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哮喘 俞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儿科临床疾病、青春期医学-性早熟及相关性发育异常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专家门诊:周四全天、周五下午、周六上午
问:我孩子15个月,经常咳嗽,咳得厉害时喉咙里有尖尖的汽笛声。最近一次去看病,医生在诊断一栏里写了“哮支”,说这就是哮喘的意思。请问“哮支”到底是不是哮喘?
俞建:你孩子属于婴幼儿哮喘。一般3岁以下的婴幼儿,多由于感染因素触发喘鸣,病毒感染较多见,也有典型的“哮鸣音”,诊断多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经过抗感染、抗炎治疗及对症处理可缓解。大多数在四五岁后发作减少,病情缓解,不是典型的“支气管哮喘”。但也有少数过敏体质的患儿以后会转化为典型的过敏因素为主引起的儿童支气管哮喘。
问:我女儿患哮喘3年了,口服药物治疗始终不能断根。听病友说现在流行吸入疗法了,请问是吸中药还是西药?哪类孩子可以用?
俞建:患有支气管哮喘,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发作,随着年龄增大、青春期发育,大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但是不能“断根”。目前国际上最推崇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最新的GINA方案,根据不同病情,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配合β受体兴奋剂及白三烯受体调节剂等,实际上就是尽量减少哮喘的发作,尽快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也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方案。激素吸入治疗作用于局部,全身吸收得少,副作用相对较少,但如果长期、大剂量应用,也会产生副作用。中药对控制哮喘发作、调节免疫平衡有一定的作用,如敷贴、汤剂及中成药等,但尚无全国统一的诊疗标准。对于单用西药疗效不佳、反复发作或激素用量过大甚至出现副作用的患儿,可以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你女儿属于反复发作的儿童哮喘,建议在吸入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问:我儿子3岁,从1岁开始患哮喘。今天夏天给他做了敷贴治疗,至今快半年没发了。我想再接再厉,冬天给他吃膏方,争取彻底治愈。不知道3岁的孩子可不可以吃膏方?
俞建:所谓膏方,实际上是为了让中药服用方便而采用的一种改良的给药形式,比汤剂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是儿童病情容易改变,而膏方一生产就要1个月,不能按照中医理论再进行辨证修改成分。所以,建议你可以先让儿子服用2周左右汤剂,再找医生辨证一下,对组方进行调整。
问:我儿子快1岁了,脸上的奶癣仍然很厉害,还经常感冒咳嗽。医生说这样的孩子将来容易得哮喘,这是真的吗?该怎样预防呢?
俞建:奶癣是一种通俗的叫法,医学上称婴儿湿疹。婴儿患奶癣的原因比较复杂,通常认为与特异性体质有密切关系,因为患奶癣的宝宝常常有家庭性过敏的倾向,在他们的家庭成员中,常常有患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病史。宝宝患病大多是因为消化道对牛奶、蛋、鱼等蛋白质过敏而致,也可因为吸入花粉、灰尘、纤维或接触涂料、油漆、玩具、肥皂等引起。一般来讲,患奶癣的宝宝比较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待日后稍大时,哮喘的发生率也很高,因此必须引起重视。由于奶癣特别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小孩,一般在加用辅食后逐渐减轻。所以你应给孩子合理增加辅食,避免使用刺激小儿肌肤的化学品、化妆护肤用品,尽量穿用洗过的棉织品,以后还要注意减少孩子对海鲜及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问: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孩子这次哮喘发作缓解得很快。现在他不咳也不喘,可医生还要他吃三个月的中药。我觉得不理解,也太麻烦,有这必要吗?
