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围绕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为指导,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以及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核心素养成为了各学科的教学指导方向,也因此,相关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这既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补充,也是对教师自身素养提升路径的一种丰富。对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和挖掘相关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尝试,加深自身对于课程本质属性和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一、挖掘教材
教材可以看做是课程标准的具象化表现,由于其本身就是从新课程标准理念出发所编排设计的具体教学内容依据,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教材与教学之间的契合度和适切性,同时还要照顾到与实际学情之间的兼容性。那么作为开展教学的主要资源和载体,教师需要从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角度出发来设计预习任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后练习。学生也需要根据教师的任务来展开全方位的学习。具体分析,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体现为其以学生成长规律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来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两大内容本质属性和特点的综合性教学资源。对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多渠道、多角度来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既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价值,也要实现对学生的引领和提高,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统一。
二、课堂教学
1.情境创设
课堂上,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来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比如多媒体课件、情境创设等,均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的同时,更好地引出教学的主题及相关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遵守規则”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动画短片来让学生去获得启发,对“规则”有一个新的认识。动画的内容是一个与学生年级相仿的青少年,动画主要记录的是这位青少年一天的日常生活,从上学、上课、午休到回家路上,再到回到家里与家人相处,都在不同程度体现遵守规则与不遵守规则两种表现带来的后果和影响。比如动画中的主人公在放学回家后因为一件小事与母亲争吵了起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晚辈,与长辈交流时应该持以一个怎样的态度,遵守规则更多是要自律,做一个懂规矩的人才是提高自身在社会参与中基本素养的根本。
2.交流展示
和谐平等的交流环境是一个课堂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因素,而教师也应该对次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以自己的“一言堂”来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转变教学模式意味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此,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交流展示环节主要应注意到几个必要的方面:首先是科学的引导,教师本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朝教学目标前进,科学正确的引导方式,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更加轻松,而交流与展示环节也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其次,善于倾听。倾听体现着对于他人的尊重,而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也才能够真正去发自内心地表达和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会判断和分析他人的观点,学会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去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取之长补己之短。
3.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性活动,即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各自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实现引导性与主体性的充分融合,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机生成。常见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活动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其次才应该依序是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在“法律护我成长”中,本课可以通过辩论会的形式来让学生去通过思维的碰撞来感受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辩论包括正反两方,不同方所属的学生需要进行辩论,以举例的方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明确认识到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于再小的错误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严于律己、防微杜渐,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
4.矫正反馈
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反馈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反思回顾环节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同回顾课中发生的一切,包括课题的引出、内容的呈现、问题的提出以及错误的生成等等。经过简明扼要且清晰明确的梳理,可以对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和改进。此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反馈,为下节课的实施提供参考和经验。
三、课后拓展
课内资源是教材,而课外资源则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可以用于不同的课型当中,正确合理的选用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也有着积极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体验、社区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中进行补充和完善,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例如,在“爱在家人间”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缩小与家人之间的距离,通过为母亲分担家务,为父亲解忧等方式来改善青春期阶段与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
综上所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也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检验,尝试多种适合学生的方法,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条路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程树平.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54.
[2]陈惠如.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3]踪艳红,吴宝席.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98):120-121.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核心素养成为了各学科的教学指导方向,也因此,相关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这既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补充,也是对教师自身素养提升路径的一种丰富。对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和挖掘相关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尝试,加深自身对于课程本质属性和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一、挖掘教材
教材可以看做是课程标准的具象化表现,由于其本身就是从新课程标准理念出发所编排设计的具体教学内容依据,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教材与教学之间的契合度和适切性,同时还要照顾到与实际学情之间的兼容性。那么作为开展教学的主要资源和载体,教师需要从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角度出发来设计预习任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后练习。学生也需要根据教师的任务来展开全方位的学习。具体分析,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体现为其以学生成长规律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来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两大内容本质属性和特点的综合性教学资源。对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多渠道、多角度来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既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价值,也要实现对学生的引领和提高,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统一。
二、课堂教学
1.情境创设
课堂上,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来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比如多媒体课件、情境创设等,均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的同时,更好地引出教学的主题及相关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遵守規则”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动画短片来让学生去获得启发,对“规则”有一个新的认识。动画的内容是一个与学生年级相仿的青少年,动画主要记录的是这位青少年一天的日常生活,从上学、上课、午休到回家路上,再到回到家里与家人相处,都在不同程度体现遵守规则与不遵守规则两种表现带来的后果和影响。比如动画中的主人公在放学回家后因为一件小事与母亲争吵了起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晚辈,与长辈交流时应该持以一个怎样的态度,遵守规则更多是要自律,做一个懂规矩的人才是提高自身在社会参与中基本素养的根本。
2.交流展示
和谐平等的交流环境是一个课堂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因素,而教师也应该对次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以自己的“一言堂”来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转变教学模式意味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此,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交流展示环节主要应注意到几个必要的方面:首先是科学的引导,教师本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朝教学目标前进,科学正确的引导方式,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更加轻松,而交流与展示环节也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其次,善于倾听。倾听体现着对于他人的尊重,而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也才能够真正去发自内心地表达和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会判断和分析他人的观点,学会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去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取之长补己之短。
3.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性活动,即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各自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实现引导性与主体性的充分融合,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机生成。常见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活动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其次才应该依序是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在“法律护我成长”中,本课可以通过辩论会的形式来让学生去通过思维的碰撞来感受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辩论包括正反两方,不同方所属的学生需要进行辩论,以举例的方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明确认识到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于再小的错误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严于律己、防微杜渐,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
4.矫正反馈
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反馈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反思回顾环节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同回顾课中发生的一切,包括课题的引出、内容的呈现、问题的提出以及错误的生成等等。经过简明扼要且清晰明确的梳理,可以对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和改进。此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反馈,为下节课的实施提供参考和经验。
三、课后拓展
课内资源是教材,而课外资源则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可以用于不同的课型当中,正确合理的选用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也有着积极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体验、社区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中进行补充和完善,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例如,在“爱在家人间”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缩小与家人之间的距离,通过为母亲分担家务,为父亲解忧等方式来改善青春期阶段与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
综上所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也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检验,尝试多种适合学生的方法,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条路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程树平.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54.
[2]陈惠如.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3]踪艳红,吴宝席.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9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