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俗与先锋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nw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文学史上,海派作家张资平一直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作家,他的写作内容几乎都是充满肉欲的气息,小说描写了在经济和性打压下人们的苦闷,并将这种苦闷彻底的媚俗化,被鲁迅等作家称为“三角多角恋爱小说家”。他的小说除了媚俗化的肉欲描写外,还充满着个性解放的先锋意识。因此,本文通过对张资平小说的再认识,来辩证地思考张资平小说中的媚俗与先锋。
  关键词:张资平 情爱小说 媚俗 先锋
  张资平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一位浪漫主义作家,他曾是新文学时期写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人,一年就能写出四部长篇小说,拥有众多的读者,他也曾是创作社的发起人之一。而就是这样一位能产型作家的情爱小说受到了鲁迅的批评,他的作品曾因读者厌倦而招唾弃,加上“抗战”时期,他因堕落沦为汉奸,其作品就更加不为人所赞扬。但他的情爱小说是否有可取之处,我们也不应一概而论、人云亦云,应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评判。
  一、媚俗:多维度的欲望书写
  在张资平的情爱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身体、风景、世态人情等多维度的欲望书写来展现作品的媚俗,而这里的欲望又包括物欲、性欲、名利欲、情欲等多种欲望的交相辉映。出于商业化的目的,其小说公式化地利用色情因素塑造小说恶俗的一面,增加了更多的性心理的描写和各种婚外恋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现代小说的描写手法,但是其思想性也被湮没在作品大片段的低级趣味中了。
  对于身体描写,在现代文学中,尤其在海派文学中对身体和疾病描写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了,而作为第一代海派文学代表作家的张资平,他的情爱小说中身体描写也颇为丰富。在小说《黑恋》中,正值恋爱期的君展看弃芳有着“红醉的嘴角”,这简单的五个字就能引起读者对于身体的无尽的想象。其小说也书写了很多“性感尤物”,像《青年的爱》中的交际花鹤子夫人进出舞场跳舞时脚下没有穿袜子,“一双白的小腿仍然在旗袍脚下露了出来”。这样的身体描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坠入了传统男权视野的性别话语机制中,更容易使观众产生欲望的冲动。小说《苔莉》中,早已成婚的苔莉在克欧的眼里仍然有一种处女之美,“没有遮住她的一双白足忙伸进回字纹褐色羊毛链里去了,她的脸上淡淡地起了一阵桃色”。《红雾》中的潘梨花“因为她的肌色最白,从没有看见过有女性的肌色像她那样白的,所以叫她梨花”。其实在张资平的小说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女性,她们因自己有白嫩的肌肤而得到男人的渴望,像《石榴花》中的女性谭雪翘、《红海棠》中的女性吉弟等。美丽的花朵自然是女性的象征,但是在这样的物象的背后隐喻的依然是男权之下的男性对女性身体欲望的想象,这也正是传统文化影响下男权的象征,对女性甚至有一丝的玩味意味。所以,张资平后期的情爱小说对身体或欲望的书写显然与“五四”时期的时代语境并不吻合,而且这种传统男性文化的思想在他的文章中频频出现,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正是他小说中失败和诟病的地方。
  在公园、室内等一些特定的地点通过描写家庭生活、世态人情、男性职业等方面来进行欲望书写也是张资平情爱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爱力圈外》《红雾》等作品中就常常出现浴室这样的场景,这是更为私密的空间。更有学者把浴室比作女性的子宫,用它来隐喻性爱、欲望等心理,这种欲望心理在浴室这种隐秘的空间内进行书写,更能引起对女性的想象。张资平的作品经常对女人的身体进行描写,如体色、姿态、体味、乳房等,这种裸露的书写经常被评论家认为是“肉欲”“卖弄”,并引来了众多评论家的非议。
  二、先锋:充满叛逆与抗争的个性解放
  虽然在张资平的情爱小说中展现了太多的媚俗或欲望书写与隐私化的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透过他的情色描写,看到的是更为深刻的对命运的叛逆与抗争的人性解放。所以,在其小说中“有一种强烈的道德建构意识,其中贯穿着对灵肉一致的新的性——道德的描摹。这在当时是一种先锋性的探索。……张资平对新道德的描摹与建构也是他对‘五四’那个时代的呼应,新道德实质上就是‘五四’传统中‘个人的发现’的体现和深入”。而这些,正是符合“五四”时期宣扬的主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书写。
