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诵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情趣,从语文学习角度看,诵读古诗文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诵读诗词,小学生可以学习到重要的写作知识。
【关键词】诵读 语文能力 写作知识
古云“品高文自美”,一篇传世的好文章,必然融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小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等限制,虽对其作文的思想水平不能求全责备,但其“主题”必须基于符合社会的基本基本价值和伦理道道德观,能够基本上区分美丑和善恶,而诵读从古至今流传的好诗词,好文章,可以使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审情趣。
1.小学生的诵读的必要性
1.1 诵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情趣。中华诗词文章,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深远,博大精深。先秦经典、汉晋文章、唐诗宋词,及近代佳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热情和信仰,浸染着中华人文精神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作品思想之高远,意境之深邃,感情之充沛,语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音韵之优美,技艺之高超,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1.2 从语文学习角度看,诵读古诗文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一,诵读古诗文能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能“书读百遍”,则自然而然“其义自见”,达到自悟,而这种“悟”带给学生的是成功的自信,是对语文学习的更多的兴趣和探究。这种感悟或会意,伴随着孩子成长,每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不同。五六岁的孩子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的理解是感性的,是眼前四野中的秋草被烧荒后第二年在春风吹拂下的再生;而一个正在经历人生坎坷的青年则会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动,从而激励自己坚强地迎接生活中的挑战;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读这句诗,则悟出了生命的意义,勇敢、坚定、顽强地接受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从这些洗礼中得到永生。一旦自我感悟真正融入生命,便成为人一生的精神财富。第二,诵读感悟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过程。通过诵读,学生会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这实际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诗、画作为艺术品都在激发人的想象,没有想象便不会有艺术,所以在通读过程中,学生体味涵咏,艺术鉴赏力便逐渐提高,语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1.3 通过诵读诗词,小学生可以学习到重要的写作知识。第一,从诵读诗词中明确感情是文章的生命线,写作必须有真情实感。感情是诗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讲“诗者,根情、言苗”,可见情是写好诗的第一要素。正因为有真攀深沉的情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才牵动人们离别的衷肠;岳飞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才使《满江红》成为千古绝唱;陆游《钦头凤》可以说是字字血,声声泪,把爱情这一题材发挥到了极致……诗歌如此,同学们的作文更应如此。只有表现出真情实感,才能以澎湃的热情引起读者感情和思想上的震动,才能打动读者。第二,从诵读古诗中激发想像力,使文章具有创造性。高尔基说过:“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诗歌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因此不妨多读读李白、苏轼、辛弃疾、毛泽东等诗人的作品,这是小学生补充“钙”的最佳方式。
2.如何在文章中巧引诵读过的诗文
就是围绕某一中心或某一话题,从知识积累中把相关名句提取出来为作文所用。直接引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①引用名句。上午第三节课,我们迎来了语文老师。他“抚尺一下”,将沉浸在下课快乐氛围中的“鸥鹭”惊吓住了;接着“满座寂然,无敢哗者”,都恭恭敬敬听从于师命了。然而一呼噜声从远处传来——糟了,一同学睡熟了! 语文老师“伸颈”、“侧目”,侧耳倾听那“声源”。不好,发现了,只见他“奋袖出臂”,跨步上前,一声厉喝,吓得那同学“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是笔者从江苏南通一考生的一篇满分作文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作者把学过的《口技》中的词句生动贴切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语言俏皮,略带夸张。②名人+名言+内涵。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柔滑朦胧;是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这段文字灵活引用诗人诗词中的名句来描述春天的美景,让人备感亲切美好。③名人+名言+感悟。陶渊明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让我明白理想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懂得理想就是先人后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体会理想就是人民幸福团圆的美好祝愿。
总之,诵读诗文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百利无害,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把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不仅开发了古诗文的又一功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文采,也能显示作者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关键词】诵读 语文能力 写作知识
古云“品高文自美”,一篇传世的好文章,必然融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小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等限制,虽对其作文的思想水平不能求全责备,但其“主题”必须基于符合社会的基本基本价值和伦理道道德观,能够基本上区分美丑和善恶,而诵读从古至今流传的好诗词,好文章,可以使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审情趣。
1.小学生的诵读的必要性
1.1 诵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情趣。中华诗词文章,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深远,博大精深。先秦经典、汉晋文章、唐诗宋词,及近代佳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热情和信仰,浸染着中华人文精神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作品思想之高远,意境之深邃,感情之充沛,语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音韵之优美,技艺之高超,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1.2 从语文学习角度看,诵读古诗文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一,诵读古诗文能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能“书读百遍”,则自然而然“其义自见”,达到自悟,而这种“悟”带给学生的是成功的自信,是对语文学习的更多的兴趣和探究。这种感悟或会意,伴随着孩子成长,每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不同。五六岁的孩子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的理解是感性的,是眼前四野中的秋草被烧荒后第二年在春风吹拂下的再生;而一个正在经历人生坎坷的青年则会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动,从而激励自己坚强地迎接生活中的挑战;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读这句诗,则悟出了生命的意义,勇敢、坚定、顽强地接受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从这些洗礼中得到永生。一旦自我感悟真正融入生命,便成为人一生的精神财富。第二,诵读感悟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过程。通过诵读,学生会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这实际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诗、画作为艺术品都在激发人的想象,没有想象便不会有艺术,所以在通读过程中,学生体味涵咏,艺术鉴赏力便逐渐提高,语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1.3 通过诵读诗词,小学生可以学习到重要的写作知识。第一,从诵读诗词中明确感情是文章的生命线,写作必须有真情实感。感情是诗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讲“诗者,根情、言苗”,可见情是写好诗的第一要素。正因为有真攀深沉的情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才牵动人们离别的衷肠;岳飞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才使《满江红》成为千古绝唱;陆游《钦头凤》可以说是字字血,声声泪,把爱情这一题材发挥到了极致……诗歌如此,同学们的作文更应如此。只有表现出真情实感,才能以澎湃的热情引起读者感情和思想上的震动,才能打动读者。第二,从诵读古诗中激发想像力,使文章具有创造性。高尔基说过:“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诗歌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因此不妨多读读李白、苏轼、辛弃疾、毛泽东等诗人的作品,这是小学生补充“钙”的最佳方式。
2.如何在文章中巧引诵读过的诗文
就是围绕某一中心或某一话题,从知识积累中把相关名句提取出来为作文所用。直接引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①引用名句。上午第三节课,我们迎来了语文老师。他“抚尺一下”,将沉浸在下课快乐氛围中的“鸥鹭”惊吓住了;接着“满座寂然,无敢哗者”,都恭恭敬敬听从于师命了。然而一呼噜声从远处传来——糟了,一同学睡熟了! 语文老师“伸颈”、“侧目”,侧耳倾听那“声源”。不好,发现了,只见他“奋袖出臂”,跨步上前,一声厉喝,吓得那同学“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是笔者从江苏南通一考生的一篇满分作文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作者把学过的《口技》中的词句生动贴切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语言俏皮,略带夸张。②名人+名言+内涵。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柔滑朦胧;是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这段文字灵活引用诗人诗词中的名句来描述春天的美景,让人备感亲切美好。③名人+名言+感悟。陶渊明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让我明白理想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懂得理想就是先人后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体会理想就是人民幸福团圆的美好祝愿。
总之,诵读诗文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百利无害,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把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不仅开发了古诗文的又一功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文采,也能显示作者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