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脉风水与大清国兴衰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zhen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族一向有崇敬祖先的优良传统。天命七年(1622年)初,努尔哈赤攻取了辽阳以后,以辽阳城大且破旧、不易防守为由,废弃不用,另在辽阳城东五里的太子河畔营建新都,定位国都,命名“东京”。迁都东京后,为了祭祀方便,努尔哈赤在东京城北四里的杨鲁山营建了新的山陵,因邻近东京,故称东京陵。山陵建成后,天命九年四月初一,努尔哈赤派族弟前往褐图阿拉展拜祭祖陵,并将葬在那里的先祖、后妃们迁到了新建成的东京陵。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又敕封杨鲁山为“积庆山”,岁时以祭,长年不辍。但时隔34年后,为什么将景、显二祖又迁回了清永陵呢?
  
  清皇陵为何迁移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十六日,以议政大臣鳌拜为首的一些大臣上书顺治帝说:“兴京景祖翼皇帝、显祖宣皇帝陵自克取辽阳后迁至东京,原以便展谒,申祭飨也。今据钦天监地理官奏称,兴京皇陵风水实系第一福地。请仍迁景祖、显祖陵于肇祖原皇帝、兴祖直皇帝陵旁、庶与风水有合等语。夫果旺气所钟,福祥攸萃,宜如所请,将各陵界内坟墓、房屋俱应迁移。被圈地亩应交户部拨补。”
  顺治帝认为鳌拜的这个建议不可行,他否定了鳌拜的建议。但过了一段时间,鳌拜等大臣又旧话重提,再次建议迁回二祖,他们的理由是“陵寝风水所在,今议将东京二祖陵迁附兴京,于理为协”。这次顺治没有提出反对意见,采纳了这个建议,于顺治十五年九月初八将景祖觉昌安、显祖塔克世迁回兴京陵。随二祖一同迁走的还有武功郡王礼敦、恪恭贝勒塔察篇古。
  鳌拜等人两次上书将二祖迁回永陵,提出的理由都是认为永陵实乃第一福地。那永陵的风水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
  永陵位于新宾永陵镇西北一公里处,龙祖为长白山,龙祖从东北转北再转东南逶迤而行,一路绵延上百公里,层层簇拥。永陵龙前呼后拥,龙行有如巨浪蜂拥,气势非凡,到头开肩展开金水连珠帐,左右二缠护龙护送到头。穴星为巨门星体,穴星正顶下脉,到山脚现孩儿脑,开口吐唇,左右龙虎均称,结为巨龙含珠之穴。永陵之龙,形势俱佳,具万乘之尊之势。再加上波光潋滟的苏子河、草他河如同两条银色飘带,镶嵌于陵区。四周群山朝拱,众水朝宗,前方若百官朝揖,左边青龙蜿蜒,右边凤山翔舞。穴前明堂开阔宽平,天门开而地户闭;外山包裹密如城垣,四周秀峰罗列。午方烟筒山,巍峨而雄伟;寅方天马星秀,禄马贵人方秀砂耸起。清顺治朝钦天监杜如予评为“天下第一福地”,风水绝佳。
  更加神奇的是,“青龙、白虎”这些山距永陵都是12里;位于后方的坐山有12个山头,陵宫恰好位于其中。前方的龙须水(苏子河)流经此地长度正好也是12里。12这个数字象征着清朝12代皇帝,而永陵的风水地势所有的数据都与12相吻合。玄而又玄的是永陵后山有12星峰,中间3个星峰最高,此与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之鼎盛正相对应。嘉庆以后,清朝逐渐衰落,最后一个星峰隐约难见,几乎不能称其为峰,而第12个皇帝溥仪成了末代皇帝、
  亡国之君。这一切,是纯粹的巧合,还是风水真的如此不可思议?
