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应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形式上,即利用电化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电化教育设计,使教育信息能够高速、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这种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功能,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育也带来了一场革命。
小学语文 多媒体整合 语文素养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小学已在充分应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这种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功能,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独特魅力。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提高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
一、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提供与所学课文、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图片、音乐等,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境有机结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从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如教学《草原》一文,老舍对他初入草原的印象是这样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草地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和,就像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里,学生对草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缺乏感性认识。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广阔辽远之感。此时可用录像,通过镜头的拉近、拉远,画面的更迭、定格,让学生比较、观察、体会,反复吟诵表示画面的句子,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到草原的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产生明快、愉悦的情感,学习兴趣顿时高涨起来。
例如,上《桂林山水》一堂课时,根据课文中作者特意把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安排在两个结构相同而又严谨的自然段里,而各自集中表现在一个排比句中。这是引导学生掌握读段学文之法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领略祖国语言生动优美、表情达意、准确细腻的好课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领悟作者遣词用语的准确性。作者写漓江水用了“静、清、绿”三个词。我适时品评:流动的漓江水为什么说“静”呢?使学生意识到“感受”一词重要。文中的三个“真”字,如把它换成“很、太”等词又怎样,让学生领悟到“真”是“的确”的意思。然后我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形象的比喻。如教学桂林的水“真绿”时,我让学生明白“翡翠”是什么(看实物)再问,作者用“无瑕的翡翠”比喻什么?说明什么?使学生逐步领会作者遣词用语的精妙——漓江水的“绿”用“翡翠”来比喻,漓江水“清”用“无瑕”来形容。教学山“奇、秀、险”这一特点时通过幻灯片、看实物,进一步理解作者所描述的景物形象逼真,用语准确。
二、利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的难点“易”起来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多媒体电脑教学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
1.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
如《我选我》一课有个生字“补”,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写“初”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我在教这个字时,屏幕出现的“初”用刀裁布成衣,将两点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两点了。
2.借助动画演示突破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如《坐井观天》一课中,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这时,我设计插入了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鸟和青蛙的位来突破这个难点。
3.借助多媒体教学突破朗读教学的难点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当“师”的角色,同时又要是“朗读家”和“表演家”。但是,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即使能够做到。但由于教师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仍然难以达到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传递效果。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配乐朗读,可创设意境,调动情绪,对学生领悟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艺术化、多样化,这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借助多媒体向课外延伸,发散学生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我在教学完后,播放有关家乡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家乡的秋天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秋天”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一篇课文只是教学的一个例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信息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为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传情,才能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小学语文 多媒体整合 语文素养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小学已在充分应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这种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功能,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独特魅力。在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提高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
一、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提供与所学课文、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图片、音乐等,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境有机结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从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如教学《草原》一文,老舍对他初入草原的印象是这样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草地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和,就像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里,学生对草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缺乏感性认识。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广阔辽远之感。此时可用录像,通过镜头的拉近、拉远,画面的更迭、定格,让学生比较、观察、体会,反复吟诵表示画面的句子,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到草原的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产生明快、愉悦的情感,学习兴趣顿时高涨起来。
例如,上《桂林山水》一堂课时,根据课文中作者特意把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安排在两个结构相同而又严谨的自然段里,而各自集中表现在一个排比句中。这是引导学生掌握读段学文之法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领略祖国语言生动优美、表情达意、准确细腻的好课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领悟作者遣词用语的准确性。作者写漓江水用了“静、清、绿”三个词。我适时品评:流动的漓江水为什么说“静”呢?使学生意识到“感受”一词重要。文中的三个“真”字,如把它换成“很、太”等词又怎样,让学生领悟到“真”是“的确”的意思。然后我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形象的比喻。如教学桂林的水“真绿”时,我让学生明白“翡翠”是什么(看实物)再问,作者用“无瑕的翡翠”比喻什么?说明什么?使学生逐步领会作者遣词用语的精妙——漓江水的“绿”用“翡翠”来比喻,漓江水“清”用“无瑕”来形容。教学山“奇、秀、险”这一特点时通过幻灯片、看实物,进一步理解作者所描述的景物形象逼真,用语准确。
二、利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的难点“易”起来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多媒体电脑教学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
1.利用笔画变形突破字型教学中的难点
如《我选我》一课有个生字“补”,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写“初”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我在教这个字时,屏幕出现的“初”用刀裁布成衣,将两点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两点了。
2.借助动画演示突破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如《坐井观天》一课中,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这时,我设计插入了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鸟和青蛙的位来突破这个难点。
3.借助多媒体教学突破朗读教学的难点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当“师”的角色,同时又要是“朗读家”和“表演家”。但是,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即使能够做到。但由于教师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仍然难以达到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传递效果。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配乐朗读,可创设意境,调动情绪,对学生领悟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从内容上说,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艺术化、多样化,这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借助多媒体向课外延伸,发散学生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我在教学完后,播放有关家乡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家乡的秋天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秋天”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一篇课文只是教学的一个例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信息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为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传情,才能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