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2020年伊始,一场疫情,突如其来。在疫情面前,恐慌、无畏,遵守、任性,逃避、逆行,支援、羞辱,感动、愤怒……每个人的内心都不平静。将生活引入课堂,对学生实施生命化教育,引导学生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科学,人与世界……唯有和谐,才有盛世的太平!
关键词:疫情、生活、写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疫情下生命化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意义:
思考写作教学问题的逻辑起点,答案应该是“学生真实生活应用与生命成长本身”。 美国教育学者隆·米勒提出的全人教育理念认为,教育首先是立人,注重开发人的理智、情感、美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有效习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案例设计的研究,是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研究者,描写真实的教育生活,把握跳动的时代脉搏,自由地流淌生命的热力,集观察、表达、沟通、思考、想象于一身,让师生在写作中不断地遇到更好的自己,悦纳自己,悦纳生活,自我认知,主动发展,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人教育,成为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动力。
应用价值:
从教师层面,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成为习作教学的学习者,成为习作教学的反思者,为习作教学的研究者。从当下发生的事情中提取素材并设及教学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集中反应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它可以成为教研活动的载体,就此展开讨论,可以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从学生层面,可以培养学生敏感的洞察力,对事物分析的客观性,表达的深刻性,促进学生科学、人文、自然、社会、自我、审辨等素养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疫情下生命化写作的途径和方法
1.以生活为源泉,寻找写作素材,为生命着色。
生活作文主张:生活有情文有情——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从文中品生活——指导学生认识生活;能以妙笔绘春秋——指导学生表达感受。这场疫情,是一次鲜活的生命教育的场:可怕的病毒让我们知道对自然的敬畏;逆行的身影让我们懂得奉献与崇高;全民抗疫的壮举让我们明白祖国的伟大;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让我们感受中国的速度;一省对一国的援助让我们领略大中国的情怀;疫情下的人生百态让我们看清人性的美丑;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让我们时刻用审视的态度学会辨别真伪……生活是语文不竭的源泉,让写作成为学生生命中最美的回忆,为学生生命发展着色。
2.以课堂为阵地,落实读写结合,打好生命底色。
聊起来:按不同的习作主题,撷取生活素材作为学生阅读的材料,师生聊起来,亲自聊起来。让“聊”成为润物无声的细雨,将网络热文成为阅读聊天的话题,聊得师生,亲自间心平气和,达成共识。让“聊”成为播种信仰的种子,在民主平等地交流,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情怀,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崇高……在孩子心里扎根。让“聊”成为打开写作的金钥匙,话题聊开了,素材丰富了,思想深邃了,写作也如说话一样自然顺畅了。
读起来:推荐主题阅读,如灾难题材的作品,让阅读与生活接轨,明白一切写作源于生活。
写起来:聊得心平气顺了,生活和教育可能就有幸福可言了。聊得思维洞开,写作就水到渠成了。读与写在聊得支架下,沟通、表达、想象、思考等诸多能力,为学生生命发展打好底色。
3.以自我认知为手段,促进写作热情,为生命添色。
内省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是谁?”“我与他人有何不同?”“我要做个怎样的人?”写作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与更好的自己相遇,是理想,是信念,更是一种态度,让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4.以想象为翅膀,放飞写作空间,为生命增色。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生活是苟且的,想象是诗与远方。因此,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写作训练必不可少的因素。如假如我是病毒,假如我是钟南山,我是美国总统,假如我身在异国……现实的一粒尘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梦与现实间一定绽放出别样的故事。
5.以评价为动力,激發写作情怀,为生命定色。
疫情聊天日记,记录成长写作的历程,让写作成为习惯;班级简报,展示优秀习作,承载家校共育的桥梁,让教育成为合力。除了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还请教师,家长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员化使评价具有一定的情趣,让学生获得成长的成就感,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三、疫情下生命化写作的实践与效果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达到四个走向:一是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二是由语文素养走向生命化发展;三是实现由被动到主动发展;四是由个性模糊到个性鲜明,促进学生做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人。
实现三个转变:变观念化写作为生命化写作。写作教学的首要使命就是教学生学会面对生命,感悟生命,表达生命,实现写作对生命的回归。变重表达为重沟通。皮特·科德在其《应用语言学导论》中指出“语言的社会本质——交际工具”。作文不应该是一种令人头疼的作业形式,它应该是具体语境下的表达交流。此次疫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景素材,是一场场别具魅力的交流与对话,是孩子直扣心灵,直面社会的教育。变单一化为多元化。新课程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的领域,注重生活这本大语文书,在鲜活的情境中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本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着眼于生命的发展,遵循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自主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构建实施评价,搭建社会现实与课堂习作教学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读写的兴趣,让写作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内驱力。
