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构成的,所谓教学结构正是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因此合理的语文教学结构配以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语文知识结构,完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一贯倡导启发式教学,反对灌输式教学,课堂上既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演绎好启迪、点拨、引导的角色,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进去,学得轻松愉快。笔者就语文知识结构与教学结构的关系作进一步的阐述,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思路决定出路,渐进式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深刻领会课文的内涵
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不论是什么课,讲课时总要分清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引导学生怎么理解课文内涵,怎么吃透课文精神,例举什么生动活泼的事例,来启迪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形成了教学思路,它将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既然有思路就要有出路,我们的出路在哪儿呢?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思路引导,让课文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扎下根,经过融会贯通沉淀到记忆的长河中去。
1.1 分层次施教。针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能力上的差异,分层次施教,既要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做到一点就通,又要对理解能力弱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把语文知识结构尽可能地分类细化,通过耐心讲解、思路引导、经常性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觉接受知识,以分层次递进引导式的教学结构来提高理解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
1.2 倡导启发式教学。为什么有的学生显得很聪明,有的学生显得很愚笨,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我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要积极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更新思想观念,主动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新理念,积极倡导良好的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引导、疏通、启迪的方式,教育学生多想、多读、多听、多写、多练,避免僵硬的灌输方式,学生就会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开阔思路,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提高学习的能动性。如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授课时,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先让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和第自然五段,在读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用心去感受一下小村庄原来的美丽。读第五自然段时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带有启发性地与学生共同解疑,然后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个自然段联系起来,让学生认真地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让学生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讨论理解 “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在读最后一段时,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读好,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通过启迪式教学手段,让学生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并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让学生写出一篇心得体会,进一步强化教学的启迪、引导作用。
2 时间就是效率,把教学时间与学生自主性学习时间有机结合起来
2.1 注重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在课内精读指导的过程中,要围绕文章的体裁、词语、文法、修辞、风格、章法、布局等项内容展开,通过学生预习、讨论、练习来开阔和启迪学生的学习思路,用提示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向着教学目标迈进。在课外略读指导的过程中,要做好阅读方法、课文之间的可比性及解答课后问题的指导,不能寄希望于大量增加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来强化学习训练。课堂上应形成一个互动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一个学习氛围空前浓厚的环境,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提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从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體地位。把教师要学生学习转变为学生要自己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质量。
2.2 注重教学层次安排的合理性。语文知识大致分为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这几种,而基础知识包括语言、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等;文言文包括字、实词、虚词、句式;文学常识包括古代、现代、当代、外国;阅读和写作知识包括中心、结构、体裁、表达等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要想讲好课文,让学生充分领会课文的精髓,就必须提高语文知识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上的时间损耗,提高授课的质量,把讲解课文演绎成一场美丽的演出,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品尝,去回味,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接受知识的滋润,感悟到学习的快乐。
2.3 注重寓教结合,感知语言文化。教师在作课堂讲解时,站位一定要高,立意一定要深,要紧紧抓住贯穿语言文化底蕴这条主线,在课堂讲解的生动性和灵动性上下功夫,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感知到语言文化的魅力,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的真谛,把语文知识真正地学进去,悟进去,切实做到寓教结合,触类旁通,传承好语言文化精神。
3 知识产生力量,动态调整知识结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
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学更适用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
3.1 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单一僵化是目前教育系统普遍存在的通病,我们经常要求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转移到学习上来,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关键重要,教师更要做好学生的引导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建相应的学习小组,把全班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爱学习的动力,更好地掌握学习知识。
3.2 提升现代化教学媒体手段。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于视觉与图像的认知、感受和接纳程度与日俱增,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同样一份学习材料,让学生单独看、单独听,或同时视听来学习,学习后的知识保持率各不相同,学生对于眼耳并用、视听并举的授课方式更感兴趣,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更有印象。由于现代化媒体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一改过去教学只限于教师口授的单一形式。多种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可以扬长避短,使不同的教学内容得以采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加以表现,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创造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语文知识结构与教学知识结构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如何在学生认知过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运用灵动性与生动性的手段来深化语文知识的学习,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肩负的重任。笔者希望通过以上一些点滴的论述,与大家一起研讨、交流和沟通,进而有效地推动语文授课水平的不断提升。
