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轨迹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秀》是—部蕴涵深刻同时又极具商业价值的小说。主人公来双扬艰辛的生活经历,感动过无数的读者。物质危机,精神困惑和生存体验似一条人生曲线记录了主人公成长的轨速,从中可以透视出其美学意义。
  [关键词]物质危机 精神困惑 生存体验 民族精神
  
  《生活秀》是当代女作家池莉的又一成功之作。广为流传,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并纷纷获得大奖,而传媒的反馈也纷至沓来,赞誉之词不绝于耳,这是池莉继《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之后锦上添花。这部小说也成为池莉研究中倍受瞩目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情节简单,但含义却十分丰富。本人旨在从主人公来双扬所经历的物质危机、精神困惑和生存体验三方面来解读主人公成长的轨迹,以揭示小说的美学意义。
  
  一、物质危机
  
  来双扬的物质危机首先体现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她与父亲的对抗和与兄妹的对立上。
  她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教堂义工”。妻子病逝后,他“实在不能面对来双扬、来双媛和来双久三张要吃饭的嘴”,“独自搬到了寡妇范沪芳的家里”。把他自己不堪的一切重负全抛给了来双扬——一个15岁的小姑娘。这给来双扬内心及精神上造成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上班第一天遇上仓库停电,她学着老工人的做法用蜡烛照明,但是人家老工人的蜡烛多少年都没有出问题。来双扬的蜡烛一点燃。便引发了仓库的火灾,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虽然没有被判刑,但是,她被工厂除名了。这种种遭遇源自于母亲的去世和父亲的背弃,因此。她不能原谅父亲。
  哥哥、妹妹和弟弟则是来双扬的对立面。代表的是社会所认同的为人处世。哥哥来双元极端自私自利。儿子割包皮,他也借机割了。这无可厚非,可他却利用妹妹对侄子的爱,厚着脸皮到妹妹家养病,让妹妹伺候他们父子俩。他深知来双扬刀子嘴豆腐心,“让她刻薄一下无所谓”,只要有利可图就行了。对这样一个哥哥,来双扬又能怎样?一句“崩溃”,包含了全部的无奈。妹妹来双媛读了中专之后,又读了成人自学高考的大专,一直应聘于各种新闻媒体。“起劲地选择生活”,在表象的辉煌中陶醉。当来双扬为了家庭拼命奔波时,来双瑗则“得意于自己的一张巧嘴”。来双嫒代表的是一种现象,来双扬代表的是生活的本质:来双瑗代表着一种主观的、理性的、形而上的,甚至是阳春白雪:而来双扬则是客观的、现实的,代表着一种世俗的倾向,“来双扬没有理论,她是凭直觉寻找道理的。”她清楚自己的位置,老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无能,因此。她立足现实,卷八人生,体验人生的痛苦。
  
