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性研究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r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动处方渗透入大学体育教学中,能够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性别等情况有针对性且科学地制定处方,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效益,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手段。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在了解掌握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基础上,将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运动处方教学,进而探讨运动处方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性。
  关键性:运动处方;体育教学;大学生;渗透性
  在大力推行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创新不断深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首要任务。现今,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设置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运动处方教学作为一种针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制与健康方面的问题而采取的对策性研究,虽还未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但其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既让学生学会了锻炼技能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
  一、研究目的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也在深入地更进,不断地学习新颖的理念为学校体育改革奠基。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了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是以人体生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以锻炼者的身体测评数据为基础,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运动方案[1]。我国王瑞元教授主编的《运动生理学》(2003)指出:“运动处方是针对个人身体状况而制订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即根据对体育锻炼者的测试数据,按其健康状况、体力情况及运动目的,以处方的形式制订的运动的类型、强度、时间及频率,是体育锻炼者进行有计划的周期性运动的指导性方案”[2]。它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内容选择和教学设计上兼顾生理、心理以及生活习惯多方面进行考虑。
  二、大学生的健康及锻炼现状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学校体育教学建设与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增强民族素质和国家实力的战略性问题,必须引起高校体育教学的高度重视。
  2017年发布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3]及《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4],这些报告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在健康方面仍存在问题,而且一些数据表明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呈现下降趋势。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大学生们生活在舒适的校园环境中,由于体育活动相对减少、饮食习惯发生变化和生活方式不规律导致大学生身体健康产生了明显问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是不容乐观的,这些不健康问题及生活方式都影响了他们的健康科学生活。
  三、现阶段大学生体育课教学开展现状探析
  (一)体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的体育课教学采用的是传统体育课教学和俱乐部教学两种常见的形式。在多數体育课教学中,大学体育课教学的安排基本是每周一节,课程分散,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不到更多的知识,造成大学生的体育课积极性也不高,长久以来影响大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系统的学习。
  (二)体育课教学的执行效度低
  在大学体育课教学阶段,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讲授是较浅显的。简单的说,就是体育课所教学内容,仅仅是让学生进行运动课程达标学习,很少会讲解一下运动项目和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知识的重要性,体育教师也没有过多的去传授体育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知识,往往体育课结课后学生会发现没有学到太多体育相关知识。
  (三)体育课教学的教学模式保守
  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放松锻炼的层面,而没有随着时代的更进,探索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思想,体育教学中涉及学生个性体质发展和终身体育的内容却没有得以推进。在以往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大学生传授某一项目的体育技能,没有系统地讲解项目的由来及学习了该项目可以带来效益,加之体育教学的内容设置也是具有保守性,体育教师的教学备课也没有更新。
  四、运动处方渗入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一)运动处方的教学模式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均衡发展,增进健康为教学目标,遵循“人—运动—人”的原则,其教学流程一般为:健康诊断—体质测试—确定目标—选择运动项目—制定处方—实施身体锻炼—体质测评[5]。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较常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健康发展,其科学性体现在它以学生体质状况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依据学生锻炼情况提出合理建议,指导学生进一步练习。这种教学模式既促进了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得到充分体现。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行是学校体育教学深层次变革,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严格将运动处方贯彻到体育课程的每个环节中。
  (二)体育教学的内容设置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教学必须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体育竞赛活动和课外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等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6]。运动处方渗入体育健康课程的内容设置适应学生多方面的差异性,运动处方实施的目标分类,可分为单一处方、多项处方、综合处方。依照学生本人的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体适能及兴趣爱好等分阶段的设置体育健康课程的内容,针对性且合理的课程内容在实施时可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在运动处方实施一段时间后的评定能让学生看到自己体质提高,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自信心。运动处方也可以针对个人身体状况而制订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为改进、提高、增强身体某一部分或整体的功能,而针对性地制定的系统练习方法。它遵循全面身心健康的原则,在运动出发制定和实施中,要注意维持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已达到全面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体育课程的效果评价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其教学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是更加广泛的,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通过进行多样的科学性教学活动类型,能够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教学更加强调对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身体的状况等整体性规划后,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以及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教学的效果也是十分好。另外,在运动处方的实践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锻炼,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的力度、运动量和运动的时间等,促进学生运动更加标准,且运动的频率也更为规范,从而促进学生的锻炼更为严谨、规范和科学,这对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7]。同时还可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有效结合,这样就能够促进大学生学习以及生活变得丰富性,不仅能够实现体育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五、结束语
  總而言之,运动处方它所具有的科学性、实效性以及针对性,使得体育教学更为灵活,内容更为丰富,也更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更重要的是运动处方教学是根据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兴趣进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落实“以人为本,学生之上”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无论是在体育锻炼方面,还是再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运动处方教学的实施都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曦. 处方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对比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王瑞元.《运动生理学》[D],2003
  [3]2017年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J].中国学校卫生,2017(08):2.
