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各朝各代都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文学家、诗人、思想家。通过对传统作品的理解和吸收,能够感受我国古代的智慧和文化,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3-279
引言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教授相关语文知识,而是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教育,这也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面对这一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必须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一、借助经典诵读契机,突出传统文化魅力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且文学经典众多,传统文化要素广泛存在于教材中,经典诵读活动给学生认识和认同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机会,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经典诵读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对经典文学作品内涵的解读,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观念、核心思想。诵读作为学生熟悉文本和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路径,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会逐步深化,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纠正学生的读音,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创作背景,获得诵读技巧和方法,提高诵读能力。以《爱莲说》一课的阅读指导过程为例,围绕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魅力的教学目标,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任务之后,可以随机抽取学生参与经典诵读过程,必要时可以融入小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将经典诵读与文本鉴赏的环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解读周敦颐笔下莲花的特性,作者以“花”比人,本意是赞美心性高洁、洁身自好的君子,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的基本定义,通过深刻的赞美,让学生对君子人格产生向往之情,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目标也就达成了。
二、深挖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对教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例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對“父爱无言、父爱如山”这一核心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进行渗透。在《〈论语〉十则》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儒家思想、正确人生观等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在《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深挖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对“坚持和毅力”这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深挖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
为了提升传统文化渗透效果,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视频等,将传统文化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例如,在《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安塞腰鼓的表演场景进行展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四、在课外资源中丰富传统文化内涵
在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教材内容,还需要积极将课外资源以及主题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进而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将《百家讲坛》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从广泛的外部资源中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其中包括“资治通鉴品读”系列、“水浒智慧”及“丝路上的古城”等,其间可以促使学生在节目中学习到更多的古籍经典、三国背景、“丝绸之路”等方面的知识,进而为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还可以通过组建主题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中国各地建筑特征”主题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皖派、苏派、闽派建筑等地区性代表建筑的特点,加深对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感知。除此之外,各地区、各民族都有文化理解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不同的文化,例如在假期旅游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索当地的民俗民风和精神风貌,了解当地的文化,还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继承不同的文化精神。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人生实践活动,使文化传承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每一个传统节日中引导学生理解节日的历史演变,理解节日庆祝的形式,并去体会节日的内涵。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创作手抄报、录像带等传统节日作品。如此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的心灵境界中,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生成长的文化环境的多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应得到语文教师更多的关注。并且,语文学科的教学和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天然关联,初中语文教师承担起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使命,既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是思想、技艺等文明成果的简单继承,而是同时完成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使其具备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完善的精神世界,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美娟.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1(08):63.
[2]段萍.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Z1):95-96.
[3]李灿.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4.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3-279
引言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教授相关语文知识,而是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教育,这也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面对这一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必须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一、借助经典诵读契机,突出传统文化魅力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且文学经典众多,传统文化要素广泛存在于教材中,经典诵读活动给学生认识和认同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机会,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经典诵读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对经典文学作品内涵的解读,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观念、核心思想。诵读作为学生熟悉文本和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路径,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会逐步深化,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纠正学生的读音,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创作背景,获得诵读技巧和方法,提高诵读能力。以《爱莲说》一课的阅读指导过程为例,围绕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魅力的教学目标,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任务之后,可以随机抽取学生参与经典诵读过程,必要时可以融入小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将经典诵读与文本鉴赏的环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解读周敦颐笔下莲花的特性,作者以“花”比人,本意是赞美心性高洁、洁身自好的君子,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的基本定义,通过深刻的赞美,让学生对君子人格产生向往之情,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目标也就达成了。
二、深挖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对教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例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對“父爱无言、父爱如山”这一核心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进行渗透。在《〈论语〉十则》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儒家思想、正确人生观等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在《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深挖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对“坚持和毅力”这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深挖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
为了提升传统文化渗透效果,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视频等,将传统文化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例如,在《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安塞腰鼓的表演场景进行展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四、在课外资源中丰富传统文化内涵
在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教材内容,还需要积极将课外资源以及主题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进而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将《百家讲坛》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从广泛的外部资源中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其中包括“资治通鉴品读”系列、“水浒智慧”及“丝路上的古城”等,其间可以促使学生在节目中学习到更多的古籍经典、三国背景、“丝绸之路”等方面的知识,进而为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还可以通过组建主题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中国各地建筑特征”主题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皖派、苏派、闽派建筑等地区性代表建筑的特点,加深对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感知。除此之外,各地区、各民族都有文化理解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不同的文化,例如在假期旅游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索当地的民俗民风和精神风貌,了解当地的文化,还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继承不同的文化精神。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人生实践活动,使文化传承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每一个传统节日中引导学生理解节日的历史演变,理解节日庆祝的形式,并去体会节日的内涵。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创作手抄报、录像带等传统节日作品。如此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的心灵境界中,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生成长的文化环境的多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应得到语文教师更多的关注。并且,语文学科的教学和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天然关联,初中语文教师承担起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使命,既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是思想、技艺等文明成果的简单继承,而是同时完成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使其具备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完善的精神世界,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美娟.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1(08):63.
[2]段萍.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Z1):95-96.
[3]李灿.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