俞建:支气管哮喘本质上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在缓解期即使无明显症状,实际上也存在气道的炎症和高反应性,所以一般要求在缓解期也需要小剂量的激素吸入,抑制炎症;如果小孩是免疫功能暂时低下,容易反复感染,引发哮支喘鸣,需要调理体质,当然需要服用一段时间中药或免疫调节剂,这样才能增强体质,减少发作。
绝经相关疾病 王文君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教授
医疗专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不孕症、反复自然流产等。
专家门诊:周二、四下午
特需门诊:周五上午
问:我今年50岁,近几个月来经常突然感到胸前、颈部一阵烘热,并很快向面部和双上肢蔓延,这些部位的皮肤也发红,随即全身出汗。起初一天发生2~3次,现在每天有十几次,有时半夜醒来浑身大汗,搅得我心神不宁,经常失眠。家人说我现在特别容易上火, 脾气暴躁。我很无奈,不知我这是怎么了?有办法治疗吗?
王文君:女性40岁以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分泌明显减少,造成身心功能失调及退行性病变。大约1/3的妇女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的妇女则出现一系列雌激素减少所致的躯体及心理症状,包括潮红潮热、出汗、失眠、情绪不稳定等,称为绝经综合征。潮红潮热是最重要的症状,往往是从头面部开始,出现热、烧灼感、皮肤发红,随之发展向胸部及四肢,继而出汗,历时数十秒至数分钟不等,这些症状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根据您的年龄和症状,我考虑您很可能患了绝经综合征,建议您到医院确诊。若症状较轻,可通过自身心理调节得到缓解,必要时选用适量的镇静药以助睡眠;但若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疗法或中医药辨证论治,一般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问:我母亲今年53岁,月经不太正常已有几年了,要么几个月不来,要么一来量很大,还有血块,而且没精神没力气。我劝她去看医生,可她总不当回事,说是等月经走了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王文君:绝经前的女性半数以上会出现月经紊乱,多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或长或短;有的月经持续时间长、月经量增加或淋漓多日不止;也有的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期缩短、经量减少、终于停经;只有少数突然闭经,从此绝经。进入围绝经期后出现月经紊乱,一定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卵巢肿瘤、宫颈病变也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此外,进入围绝经期后妇女也有意外妊娠可能,故必要时需排除妊娠有关疾病导致的不规则阴道流血。您母亲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排除上述疾病的存在,早诊断早治疗。即使没有上述疾病,也须积极治疗以免因出血过多导致贫血,影响身体健康。
问:我今年55岁,绝经2年了。近一年来,我常常觉得外阴瘙痒、阴道有灼热感,白带也增多,还会出现小便急、小便次数增多、尿道口痛的现象。有时我自己吃点环丙沙星,这些症状就会好转,但不久又复发。能不能彻底治疗呢?
王文君:绝经后,阴道、泌尿道黏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而变薄,抗炎能力减弱,容易发生阴道、泌尿道感染,出现你所叙述的症状,单用抗炎治疗效果不易巩固,常会反复发作。因此,若炎症严重、反复发作,应在积极抗炎的同时,局部给予阴道用的雌激素制剂,炎症才会彻底治愈。建议您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合适的治疗。
问:我母亲今年54岁,是个能言善辩的“女强人”。可今年以来,她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爱与人打交道,疑心重,总担心自己生了癌症,有时还会对一些细小的不顺心的事作出过激的反应,常常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觉都睡不好。我们常常开导她,可是收效甚微,该怎么办呢?
王文君:围绝经期是抑郁症的好发年龄段,要注意您母亲是否有更年期抑郁症的可能。抑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理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为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且持续至少2周,另外还需伴有以下症状中的4项:①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念头、自杀、自残行为;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明显减退。建议您注意识别您母亲是否存在以上表现,必要时尽早就医。
贫血 陈芳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各种血液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等血液肿瘤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东院)
问:我有高血压病,可最近单位体检,医生却说我贫血。这两种病不矛盾吗?
