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化评测体系的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现有评测指标体系的分析,结合广东省交通系统信息化评测的实例,指出现有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并通过最终评价结果验证了改进后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关键词: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广东省交通系统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成为各国政府应对全球信息化浪潮的主要阵地。有统计资料显示,到2004年12月31日,在“gov.cn”域名下注册的网站已达10260个,拥有16300个在线数据库,其信息拥有量占社会总信息的80%。在电子资源迅速扩张的今天,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如何?公众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怎样?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估。
  
  二、现有评估模型所存在的问题
  
  自2000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评测电子政务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并逐步演发为各具特色的电子政务评测指标体系,比如欧盟委员会的资助项目KEeLAN、Gartner咨询公司和Accenture咨询公司,都形成了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学者钟军、苏竣对“中国政府上网工程”上18个部委级网站进行了实验性的评测,《2002~2003年中国城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站评估研究报告》则再次对我国36个城市电子政务网站进行了评测,至2003年,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对国家部委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政府网上应用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全面的调研分析评估。
  在对我国政府电子政务评测时,虽有多种成熟的评测方法以供选择,却仍不能准确反映电子政务的实际发展状况。除开地缘和经济等制约因素外,评估模型本身的一些问题,也使得评测结果的可靠性降低。首先,现有一些测评模型偏重技术指标。这类评测模型着重关注电子政务的硬件水平和技术实施,其仅适用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前期,而不能用来评测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及后期效果。其次,现存评估模型关注于电子政务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功能,而很少去考虑公众是否对其认可。第三,评估模型试图涵盖的范围太广,期望评测电子政务的各个方面。导致评测体系宽泛而缺乏重点,评测结果缺乏针对性,无法体现个体间差别,而导致结果一致化。最后,目前所进行的评估是一种后评估,只是对已实施的电子政务进行的绩效评测,而不涉及到电子政务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的评估,且评测结果对现有系统改进的影响有限。
  
  三、对现有评测模型的修正
  
  电子政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拉近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公众联系的一种先进手段,在评测时必须考虑到信息技术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要以电子政务实施的最终目的为设计第一准则。针对前文所提到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指标体系的设计做出改进。
  (一)要淡化以硬件为先导的错误思想
  电子政务的实施是一项软、硬结合的工程,硬件的建设只是一个前提,片面地追求硬件环境的建设,会导致政府工作重心的偏移。政府应该加强对软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引导观念的渐进转化。
  (二)要充分了解公众和企业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完善电子政务的功能
  现有电子政务系统大都由政府主导实施,是一种需求推导型的政务,不能很好吻合终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在设计评测指标体系时要关注使用者的需求,促进电子政务的建设转向需求推动型。
  (三)增加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评测参与度
  现存的评测体系大都以政府部门为调查对象,缺乏终端使用者的评测参与。因此,在评测指标设立时要增大公众参与所占比重,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公众认知度,逐渐改变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观望态度。
  (四)完善评测后的反馈机制和改进机制
  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被评对象改进现状,评测者要对评测结果加以分析,提出适当建议,同时被评测对象则应多与评测者多沟通,充分了解不足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
  
