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吐鲁番,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火焰山——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描写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火焰山,孙行者三借芭焦扇的脍炙人口的故事;还有中国的死海低于海平面154.31米的艾丁湖洼地,穿行地下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神奇的坎儿井,以及丝绸古道上的明珠高昌故城、交河古城,当然还有闻名于世的吐鲁番葡萄。因了甜美的葡萄,吐鲁番在1990年开始有了一个狂欢的节日——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
吐鲁番,突厥语的意思是“富庶丰饶的地方”,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哪个地方像吐鲁番这样富有传奇色彩。西出玉门关,库鲁克塔格以北、火焰山南麓,戈壁、流沙、干涸的古河道包围着的这片绿洲就是吐鲁番。在它的北方,天山山脉终年积雪,静静矗立。
吐鲁番的地理位置,正好处在东西、南北交通的十字交叉点上,这种重要的战略位置为东方、西方和北方游牧文化的汇聚创造了条件。今天,它距乌鲁木齐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无论是南道还是北道,都必须穿越中亚广阔的戈壁荒漠地带。一到夏天,骆驼开始换毛,体力衰弱,人们在酷热并且最易起暴风的沙漠中旅行,是不可能的。因此东西往来的商贾、僧侣、使者常常选择风最少的冬季,开始他们在中亚地区的艰难旅程。
吐鲁番冬季平均温度比周围其他地区高出差不多10度,无疑是行旅们向往的乐土。
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吐鲁番只是一个旅游地的名字。知道葡萄沟,知道火焰山,并且知道吐鲁番是全国地势最低、气温最高的地方,连同闻名遐迩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对一个未曾到过吐鲁番的人,也不过是汉字堆起的亭台、雕镂物体的声音和语言带给人的符号罢了,宛如坎儿井只是曲曲折折地流淌在许多人的梦里。只有到过、目睹过的人才能读懂吐鲁番。
事实上,吐鲁番不仅仅是旅游胜地,它还凝聚了多种文化。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和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写道:“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即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文化,由于丝绸之路的影响,我国的敦煌和吐鲁番是这四大文化体系在全世界仅有的两个交汇点。从人类发展的远景来看,对文化汇流的研究有其特殊的意义。目前研究这种汇流现象和汇流规律的地区,最好的、最有条件的恐怕就是敦煌和吐鲁番。”许多专家也认为吐鲁番就是丝绸古道遗存的“地下博物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吐鲁番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贸和文化重镇。历史上通往焉耆盆地的“银山道”,东往敦煌的“大海道”,西去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北抵吉木萨尔的“车师道”等多条驿道在吐鲁番交汇。正是因为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四大文明体系无可置疑地交汇于此,聚集于此。
“大海道”一名的由来,史书上没有正式记载,大概是因为这一路上多沙碛荒漠而得名。大海道是丝绸之路中最不为人熟悉的一条路,也是路途最为艰险的一条路。由于它是中原通往西域最近的路线,比旁边绿洲遍布的哈密路线缩短了近一半路程,因此,自汉唐到宋元时期,在军事、经济上的位置都极为重要。元代以后,由于沙漠化加剧,大海道才废弃不用。
全长500多公里的大海道,是已知的十四条丝绸之路中最后一条未被探明的故道,在它的两端,连接着丝绸之路上两个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重镇——吐鲁番和敦煌。
吐鲁番是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地名,因为它曾经是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在吐鲁番发现的古代文献、遗存的古代建筑、壁画及各种出土文物,都证实这里不仅传播过佛教、基督教、摩尼教以及后来的伊斯兰教,而且还包括了众多的民间宗教,如祆教、萨满教、道教等,而佛教和摩尼教在吐鲁番的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吐鲁番是个多民族汇聚的地区。吐鲁番遗存下来的文献,都是用很多语言文字写成的,其中的文字就有24种,包括希腊斜文、叙利亚文、栗特文、吐蕃文、婆罗迷文、回鹘文、汉文、突厥文、安息文、古波斯文等,这些都反映了吐鲁番这片土地上一度有着众多的民族在共同生活。
考古学家说,如果想知道盛唐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子,就来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吧,它就是唐时长安远在西域的翻版。现在它是一座即将融为泥土的废墟,正因为它的死亡,盛唐的容颜才活到今天。
吐鲁番没有青山绿水,只有“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它是一个让你感悟文化交融的地方,是一个让你领略异域风情的地方,是一个让你惊叹神奇造化的地方,是个让你感受热情奔放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你享受甜蜜生活的地方。
吐鲁番是一个你非来不可的地方。
吐鲁番的一切都会让你的眼睛应接不暇。这里既有干燥寂静的沙漠,也有成片成片的葡萄园;既有如烈焰般燃烧的火焰山,也有清冽甘甜在地下流淌的天山雪水……
