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探讨和分析并提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不仅仅对女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全社会就业系统的公平与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女大学生的精细化职业指导,提高其就业能力。本文深入研究这一群体的特征,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原因并找到相应对策,提出了发挥精细化职业指导对女大学生就业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指导 女大学生 就业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就业管理的一大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主要组成成员,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其性别特征显得更为引人注目。
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得到了重视和关注,各高校都积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探索,且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相对起步较晚,目前,高校基本上都开设普通就业指导课,所有的学生都上同样的内容,教学大纲甚至几年都一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个新的社会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要求高校在进行职业指导课程时与市场的变化同步,要引导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那么针对近年出现的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需要专门开设女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帮助女学生提高就业率,已是非常迫切的一个问题。高校在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上,如何帮助女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逐渐成为高校职业指导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现状
1.就业机会不均等
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偏好和性别歧视,以及女大学生先天性生理原因、出差、工作性质不方便等因素,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普遍倾向于接收男大学生,由此就出现了在求职的过程中女大学生就业机会偏少,工作机会相对减少的现象。这种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企业在招聘信息中公开提出“只招男生”或“男生优先”的条件,主要是体现在理工科专业的招聘工作中,但国家对于这样企业的监管不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措施;二是大多企业有意识地会接收女大学生简历,但会限制女大学生参加面试,使女大学生在实际就业中不占优势;三是在招聘录用的过程中,提出结婚、生育等时间方面的限制性不合理条件。[1]
2.女大学生就业表现出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在调查研究中,女大学生的就业难不仅表现在不容易找到工作,还表现为在同一家企业男女生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一方面,女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被迫要求降低工作要求,也会参与到偏男性化的职业中,根据调查,劳动力市场给女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超出了女性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根据劳动法,女性在一些特殊岗位是不适合的,因此致使一定比例的女大学生无法承受劳动强度而放弃就业机会,或被用人单位的艰苦条件拒之门外。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还降低了对女大学生的工资标准,同等条件下女生工资要比男生低约20%[2]。
3.女大学生总体就业率较低于男大学生
女大学生就业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女大学生就业率低。根据我们对西安三所综合院校大学生就业的调查结果来看,某综合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约为83.1%,女生就业率约为70.1%;偏理工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约为89.1%,女生就业率约为69.1%;专业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约为92%,女生就业率约为88%,女生的签约率明显要低于男生的签约率。
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自我认知不足,职业定位模糊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如果女大学生不能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或者过于乐观、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对个人和社会现状认识不清,或者消极悲观,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意识,不相信自己的实力,不敢展示自我、推销自我。那么,在就业中显示出被动的行为,就会导致她们的职业定位模糊,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在择业时缺乏明确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而陷入就业困难。[3]
2.社会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完善,对于女性保护的劳动法律法规做法不够健全;二是劳动法律法规的执法和监督力度不够,即使制定了法律法规,有没有执行,是否有人监管等仍然是制度不健全的体现。[2]例如,一些企业以工作环境差,要经常出差为由拒招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也不会为了本身就不太满意的工作去通过法律手段来获得某份工作,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要制定完善的监管、落实体系,从制度上给予女大学生保证,保证就业机会的公平。
精细化职业指导在女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女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有现实的意义,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面对复杂的就业环境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国家、个人及高校的共同努力,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出现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就业困难不仅制约了这批大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高校在作为培育人的责任方面更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传授求职技巧,培养自我推销能力。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1.加快职业指导课程转变
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求职择业作好准备。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设置更多是给学生灌输,一味地告诉学生要适应社会,要先就业后择业、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而在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等方面较少。大学生时期是人一生的重要转折期,有着较为复杂的情况,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并未完全独立,自身依赖性还比较强,世界观、生活观都不成熟。 作为女大学生在这一时期有着更加复杂的情况,要帮助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要从课程设置上作好规划,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学计划相结合,促进女大学生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女大学生学会了解自身特点,了解社会的情况,挖掘自身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认知自我、自我发展,促进其主动地找到自身的不足,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准职业方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可行的计划。那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就要有意识地针对女大学生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应包含女性职业规划、女大学生职业意识、女性职业技能培训、女性求职培训等,增强女大学生的自身实力,另外还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实习锻炼,提高就业能力,为女大学生建立一套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课程,从而促进女大学生顺利走向职场。
2.在职业指导课程中专门开设精细化的女性就业素质培养课程
高校应开设精细化的女性职业素质培养相关课程,把女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精细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和运用。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优。[4]