  四、广东省交通系统信息化测评
  
  广东省交通厅于2004年即委托高校开展关于交通系统信息化水平测评的研究,其包括对广东省交通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广东省交通厅及其下属单位信息化的研究以及广东省交通厅及其下属单的网站建设评测。本文仅以交通电子政务网站调查与评测为例。这次评测的对象是直属于交通厅的省航道局、省质监站和省造价站三个单位的网站,以及广州市交委、深圳交通局等十一个地级市交通局(委)的网站。整个评测过程包括指标体系修订、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四个阶段,而指标体系修订阶段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指标修订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与专家咨询座谈、同部门信息化主管交流等方式,在参考《2005年广东省政府公共网站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的基础上,拟定从网站内容服务、功能服务和建设质量指标三方面进行评估。结合交通部门政务信息化特点,考虑上文所提问题,修正后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须强调说明的是:在“网站内容指标”下,其二级指标“政务公开”中,增设“部门文件”一项,考察网站是否有关于政府内部文件的介绍,使民众和相关企业能更好的了解相关政策规划;将专项管理的“政府采购”作为“政务公开”的下设指标,考察是否有在线招投标、招标信息、采购法规、中标公告等与政府采购相关内容,确使政务透明;增设“信息发布”作为“网站内容指标”的二级指标,下设“交通概况”、“交通新闻”、“重大项目”等八个三级指标,以突出交通部门政务的特点。在“网站功能指标”下,其二级指标“网上办公”中,将原有的“导航服务”划归为“网站建设和运营”二级指标“设计特性”所属三级指标,因为此项特性更多地体现为是网站设计;将“网上办公”中原有的“办事指南”合并到网站内容服务二级指标“政务公开”的“办事规程”指标中,集中突出对办事程序等的详细、静态介绍;在“网上办公”中增设“业务系统”作为其三级指标,考察网站提供的各种交通管理业务系统,强调系统的交互性;增设“门户特性”作为二级指标,强调“集成性”,要求政府各部门对各级层面的政务网站进行整合,统一安排、协调网上政务功能。在“网站建设和运营指标”下,在“设计特性”二级指标中,将“专业性”更名为“域名规范”,强调在专业性方面的最低要求是规范的域名结构;在“网络特性”二级指标中,增设“流量统计”作为三级指标,考察网站在实际使用方面的效果。在该体系中,所有考察指标的设立都是围绕着“以评促建”的中心思想进行。例如在“门户特性”指标所考察的就是政府电子政务的系统性,通过在这里提出这一理念,促使被评测对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思考,对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的系统化、整体化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又如为了考察公众对网站建设的认可程度,设置了“网上监督”这一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众需求导向的评测体系设计原则,同时由于公众能够参与到政府网站的建设中,从而提高了网站的实用性,并有效的提高了公众参与积极性和对政府电子政务的认可度。
  


  (二)权重修订
  指标体系制定后,必须赋予各项指标相应权值。在此过程中,评价者可对照前文所指出问题,适当调整指标间的权重分配,由上可以看出,指标权重的确定不仅关系到最终结果的区分度,而且可以在一定层面上反映整个评价过程的侧重点。在该项目中,项目组从广东省交通厅信息中心和部分高校聘请了13位专家,分别采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基于专家估测法为一二级指标权重赋值,结果如表1、表2所示。
  


  将两种方法得到的权重值取平均,记为最终指标权重分布。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层次分析法时,二级指标“网站功能”下的“特色功能”是有值的,而在采取专家估测法时该项不在评测范围内,为此在求取最终权重时,将层次分析法中“特色功能”的权重按比例分配到网站功能指标的其他三个二级指标中,得到如表3的权重分布:
  


  分析权重分布,三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45%,30%,25%,其中“网站内容指标”和“网站功能指标”权重占了75%,突出了评测的关注焦点:网站内容和网站功能,而涉及到硬件相关的第三个一级指标则权重赋值相对较少,对网站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强调是显而易见的,有利于促使各单位的网站建设转向需求推动型。
  
