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许国,无言高歌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an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1日,“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揭晓,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榜上有名。今年87岁的黄旭华院士,在默默奋斗了近半个世纪后,首次进入公众视野。他的事迹感动了国人,并在中华大地上口口相传。
  战乱中成长
  黄旭华,我国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原籍广东省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1926年3月,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将来能够从医。少年时期他曾在聿怀中学读书,母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8年抗战时期,学校搬到了揭阳办学。上课时同学们就坐在空旷的草地上,听到飞机响就赶紧躲起来,等到飞机飞走又继续上课。期间,学校还经历了半年的停课期。在家乡读过初中,为了跳级进入有名的省立高中,年少的他步行数百公里,跋山涉水去广东梅县,并辗转广西桂林求学。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让少年黄旭华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坚定了一颗爱国心。因为家乡在海边,他对大海有很深的感情,战乱中目睹日军的舰艇炮击沿海城市,他就暗下决心,要为振兴祖国造船事业作出贡献,这也为他日后潜心研制核潜艇埋下了火种。黄老曾回忆说:“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9年黄旭华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
  没想到自己会和核潜艇连在一起
  1958年,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的勇气向中央请求搞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
  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开始对中国施加压力。这一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赫鲁晓夫傲慢地说:“核潜艇技术复杂,耗钱多,你们搞不了。只要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赫鲁晓夫的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的怒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黄旭华是新中国最早参加核潜艇设计的29人之一。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所以他被选中参加核潜艇研究设计工作。从这一时刻起,他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从这一年开始,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高度保密,黄旭华开始减少了和家人朋友的联系,在为数不多的家信中,也只能告诉父母自己在北京工作,但关于工作单位、地址和具体内容一个字都不能透露。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工作30多年。
  尽抛心智于中国核潜艇研制事业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谁能想到中国的核潜艇竟是从玩玩具开始的。
  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一个玩具店里,一个个铁灰色的玩具被摆在橱窗中出售。此时,在去飞机场途中,一个中国外交官停下车对妻子说:“这玩具不错,买一个回去给咱们的宝宝玩玩。”玩具正是一艘铁皮做的导弹核潜艇模型。这个不经意带回国内的儿童玩具,却成为我国研制核潜艇的第一个模型。
  潜艇和核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当时,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握在黄旭华等研制人员手中的,除了一些模糊不清、从外国报纸上翻拍的核潜艇照片和零碎的报告之外,就是那件从美国玩具店里买来的核潜艇模型。他们把这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对“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
  在奉命研究核潜艇前,黄旭华是一名文艺活跃分子。五六岁时,歌曲简谱一拿到手就会唱;中学时,他曾毛遂自荐男扮女装表演街头剧;大学时,他还是文艺社团的头面人物。自从选择与核潜艇为伴后,他就把爱不释手的口琴、扬琴、胡琴、小提琴统统送人了。
  为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新婚不久,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和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候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是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在计算中,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试验基地每人每月可领3两油,他和同事曾在半年内一点油星也没见到。伙食也很“绿色”,有一句俏皮话说,早上土豆烧白菜,中午白菜烧土豆,晚上土豆白菜一道烧。
  核潜艇工程涉及航海、核能、导弹、计算机等几十个专业,被称为浮动的海上科学城堡。在这个尖端科学工程中,黄旭华负责总体设计。他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核潜艇的形状。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作为艇体的形状。为了确定水滴线型的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常规潜艇大部分时间在水面航行,所以大多采用线型设计;而核潜艇大部分时间在水下航行,为了尽量减少水对潜艇的阻力,必须采用水滴型设计,但这会使核潜艇的操纵性差一些。
  研制期间,黄旭华和其他科技人员一起奋力拼搏,正确地提出了两型核潜艇主要设备配套项目和艇的总体方案,成功地处理好艇与核动力、武备、声纳、导航、通讯以及人工大气环境诸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比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时间缩短了近两年,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中国成为继美、苏联、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0 年12月26日 ,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1974年 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朱德总司令健步登上指挥舰专程检阅了“长征一号”,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元帅庄重地抬起右手,向那条钢铁巨龙,也向以黄旭华为代表的研制这条钢铁巨龙的科学家们敬礼。1981年,我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
  “核潜艇艇体强度、密封性如果稍微有一点问题,外部水压造成的进水速度、强度就会像子弹一样具备强大的杀伤力。”世界上曾有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潜到还不到200米时出现重大故障,最终潜艇上129人全部葬身海底。
  1988年初,核潜艇进行最后的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已经62岁的黄旭华亲自下潜,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黄旭华回忆道:“当年有人强调‘任务光荣’,越讲光荣,艇员的思想就越乱,有的人甚至给家里写了遗书。有人下艇之前唱了一首《血染的风采》,这首歌很好,但我当时说,‘今天要下潜,不希望大家唱这首歌,而要唱一个雄赳赳气昂昂的’。”
  潜到设计要求深度时,艇上鸦雀无声……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当核潜艇重新平安上来到水下100米左右时,气氛一下子变了,艇员们激动地相互拥抱。黄旭华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正是这一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联、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走完了它的全过程,人民海军也由此成为一支战略性军种。
  “我还是要走我的独木桥”
  1958年,黄旭华调到北京海军,不久后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根据保密规定,接到命令后黄旭华曾写信简单告诉老家的母亲自己要到北京工作。即便在工作的荒凉小岛,他也与在单位的妻女聚少离多。