近年来,在校女大学生人数随着高校的扩招也在逐年增加,每年女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和就业竞争的加大使得原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要为女大学生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就业培训及不同行业的见习就业机会,通过多元化的训练和求职平台,帮助女大学生认识自我及职业志向,丰富工作技能及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女大学生提供精细化的相关综合素质提升课程,例如增强职业女性魅力、提升女大学生魅力塑造、构建阳光心态、提升生活技能、拓展互动交流等,为女大学生提供一个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增强职业女性魅力、加强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女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后进一步适应工作,克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其真正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始。
要做好精细化女性就业指导,就要贴近学生,做到职业指导的人性化,要根据女性的性格特点、能力倾向、身体素质等不同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采取分类开展指导的方法,帮助女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特点,树立自身信心。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发展观、人才观,培训求职技能等,促进解决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增设职业心理辅导
目前,在大学期间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而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在孤独、恐怖倾向、内向等方面要略高于男大学生。[5]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拥有一种积极、稳定的心态,不仅是保证正常学业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更显得重要,积极健康的心态可以让学生认清自我,找准职业方向并顺利就业,将来也可以更加顺利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提高职业的认可度和满足感。因此,学校要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依托,帮助她们认清自我、正确定位,纠正认知偏差,做好择业中的心理调适,妥善处理好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增强自信心和耐挫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达到择业预期的目的。高校要加强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更需要设置专门的就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例如,就业心理咨询室从布置上更加女性化,通过各种模拟面试训练增强学生的面试谈话技巧,提高自信心等,通过这些机构为女大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就业心理咨询服务。
4.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为了更好地开展女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高校要重视加强对女性的创业教育,增强对女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挖掘她们创业的潜力,鼓励女大学生创业,使更多的女性从岗位的需求者变为岗位的供给者和创造者。例如:开设创业营销、创业财务管理、创业心理学等创业指导与创业管理系列课程,一方面拓宽她们的知识面,提高她们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女生求职成功的概率。另一方面,教给她们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高校应把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化为行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强职业指导,帮助女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睿,郝海光.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状况分析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1,11.
[2]李进.挖掘高校就业指导潜能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题[J].延边党校学报,2011,26(4).
[3]施炜.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结构分析[1][J].江苏高教,2010(2).
[4]张小燕,尹杰.“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6).
[5]李卫平.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与提升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5).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
【关键词】职业指导 女大学生 就业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就业管理的一大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主要组成成员,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其性别特征显得更为引人注目。
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得到了重视和关注,各高校都积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探索,且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相对起步较晚,目前,高校基本上都开设普通就业指导课,所有的学生都上同样的内容,教学大纲甚至几年都一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个新的社会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要求高校在进行职业指导课程时与市场的变化同步,要引导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那么针对近年出现的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需要专门开设女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帮助女学生提高就业率,已是非常迫切的一个问题。高校在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上,如何帮助女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逐渐成为高校职业指导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现状
1.就业机会不均等
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偏好和性别歧视,以及女大学生先天性生理原因、出差、工作性质不方便等因素,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普遍倾向于接收男大学生,由此就出现了在求职的过程中女大学生就业机会偏少,工作机会相对减少的现象。这种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企业在招聘信息中公开提出“只招男生”或“男生优先”的条件,主要是体现在理工科专业的招聘工作中,但国家对于这样企业的监管不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措施;二是大多企业有意识地会接收女大学生简历,但会限制女大学生参加面试,使女大学生在实际就业中不占优势;三是在招聘录用的过程中,提出结婚、生育等时间方面的限制性不合理条件。[1]
2.女大学生就业表现出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在调查研究中,女大学生的就业难不仅表现在不容易找到工作,还表现为在同一家企业男女生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一方面,女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被迫要求降低工作要求,也会参与到偏男性化的职业中,根据调查,劳动力市场给女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超出了女性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根据劳动法,女性在一些特殊岗位是不适合的,因此致使一定比例的女大学生无法承受劳动强度而放弃就业机会,或被用人单位的艰苦条件拒之门外。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还降低了对女大学生的工资标准,同等条件下女生工资要比男生低约20%[2]。
3.女大学生总体就业率较低于男大学生
女大学生就业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女大学生就业率低。根据我们对西安三所综合院校大学生就业的调查结果来看,某综合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约为83.1%,女生就业率约为70.1%;偏理工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约为89.1%,女生就业率约为69.1%;专业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约为92%,女生就业率约为88%,女生的签约率明显要低于男生的签约率。