  二、生存体验
  
  《生活秀》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凸现人生的物质危机。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对这种烦恼人生的认可。这种认可体现在来双扬的生活哲学上:坚韧与顽强。
  母亲的去世使她的人生发生巨变。父亲再婚出逃更是雪上加霜,失去工作则使她无路可走,从此,她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面临着类似于哈姆莱特式的“生存还是毁灭”的选择。雅斯贝尔斯说过:“悲剧是哲学的艺术,他提出和解决生命中最高的形而上学问题,他意识到存在的意义,分析全球性问题。为了解决上小学的妹妹和嗷嗷待哺的小弟这个“生命中最高的形而上学”的“存在”问题,她毅然决然,大胆地把家里的煤球炉抬到人行道上,架起一只小铁锅,开始出售油炸臭干子,当人们好奇的探出头,看着这令有关部门目瞪口呆的行为好久反应不过来时,来双扬已经烧起了吉庆街的第一把火,她成了吉庆街的名人,最原始的启蒙、偶像。直面惨淡人生所做的一切努力,使她一步步地接受了个体存在的真实,对社会有了较透彻的理解。“知道哪些话当说,哪些话不当说:什么话可以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可以对什么人说。”所以,面对如一地鸡毛般琐碎的生活,她不紧不慢、不愠不火,一点点理清,然后逐一解决。尤其是对老房子问题。她既不像来双瑗的等。也不似来双元的闹,而是找准穴位。对症下药:对外,为张所长最闹心的患花痴的儿子介绍对象,一举两得,既赢得张所长的信任,换取了老房子的归属权。同时,也解决了九妹的大难题:对内。她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先用爱感化父亲和继母。赢得支持,以侠肝义胆打动九妹。让她感激涕零。同时,还制服了小金,稳定了哥哥的家庭……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对卓雄洲的感情问题、对久久的吸毒问题、对妹妹的后顾之忧……她都妥善而圆满地一一解决掉。
  来双扬依照自己传统女性的善良,把全部的爱献给了来家,没有任何索取。她最爱的小弟弟吸毒,几进几出戒毒所。这辈子是完了。但为了久久能多活一天。她就是倾家荡产也愿意,因此,她冒险定期给久久送去他不喜欢吃的“大香蕉”……对妹妹,她一如既往,定期给妹妹原单位郊区的兽医站交上管理费。以备未来的医疗费等:对侄子来金多尔这个“心肝宝贝砣砣糖”,任何时候,来双扬都会把他放在第一位……她不但关心照顾来金多尔的生活,甚至他以后出国深造的费用她都准备好了:对一个不相干的打工妹——九妹。她也颇讲义气,为她留城、甚至赠送了全套的陪嫁。肝胆相照……但她仍是卖鸭颈的女人。无法选择。别无选择:“人是身不由己的,一出生就像种子落到了一片土壤……撞上什么就是什么。”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一现实。“生意就这么做着,人生就这么过着。没有什么好说的,说什么呢?……”但是,“来双扬的风韵似乎又被增添了几笔,这几笔是冷色,含有略略的凄清。”因此,当那个长头发的年轻艺术家来到来双扬面前时,来双扬有的只是一声饱含沧桑和无奈“崩溃”!阿尔宾·来斯基曾指出悲剧的,必备条件:悲剧的主角身陷无法躲避的冲突之中。他必须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即他必须有意地去忍受痛苦。来双扬完全明白自己的处境,并在一直为改变这种处境而努力着。同时她也清楚地认识到其结果“只能是卖鸭颈”,这种别无选择的无奈,是她直面现实的无奈,也是她勇于面对现实环境的巨大压力。以自己顽强且微薄之力,证明自己的合理存在和自身价值尊严的表现。
  