  女儿出生后,也很少见到父亲。有一次,黄旭华从外地回家,女儿说了一句让他哭笑不得的话:“爸爸,你到家里出差了?”黄旭华是客家人,妻子拿这个跟他开玩笑:“你是真正的‘客家人’,你到家里来是做客的。”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的消息传遍世界的时候,远在汕尾老家的母亲,丝毫不知道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是人间蒸发了的儿子领头创造的。30年中,家里人和黄旭华之间的联系,仅仅只是一个海军的信箱。他不能回家,只能每月从工资里拿出10块、20块钱寄回去。即使是20世纪70年代父亲因病去世,黄旭华也没回家奔丧,父亲也一直不知道儿子在干什么工作。“父亲只晓得我在北京工作,一直到去世,他都不晓得我具体在什么单位、在干什么。”
  陆游有一句诗,“家祭毋忘告乃翁”。1995年,黄旭华“消失”30多年后首次公开身份。黄旭华的身份公开后,他把媒体的报道寄给母亲,母亲看了很感动。母亲特地把兄弟姐妹聚到一块,她讲的一句话,至今让黄旭华铭记于心:“他是家里的老三,‘三哥的事情,大家要谅解’。”在家祭的时候,在父亲的坟前,泪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他说:“爸爸,我来看你了,我相信你也像妈妈一样地谅解我。”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1998年,身为中国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回到了家乡。90多岁的老母亲此时见到的已是一个年已花甲的儿子。当见到这个30年来“不要家”的“英雄”时,交谈中发现8个兄弟姐妹里就数他房子最小,工资最低,甚至连当时高中刚毕业的侄女每月工资也比黄旭华多。黄旭华却淡淡一笑,“你们的我不眼红,我还是要走我的独木桥”。
  谈及往事,黄旭华说:“为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我无怨无悔。”中外人士交口赞誉黄旭华为“中国的李科维尔(核潜艇之父)”,他却一再否认:“中国的核潜艇是一项群体事业,我不是‘核潜艇之父’,我只是其中一员,我不过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应该做的事!”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词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他的一生: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是立国强国之本,是树人育才之基。古今中外,无不对教育事业给予高度重视。孔子主张“活到老,学到老”;孟子主张“专心致志”,养成“浩然正气”。《大学》提出“明德、亲民、至善”的儒家教育的目标,韩愈又提出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使得儒家传统教育观念有了较明晰的表述。中国近现代的教育理念,一是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启蒙的影响,二是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最直接、最具创造性
期刊
【摘要】漠南武术文化是我国典型的农耕武术文化代表,在这样的一个闭塞地区,其武术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阴把枪就是其中的典型。文章对阴把枪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漠南农耕武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重点对阴把枪传承发展演变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漠南地区 阴把枪 文化渊源 发展演变  从地理文化角度划分,华北北部的内蒙古地区统称之为漠南地区。从内蒙古中部东西向横穿而过的阴山和狼山山脉,把漠南地区划分
期刊
【摘 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探讨和分析并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不仅仅对女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全社会就业系统的公平与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女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提高其就业能力。本文深入研究这一群体的特征,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原因并找到相应对策,提出了发挥精细化职业指导对女大学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党中央对国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指导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新指南,而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发挥新媒体自身优势,认识并回避其弊端,扬长避短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媒体的传播性和教育的传承性有机结合,则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期刊
【摘 要】由于农信社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文章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家庭人均支出、已婚嫁子女收入、人均农林特产种植面积、农户联保、品行信誉对农户是否违约有显著影响,希冀为陕西农信社判别农户是否违约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农户 违约风险 Logistic回归  本文为西安翻译学院院级项目: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研究的成果。  引言  当前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农村经济得
期刊
【摘 要】专题统领巧模式教学,是以专题为基础整合教学内容进而组合教学方法施教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单一的某一种教学模式,具有其明显的优势,尤其对于内容特多、涉及面特广、综合性特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特集中的“毛特概论”而言,是最为合适了。本文从运用的具体实施策略、应注意处理好的一些关系等方面对此模式进行了阐述,对当前“毛特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期刊
【摘要】科学素养是人的现代化素质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人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现代化理论行为学派代表人物英克尔斯认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价值目标。人的现代性的形成和媒介的使用密切相关,现代传媒不仅可以作为公众“现代人格”的“放大器”,而且其教化功能可以培育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人的现代化。  【关键词】现代化理论大众媒介科学素养培育  现代化理论行为学派视角下的公众科学素养  现代化
期刊
【摘要】旅游景点的解说标识语无处不在,而双语解说标识语的汉译英更是问题颇多,误译、错译、语法错误、信息不全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旅游地的形象及其文化传播。本文以西安市旅游景点解说标识语的译文为例,从关联理论出发,对其错误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解说标识 错误分析 关联理论 语境假设 认知努力  基金项目:2012年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 12EA16)。  引 言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多元化英语选修课体系是课题组通过对省内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访谈问卷调查,总结当前英语选修课存在的局限性和认知误区,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析了构建选修课体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多元化选修课体系对于提高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多元化 英语 选修课  本文系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校本科研课题(课题编号:Y1106)的研究成果。  研究背景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
期刊
本刊讯(杨希)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3月1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指出,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是我国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6年进行一轮,获得学位授权满6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