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体验,让“不可说”的数感渐次丰满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中,“数感”一词经常被提及。数感是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然而,数感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思考,数感是不是自身对数的感觉,能敏感地领会“数”所表示的意义或内涵,数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靠的是体验和感受。
  俞正强老师提出,数感是所有可表达和不可表达的总和,它是鲜活的,是持续生长、不断丰满的。一个好的老师,数学学习的指导过程就可以描述为对学生已有数感的依赖与使之渐次丰满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负数”的学习是对学生数感的一次飞跃性提升。因为在认识负数以前,学生接触到的数大多是表示“多”与“少”,而“负数”是有相对性的,它不仅表示“多”与“少”,还表示一种状态。笔者以苏教版五上“认识负数”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设计分层体验,让学生对于负数“不可说”的数感渐次丰满起来。
  一、直观的基准,为负数寻一杆“明秤”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与负数知识的抽象性,教学时借助直观的表象来帮助理解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负数的产生是基于生活的需要,是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是由一定的基准“0”来区分的。“0”在这里所表示的意义与学生之的认知完全不同,以前是表示“没有”,而在这一课中表示的是一定的基准。
  在负数的引入环节,教材以温度计的认识为载体。这样的安排,编者也是有一定的意图的。温度计比较常见,上面有明显的刻度,以零刻度为基准,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出示“-10 ℃”和“+10 ℃”,进行如下教学:这两个数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们吗?-8 ℃和+6 ℃你能找得到吗?零上为正,零下为负,那“0”在这里是正数吗?是负数吗?请把这些数填在相应的位置。
  通过观察分析,学生发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在这里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这时,课件展示的温度计变成了一条数轴。教师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找到+3,+5,-5吗?是怎么找的?”让学生通过思考、数数、判断,经历在数轴上寻找正负数的过程,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正、负数是以“0”为基准,是可以数出来,是表示一对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温度计和数轴就如一杆“明秤”。让负数可视、可感,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负数是比0还小的数。
  二、抽象的基准,丰富负数的内涵
  当离开了温度计和数轴,生活中的负数又是以什么为基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材中安排了“海拔高度”“这个生活素材。问题串:珠穆朗玛峰海拨+8844.4米表示什么意思?吐鲁番盆地-155米,又是什么意思?这些海拔高度都是以什么为基准呢?此时,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0”了。课件上出示海平面示意图,学生观察后发现,原来是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平均海拔高度看作“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米记作+8844.4米,而吐鲁番盆地比海拔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这里的基准是抽象的,需要学生通过想象加以感受。教师此时可以补充生活实例,例如:电梯中的“-1”表示什么?电梯房中的“3”呢?此时又是把什么看做“0”。根据生活经验,学生知道“-1”在这里表示地下一层,“3”表示地上第三层。以什么为基准,却一时表达不出来。这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动笔画个简易的示意图(图1)。原来是以一层的地面为基准,把地面看作“0”。
  負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日常生活中虽然没有直观的“0”基准,但学生通过想象和比较,感受到只要存在正、负数,就一定存在区分它们的基准,因为正负数是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是相对某个基准而言的。
  三、变化的基准,体验负数的相对性
  负数与学生以往认识的数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相对性,当基准发生了变化,这个数也会发生变化。教师在这里可以设计一个练习:三(1)班数学成绩记录单,潘小东的数学成绩被记为+1,他认为自己考得很差,心里可难过了。老师却说小东的成绩并不差,那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来劝劝小东吧!(课件展示图2)
  生:小东是不是考了61分,被记作+1?
  生:不对,小东应该是比平均分多1分。
  生:是啊,小东不用难过,你考的很好呢,比平均分高出1分,平均分是94分,你应该是考95分吧。
  师:这时把什么看成基准“0”呢?
  生:把平均分94分看作基准“0”。
  师:感谢大家的分析解释,确实是这样,小东考了95分,小东喜笑颜开了!可是他的弟弟潘小西在隔壁班也考了95分,为什么老师记录的却不一样呢?(图3)
  生:潘小西考95分被记为-1,他应该是比平均分少1分。
  师:潘小西所在的三(2)班这次的平均分会是多少分呢?