  
  “神树”的传说和兴衰
  
  永陵占据了绝佳的风水宝地,根据《清慕宗实录》相关记载,这和一棵具有神性的古榆树有关。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当政的时候,与钦天监夜观天象,忽然发现辽东有望不断的紫气滚滚而来,就像百条神龙在腾云驾雾。崇祯皇帝大惊,他怕这是混龙出世,担心自己皇位被篡,就找来一个道行高深的风水先生破除这100条龙脉。风水先生带领一群人马来到东北,走东沟,串西岗,一连破了99道龙脉,剩下一条离地三尺的“悬龙”。他认为既然是悬龙,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龙脉,不破也罢。于是,他便回京复命去了。恰在此时,努尔哈赤在长白山被其他部落打败,被人追杀,于是,努尔哈赤背着父亲的尸骨,沿着长白山逃下来,打算给自己的部落找一个落脚的地方。这天,他来到苏子河畔,打算先住进附近一个小店。但是当地人怕犯忌讳,他只能将祖先的骨灰盒取下来夹到了一棵树杈上(当地习俗骨灰盒是不能着地的,不然就等于落葬了),准备次日来取,然后回客店住下。
  然而第二天要走时,努尔哈赤却发现,夹在树杈上的骨灰盒怎么也拿不下来,一着急,他拿出腰刀猛力朝小树杈砍去,可转瞬间,砍开的口子又愈合了。他感觉到很奇怪,便从当地找来一位看风水的先生,才得知这儿是块风水宝地,这座山形似一条龙,南面那座山形似凤凰,中间平原上有一条河(苏子河),这在风水上称为“龙凤夹一杠”,预示着后辈必当皇上。后面龙岗山有12个山包,暗示着将有12代皇帝可做。
  努尔哈赤终于明白了原来后面的启运山就是一条龙脉,而自己在无意中放骨灰盒压中了龙脉,于是,努尔哈赤葬好骨灰盒,就回到长白山,把部落迁到离龙岗山不远的赫图阿拉住了下来。后来,努尔哈赤以父祖被害为由,发布“七大恨”起兵,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明朝,做了清王朝的开国皇帝,清朝也真的出了12代天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给清朝带来12位皇帝的这棵“神树”曾经是清朝自身的一个象征。据记载,1863年枝繁叶茂的“神树”被大风连根拔掉,巨大的树枝将永陵启运殿的屋顶都压坏了。紫禁城的同治皇帝感到此事不吉利,为了保住清朝的“气数”,他急忙命令两位大臣赶往东北,用木敦子撑住神树。然而,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神树的“天根”最终还是抵挡不住天意,连根烂掉了。若干年之后,神树旁边又长出了一棵小榆树,名曰“配榆”。人们原以为这棵配榆会给清朝带来新的生机,但正如风水师所预言的那样,这棵小树也渐渐地枯萎,大清帝国到了第12代便谢下了那长长的历史帷幕。
  现在,这棵“神树”已经不复存在,只有“神树”的一段残根陈设在陵园,作为这棵“神树”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历史见证。
其他文献
寓言的力量,就在于让人对种种社会现象,产生更深刻的领悟。    在《晏子春秋》中,有许多看来专门是讲给皇帝听的寓言。这部古代寓言作品集,显然是战国时期的人,假托晏婴的名义,实际是采集他的言行而编辑成书的。  这位矮个子的晏子,别看身材不高,智慧却很高,所以要用这种方式来规劝,来启发,来诱导,来针砭最高当局,就是因为对自以为至尊至贵、至知至明的君主来说,哪怕他是个白痴,是个混账,是个糊涂蛋,臣下也是
期刊
人的千差万别,关键就是心智发育的程度不同。本质上,人类的心智发育史,就是寻求宁静、回归自我的漫漫行道。“无欲则为圣,少欲则为贤,多欲则为凡,徇欲则为狂。”其实何须外求?真心大我本来囊括宇宙万象,世界就在你心中。    戏本子成了他的生命导演    现在人们讲环保,但危及自身最大的污染是精神污染,学识污染。心智发育不良的人,他不知道自己的智慧从何而来,常为外物所惑,时时着相。什么是“相”呢?佛说,凡
期刊
贞观年间,长安坊间流传着手抄本的《秘记》,书中预言说:“唐(朝)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此后又接连出现了几次异常天象,太史官卜卦竟然是“女主昌(盏)”,恰恰与谶语相吻合,唐太宗知道后异常忧虑。   一天,唐太宗召见预言家、太史令李淳风,李淳风说:“这个人就在皇宫之内,是陛下的眷属,不超过30年她就会据有天下,掌权后几乎要把李姓子孙诛杀殆尽。”   唐太宗问李淳风:“把宫中可疑的人统统杀掉,何
期刊