陈芳源:有很多人认为贫血者一定是低血压。其实,两者虽然都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昏乏力等症状,但病因、病理变化以及治疗上都有根本的不同,不可混为一谈。贫血属于血液系统疾病,通常是指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的最低值,其主要原因是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丢失过多。血压是心脏排出血液时对周围动脉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它主要由心脏的收缩力、血管的弹性以及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血液量来决定的。贫血与血压的改变并无直接联系,贫血者的血压可以正常,或合并发生高血压、低血压。治疗贫血须根据其类别的不同,服用铁剂、叶酸或应用激素等。
问:妻子最近脸色不好,检查发现患上了缺铁性贫血。这是一种什么病?治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陈芳源: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铁是制造血红素所必需的,缺铁就会使血红细胞生成减少,出现面色苍白、头晕气喘、心悸耳鸣、食欲不佳、指甲易裂等症状。贫血可由长期的血液流失、饮食中缺乏铁、肠道吸收铁的能力减弱、怀孕期铁需要增加等原因造成,诊治的关键是明确原因,有针对性地治疗。口服铁剂是纠正缺铁性贫血最基本的方法,亦可肌注或静脉补充,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另外,食疗有助于早日康复,可以多吃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肾脏、瘦肉、蛋黄、鸡、鱼、虾、豆类、杏、桃、李等。
问:我有30多年的贫血病史,但平常没什么不舒服。现在退休了,我需要治疗吗?该如何保养?
陈芳源:贫血症状的有无或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贫血发生的速度、循环血量有无改变、年龄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等。贫血发生缓慢,机体能逐渐适应,即使贫血较重,尚可维持生理功能;反之,如短期内发生贫血,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可出现明显症状。您是慢性贫血,机体耐受了,但随着年龄增长,机体造血功能减退,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建议你找专业医生查出贫血原因、及时治疗,同时注意吃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规律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
问:如今的孩子们不缺吃,什么有营养吃什么。可医生说我女儿贫血,这是为什么呢?
陈芳源:儿童贫血主要是由于缺铁所致。很多儿科医生发现,近年来贫血患儿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过去,儿童贫血常是因为摄入量不足,治疗上一般都是西医补铁,中医补血。现在,大部分儿童贫血则是吃出来的:偏食,喜欢吃油腻、味道厚重的食品,爱吃精白米,不喜欢吃鱼、蛋及绿叶蔬菜。这样,铁质摄入不足就会引起贫血,同时,脾胃超负荷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造成单纯性肥胖症及由此引发的儿童脂肪肝。而过食冷饮、暴饮暴食造成的脾胃疾病在患儿中居高不下,因此而发生的铁吸收障碍也不少。铁缺乏会导致发育和学习能力下降,相当于智商降低5~7分,并使机体对铅的吸收增加。所以,防胜于治,预防儿童贫血的根本是要合理饮食,家长要帮助孩子把好饮食这一关。
高脂血症 何汝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心血管系统各种危重疾病与疑难病例的诊治,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分离、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二下午(瑞金医院),周四上午(浦东分院)
问:我们单位今年体检,医生说我血脂偏高。听说血脂高的人,血管容易硬化,会得心脏病,是这样吗?
何汝敏:血脂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最多见,也是最重要的几个指标是: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过多,可形成肥胖、脂肪肝,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冠心病的病因之一。如果血中的甘油三酯水平超过4.5毫摩/升,还会诱发另一种会危及生命的疾病——胰腺炎。胆固醇代谢异常可形成黄色瘤、动脉粥样硬化和胆结石。LDL-C,特别是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常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斑块,也是导致冠心病的“元凶”之一。HDL-C对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粥样斑块的形成。
问:我丈夫人很胖,血脂也高,生活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何汝敏:首先,应适当增加运动量,改变久坐少动的习惯,以增加热量的消耗,减少脂肪的堆积。其次,调整饮食结构。甘油三酯升高者,应少吃甜食等淀粉类食物。胆固醇升高者,应少吃高脂肪的油腻食物,如动物内脏、蟹黄、蛋黄等。第三,烹调方式也应改进,选用植物油,尽量用清蒸,水煮等方法来处理食物,避免煎、炸。第四,黑木耳、洋葱、大蒜、红酒等食物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的作用,可适当多吃。
问:我父亲患有高脂血症,目前正在服用降脂药物,需要注意些什么?