古老的历史文化遗迹,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风情民俗……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吐鲁番都可以说是西域的一个缩影。
吐鲁番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因为有着千年文化的滋养和辉煌往事的沉淀,使它从容而淡定。
吐鲁番,突厥语的意思是“富庶丰饶的地方”,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哪个地方像吐鲁番这样富有传奇色彩。西出玉门关,库鲁克塔格以北、火焰山南麓,戈壁、流沙、干涸的古河道包围着的这片绿洲就是吐鲁番。在它的北方,天山山脉终年积雪,静静矗立。
吐鲁番的地理位置,正好处在东西、南北交通的十字交叉点上,这种重要的战略位置为东方、西方和北方游牧文化的汇聚创造了条件。今天,它距乌鲁木齐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无论是南道还是北道,都必须穿越中亚广阔的戈壁荒漠地带。一到夏天,骆驼开始换毛,体力衰弱,人们在酷热并且最易起暴风的沙漠中旅行,是不可能的。因此东西往来的商贾、僧侣、使者常常选择风最少的冬季,开始他们在中亚地区的艰难旅程。
吐鲁番冬季平均温度比周围其他地区高出差不多10度,无疑是行旅们向往的乐土。
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吐鲁番只是一个旅游地的名字。知道葡萄沟,知道火焰山,并且知道吐鲁番是全国地势最低、气温最高的地方,连同闻名遐迩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对一个未曾到过吐鲁番的人,也不过是汉字堆起的亭台、雕镂物体的声音和语言带给人的符号罢了,宛如坎儿井只是曲曲折折地流淌在许多人的梦里。只有到过、目睹过的人才能读懂吐鲁番。
事实上,吐鲁番不仅仅是旅游胜地,它还凝聚了多种文化。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和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写道:“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即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文化,由于丝绸之路的影响,我国的敦煌和吐鲁番是这四大文化体系在全世界仅有的两个交汇点。从人类发展的远景来看,对文化汇流的研究有其特殊的意义。目前研究这种汇流现象和汇流规律的地区,最好的、最有条件的恐怕就是敦煌和吐鲁番。”许多专家也认为吐鲁番就是丝绸古道遗存的“地下博物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吐鲁番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贸和文化重镇。历史上通往焉耆盆地的“银山道”,东往敦煌的“大海道”,西去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北抵吉木萨尔的“车师道”等多条驿道在吐鲁番交汇。正是因为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四大文明体系无可置疑地交汇于此,聚集于此。
“大海道”一名的由来,史书上没有正式记载,大概是因为这一路上多沙碛荒漠而得名。大海道是丝绸之路中最不为人熟悉的一条路,也是路途最为艰险的一条路。由于它是中原通往西域最近的路线,比旁边绿洲遍布的哈密路线缩短了近一半路程,因此,自汉唐到宋元时期,在军事、经济上的位置都极为重要。元代以后,由于沙漠化加剧,大海道才废弃不用。
全长500多公里的大海道,是已知的十四条丝绸之路中最后一条未被探明的故道,在它的两端,连接着丝绸之路上两个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重镇——吐鲁番和敦煌。
吐鲁番是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地名,因为它曾经是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在吐鲁番发现的古代文献、遗存的古代建筑、壁画及各种出土文物,都证实这里不仅传播过佛教、基督教、摩尼教以及后来的伊斯兰教,而且还包括了众多的民间宗教,如祆教、萨满教、道教等,而佛教和摩尼教在吐鲁番的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吐鲁番是个多民族汇聚的地区。吐鲁番遗存下来的文献,都是用很多语言文字写成的,其中的文字就有24种,包括希腊斜文、叙利亚文、栗特文、吐蕃文、婆罗迷文、回鹘文、汉文、突厥文、安息文、古波斯文等,这些都反映了吐鲁番这片土地上一度有着众多的民族在共同生活。
考古学家说,如果想知道盛唐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子,就来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吧,它就是唐时长安远在西域的翻版。现在它是一座即将融为泥土的废墟,正因为它的死亡,盛唐的容颜才活到今天。
吐鲁番没有青山绿水,只有“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它是一个让你感悟文化交融的地方,是一个让你领略异域风情的地方,是一个让你惊叹神奇造化的地方,是个让你感受热情奔放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你享受甜蜜生活的地方。
吐鲁番是一个你非来不可的地方。
吐鲁番的一切都会让你的眼睛应接不暇。这里既有干燥寂静的沙漠,也有成片成片的葡萄园;既有如烈焰般燃烧的火焰山,也有清冽甘甜在地下流淌的天山雪水……
古老的历史文化遗迹,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风情民俗……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吐鲁番都可以说是西域的一个缩影。
吐鲁番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因为有着千年文化的滋养和辉煌往事的沉淀,使它从容而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