注:本论文为“十三五”规划课题《疫情背景下实施生命化写作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015)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疫情、生活、写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疫情下生命化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意义:
思考写作教学问题的逻辑起点,答案应该是“学生真实生活应用与生命成长本身”。 美国教育学者隆·米勒提出的全人教育理念认为,教育首先是立人,注重开发人的理智、情感、美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有效习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案例设计的研究,是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研究者,描写真实的教育生活,把握跳动的时代脉搏,自由地流淌生命的热力,集观察、表达、沟通、思考、想象于一身,让师生在写作中不断地遇到更好的自己,悦纳自己,悦纳生活,自我认知,主动发展,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人教育,成为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动力。
应用价值:
从教师层面,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成为习作教学的学习者,成为习作教学的反思者,为习作教学的研究者。从当下发生的事情中提取素材并设及教学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集中反应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它可以成为教研活动的载体,就此展开讨论,可以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从学生层面,可以培养学生敏感的洞察力,对事物分析的客观性,表达的深刻性,促进学生科学、人文、自然、社会、自我、审辨等素养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疫情下生命化写作的途径和方法
1.以生活为源泉,寻找写作素材,为生命着色。
生活作文主张:生活有情文有情——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从文中品生活——指导学生认识生活;能以妙笔绘春秋——指导学生表达感受。这场疫情,是一次鲜活的生命教育的场:可怕的病毒让我们知道对自然的敬畏;逆行的身影让我们懂得奉献与崇高;全民抗疫的壮举让我们明白祖国的伟大;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让我们感受中国的速度;一省对一国的援助让我们领略大中国的情怀;疫情下的人生百态让我们看清人性的美丑;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让我们时刻用审视的态度学会辨别真伪……生活是语文不竭的源泉,让写作成为学生生命中最美的回忆,为学生生命发展着色。
2.以课堂为阵地,落实读写结合,打好生命底色。
聊起来:按不同的习作主题,撷取生活素材作为学生阅读的材料,师生聊起来,亲自聊起来。让“聊”成为润物无声的细雨,将网络热文成为阅读聊天的话题,聊得师生,亲自间心平气和,达成共识。让“聊”成为播种信仰的种子,在民主平等地交流,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情怀,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崇高……在孩子心里扎根。让“聊”成为打开写作的金钥匙,话题聊开了,素材丰富了,思想深邃了,写作也如说话一样自然顺畅了。
读起来:推荐主题阅读,如灾难题材的作品,让阅读与生活接轨,明白一切写作源于生活。
写起来:聊得心平气顺了,生活和教育可能就有幸福可言了。聊得思维洞开,写作就水到渠成了。读与写在聊得支架下,沟通、表达、想象、思考等诸多能力,为学生生命发展打好底色。
3.以自我认知为手段,促进写作热情,为生命添色。
内省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是谁?”“我与他人有何不同?”“我要做个怎样的人?”写作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与更好的自己相遇,是理想,是信念,更是一种态度,让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4.以想象为翅膀,放飞写作空间,为生命增色。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生活是苟且的,想象是诗与远方。因此,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写作训练必不可少的因素。如假如我是病毒,假如我是钟南山,我是美国总统,假如我身在异国……现实的一粒尘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梦与现实间一定绽放出别样的故事。
5.以评价为动力,激發写作情怀,为生命定色。
疫情聊天日记,记录成长写作的历程,让写作成为习惯;班级简报,展示优秀习作,承载家校共育的桥梁,让教育成为合力。除了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还请教师,家长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员化使评价具有一定的情趣,让学生获得成长的成就感,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三、疫情下生命化写作的实践与效果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达到四个走向:一是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二是由语文素养走向生命化发展;三是实现由被动到主动发展;四是由个性模糊到个性鲜明,促进学生做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人。
实现三个转变:变观念化写作为生命化写作。写作教学的首要使命就是教学生学会面对生命,感悟生命,表达生命,实现写作对生命的回归。变重表达为重沟通。皮特·科德在其《应用语言学导论》中指出“语言的社会本质——交际工具”。作文不应该是一种令人头疼的作业形式,它应该是具体语境下的表达交流。此次疫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景素材,是一场场别具魅力的交流与对话,是孩子直扣心灵,直面社会的教育。变单一化为多元化。新课程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的领域,注重生活这本大语文书,在鲜活的情境中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本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着眼于生命的发展,遵循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自主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构建实施评价,搭建社会现实与课堂习作教学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读写的兴趣,让写作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内驱力。
注:本论文为“十三五”规划课题《疫情背景下实施生命化写作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01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