小人书,又名连环画。连环画,顾名思义,是以连续的、环环相扣的图画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艺术样式。中国的连环画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明清时期,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式也得到了推广。上个世纪,连环画经历了它的发展和鼎盛时期,并最终退
期刊
今天,我们习惯每天对着镜子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但在玻璃镜出现之前,镜子是用铜造的,准确地说,是青铜镜。铜镜本身是一种工艺美术品,镜子的背面一般都铸有精美的纹饰或文字,这些纹饰的图案造型与铭文,往往浓缩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它制作精细,既体现了较高的工艺制作技术水平,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铸造和使用铜镜?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历史考证。正如某些发明创造被归功于黄帝一样
期刊
想要触摸到一个城市的核心并不容易,因为它总隐藏在最不经意的角落。上海最经典的弄堂,是混合着小洋房和胡同串的那种,它必须同时散发经典和颓败的气息,在任意一个拐角,你都可能迷失,因为你正进入上海文化的心脏和灵魂深处。   上海的老弄堂很多,虽然每一条弄堂的结构和形状都看似十分相近,但仔细品味,这些看似相近的弄堂在它们的最深层次中却有着天壤之别。从高空俯瞰这些间隔交错在石库门与高楼大厦、老洋房、老宅之间
期刊
“犹豫”这个并列式合成词的含义,指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用作形容词,最初是两种野兽名称的合称。  “犹”的本义是一种猴类的兽名,别名犹猢。《尔雅·释兽》训曰:“犹,如麂,善登木。”(形状像麂,善于爬树。)北魏学者郦道元在其地理名著《水经注》卷三十三中说:“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岩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坐若飞。”给《史记》作索隐的唐代大学士司马贞也曾引用北魏著名学者崔浩的话:“‘犹
期刊
韩非子曰:上古竞于道德,中世竞于智谋,今世竞于气力。  上古竞于道德,指的是西周灭殷商。周灭殷商靠的是道德,可以说是人文观对天命观的胜利。殷商时代的人相信天命观,迷信上帝鬼神的神秘力量,事无大小都要向神问卜一番吉凶。他们相信上帝也是他们的祖先神,是专门庇佑自己子孙的,而无论这些子孙做些什么,祖先都会在天堂保佑他们。正因为此,商朝后期,纣王无道,残暴至极,令人发指。《淮南子·要略》中记载:纣为做天子
期刊
在古代,文人无一不重视书房的设置,尽管各自经济状况迥异,但都讲究书房的高雅风致,力图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唐代刘禹锡只有一间简陋的书房,“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明代的归有光,青少年时代曾埋首于一间极窄小的书斋,名曰“项脊轩”,“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却自得其乐:“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  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
期刊
之一。离远了挂心,挨近了糟心    中国古代有几千年的帝王史,在那年月,很多人都惦记着能见着皇帝,好沾些浩荡皇恩什么的,倘能陪王伴驾,整天围着皇帝转,那简直就是光宗耀祖,要烧高香的了。  可是且慢。这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皇帝权力实在太大,脾性又实在太难捉摸,一旦弄不好可是乖乖不得了。  一般而言,离着皇上远关系会差些,挨着近那关系会好些,可也得分什么人。就有这么一路人,光闻名没见面,皇上天天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