  三、精神困惑
  
  在冲破物质危机、挣扎奋斗的同时。来双扬的精神也陷入了困惑之中。这主要表现在她的感情世界上。来双扬的爱是无边无际的。一方面是无所不包的“母爱”:一方面是“情爱”,这是她的全部精神追求,然而,如同她遭遇的物质危机一样,来双扬的精神探索并未给她找到出路,反使她陷入了精神的困惑而更加无奈,显示出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内在生存危机。
  来双扬是美丽的。在吉庆街。“真正有味道的女人也出不了几个,而来双扬却逐渐出落得有味道起来。很有风韵”,作为一个卖鸭颈的小商贩,她。静静地稳坐在她的小摊前。不咋呼。不吆喝。眼睛不乱睃,目光清淡如水,“二郎腿跷得紧凑伏贴,虽是短裙。也只见浑圆的膝盖头,不见双腿之间有丝毫的缝隙。”她“收着腰,双肩平端着,胸脯便有了 一个自然的起落。脖子直的像棵小白杨。”尤其是她的“一双手特别的突出,青春早以过去,它们依然修长白嫩”。加上“进口的蜜蜡。80元一次的美容。不仅为指甲做了水晶指甲面”。而且“为夹香烟的食指和中指各镶了一棵钻石”。因此。“繁星般的灯光下,来双扬的手指闪闪发亮。一点一滴地跃动,散播着女人的风情,足够勾起许多男人难言的情怀。”难怪到吉庆街吃饭的男人、“有一点年纪的男人。经过一些风月的男人,最后的目光总是要落到来双扬这里。”于是。有了一位成功、体面的男士卓雄洲,开始了她的一段精神之旅。
  这个“妖精一样的女人”实在是太招人喜欢了,转业军人、成功的企业家卓雄洲就这样被她吸引过去的。于是。来双扬的生活开始有了“月亮”,她的精神世界开始丰富起来。萨特说过:“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上帝存在不存在:人类需要的是重新找到自己。”在来双扬如一地鸡毛般琐碎的生活中。这不能不说是她生活的一个亮点,是她重新认识自我、寻找新的生活意义的过程,卓雄洲的出现使她的月亮从没有这样的“光明纯净温和”。使她的心里“莫名其妙地翻涌着一种温暖与诗意”。但她的精神追求注定是虚幻的,雨天湖度假村的约会。使她明白了:本身卓雄洲就是有家室的人,又早已把她理想化了,况且二人又是如此之不和谐,两人“没有夫妻的缘分了,”只是一个“现实和现实的幻觉”,唯一的选择就是分手。于是,她宽厚地包容了卓雄洲,“两辆出租车背道而弛,竟如天意一般。”约翰D·巴伯在探讨悲剧的道德结构基本模式时提出:悲剧基于促使行动繁荣良好动机和行动实际后果之间的巨大差异。这段精神之旅同样是一场爱的徒劳。是一场难圆的春梦。是她精神追求的悲剧性结局。“卓雄洲不能与来双扬缓缓生长、同时盛开了。他们不是一对人儿。螺丝和螺帽不配套,就别说夫妻缘分了。大家都不是少男少女了。没有磨合和适应的时间了。”虽然,小说的结尾。又有一个从新加坡回来的长头发的艺术家。夜夜来到吉庆街,坐在“久久”。就着鸭颈喝啤酒,对着来双扬写生,但来双扬早已心如止水。风清云淡。崩溃吧”!
  虽然她在现实中没有找到最终的精神归属。但“悲剧英雄勇于承担责任又使人看到了人的高贵。从而对人的世界仍然抱有希望。人们因而达到一个更澄明的境界。”
  “小说是人类对自己的关心。是人类社会的自觉,是人类生活经验的记录。”来双扬的经历。正是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小人物的人生遭际的真实写照,她和其它同时代的许多小人物一样,生长在中国社会中变化最为激烈的转型时期。却受到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威胁,在这个大变革的时期。是激流勇进,在夹缝中求生存,还是大浪淘沙。等着被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碾碎,这是现代社会里最真实的生命必须直面的真实人生。作家通过小人物来双扬的成长轨迹。将一个普普通通的个体的生活转化为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来双扬的挣扎,最终演绎的是现代社会中的生存体验。尽管她的奋斗、追求是形而下的,一如浮士德的追求、探索一样(但最后连魔鬼也不得不承认浮士德的灵魂是高贵的)。我们不能用崇高等来赞美,但它恰恰表现了一种世俗化的生活真实。而“更多读者愿意读的是与自己相近的“镜子”式的现实作品,苦相、窘态本无需回避,真正的英雄正是经历数度理想的升腾与幻灭却仍旧能繁衍生息生存下来的一群喜怒哀乐着的饮食男女。”
  作家池莉以一种平静温馨、不无同情和赞许的口吻,通过来双扬的挫折、困惑、奋斗的人生曲线来勾勒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书写了来双扬成长轨迹,这是历史转折时期个体和整个民族都必经的历程和阵痛。她的追求、奋斗和挣扎。是对传统的经济体制的一种挑战和某种意义上的颠覆,同时,也是对传统的社会价值观的拒绝。而她的坚韧、顽强、不屈不挠,是普通人身上蕴藏着的巨大的生活力量,池莉要写的就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活。呕歌这种民族精神和活的勇气。“来双扬的生活观正是当今之世在贫穷落后之中要改善自己生活的一种‘受挫而不馁’的坚韧的民族性格”正如池莉所说:“我以为我的作品是在写当代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生活:是在写一瓣瓣浪花。而它们汇集起来便体现大海的精神。”(迟莉《我坦率说》)这正是小人物坚强、理智的可贵之处。是永恒的人生价值所在,也是这部小说的美学意义之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赵氏孤儿》是对历史与戏剧中的赵氏孤儿故事的新的演绎与发展,体现了创作者在剧本改编上的“亲民”取向,完成了从不变的“侠义”到不忍的“情意”的转变,以更为亲近的诠释走进民心。  [关键词] 《赵氏孤儿》侠义 情意 “亲民”倾向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12    陈凯歌导演的新作《赵氏孤儿》自2010年12月4日全国公映以来取得了