  李长之曾说:“我们承认,张资平是抓住艺术上的时代的,因为:像。我们读他的作品时,我们绝不以为那时代是不曾有的。他表现的时代,是现代;现代的时代精神,也约略写得出,那就是理想的禁锢的悲哀,和机械的人生之发觉了的苦痛。”观张资平的小说,从婚姻、情爱、男女等不同的方面在支持着“五四”时期民主、科学、个性解放、女权、婚姻自由等主题,对腐朽的旧社会的批判,这些都表现出一种现代的精神。《红雾》里的朱博士传统地认为女学生是不能交男朋友的,而他的女儿丽君却忤逆父亲的意见,坚持与梅苓联系。在被父亲告知,不允许他们结婚时,他们就采取了现代的做法——私奔,来表现对婚姻自由的主张;《蔻拉梭》中的静媛以继续升学为由反抗母亲的逼婚;《苔莉》中的主人公苔莉、《性的屈服者》中的馨儿、《最后的幸福》中的美瑛都在不完美的婚姻中,宁可被封建传统礼教制度所惩罚,也要找寻自己的爱人。这些作品都是女性为争得自己的婚姻自由做出的努力,而张资平也有批判旧礼教、旧制度的书写。小说《爱之焦点》中的Q向N的母亲、他的情敌M、戚族发起抗争的时候,他所想表达的是对家长制度、礼教和宗族的不满,并把其当作是“愚昧的义理”“迂腐社会的束缚”;在作品《性的屈服者》中哥哥奸污了弟弟心上人的情况下,当时的传统观念认为“长兄如父”,就像评论者所说的那样,这正是“尖锐地揭示出家长制温情脉脉背后吃人的本质”,而且后来吉轩“觉得他不能不把自己和家庭的原线完全的截断”,这是很明显的对宗法制度的不满;《梅岭之春》小说中,那些遏制过Q和N自由恋爱的传统礼教又束缚了保瑛和吉叔父在一起的脚步,张资平借小说中主人公保瑛之口把拥有传统礼教道德的社会称为“野蛮的,黑暗的社会”。
  除了对两性关系的描写,在张资平小说中还有对于政教经文的批判。他批判在当时学校为了保持与军阀的关系,不惜利用女学生的美色和声音去诱惑,也批判教会乱收学生的虚伪行为。此外,张资平也跟随着时代支持妇女解放,认为女性不应该趋附于男性,成为男权文化的附庸。所以,他的作品中仍然带有对“五四”精神的宣扬,不仅仅是两性灵肉的书写,也有对女权的张扬与个性的解放的宣扬。   三、反思:对于媚俗与先锋的辩证思考
  张资平的情爱小说到底是好是坏一直是文学史上讨论的问题,但学界大部分学者还是持贬损的态度居多,仅仅少数学者支持,如李长之认为他的小说语言“是开始用流利的国语写新小说的人”;文学理论家钱杏■也曾评价“张资平先生的恋爱小说的产生是与时代有密切的关联的”。可见,对于张资平小说不能一概而论,是媚俗还是先锋还应当辩证地进行思考。
  张资平敢于冲破当时的写作形式,大胆创新,勇于表现欲望冲突下的媚俗内容,进行灵肉书写其实是源自于日本自然主义对他的影响。他在二十岁时到日本留学,当时的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思潮正发育成熟起来,独具特征的日本“私小说”在当时非常流行,如田山花袋的作品《棉被》是日本“私小说”的先河之作,作品对于人性中最原始的性欲进行大胆的表露,给明治时期的伦理道德以强烈的冲击,当然对张资平的影响也不言而喻。张资平小说中的人情世故,都遵循着自然的原则,不善不恶,不美不丑,不带入自己的成分,也不服从其他的观念,就是凭借着自己的理解来评判事物,并把客观的世态人情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阅读。所以,他那些批量化、无深度的作品中的先锋性和时尚性就会被欲望的媚俗所掩埋。
  在上个世纪20年代,茅盾认为应该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发起一种自然主义运动,以新的思想和形式来弥补早期“问题小说”的不足,而此时的张资平就凭借着丰富的作品为现代小说增添了新的人性、社会方面的内容。而且,在本世纪80年代出现的以方方、池莉、刘恒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90年代林白、陈染、海男等“个人化写作”,都与张资平有着或多或少的思想渊源。因此,认为张资平的小说只是进行媚俗的肉欲书写而抹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这是不全面的,应以辩证的视角来看待他的不足及他对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与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资平.张资平情爱小说(上下册)[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2] 徐仲佳.新道德的描摹与建构——张资平性爱小说新探[M].中国文学研究,2004(1).
  [3] 李长之.张资平恋爱小说的考察——《最后的幸福》之新评价[M].清华周刊,1934(3-4).
  [4] 张资平著,李葆琰选编.张资平小说选(上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
  [5] 钱杏.张资平的恋爱小说.现代中国文学作家(第2卷)[M].泰东图书局,1929.