  五、结语
  
  2006年广东省交通政府公众网站各项指标总平均分为,水平一般。其中,在一级指标中,网站建设与运行指标平均得分为7.8,成绩良好;网站内容指标的平均得分5.6,成绩一般;网站功能指标平均得分4.6,成绩较差。各交通政府公众网站总体得分为5.8,处于一般水平。其中,得分8分以上达到优秀水平的网站有广州,占7.1%;得分介于6.5—8.0分之间达到良好水平的网站有深圳、佛山,占14.3%,剩余被评价单位则表现一般。分析最终评价结果可看出,广东省交通部门网站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且差距较大;网站建设偏重硬件,而忽略了网站所应具有的内容功能。在评测结束后,项目组提供了《广东交通公众网站评估分析报告》,对广东省交通厅所辖属的网站进行了具体分析,按照发展现状不同给以排名,并对各网站的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事隔一段时间后,当再次登陆各交通部门网站时,情况有所好转,部分网站进行了大的结构调整,达到了评测所期望的结果。
  本文仅以广东省交通系统信息化的评测项目中的网站建设评测为实例,结合所提出的评测指标体系修改原则,制定了新的评测指标,通过实际的评测活动及后续所得结果,验证了评测指标体系修订原则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杨云飞,白庆华.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8).
  2、汪徽志,岳泉.国内省级政府网站信息构建状况分析[J].情报科学,2006(8).
  3、刘兴宇,王彤.政府网络综合评价方法[J].情报科学,2004(1).
  4、流雷鸣,王艳.关于网站评估模式的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04(4).
  5、刘艳,陈英武.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得建构[J].系统工程理方法应用,2006(2).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就低碳旅游、生态旅游的特征和差异进行了着重分析,旨在更清晰直观地了解低碳旅游及实现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并尝试探讨低碳旅游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低碳旅游;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概念分析   (一)生态旅游定义及内涵分析  正式把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术语的是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
期刊
摘要:财务政策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基本取向和行为方式,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可持续增长理论对财务政策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文章对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采用的财务政策,对上市公司财务政策的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财务政策    一、可持续增长的理论  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就是在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财务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企业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职业能力,高职教育界纷纷探索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行动导向法在《市场营销策划》这门课程的教学作简要分析,以期对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策划;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
期刊
摘要:农产品加工业是比农业规模更大、效益更高、贡献更多的产业。从广西玉林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基本特征和态势来看,其产业升级的模式应确定为,在继续完善商品基地改造重组模式的基础上,同时向产业链双向延伸模式和中心市场带动模式突进。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升级;模式选择;路径;玉林    玉林市地处广西东南部,历史上曾有“广西乌克兰”、“广西粮仓”之称,在目前600万人口中,88.38%为农村人口(2
期刊
摘要:WEB是人们常用的互联网形式,是现代办公、处理事务的重要工具,是企业信息化的必要载体。合理运用WEB,将其有效地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可大大促进管理创新。文章着重就WEB环境下企业管理新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WEB;企业管理;途径;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在网络应用日趋大众化的今天,许多企事业单位在传达政策、收集民情上仍采用传统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效率低、信息涵量少、虚假资料
期刊
摘要:相对一般员工而言,知识型员工由于所从事专业特点与自身特点,管理方法上一直存在不适应。文章从冲突视角,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的专业—组织冲突入手,着力揭示知识型员工专业认同与组织认同之间的关系和本质,提出通过组织认同的塑造,协调专业—组织冲突,形成员工与组织的命运共同体,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专业认同;组织认同    随着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日益突出,知识
期刊
摘要:在全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偏低的现状下,文章着重分析了安徽省最低工资标准,在制度设计、标准调整值等方面对安徽省最低工资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安徽省最低工资标准偏低、需要提高的一般结论。  关键词:安徽省;最低工资标准    一、安徽省最低工资制度的发展    我国1993年11月颁布了《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安徽省结合本省实际情况,于1994年12月31日颁布了《安徽省最低工资规定
期刊
摘要:文章以湖北省汉川市马口镇为例,对特色小城镇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工业型特色小城镇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实质,并从强化特色、完善管理、提高素质等方面对发展工业型特色小城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马口;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    特色小城镇一般是指城乡地域中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相对集中且分工程度或市场占有效较高、地域特色明显、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成分的建制镇。它往往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比一般
期刊
摘要:中国的“城中村”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较为普遍的现实状况。“城中村”社区异质性和特殊性的文化特质,有助于人们理解对其改造时所遇到的“两难困境”。文章通过对浙江绍兴上虞地区“城中村”人口状况的调查,应用社会学冲突理论和腾尼斯“社区和社会”理论,分析“城中村”社区的一般文化特质,最终为和谐改造“城中村”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中村”;社区文化;和谐改造    一、引言    中国的“城中村”
期刊
摘要:2007年我国制定颁行《企业所得税法》,结束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分制历史,文章以经济法基本原理透视此次改革,在分析经济法总论指导意义的同时,提出我国宏观调控法律需进一步完善之处,以期有所裨益。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法;经济法;实质公平    正义的分配是以应该付出恰当价值的事物授予相应收受的人。  ——亚里士多德    一、《企业所得税法》改革的背后深义    2007年,我国税法领域最引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