何汝敏:血脂异常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方可获得明显的临床益处。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降血脂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相当大的差别,故在服用降脂药物期间,患者应定期随诊。服药4~6周后,应复查一次血脂,以便医生根据血脂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同时,还应复查肝功能和肌酸激酶。长期连续用药时,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血脂、肝功能和肌酸激酶。同时,患者还应积极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提高降脂药物的疗效。
问:听人说,他汀类降脂药物对肝脏毒性特别大,不能长期服用,是这样吗?
何汝敏:他汀类是强有力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经多年临床应用证实,大多数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仅0.5%~2%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且是剂量依赖性的,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常可使升高的转氨酶下降。虽然目前并无确切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会加重肝病,但他汀类药与其他药物一样,并非完全没有副作用,恰当、合理使用是减少副作用发生的重要一环。有胆汁淤积和活动性肝病者,不宜使用他汀类药物。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儿科临床疾病、青春期医学-性早熟及相关性发育异常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专家门诊:周四全天、周五下午、周六上午
问:我孩子15个月,经常咳嗽,咳得厉害时喉咙里有尖尖的汽笛声。最近一次去看病,医生在诊断一栏里写了“哮支”,说这就是哮喘的意思。请问“哮支”到底是不是哮喘?
俞建:你孩子属于婴幼儿哮喘。一般3岁以下的婴幼儿,多由于感染因素触发喘鸣,病毒感染较多见,也有典型的“哮鸣音”,诊断多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经过抗感染、抗炎治疗及对症处理可缓解。大多数在四五岁后发作减少,病情缓解,不是典型的“支气管哮喘”。但也有少数过敏体质的患儿以后会转化为典型的过敏因素为主引起的儿童支气管哮喘。
问:我女儿患哮喘3年了,口服药物治疗始终不能断根。听病友说现在流行吸入疗法了,请问是吸中药还是西药?哪类孩子可以用?
俞建:患有支气管哮喘,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发作,随着年龄增大、青春期发育,大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缓解,但是不能“断根”。目前国际上最推崇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最新的GINA方案,根据不同病情,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配合β受体兴奋剂及白三烯受体调节剂等,实际上就是尽量减少哮喘的发作,尽快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也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方案。激素吸入治疗作用于局部,全身吸收得少,副作用相对较少,但如果长期、大剂量应用,也会产生副作用。中药对控制哮喘发作、调节免疫平衡有一定的作用,如敷贴、汤剂及中成药等,但尚无全国统一的诊疗标准。对于单用西药疗效不佳、反复发作或激素用量过大甚至出现副作用的患儿,可以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你女儿属于反复发作的儿童哮喘,建议在吸入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问:我儿子3岁,从1岁开始患哮喘。今天夏天给他做了敷贴治疗,至今快半年没发了。我想再接再厉,冬天给他吃膏方,争取彻底治愈。不知道3岁的孩子可不可以吃膏方?
俞建:所谓膏方,实际上是为了让中药服用方便而采用的一种改良的给药形式,比汤剂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是儿童病情容易改变,而膏方一生产就要1个月,不能按照中医理论再进行辨证修改成分。所以,建议你可以先让儿子服用2周左右汤剂,再找医生辨证一下,对组方进行调整。
问:我儿子快1岁了,脸上的奶癣仍然很厉害,还经常感冒咳嗽。医生说这样的孩子将来容易得哮喘,这是真的吗?该怎样预防呢?
俞建:奶癣是一种通俗的叫法,医学上称婴儿湿疹。婴儿患奶癣的原因比较复杂,通常认为与特异性体质有密切关系,因为患奶癣的宝宝常常有家庭性过敏的倾向,在他们的家庭成员中,常常有患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病史。宝宝患病大多是因为消化道对牛奶、蛋、鱼等蛋白质过敏而致,也可因为吸入花粉、灰尘、纤维或接触涂料、油漆、玩具、肥皂等引起。一般来讲,患奶癣的宝宝比较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待日后稍大时,哮喘的发生率也很高,因此必须引起重视。由于奶癣特别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小孩,一般在加用辅食后逐渐减轻。所以你应给孩子合理增加辅食,避免使用刺激小儿肌肤的化学品、化妆护肤用品,尽量穿用洗过的棉织品,以后还要注意减少孩子对海鲜及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问: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孩子这次哮喘发作缓解得很快。现在他不咳也不喘,可医生还要他吃三个月的中药。我觉得不理解,也太麻烦,有这必要吗?
