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是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企业经营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力和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动力源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技能型人才既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特色和关键所在。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育人模式
1校企合作的优势
学校在培育人才过程中,需要始终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指引,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上,基于此,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的优势,来培育一批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即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校企合作具体优势如下:
第一,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和企业实現共同发展。在校期间,学生就拥有定岗实习机会,既可以对专业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实习期间不仅是锻炼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还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同时更加深了对职业的理解,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在社会的定位,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通过与高校签订合同协议,企业可以协助院校制定教学计划,可以充分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达到熟练程度,此外还能够让学生慢慢接受企业文化。企业不仅省去了招工环节,而且省去了培训环节,为公司节约了财力人力。由此可见,校企合作不但推动了人才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而且还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更切实企业发展需要,实现了互利共赢。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教育与社会需要出现“脱节”现象
现如今的高校教育,都着重地凸显了其在专业课上的优越性。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王牌专业,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是按部就班的,往往是依靠着传统的教学课本、教学课件和教学目标进行授课,对于相关专业的仪器也是使用学校旧有的,这样的直接问题就是“脱轨”,众所周知,当前的科技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各种高科技的产物都应运而生,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知识也被不断地更新着,所以对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的局限性之一就是传统教育与社会需要出现“脱节”现象。学校培养的学生的确是优秀的,但这种优秀并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和相关企业的需要,通过转变学校的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向,来培养一批应用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改变传统教育与社会需要出现“脱轨”现象的重要途径。
2.2毕业生就业困难
很多人都知道就业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或是找到的工作不顺心或是不能完成工作任务,这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应用实战问题,在校园里,学生们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一走出校园就会发现,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的差距很大,光是纸上谈兵并没有任何意义,成为应用型人才才是重点,才是解决就业困难的最主要的途径。
2.3企业缺乏专业人才
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招聘会现场,很多企业去大学校园进行招聘,但在面试的时候总会出现招不到人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众多的应聘者中,并没有出现符合其企业要求的专业人才,即缺乏应用型人才。这样的现状会阻碍企业对于人才的发掘,减缓其发展与进步,因此,在企业的需求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3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层面,深入领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3.1校企合作要以准确把握国家的
政策导向要求为前提近年来,我国从政策导向上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3.2推行校企合作要深入研究并准确把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必然前提。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实现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培养、技能提升、科研开发、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校企深入合作,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3.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为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需要
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需要增加和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职业教育推行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人才培养成长的周期,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教育效益、经济利益和人才效益的最优化,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一体化发展。
4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与途径
4.1加强职教集团、产教联盟等组织建设,为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搭建平台
发展职业教育,就要紧盯产业发展,围绕企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如何使学校与企业对接,教育与产业融合,这就需要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性、综合性职业教育集团或产教联盟等组织,为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有机融合搭建平台。建立起校企之间稳定的人才培养供给关系、发展信息互通共用关系、专业建设协作关系、双方资源互通共享关系、生产服务科研互动关系,为实现校企之间共建、共育、共赢奠定组织基础,为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搭建广阔平台。 4.2根据产业发展适时调整和创新专业建设方向,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奠定专业基础
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要坚持与地方产业格局对接、与园(景)区企业对接,按照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适时整合专业资源,调整专业方向。比如,按地方主导产业对接要求做强一批优势专业群,按地方新兴产业对接要求新建一批专业或调整专业方向,按地方夕阳产业对接要求淘汰一批专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要根据产业发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的高度对接,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奠定专业基础。
4.3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挖掘校企合作的深度,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1.入企办学。学校在合作企业中优选一批与学校专业对口、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稳定、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入企办学,在企业设立教学点和实践点。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在职员工的学历提升和岗位技能提升需求与企业开展的合作方式。对企业定向班学员,由校企雙方共同招生,共同制定教学实施计划,共同管理,共同组织实习,共同考核,把学习实习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对在职员工,校企双方合理安排工学交替,按岗位分类组织全员培训和重点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引企入校。为实现校企之间深度对接、产教直接高效融合,学校要依托某些专业资源积极主动地引企入校,力争做到每个骨干专业都要有企业来支撑。比如,依托某专业引进某企业,对校企双方的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与该企业以合资入股的方式合作建立新企业,成为师生的教学实践基地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基地,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实训并参与生产、管理,使产业生产链、人才需求链与人才培养链逐步实现统一。3.订单培养。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与企业共同签订用人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和管理,使学生毕业后立即到合作企业就业。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企业负责顶岗实习和接收就业,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互利与共赢。
5结论
综上所说,通过以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原因与必要性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新时期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和局限性,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终究能够克服困难,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培养一批综合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冬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内涵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18):76-79.