  [6] 谭桂林.张资平名作——爱之焦点[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空间叙事研究(ZJ2013006)
其他文献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力量,而不是制造焦虑。  ——父母的情绪越稳定,孩子的心就越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努力学习,也是一种责任。  ——父母要让孩子体会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快乐  当你埋怨孩子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毁人不倦”。  ——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小孩子在家里,一定要有相当的东西玩,相当的事情做,要晓得不玩不做,不會发
期刊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梅拾璎 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辑推荐:   育儿路上,父母总会被各式各样的问题所困扰。本书作者发现,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是解决大多数养育难题的根本方法。和谐自由的生长环境,父母不断学习和内省,走进自然,广泛阅读,体育运动,温暖敦厚的人情……所有这些,构成了培育孩子内驱力好的土壤,也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疯狂的科学实验》  【英】埃里克斯·伯依斯 著  江西科
期刊
如果你问我最喜爱吃什么美食,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煎饼。  煎饼是北方地区的一种主食,以山东为盛。其实,你要是去过宿迁,你会发现煎饼在那里也盛行,菜市场里煎饼种类很多,有小麦面做的,有玉米面做的,还有各种杂粮做的。一放长假,我们一家就会去宿迁外婆家玩上几天,这时,外婆会亲手做上一锅煎饼款待我们。  外婆做的煎饼形如锅盖、色泽金黄、薄如油纸,刚出锅时口感最好,吃起来香香的、脆脆的,贴在舌头上滑滑的
期刊
语文课上,我正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突然,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小王叫了起来:“朱老师,朝廷的‘廷’字写错了吧,您写成了家庭的‘庭’。”  我一看“朝庭”二字,还是没反应过来哪里有錯,我说:“有错吗?”看了一会儿,我明白过来,在黑板上又写了一个“廷”字。  小王查了字典说:“朱老师,确实是这个没有广字头的。”我把“庭”字擦掉,又郑重地把“廷”字写在上面,并对孩子们说:“你们看,朱老师也会写错别字。我决定惩
期刊
开学初,我在教室里挂了一个红色小信箱,取名为“爱的信箱”。孩子们可以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记录下来,投放进信箱,我会不定时地打开信箱,帮助他们解决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  孩子们非常兴奋,都想给我写信。有人写了一条谜语,有人写“猜猜我是谁”,有人写“老师你今天开心吗”,还有人写“老师,放学啦,再见”……真是一群可爱的小家伙。  我对孩子们说,老师喜欢你们写的信,但你们要把最想分享的快乐,以及最不开心
期刊
摘 要:《诗经》与《楚辞》是我国诗歌的鼻祖,二者产生于不同的地区,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尤其体现在对植物的不同描写上。《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以《离骚》为例与《诗经》中的植物进行对比性研究,以此窥探二者的文化性差异,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关键词:《诗经》 《离骚》 植物 异同  《诗经》与《楚辞》以风骚并称,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传统,二者也具有传承关系。《诗经》对《楚辞》的影响,主要是在艺术形式
期刊
摘 要:古时人们在神话故事中将灾难赋予各种超自然色彩,而以《末日崩塌》为代表的现代灾难片更多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部标准的爆米花影片,《末日崩塌》因其对灾难细节与家庭情感的描写而备受关注,却忽略了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厚神话原型。现代灾难片从神回归到了对自然的敬畏;英雄原型上也完成了从博爱超人到平民英雄的过渡;叙事上超自然色彩也在逐渐隐遁。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分析灾难片原型的转化,有利于探寻古今灾
期刊
摘 要:在父权主义社会,女性的“他者”地位一直存在。随着女性观众性别观念的改变,女性形象在银屏上已经有了些许改善,逐步从纯视觉消费对象转为部分意义的制造者。美国灾难片《末日崩塌》中女主角布莱克的角色定位以及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英雄主义的觉醒,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女性地位在电影中的提升,女主角在影片中的精彩表现也体现出了女性主义的回归。  关键词:压制 歧视 女性气质消费 女性主义  美国影片《末日
期刊
摘 要:目前为止,学界对叶灵凤小说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性爱主题、唯美倾向、心理分析、意象建构等层面。而使用关键词考察叶灵凤小说,则是一个新的维度。本文以“关键词批评”介入叶灵凤小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期为学界研究叶灵凤带来新的可能。  关键词:性爱 新奇 颓废 神秘  当下,“关键词批评”成为时髦,深得批评家们的青睐。它的起源,应追溯到雷蒙·威廉斯1958年推出的《文化与社会:1780—1850》
期刊
摘 要:元代著名曲作家钟嗣成所写的《录鬼簿》是学者们研究元曲的一部重要文献,尤其是作者融入自己的情感所写的吊词——[凌波仙]曲,既具有丰富的史学资料,又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以小见大、追索缘由是其记叙元曲作家事迹重要的特点之一。本文从社会、作者个人、散曲本身三个方面探讨了作者以这种形式评价曲作家的缘由。  关键词:《录鬼簿》 以小见大 追索缘由 [凌波仙]曲 吊词  《录鬼簿》是由元代戏曲家钟嗣成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