摘 要: 教材二次开发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就语文学科而言,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必须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要联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开阔空间需要语文教师依据自身素养及学生素质进行合理的二次开发,才能符合真实课堂的需要。  关键词: 语文教材 二次开发 教学资源 教育意蕴 教学设计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批判性的解读,由传
摘 要: 中国未来新文化的方向,必是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融通与应用。文章通过与学生、朋友、同事的一些文化对话,讨论了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融通和应用问题。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 传承 融通 应用  中国未来新文化的方向,必是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融通与应用。这两者如何传承、融通与应用?笔者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学术意义,但目前没有时间和精力做体系性的研究,谨把与学生、朋友、同事的
“完整电影”这一概念,初见于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研究。于果·明斯特伯格在20世纪20年代《电影》一文中讨论电影声音和空间幻觉时,就已涉及这一话题。鲁道夫·阿因海姆在1938年的《新拉奥孔》一文中,首次使用“完整电影”这一概念。20世纪40年代,安德烈·巴赞又以《完整电影的神话》,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专门论述。[1]虽然阿因海姆与巴赞使用“完整电影”的视角不同、语境不同,观点也有差异,但有基本共识,即
摘 要: 学生社团在职业学校中所起的作用与每所职业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富有个性的德育教育理念紧密相关,本文试以本校的社团建设情况与“正能量”的社会公益道德理念相结合,浅谈它们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所起的促动作用。  关键词: 社团建设 以正守心 以正发声 以正扬善  学生社团在职业学校中所起的作用与每所职业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富有个性的德育教育理念紧密相关,以传统的道德观点作为理论的依据进行社团建设,是
摘要 电视剧《特殊使命》的艺术震撼力,某种角度上说缘于欧阳荷与巩向光的爱情内容。但二者爱情的形成及表达方式不同。前者的爱情运用潜滋暗长的模糊表达方式,后者则用瞬间萌生的方式去表达。  关键词 巩向光 欧阳荷 爱情 表达    电视剧《特殊使命》,洋洋四十集,精彩引人。临终结局一段凄美而撼人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如梦初醒。随着谜底的揭开。随着女主人公欧阳荷回眸一望的哀怨眼神,让人心碎动容为之眼眶湿润。作
摘 要: 本文以家庭教育为切入口,就“小大人”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小大人”现象对幼儿带来的伤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避免造成幼儿心理早熟的措施,以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莫揠苗助长,应当尊重孩子,让孩子享受应有的权利和自由。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小大人 心理早熟    一、引言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
摘 要: “特提”类副词性关联词语即汉语的“尤其是”、英语的“especially”、法语的“surtout”和日语的“ことに”在句法位置和不同语义关系下的语用效果和用法形式不同。研究发现: (1)日语的“ことに”与其连接小句的谓语和中心语成分相距最远,强调效果弱;(2)日语的“ことに”与前面连接成分中间隔有格助词,强调密集度下降;(3) 法语的“surtout”在不同语义条件关系下,具有不同于
本文试以剧中男女主角为中心,从男性场域的无心进入与女性意识的被救,男性遭遇性别伪装被蒙蔽的情感表达,在性别力量博弈下女性形象变迁和两性生活空间重构,男性推动下对女性身份的修补和鉴别,男性中心标准的荫庇与女性解放的迷途等方面来实现女性主义多维路径的探讨。  一、 性别附属的隐忧与女性的非自主觉醒  剧集开篇出场的金允熙女扮男装在借书房替人抄书为生,以照顾母亲和生病的弟弟,女扮男装是她不得已的伪饰,当
林玲(浙江电视台):2019年9月,张华胜在展览作品集自序中写道:“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艺术院校,大多以苏联的俄罗斯体系教学,俄罗斯绘画是我们吃的‘第一口奶水’。俄罗斯绘画的扎实厚重、色彩凝练,影响了我们一生的审美取向。在那个特殊年代,各自凭借自身的天赋,掌握了较强的素描、色彩功底和造型能力。这使得我在转型中国画的创作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中西互融的美学理念和审美取向。不由自主地追求传统的‘中国画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