  [4]甄志平,张瑛秋,邢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5):5-9.
  [5]舒婷,荆纯祥,陈道睿,赖秋媛,潘华山.《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实践研究[J].体育科技,2018,39(04):95-97+99.
  [6]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作者简介:
  胡东辉(1995—),女,汉族,湖北十堰人,在读研究生,单位:湖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体育)。
  叶翎东(1995—),女,汉族,湖北十堰人,在读研究生,单位:湖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体育)。
  ★ 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大学2019研究生创新科研基金项目《运动处方在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9015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如今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变化,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个人都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全班教学模式,更应该考虑到按层次划分分层教学。高中物理知识的抽象性,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理解透彻。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及时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学生
期刊
摘 要:小学教育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活动  小学教育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而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已经积攒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无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理解能力上,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就为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高中美术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能力;实施策略  引言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运用“生活化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地理学习能力。让学生以“生活化教学”素材为辅助资源,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知识重难点,促使学生在教学提纲的指引下,了解高中地理学科的本质特点,借助生活化教学手段提升地理学习能力,进而增强高中地理理论与实践结合成效,全面增强高中生的地理学科核心
期刊
摘 要:为响应国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号召,国家教育事业不断更新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小学教育不仅重视音体美等课程的开设,而且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越来越专业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让学生从小了解道法治道德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保证学生对国家法治体系建设有一个基础的认知。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质量,对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提
期刊
摘 要:音乐课属于艺术类的课程,与很多传统的主要学科不同。所以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以儿童为本,抓住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兴趣,是很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情绪和行为的管理。本文主要从音乐游戏如何融入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管理与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帮助孤独症儿童稳定情绪。  关键词:音乐游戏;孤独症儿童;情绪管理  前言:  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所患上心理病的人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为指导,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以及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核心素养成为了各学科的教学指导方向,也因此,相关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这既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补充,也是对教师自身素养提升路径的一种丰富。对此,教
期刊
摘 要: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体现,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应具备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高中阶段,历史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显著人文性特征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时,教师应一边讲授历史理论知识,一边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的国情有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  一、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挖掘家国情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体育也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在小学的体育课堂上带着学生进行各项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在小学体育的各项运动中,田径运动是最基础最便利的一项运动。同时,田径运动在学生锻炼身体过程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在当下的体育课堂中,由于外界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田径运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方面需要完善,这就需要教师研究并改进训练措施。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一首歌曲能够被广大听众认可和接受,一定是与词曲优良以及演唱者优秀的二度创作密不可分的。每位歌手在自己的演唱生涯中都在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如何找到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独特的音乐演绎方式,也是每位歌手在自己歌唱生涯中思考的一个问题。不同歌手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同一首作品由不同的歌手演绎也必定会向观众传达出不一样的音乐内涵。歌手在演绎歌曲时所进行的二度创作,象征着歌手对作品的独到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