  生:平均分应该是96分,小西考95分,所以小西才会被记为-1。
  师:看来是因为平均分不同,也就是基准不同,所记录的正数与负数也就不同。
  生:太神奇了!同一个数用负数表示还会这样变化呀!
  这个环节在不断的渗透对比中,学生渐渐感悟到基准的变化,相应的负数和正数也会随之变化,负数的相对性浮出纸面,渐入脑中。
  经历这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与体验,学生对负数的感悟,也从直观、形象到抽象,直到更深刻、丰富的变化,这些绝不是告知学生的,学生也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在一次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渐悟渐深,渐悟渐透,让“不可说”的数感渐次丰满。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赛岐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对国内1848篇关于小学科学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从1981年到2017年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文量较少且稳定,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6年之后,发文量的增长速度迅速提升,主要聚焦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科学探究活动等主题。除此之外,课堂教学、学生科学素质、实验教师、科学素养以及小学科学课程等关键词也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学科学;研究进展;
期刊
【摘 要】家校群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为教育而生的特定群组,其设想愿景是利用网络工具进行线上的有效交流,实现家校携手共同育人。但家校群却在教育功利化和家校双方应付心理的双重影响下,逐渐异化为家校之间的无效沟通和隔阂加剧。  【关键词】家校群〓功利化〓应付心理〓异化  中国青年报《谁的学校,谁的孩子》一文的开篇提到:“似乎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家长对教育这么关注。”[1]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在家校群里得到了充分的
期刊
【编者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使得语文要素成为一个高频词,格外受到关注。语文要素随见于单元导读、课前提示、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等处,为语文教学内容的恰当选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要素,成为教好统编版教材的关键。本专辑的两篇文章从学理分析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落实语文要素,可供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相当大程度上是一种范本教学,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知识图谱共现可视化的模式,通过统整类属课堂互动的1392篇有关期刊文献发现:从1996年至今的20多年内,课堂互动一直是热门主题;通过优量期刊和个人、优创机构以及类属核心关键词形成的聚类得出,前沿研讨优量及高被引量文献的研讨核心点主要集中在课堂互动、课堂教学、英语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策略;根据数据可视化的进展与趋势,从优创经验转化、有效课堂互动、多视域研究的必要性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中这句话,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借着“语用”的东风,各种形式的随文练笔,在一线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层出不穷,但多数处于机械式的重复练习,高耗低效。那么该如何促进练笔效益的提升,优化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呢?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语文教学为例,
期刊
为攻克教困难、写不易的写作教学痼疾,我们秉持教学是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沟通的教学观,经过十年探索,构建了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小学写作教学序列与模式——《这样教写作不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5月),由三大教学模式群构成三个学段写作教学序列,其下模式凡十三种。第一学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模式群有五种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居其一。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写话内容为“猫和老鼠”,其情境是老鼠看见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的“关于写作教学”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还是习作教学的“根”。因此,阅读教学中,在让学生懂得文本“写什么,说什么”问题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破译文本“怎么说,怎么写”的表达“编码”,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读写结合,获取习作表达方法
期刊
演绎和归纳是科学研究中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两种逻辑思维方法。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知识推导出个别结论的过程。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这两种推理方法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常用方式,各有所长,互相依存,本無优劣之分。但当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投射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那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效果也迥异。本文着重从用这两种思维方式进行的《半截蜡烛》课堂教学案例的比较中,
期刊
习作教学乃小学语文教学之“半壁江山”,可提起习作,学生个个唉声叹气,叫苦不迭——不好写也不愿意写;教师则认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好教也不乐意教。尤其单元习作成为教师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缘于无从下手,无法操作。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巧引妙导,使得习作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的一道精神美餐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借范本引路,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生个个充满童心、
期刊
课程改革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良好的师生交流为桥梁,以生活情境为基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贴近生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各方面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高,对生活的兴趣亦逐渐增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