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际博协新一届领导层 本刊特约主编安来顺当选副主席

来源 :国际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4届大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馆长、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相聚米兰。
  7月9日意大利当地时间下午15:00(北京时间7月9日晚21:00),国际博协大会选举委员会正式宣布了新一届国际博协执委会选举结果。土耳其的苏埃·阿克索伊当选主席,中国的安来顺和意大利的阿尔贝托·加兰迪尼当选副主席,世界五大洲的其他11名代表当选为执委。这是国际博协70年历史上亚洲国家第二次进入最高领导层,上一次印度人高斯当选主席是在24年以前。
  主 席
  [土耳其]苏埃·阿克索伊
  Suay Aksoy
  现为土耳其博物馆专业协会主席,土耳其海峡大学(Bogazici University)、米马尔希南艺术大学(Mimar Sinan University of Fine Arts)兼职教授,1972年毕业于海峡大学,于1976/2006年先后于法兰克福大学、莱斯特大学学习,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与博物馆研究硕士学位。2006—2009年任土耳其OSF协会顾问,2000—2013年先后任土耳其历史基金会委员、副主席,2007年至今,任国际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委员,后当选为主席。
  副主席
  [中国]安来顺
  Laishun An
  现为中国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他多年从事我国博物馆的国际合作事务,并在国际博协担任重要职务。1989—2010年任国际博協博物馆学委员会理事、副主席;2005—2010年任国际博协跨文化事务委员会委员;2013年以来任国际博协财政与资源分配委员会委员;2014年以来任《国际博物馆》全球版编委,《国际博物馆》中文版特约主编;2010年当选国际博协执委,2013年连任执委。本届米兰大会上,安来顺博士高票当选为国际博协二位副主席之一,本届任期至2019年。
  副主席
  [意大利]阿尔贝托·加兰迪尼
  Alberto Garlandini
  现为国际博物馆协会意大利国家委员会主席、国际博物馆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2007—2010年任国际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委员会委员。他毕业于米兰国立大学,在比萨高等师范学校、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参加了一系列课程,并曾在法国文化部博物馆局、文化遗产局工作。他著作颇丰,发表、出版了170篇/部博物馆方面的论文、图书等。
其他文献
国际博物馆协会曾在2001年将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与社区”。意在指其对于社区文化建设所起到的推动发展作用。  博物馆作为社区中的特殊成员,其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要用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协作精神来衡量。博物馆与社区成员互相依赖,如果没有了协作精神,双方不能从中互相学习,那么举办多少场活动都是毫无意义的。  社区,宏观社会的缩影  在美国,博物馆经常被用作社区活动中心;人们围绕着自己所感兴趣的
期刊
在下半刊中,杂志精选了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具有标志性内容的文章。以“博物馆與文化遗产关键概念” 为主题,开启《国际博物馆》杂志的新阶段。  对于20世纪80年代博物馆事业发展来讲,沙罗 · 高斯(1986)、迈克尔 · 埃姆斯(1985)、阿尔法 · 奥马尔 · 科纳雷(1983)等作者所阐述的观点以及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都对巩固博物馆学科地位,发展博物馆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博物馆,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平台。  博物馆长期以来对于物质形态藏品的研究与利用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与方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本身的特性,需要依托行为人自身而存在,并通过技艺、声音等载体口传身教来得以传承。所以如何在博物馆将“非遗”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下去,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将从博物馆教育入手,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依托博物馆平台向公众进行传播。  细纹刻纸  非物
期刊
过去几年中,中国的博物馆行业发生了一些非常大的变化:  首先,从数量上,几乎平均每天都有一家新的博物馆开馆;其次,未成年访客的数量上涨得最为迅速,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博物馆视为社会教育空间,他们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最重大的一个改变是,公共教育成为了中国博物馆评级的核心指标,博物馆不再是一个只重收藏和研究的机构,而是转向了与社会共享教育资源。  过去几年的这些大事对博物馆而言,催生出一个问题:为满
期刊
踏进美术馆,人人所期待的都是一场不虚此行的经历。  但常常会发现,从作品晃悠到作品,每件艺术品停留个十秒二十秒之后,别人兴趣盎然,自己却疲惫不堪?在博物馆面对,也同样如此。  阿兰·德波顿说:“我们与艺术的相遇,并不总像预想中那般美好。”不仅如此,甚至,还可能会陷入各种对于看展览的偏见里去——  对这些,一位来自荷兰的资深艺术顾问约翰·艾迪玛,或许能给出一些有趣的建议。  他的建议很实际,诸如:如
期刊
博物馆作为教育机构,是通过展览来达到其普惠启发大众的目的,而展览质量的高低,则直接影响了观众的观感体验,以及是否能够把握住展览所要传递的信息。但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的展览依旧只停留在文物单纯的陈列展示上,或是大范围的强加一些关联性并不大的数字媒体技术,并没有充分挖掘文物价值——其背后的故事性。  一个展览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是否把故事讲好了,而博物馆作为藏有无数故事的宝库,如何通过展览“讲故事”,如何为
期刊
展览开幕那天,我在幽暗的展厅仔细看着,一件一件地,不肯落下任何细节。  除去我自己对历史的兴趣之外,这大概是因为展览开幕前的一个月,媒体上的信息已经在狂轰滥炸——展览本身脱胎于BBC的广播节目、中国是巡展的最后一站、100件文物会带你领略世界史……  大英展开幕当天,策展人贝琳达·克里勒博士正给观众介绍展品。  然而,当身处展厅内,顺着号码逐一看下去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不论是此前报道的媒体
期刊
昨日,“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开幕,今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用物品叙述历史”的经典展览,带来了100件有趣的文物,并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准备的第101件展品“2001年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WTO)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收尾。  这些文物在来北京之前,已经陆续在日本、阿布扎比、澳大利亚进行巡展,并曾在当地引起非常大的轰动。那么,与在中
期刊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博物馆对自身人才素质、队伍结构的要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藏品保护、展览策划、社会传播、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正日益成为博物馆走向现代化、专业化最迫切的需要。  现代化的博物馆人才,应具备现代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科学素养;注重获取新的知识,注重吸纳前沿理论;尊重客观存在事实,尊重新的实践成果,及时通过科学管理和文化成果,使博物馆文化更多惠及社会民众。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
期刊
编辑推荐  ·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有着相同的需求,面临同样的挑战。对中小型博物馆而言,由于阅读和培训的时间通常十分有限,要跟得上新的观点和实践中的诸多变化,是极富挑战性的。《博物馆基础》服务于那些靠有限的资源和极少的专业员工运营的博物馆;同时,书中提供的综合训练方案也适用于希望全面了解博物馆实务的专业读者。  ·本书作者从丰富的实践经验出发,为博物馆方方面面的工作提供了一份基础指导手册,涵盖观众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