1 思路决定出路,渐进式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深刻领会课文的内涵
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不论是什么课,讲课时总要分清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引导学生怎么理解课文内涵,怎么吃透课文精神,例举什么生动活泼的事例,来启迪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形成了教学思路,它将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既然有思路就要有出路,我们的出路在哪儿呢?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思路引导,让课文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扎下根,经过融会贯通沉淀到记忆的长河中去。
1.1 分层次施教。针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能力上的差异,分层次施教,既要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做到一点就通,又要对理解能力弱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把语文知识结构尽可能地分类细化,通过耐心讲解、思路引导、经常性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觉接受知识,以分层次递进引导式的教学结构来提高理解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
1.2 倡导启发式教学。为什么有的学生显得很聪明,有的学生显得很愚笨,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我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要积极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更新思想观念,主动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新理念,积极倡导良好的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引导、疏通、启迪的方式,教育学生多想、多读、多听、多写、多练,避免僵硬的灌输方式,学生就会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开阔思路,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提高学习的能动性。如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授课时,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先让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和第自然五段,在读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用心去感受一下小村庄原来的美丽。读第五自然段时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带有启发性地与学生共同解疑,然后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个自然段联系起来,让学生认真地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让学生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讨论理解 “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在读最后一段时,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读好,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通过启迪式教学手段,让学生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并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让学生写出一篇心得体会,进一步强化教学的启迪、引导作用。
2 时间就是效率,把教学时间与学生自主性学习时间有机结合起来
2.1 注重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在课内精读指导的过程中,要围绕文章的体裁、词语、文法、修辞、风格、章法、布局等项内容展开,通过学生预习、讨论、练习来开阔和启迪学生的学习思路,用提示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向着教学目标迈进。在课外略读指导的过程中,要做好阅读方法、课文之间的可比性及解答课后问题的指导,不能寄希望于大量增加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来强化学习训练。课堂上应形成一个互动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一个学习氛围空前浓厚的环境,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提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从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體地位。把教师要学生学习转变为学生要自己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质量。
2.2 注重教学层次安排的合理性。语文知识大致分为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这几种,而基础知识包括语言、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等;文言文包括字、实词、虚词、句式;文学常识包括古代、现代、当代、外国;阅读和写作知识包括中心、结构、体裁、表达等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要想讲好课文,让学生充分领会课文的精髓,就必须提高语文知识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上的时间损耗,提高授课的质量,把讲解课文演绎成一场美丽的演出,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品尝,去回味,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接受知识的滋润,感悟到学习的快乐。
2.3 注重寓教结合,感知语言文化。教师在作课堂讲解时,站位一定要高,立意一定要深,要紧紧抓住贯穿语言文化底蕴这条主线,在课堂讲解的生动性和灵动性上下功夫,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感知到语言文化的魅力,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的真谛,把语文知识真正地学进去,悟进去,切实做到寓教结合,触类旁通,传承好语言文化精神。
3 知识产生力量,动态调整知识结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
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学更适用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
3.1 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单一僵化是目前教育系统普遍存在的通病,我们经常要求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转移到学习上来,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关键重要,教师更要做好学生的引导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建相应的学习小组,把全班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爱学习的动力,更好地掌握学习知识。
3.2 提升现代化教学媒体手段。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于视觉与图像的认知、感受和接纳程度与日俱增,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同样一份学习材料,让学生单独看、单独听,或同时视听来学习,学习后的知识保持率各不相同,学生对于眼耳并用、视听并举的授课方式更感兴趣,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更有印象。由于现代化媒体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一改过去教学只限于教师口授的单一形式。多种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可以扬长避短,使不同的教学内容得以采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加以表现,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创造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语文知识结构与教学知识结构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如何在学生认知过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运用灵动性与生动性的手段来深化语文知识的学习,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肩负的重任。笔者希望通过以上一些点滴的论述,与大家一起研讨、交流和沟通,进而有效地推动语文授课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