[2] 高阳,钟杰,徐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35(02):88-91.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育人模式
1校企合作的优势
学校在培育人才过程中,需要始终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指引,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上,基于此,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的优势,来培育一批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即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校企合作具体优势如下:
第一,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和企业实現共同发展。在校期间,学生就拥有定岗实习机会,既可以对专业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实习期间不仅是锻炼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还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同时更加深了对职业的理解,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在社会的定位,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通过与高校签订合同协议,企业可以协助院校制定教学计划,可以充分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达到熟练程度,此外还能够让学生慢慢接受企业文化。企业不仅省去了招工环节,而且省去了培训环节,为公司节约了财力人力。由此可见,校企合作不但推动了人才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而且还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更切实企业发展需要,实现了互利共赢。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教育与社会需要出现“脱节”现象
现如今的高校教育,都着重地凸显了其在专业课上的优越性。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王牌专业,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是按部就班的,往往是依靠着传统的教学课本、教学课件和教学目标进行授课,对于相关专业的仪器也是使用学校旧有的,这样的直接问题就是“脱轨”,众所周知,当前的科技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各种高科技的产物都应运而生,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知识也被不断地更新着,所以对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的局限性之一就是传统教育与社会需要出现“脱节”现象。学校培养的学生的确是优秀的,但这种优秀并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和相关企业的需要,通过转变学校的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向,来培养一批应用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改变传统教育与社会需要出现“脱轨”现象的重要途径。
2.2毕业生就业困难
很多人都知道就业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或是找到的工作不顺心或是不能完成工作任务,这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应用实战问题,在校园里,学生们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一走出校园就会发现,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的差距很大,光是纸上谈兵并没有任何意义,成为应用型人才才是重点,才是解决就业困难的最主要的途径。
2.3企业缺乏专业人才
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招聘会现场,很多企业去大学校园进行招聘,但在面试的时候总会出现招不到人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众多的应聘者中,并没有出现符合其企业要求的专业人才,即缺乏应用型人才。这样的现状会阻碍企业对于人才的发掘,减缓其发展与进步,因此,在企业的需求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3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层面,深入领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3.1校企合作要以准确把握国家的
政策导向要求为前提近年来,我国从政策导向上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3.2推行校企合作要深入研究并准确把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必然前提。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实现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培养、技能提升、科研开发、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校企深入合作,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3.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为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需要
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需要增加和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职业教育推行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人才培养成长的周期,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教育效益、经济利益和人才效益的最优化,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一体化发展。
4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与途径
4.1加强职教集团、产教联盟等组织建设,为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搭建平台
发展职业教育,就要紧盯产业发展,围绕企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如何使学校与企业对接,教育与产业融合,这就需要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性、综合性职业教育集团或产教联盟等组织,为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有机融合搭建平台。建立起校企之间稳定的人才培养供给关系、发展信息互通共用关系、专业建设协作关系、双方资源互通共享关系、生产服务科研互动关系,为实现校企之间共建、共育、共赢奠定组织基础,为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搭建广阔平台。 4.2根据产业发展适时调整和创新专业建设方向,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奠定专业基础
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要坚持与地方产业格局对接、与园(景)区企业对接,按照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适时整合专业资源,调整专业方向。比如,按地方主导产业对接要求做强一批优势专业群,按地方新兴产业对接要求新建一批专业或调整专业方向,按地方夕阳产业对接要求淘汰一批专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要根据产业发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的高度对接,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奠定专业基础。
4.3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挖掘校企合作的深度,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1.入企办学。学校在合作企业中优选一批与学校专业对口、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稳定、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入企办学,在企业设立教学点和实践点。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在职员工的学历提升和岗位技能提升需求与企业开展的合作方式。对企业定向班学员,由校企雙方共同招生,共同制定教学实施计划,共同管理,共同组织实习,共同考核,把学习实习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对在职员工,校企双方合理安排工学交替,按岗位分类组织全员培训和重点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引企入校。为实现校企之间深度对接、产教直接高效融合,学校要依托某些专业资源积极主动地引企入校,力争做到每个骨干专业都要有企业来支撑。比如,依托某专业引进某企业,对校企双方的物力资源、人力资源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与该企业以合资入股的方式合作建立新企业,成为师生的教学实践基地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基地,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实训并参与生产、管理,使产业生产链、人才需求链与人才培养链逐步实现统一。3.订单培养。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与企业共同签订用人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和管理,使学生毕业后立即到合作企业就业。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企业负责顶岗实习和接收就业,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互利与共赢。
5结论
综上所说,通过以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原因与必要性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新时期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和局限性,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终究能够克服困难,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培养一批综合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冬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内涵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18):76-79.
[2] 高阳,钟杰,徐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35(0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