俞建:支气管哮喘本质上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在缓解期即使无明显症状,实际上也存在气道的炎症和高反应性,所以一般要求在缓解期也需要小剂量的激素吸入,抑制炎症;如果小孩是免疫功能暂时低下,容易反复感染,引发哮支喘鸣,需要调理体质,当然需要服用一段时间中药或免疫调节剂,这样才能增强体质,减少发作。
绝经相关疾病 王文君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教授
医疗专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不孕症、反复自然流产等。
专家门诊:周二、四下午
特需门诊:周五上午
问:我今年50岁,近几个月来经常突然感到胸前、颈部一阵烘热,并很快向面部和双上肢蔓延,这些部位的皮肤也发红,随即全身出汗。起初一天发生2~3次,现在每天有十几次,有时半夜醒来浑身大汗,搅得我心神不宁,经常失眠。家人说我现在特别容易上火, 脾气暴躁。我很无奈,不知我这是怎么了?有办法治疗吗?
王文君:女性40岁以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分泌明显减少,造成身心功能失调及退行性病变。大约1/3的妇女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的妇女则出现一系列雌激素减少所致的躯体及心理症状,包括潮红潮热、出汗、失眠、情绪不稳定等,称为绝经综合征。潮红潮热是最重要的症状,往往是从头面部开始,出现热、烧灼感、皮肤发红,随之发展向胸部及四肢,继而出汗,历时数十秒至数分钟不等,这些症状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根据您的年龄和症状,我考虑您很可能患了绝经综合征,建议您到医院确诊。若症状较轻,可通过自身心理调节得到缓解,必要时选用适量的镇静药以助睡眠;但若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疗法或中医药辨证论治,一般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问:我母亲今年53岁,月经不太正常已有几年了,要么几个月不来,要么一来量很大,还有血块,而且没精神没力气。我劝她去看医生,可她总不当回事,说是等月经走了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王文君:绝经前的女性半数以上会出现月经紊乱,多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或长或短;有的月经持续时间长、月经量增加或淋漓多日不止;也有的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期缩短、经量减少、终于停经;只有少数突然闭经,从此绝经。进入围绝经期后出现月经紊乱,一定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卵巢肿瘤、宫颈病变也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此外,进入围绝经期后妇女也有意外妊娠可能,故必要时需排除妊娠有关疾病导致的不规则阴道流血。您母亲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排除上述疾病的存在,早诊断早治疗。即使没有上述疾病,也须积极治疗以免因出血过多导致贫血,影响身体健康。
问:我今年55岁,绝经2年了。近一年来,我常常觉得外阴瘙痒、阴道有灼热感,白带也增多,还会出现小便急、小便次数增多、尿道口痛的现象。有时我自己吃点环丙沙星,这些症状就会好转,但不久又复发。能不能彻底治疗呢?
王文君:绝经后,阴道、泌尿道黏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而变薄,抗炎能力减弱,容易发生阴道、泌尿道感染,出现你所叙述的症状,单用抗炎治疗效果不易巩固,常会反复发作。因此,若炎症严重、反复发作,应在积极抗炎的同时,局部给予阴道用的雌激素制剂,炎症才会彻底治愈。建议您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合适的治疗。
问:我母亲今年54岁,是个能言善辩的“女强人”。可今年以来,她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爱与人打交道,疑心重,总担心自己生了癌症,有时还会对一些细小的不顺心的事作出过激的反应,常常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觉都睡不好。我们常常开导她,可是收效甚微,该怎么办呢?