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自我认知不足,职业定位模糊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如果女大学生不能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或者过于乐观、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对个人和社会现状认识不清,或者消极悲观,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意识,不相信自己的实力,不敢展示自我、推销自我。那么,在就业中显示出被动的行为,就会导致她们的职业定位模糊,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在择业时缺乏明确的方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而陷入就业困难。[3]
2.社会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完善,对于女性保护的劳动法律法规做法不够健全;二是劳动法律法规的执法和监督力度不够,即使制定了法律法规,有没有执行,是否有人监管等仍然是制度不健全的体现。[2]例如,一些企业以工作环境差,要经常出差为由拒招女大学生,而女大学生也不会为了本身就不太满意的工作去通过法律手段来获得某份工作,这就需要监管部门要制定完善的监管、落实体系,从制度上给予女大学生保证,保证就业机会的公平。
精细化职业指导在女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女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有现实的意义,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面对复杂的就业环境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国家、个人及高校的共同努力,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出现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就业困难不仅制约了这批大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高校在作为培育人的责任方面更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传授求职技巧,培养自我推销能力。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1.加快职业指导课程转变
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求职择业作好准备。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设置更多是给学生灌输,一味地告诉学生要适应社会,要先就业后择业、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而在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等方面较少。大学生时期是人一生的重要转折期,有着较为复杂的情况,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并未完全独立,自身依赖性还比较强,世界观、生活观都不成熟。 作为女大学生在这一时期有着更加复杂的情况,要帮助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要从课程设置上作好规划,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学计划相结合,促进女大学生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女大学生学会了解自身特点,了解社会的情况,挖掘自身的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认知自我、自我发展,促进其主动地找到自身的不足,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准职业方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可行的计划。那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就要有意识地针对女大学生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应包含女性职业规划、女大学生职业意识、女性职业技能培训、女性求职培训等,增强女大学生的自身实力,另外还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实习锻炼,提高就业能力,为女大学生建立一套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课程,从而促进女大学生顺利走向职场。
2.在职业指导课程中专门开设精细化的女性就业素质培养课程
高校应开设精细化的女性职业素质培养相关课程,把女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精细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和运用。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优。[4]
近年来,在校女大学生人数随着高校的扩招也在逐年增加,每年女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和就业竞争的加大使得原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要为女大学生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就业培训及不同行业的见习就业机会,通过多元化的训练和求职平台,帮助女大学生认识自我及职业志向,丰富工作技能及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女大学生提供精细化的相关综合素质提升课程,例如增强职业女性魅力、提升女大学生魅力塑造、构建阳光心态、提升生活技能、拓展互动交流等,为女大学生提供一个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增强职业女性魅力、加强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女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后进一步适应工作,克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其真正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始。
要做好精细化女性就业指导,就要贴近学生,做到职业指导的人性化,要根据女性的性格特点、能力倾向、身体素质等不同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采取分类开展指导的方法,帮助女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特点,树立自身信心。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发展观、人才观,培训求职技能等,促进解决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增设职业心理辅导
目前,在大学期间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而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在孤独、恐怖倾向、内向等方面要略高于男大学生。[5]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拥有一种积极、稳定的心态,不仅是保证正常学业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更显得重要,积极健康的心态可以让学生认清自我,找准职业方向并顺利就业,将来也可以更加顺利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提高职业的认可度和满足感。因此,学校要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依托,帮助她们认清自我、正确定位,纠正认知偏差,做好择业中的心理调适,妥善处理好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增强自信心和耐挫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达到择业预期的目的。高校要加强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更需要设置专门的就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例如,就业心理咨询室从布置上更加女性化,通过各种模拟面试训练增强学生的面试谈话技巧,提高自信心等,通过这些机构为女大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就业心理咨询服务。
4.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为了更好地开展女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高校要重视加强对女性的创业教育,增强对女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挖掘她们创业的潜力,鼓励女大学生创业,使更多的女性从岗位的需求者变为岗位的供给者和创造者。例如:开设创业营销、创业财务管理、创业心理学等创业指导与创业管理系列课程,一方面拓宽她们的知识面,提高她们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女生求职成功的概率。另一方面,教给她们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高校应把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化为行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强职业指导,帮助女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睿,郝海光.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状况分析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1,11.
[2]李进.挖掘高校就业指导潜能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题[J].延边党校学报,2011,26(4).
[3]施炜.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结构分析[1][J].江苏高教,2010(2).
[4]张小燕,尹杰.“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6).
[5]李卫平.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与提升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5).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