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d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课程改革的新目标,本文从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史料实证”素养 历史教学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中国人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开始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实证科学,于是实证主义思潮在中国开始传播开来。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随着美国实证主义大师杜威来华讲学,胡适等学者的大力传播,实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一个新高度。 如今“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依据。
  一、“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我国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有待提高
  由于高中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较为紧张,再加上一些学校硬件设施的落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限,历史课堂更多的还是照本宣科,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历史课堂中史料的运用与分析,这样不利于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在对史料的选取上,也存在没有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选材过于空泛等问题。大多数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所利用的史料基本上局限于课本史料,很少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挖掘,更不用说对课外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2.“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是历史课程性质及目标的要求
  最近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史料实证素养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课堂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以史料为基本的素材,结合课本相关知识点,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与运用,从而论证观点,做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學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
  二、“史料实证”素养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必须将史料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联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在本文中,笔者以必修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为例来具体阐述“史料实证”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首先展示“治水的大禹”和“戴冠冕的夏禹”两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禹的身份和地位有何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禹的装束,指出禹头上所戴之物“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手持之物“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持的玉器,所以此时的禹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已经是帝王的象征了。而在讲到“王权的神秘色彩”时,为了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殷商时期占卜用的龟甲”和“甲骨文卜辞”,通过对甲骨文字的说明来加深学生对王权的神秘的认识。
  关于西周的分封制度,教师可以分别展示夏商西周的疆域,通过对比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西周统治者该如何治理辽阔的疆域,使学生理解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教师可以继续展示教材中《西周分封示意图》,通过对同姓封国和异姓封国地理位置的对比,分析得出同姓诸侯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而分封制的内容和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创设情境,运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史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周幽王知道烽火点燃,诸侯必至?”从而帮助学生分析得出周天子分封土地和人民给诸侯,诸侯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即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通过设置问题“周王室的衰落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来分析分封制的弊端。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为本课难点,建议教师采取适合史料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展示材料一“商(铜鼎和甲骨文)”得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展示材料二“分封制”,分析分封制的弊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展示材料三“宗法制”,引导学生通过对宗法制概念的理解得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展示材料四“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得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教师在“史料实证”教学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培养史料实证的意识。比如中学历史教材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相关史料,1945年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明确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所以“十四年抗战”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
  “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历史学习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有意识培养学生形成的关键品质与能力,教师要做到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史料重构历史的实证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整理辨析,理解史料的能力,使“史料实证”素养在教学中得到真正贯彻与落实。
  【参考文献】
  [1] 王巧琴.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6,29(29):62-64.
  [2]朱天琦.高中学生文字史料解读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 刘航.“史料实证”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7(24).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岳阳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广大化学教师认真对待,经过缜密的分析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解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本文从高中化学实际教学出发,提出几点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尝试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存在问题业务素养策略探究  高中化学学科在高考中的理综中占有重要地位,化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现实中的高中化学教
【内容摘要】语文是学习语言和文字综合运用的学科,它有很强的实践性。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知识,还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励教师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以面对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我们教育教学也要时刻铭记这一点
【内容摘要】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完善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是帮助人类发挥潜能和获得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的人学习效率更高。笔者在英语词汇课堂教学中,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福流理论,提出了构建英语阳光词汇课堂的一些有效做法。  【关键词】心理学 福流 英语词汇 课堂  一、福流产生的要素  心理学家维克多·佛兰克尔说:“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降临了,福流就产生了”
【内容摘要】中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流行歌曲的影响,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让流行歌曲为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流行歌曲高中语文课堂朗读歌词与作文   “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哼唱这些歌的不是别人,而是十几岁的高中生。他们本应该唱积极健康的青春歌曲,怎么会经常哼唱这些充满爱情因素的流行歌曲呢?  其实,流行歌曲,自古有之。奉为
【内容摘要】本文就数学这门课程来说,从激发兴趣,调动有意注意;对学困学生进行两补,扫清学习障碍;对学困生分类指导,对症下药;建立学困生的成长记录;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五方面来为学困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  进入初中容易出现数学学困生,若不能及时转化,学困生的数量将越来越大,必然影响他们的后续发展。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弱、自觉性差、解题方法乱。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丰富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应用于教学课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科,课堂中的实验教学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最能反映科学本质,激发学生探究内驱力,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教学模式。对此,本文基于以浙教版“光的反射”教学为例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落实,我国教育理念已有了重大转变,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前提下,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摒弃了传统教学理念中过于重视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能力的弊端。而在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黄金阶段,学术学科的学习会为初中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体育学科平衡学科之间的压力程度、难易程度,以体育教学的轻松环境加强初中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文章从加强初中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意义
【内容摘要】在探究活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适时指导,恰当点拨,注意情感引导,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主导设计指导情感引导   初中物理探究活动就是把本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改变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相对讲授法而言,探究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我认为开展探究教学活动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
【内容摘要】伴随社会各界对于中学体育的持续看重,中学体育社团逐渐成为一种体育锻炼方式,于是各式各样的体育社团在我国中学的发展中方兴未艾。其对于学校体育课的课内课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体育社团与班集体的体育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其更能展体现学生的体育乐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运动能力,培养学生毕生的体育认知,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为学生创造多姿多彩课外活动的关键载体。本文通过对学生参加体育社
【内容摘要】语言的学习是为了最终的交流的需要,英语的学习也不例外。课堂是小学生接触和使用英语的重要场所。规范的、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仅帮助实现教学目的,而且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内化,实现认知的飞跃。  【关键词】关注 教学过程 内化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学习方式同其他语言学习一样,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作为小学生接触和使用英语的重要场所的课堂,其教学过程的优化、规范程度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