兴趣。
一、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会出现以下状况,例如很多学校在教学资源上可能更为注重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对于音乐的教学可能并不能提供基本的教学所需要的乐器。同时,由于学生的性格原因或者是学校教育原因,很多学生在面对音乐这门学科时,可能会有不自信或者是不感兴趣的情况出现。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这门学科的授课时,可以组织多样的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采用多媒体、游戏等活动在课堂上进行节奏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音乐节奏的多变性,很多学生在初期学习时可能会由于觉得难度大,而产生放弃的心理。所以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领会到音乐节奏练习带来的快乐,进而让学生尊重音乐课堂,认真对待所学的音乐知识。
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放馬山歌》这一歌曲的教学活动时,这首歌中有需要堂鼓做伴奏的地方。由于条件限制可能在课堂上没有办法进行实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动画和歌曲,先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正常的有堂鼓的歌曲,之后教师可以将声音关掉,让学生跟着视频一齐做节奏训练,找到堂鼓应该进入的点。这样既能增加课堂互动,也能让学生的情绪得到提升,完成相应的节奏训练。同时,在学习《老爷爷赶鸭》这首歌曲时,这首歌中的歌词生动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多可以进行互动的部分。同时,这首歌的旋律简单,节奏比较突出明显,又加上有嘎嘎嘎的拟生词,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节奏训练。教师可以进行分组,让同学们演唱不同的段落,在其他小组演唱时可以为其打节拍,这种小组互动更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二、利用身体律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要根据学生在小学这一阶段的特性进行授课。在这一阶段,学生更喜欢整体活泼轻快,最好是有肢体语言在一旁进行跟练的音乐。肢体上的律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对音乐进行切分,掌握音乐的停顿点和间奏,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对歌词的理解,更好的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情感。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关音乐歌曲的节奏练习时,可以教导学生利用身体的律动对音乐的节奏进行把握。同时,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可能不是很清晰,肢体可以很好的加深学生的记忆,有时学生根据身体的律动就可以对节奏做出判断,达到良好的辅助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身体上的律动,在加强节奏训练的同时也应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学生在音乐节奏上的灵敏度。结合课本中的知识以及相关歌曲的曲风来看,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采用让同学们身体律动与歌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迅速并且有效的达到培养学生节奏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利用身体律动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三、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大胆尝试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不应该受到拘束。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太过于注重教学,而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太过于紧张。这样反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探究不同音乐、不同风格的节奏。例如,教师可以开展音乐鉴赏活动,让学生对一些音乐风格多变的音乐做出节奏判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游戏,来加强在生活中学生对音乐的运用。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探究不同物体打击所发出来的不同声音,并引导学生进行组合,尝试自己创作出独特的节奏。教师也可以定期的组织竞赛活动,让同学们上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利用手敲击出一段节奏等。
教师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从这些活动中感悟不同节奏,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节奏感。学生主动对身边的音乐进行创作探究,尝试多种节奏的风格,也能够体验身边每一种音乐,潜移默化加强自己的音乐素养。
总结:教师在小学音乐课中想要加强对学生的节奏训练,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自身出发,认真对待音乐课堂,并在课堂中实施多种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课堂上的节奏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课本知识以及课本提供的相关资源,让学生学会将身体律动和音乐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最后,教师应该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大胆尝试,利用身边的资源体验多种节奏风格,并尝试对相关的音乐做出明确的节奏划分,适当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将对音乐节奏的掌握运用起来,提升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希娟.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北方音乐,2020(21):185-187.
[2]范淼.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7):101-102.
[3]刘洁洁.趣味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6):73-74.
关键字:小学音乐;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会一些基础的儿歌和音乐欣赏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其中节奏训练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应该得到重视。但是目前教育环境对音乐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特别是在小学这一阶段,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的节奏感一部分是天赋,但如果在小学时就不对学生进行训练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之后对音乐都没有学习的兴趣。
一、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会出现以下状况,例如很多学校在教学资源上可能更为注重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对于音乐的教学可能并不能提供基本的教学所需要的乐器。同时,由于学生的性格原因或者是学校教育原因,很多学生在面对音乐这门学科时,可能会有不自信或者是不感兴趣的情况出现。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这门学科的授课时,可以组织多样的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采用多媒体、游戏等活动在课堂上进行节奏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音乐节奏的多变性,很多学生在初期学习时可能会由于觉得难度大,而产生放弃的心理。所以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领会到音乐节奏练习带来的快乐,进而让学生尊重音乐课堂,认真对待所学的音乐知识。
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放馬山歌》这一歌曲的教学活动时,这首歌中有需要堂鼓做伴奏的地方。由于条件限制可能在课堂上没有办法进行实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动画和歌曲,先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正常的有堂鼓的歌曲,之后教师可以将声音关掉,让学生跟着视频一齐做节奏训练,找到堂鼓应该进入的点。这样既能增加课堂互动,也能让学生的情绪得到提升,完成相应的节奏训练。同时,在学习《老爷爷赶鸭》这首歌曲时,这首歌中的歌词生动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多可以进行互动的部分。同时,这首歌的旋律简单,节奏比较突出明显,又加上有嘎嘎嘎的拟生词,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节奏训练。教师可以进行分组,让同学们演唱不同的段落,在其他小组演唱时可以为其打节拍,这种小组互动更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二、利用身体律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要根据学生在小学这一阶段的特性进行授课。在这一阶段,学生更喜欢整体活泼轻快,最好是有肢体语言在一旁进行跟练的音乐。肢体上的律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对音乐进行切分,掌握音乐的停顿点和间奏,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对歌词的理解,更好的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情感。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关音乐歌曲的节奏练习时,可以教导学生利用身体的律动对音乐的节奏进行把握。同时,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可能不是很清晰,肢体可以很好的加深学生的记忆,有时学生根据身体的律动就可以对节奏做出判断,达到良好的辅助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身体上的律动,在加强节奏训练的同时也应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学生在音乐节奏上的灵敏度。结合课本中的知识以及相关歌曲的曲风来看,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采用让同学们身体律动与歌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迅速并且有效的达到培养学生节奏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利用身体律动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三、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大胆尝试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不应该受到拘束。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太过于注重教学,而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太过于紧张。这样反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探究不同音乐、不同风格的节奏。例如,教师可以开展音乐鉴赏活动,让学生对一些音乐风格多变的音乐做出节奏判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游戏,来加强在生活中学生对音乐的运用。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探究不同物体打击所发出来的不同声音,并引导学生进行组合,尝试自己创作出独特的节奏。教师也可以定期的组织竞赛活动,让同学们上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利用手敲击出一段节奏等。
教师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从这些活动中感悟不同节奏,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节奏感。学生主动对身边的音乐进行创作探究,尝试多种节奏的风格,也能够体验身边每一种音乐,潜移默化加强自己的音乐素养。
总结:教师在小学音乐课中想要加强对学生的节奏训练,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自身出发,认真对待音乐课堂,并在课堂中实施多种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课堂上的节奏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课本知识以及课本提供的相关资源,让学生学会将身体律动和音乐进行结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最后,教师应该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大胆尝试,利用身边的资源体验多种节奏风格,并尝试对相关的音乐做出明确的节奏划分,适当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将对音乐节奏的掌握运用起来,提升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希娟.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北方音乐,2020(21):185-187.
[2]范淼.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7):101-102.
[3]刘洁洁.趣味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