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来探讨问题意识的内涵。并通过对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培养学生英语教学问题意识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我国在新形势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学教学;英语教学;问题意识
一、导论
自建国以来,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不断的受到学生、家长、老师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间环节上却相对薄弱,经验的描述与紧迫的时代需求不相吻合,追求理想的假设与常态的学校生活差距太大,人们不得不对英语教学重新审视和反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国英语教学探索已超出地域时空的限制,将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发展置于世界英语教学的视野之中,以一种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进行反思。这意味着,在当今的高中英语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英语教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高中英语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的不足
(一)认识上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教师权威”、“书本至上”的影响,课堂上学生独立“问”的意识被长期压制,致使问题意识日趋淡漠。从私塾——学堂——学校,教师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这种教学观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儒家文化、考试文化、考据文化等因素,是影响中国英语教学成功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仍主要采用“组织教学、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教学五环节,形成了较稳定的教学模式。近十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涌现出不少新的教学模式,但大多数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教学五环节”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导致不少教师不想也不愿改变现状,形成“捆绑式”、“注入式”的重教轻学的局面。
(二)利益的驱动
目前对中国的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是升学。选拔的主要渠道是考试。在我国现阶段,升学可以说是改变个人社会地位的最好途径之一,这成了学生、家长的主要追求,这又和学校、教师的利益目标不谋而合。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靠高分、上名牌学校的多,可以给学校、教师带来多方面的利益。在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高中英语教学按照升学需要的“考试大纲”组织教学,而且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不少学校为了在升学竞争中取胜,加快进度,加大难度,采取题海战术,讲授法被认为是在金钱和时间上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也成了机械练习的机器。在教育系统中升学的过程就像汽车在流水线上一样,每个人接受的是同样的教育,每个人被贴上“合格”或是“不合格”的标签。久而久之,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兴趣,也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精力。老师在这种利益驱动下,也不愿意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政策导向的偏离
这里主要指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对学校和教师是否培养了足够数量高分者作为奖惩标准。虽然这些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把一个学校学生的各项成绩指标作为考核该校行政领导的依据。基于以上压力,学校领导又把这个压力转移到任课老师身上,尤其是毕业班老师。这些考核奖惩办法,甚至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同,有的还写进各级文件。在这种政策导向下,校长教师全力以赴,为之奋斗,有谁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问题的精神呢?在实际的调查中,一些教师对那些勇于质疑的学生,不是积极引导和鼓励,而是不闻不问,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这样的学生是“钻牛角尖”,是调皮捣蛋,和自己过不去,采取压制和打击的方法,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高中英语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素养
英语教学素养是确定、理解和运用英语教学的能力,以及对英语教学在每个人现在和未来的个人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需求的良好的判断能力。英语教学素养有赖于对英语教学知识和技能的綜合熟练程度,还包括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进行英语教学式的思维和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英语教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和评价英语教学论证、选择表达英语教学情景的方式等。英语教学素养的核心过程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提出、形成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而进行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地处理英语教学问题,能够用英语教学术语去解释和形成新的问题,处理复杂的信息,简化解题的步骤,能够在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洞察力去发现合适的解题方法。
(二)正确处理学习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
学生是英语教学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功能。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找到那把“通得过”的“钥匙”,而不能脱离实际追求形式上完美的、唯一的、配得最好的那把“钥匙”,那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教师是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搬运过程,而是一个与学生的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相符合及学习者自身建构和师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均应充分表现出能动性,这一能动性应统一在形式多样(动手、动脑、动嘴)的英语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蔡攻.我所理解的英语教学建构教育观[J].英语教学学报.2009(2).
[2]郑毓信著.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社,2008.
[3]田中,张奠宙著.英语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研究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中学教学;英语教学;问题意识
一、导论
自建国以来,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不断的受到学生、家长、老师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间环节上却相对薄弱,经验的描述与紧迫的时代需求不相吻合,追求理想的假设与常态的学校生活差距太大,人们不得不对英语教学重新审视和反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国英语教学探索已超出地域时空的限制,将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发展置于世界英语教学的视野之中,以一种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进行反思。这意味着,在当今的高中英语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英语教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高中英语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的不足
(一)认识上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教师权威”、“书本至上”的影响,课堂上学生独立“问”的意识被长期压制,致使问题意识日趋淡漠。从私塾——学堂——学校,教师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这种教学观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儒家文化、考试文化、考据文化等因素,是影响中国英语教学成功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仍主要采用“组织教学、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教学五环节,形成了较稳定的教学模式。近十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涌现出不少新的教学模式,但大多数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教学五环节”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导致不少教师不想也不愿改变现状,形成“捆绑式”、“注入式”的重教轻学的局面。
(二)利益的驱动
目前对中国的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是升学。选拔的主要渠道是考试。在我国现阶段,升学可以说是改变个人社会地位的最好途径之一,这成了学生、家长的主要追求,这又和学校、教师的利益目标不谋而合。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靠高分、上名牌学校的多,可以给学校、教师带来多方面的利益。在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高中英语教学按照升学需要的“考试大纲”组织教学,而且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不少学校为了在升学竞争中取胜,加快进度,加大难度,采取题海战术,讲授法被认为是在金钱和时间上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也成了机械练习的机器。在教育系统中升学的过程就像汽车在流水线上一样,每个人接受的是同样的教育,每个人被贴上“合格”或是“不合格”的标签。久而久之,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兴趣,也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精力。老师在这种利益驱动下,也不愿意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政策导向的偏离
这里主要指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对学校和教师是否培养了足够数量高分者作为奖惩标准。虽然这些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把一个学校学生的各项成绩指标作为考核该校行政领导的依据。基于以上压力,学校领导又把这个压力转移到任课老师身上,尤其是毕业班老师。这些考核奖惩办法,甚至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同,有的还写进各级文件。在这种政策导向下,校长教师全力以赴,为之奋斗,有谁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问题的精神呢?在实际的调查中,一些教师对那些勇于质疑的学生,不是积极引导和鼓励,而是不闻不问,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这样的学生是“钻牛角尖”,是调皮捣蛋,和自己过不去,采取压制和打击的方法,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高中英语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素养
英语教学素养是确定、理解和运用英语教学的能力,以及对英语教学在每个人现在和未来的个人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需求的良好的判断能力。英语教学素养有赖于对英语教学知识和技能的綜合熟练程度,还包括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进行英语教学式的思维和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英语教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和评价英语教学论证、选择表达英语教学情景的方式等。英语教学素养的核心过程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提出、形成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而进行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地处理英语教学问题,能够用英语教学术语去解释和形成新的问题,处理复杂的信息,简化解题的步骤,能够在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洞察力去发现合适的解题方法。
(二)正确处理学习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
学生是英语教学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功能。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找到那把“通得过”的“钥匙”,而不能脱离实际追求形式上完美的、唯一的、配得最好的那把“钥匙”,那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教师是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搬运过程,而是一个与学生的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相符合及学习者自身建构和师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均应充分表现出能动性,这一能动性应统一在形式多样(动手、动脑、动嘴)的英语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蔡攻.我所理解的英语教学建构教育观[J].英语教学学报.2009(2).
[2]郑毓信著.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社,2008.
[3]田中,张奠宙著.英语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研究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