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多个方面对中国和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奥秘,对如何搞好中国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法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中德合作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班的学习,作为一名职业学院教师,深感机会难得,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却收获颇多。以下是我通过培训班学习,结合平时对职业教育的思考,所感觉到的中国与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差异。
一、社会认同方面:在德国,职业培训后的工人待遇很高,职业很受尊重,进入职业教育学校,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反观我国,普遍看不起职业工人,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都被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学生自己也有强烈的挫败感。
二、政府重视与支持方面:德国政府树立制造业立国战略,对职业教育不仅大力提供资金支持,而且更重要的是,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对企业应尽义务和职业教育课程有所规定,例如,很多课程标准等都由政府统一编订。而我国,虽然近些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但坐而论道居多,支持性的政策、法规,在数量与力度上都远远不够。例如,很多职称评定与升迁,都还要求有大学本科文凭。
三、企业重视与参与方面:“双元制”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成功典范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双元制"职业教育即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以企业和学校作为学生的两个基本教育场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德国的企业非常重视并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愿意提供实习场所,给予学生生活补贴,让企业专家参与规则制定;而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有校企合作模式,类似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但全社会企业的重视与参与程度远远不够,以至于施行范围不大。
四、职业教育理念方面:德国人属于典型的能力本位主义者。德国职业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而职业行动能力中,专业能力所占比例只有10%。反观我们国内,也强调能力,但专业能力成为评判学生学习、学校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德国人是对的,我们必须从培养目标这个根本上改变,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这些才是我们职教教师学习与思考的重点!几天时间内,德国的几位职教专家向我们讲解了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法,具体包括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工程实验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一点:教师在课堂分配任务时根据学生能力大小给予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仅需完成必做题,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必需完成所有的题,能力一般的学生完成必做题和部分选做题,以促使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成就感而感到身心愉快。
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二点:都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三点: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几位德国教师以及几位翻译都各有风范,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一些教学技巧,如,批评学生的技巧,小组人员评分的技巧,提问的技巧,控制时间的技巧,活跃气氛、消除疲倦的技巧,等等。我觉得这些技巧会对自己的教学有用。
我认为这些方法与技巧都很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但是,以上这些教学方法与技巧,我们虽能轻易学会,但却很难实施。一方面,我们现有的课堂教育,大多以班级为单位,而班级人数太多,教师不易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多数学生缺少獨立思考、独立动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因为从小学开始,课堂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聆听。以至于,目前我国大多职业院校,教室布局单一,教具单调,很难吸引学生。
结束语:总之,此次培训收获是多方面的,这次培训的内容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定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对职业教育的思考还在继续,除了我们学校、教师和学生更加努力之外,希望我们国家在社会、政府、企业各层面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让职业教育为在强国之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苏阳.德国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1):137-139.
[2]刘博智,柴葳.职业教育如何找准发展新定位[N].中国教育报,2018-03-19.
刘振德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中国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法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中德合作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班的学习,作为一名职业学院教师,深感机会难得,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却收获颇多。以下是我通过培训班学习,结合平时对职业教育的思考,所感觉到的中国与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差异。
一、社会认同方面:在德国,职业培训后的工人待遇很高,职业很受尊重,进入职业教育学校,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反观我国,普遍看不起职业工人,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都被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学生自己也有强烈的挫败感。
二、政府重视与支持方面:德国政府树立制造业立国战略,对职业教育不仅大力提供资金支持,而且更重要的是,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对企业应尽义务和职业教育课程有所规定,例如,很多课程标准等都由政府统一编订。而我国,虽然近些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但坐而论道居多,支持性的政策、法规,在数量与力度上都远远不够。例如,很多职称评定与升迁,都还要求有大学本科文凭。
三、企业重视与参与方面:“双元制”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成功典范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双元制"职业教育即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以企业和学校作为学生的两个基本教育场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德国的企业非常重视并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愿意提供实习场所,给予学生生活补贴,让企业专家参与规则制定;而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有校企合作模式,类似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但全社会企业的重视与参与程度远远不够,以至于施行范围不大。
四、职业教育理念方面:德国人属于典型的能力本位主义者。德国职业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而职业行动能力中,专业能力所占比例只有10%。反观我们国内,也强调能力,但专业能力成为评判学生学习、学校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德国人是对的,我们必须从培养目标这个根本上改变,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这些才是我们职教教师学习与思考的重点!几天时间内,德国的几位职教专家向我们讲解了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法,具体包括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工程实验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一点:教师在课堂分配任务时根据学生能力大小给予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仅需完成必做题,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必需完成所有的题,能力一般的学生完成必做题和部分选做题,以促使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成就感而感到身心愉快。
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二点:都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三点: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几位德国教师以及几位翻译都各有风范,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一些教学技巧,如,批评学生的技巧,小组人员评分的技巧,提问的技巧,控制时间的技巧,活跃气氛、消除疲倦的技巧,等等。我觉得这些技巧会对自己的教学有用。
我认为这些方法与技巧都很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但是,以上这些教学方法与技巧,我们虽能轻易学会,但却很难实施。一方面,我们现有的课堂教育,大多以班级为单位,而班级人数太多,教师不易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多数学生缺少獨立思考、独立动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因为从小学开始,课堂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聆听。以至于,目前我国大多职业院校,教室布局单一,教具单调,很难吸引学生。
结束语:总之,此次培训收获是多方面的,这次培训的内容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定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对职业教育的思考还在继续,除了我们学校、教师和学生更加努力之外,希望我们国家在社会、政府、企业各层面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让职业教育为在强国之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苏阳.德国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1):137-139.
[2]刘博智,柴葳.职业教育如何找准发展新定位[N].中国教育报,2018-03-19.
刘振德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