王文君:围绝经期是抑郁症的好发年龄段,要注意您母亲是否有更年期抑郁症的可能。抑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理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为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且持续至少2周,另外还需伴有以下症状中的4项:①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念头、自杀、自残行为;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明显减退。建议您注意识别您母亲是否存在以上表现,必要时尽早就医。
贫血 陈芳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各种血液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等血液肿瘤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东院)
问:我有高血压病,可最近单位体检,医生却说我贫血。这两种病不矛盾吗?
陈芳源:有很多人认为贫血者一定是低血压。其实,两者虽然都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昏乏力等症状,但病因、病理变化以及治疗上都有根本的不同,不可混为一谈。贫血属于血液系统疾病,通常是指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的最低值,其主要原因是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丢失过多。血压是心脏排出血液时对周围动脉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它主要由心脏的收缩力、血管的弹性以及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血液量来决定的。贫血与血压的改变并无直接联系,贫血者的血压可以正常,或合并发生高血压、低血压。治疗贫血须根据其类别的不同,服用铁剂、叶酸或应用激素等。
问:妻子最近脸色不好,检查发现患上了缺铁性贫血。这是一种什么病?治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陈芳源: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铁是制造血红素所必需的,缺铁就会使血红细胞生成减少,出现面色苍白、头晕气喘、心悸耳鸣、食欲不佳、指甲易裂等症状。贫血可由长期的血液流失、饮食中缺乏铁、肠道吸收铁的能力减弱、怀孕期铁需要增加等原因造成,诊治的关键是明确原因,有针对性地治疗。口服铁剂是纠正缺铁性贫血最基本的方法,亦可肌注或静脉补充,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另外,食疗有助于早日康复,可以多吃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肾脏、瘦肉、蛋黄、鸡、鱼、虾、豆类、杏、桃、李等。
问:我有30多年的贫血病史,但平常没什么不舒服。现在退休了,我需要治疗吗?该如何保养?
陈芳源:贫血症状的有无或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贫血发生的速度、循环血量有无改变、年龄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等。贫血发生缓慢,机体能逐渐适应,即使贫血较重,尚可维持生理功能;反之,如短期内发生贫血,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可出现明显症状。您是慢性贫血,机体耐受了,但随着年龄增长,机体造血功能减退,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建议你找专业医生查出贫血原因、及时治疗,同时注意吃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规律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
问:如今的孩子们不缺吃,什么有营养吃什么。可医生说我女儿贫血,这是为什么呢?
陈芳源:儿童贫血主要是由于缺铁所致。很多儿科医生发现,近年来贫血患儿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过去,儿童贫血常是因为摄入量不足,治疗上一般都是西医补铁,中医补血。现在,大部分儿童贫血则是吃出来的:偏食,喜欢吃油腻、味道厚重的食品,爱吃精白米,不喜欢吃鱼、蛋及绿叶蔬菜。这样,铁质摄入不足就会引起贫血,同时,脾胃超负荷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造成单纯性肥胖症及由此引发的儿童脂肪肝。而过食冷饮、暴饮暴食造成的脾胃疾病在患儿中居高不下,因此而发生的铁吸收障碍也不少。铁缺乏会导致发育和学习能力下降,相当于智商降低5~7分,并使机体对铅的吸收增加。所以,防胜于治,预防儿童贫血的根本是要合理饮食,家长要帮助孩子把好饮食这一关。
高脂血症 何汝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心血管系统各种危重疾病与疑难病例的诊治,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分离、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二下午(瑞金医院),周四上午(浦东分院)
问:我们单位今年体检,医生说我血脂偏高。听说血脂高的人,血管容易硬化,会得心脏病,是这样吗?
何汝敏:血脂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最多见,也是最重要的几个指标是: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过多,可形成肥胖、脂肪肝,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冠心病的病因之一。如果血中的甘油三酯水平超过4.5毫摩/升,还会诱发另一种会危及生命的疾病——胰腺炎。胆固醇代谢异常可形成黄色瘤、动脉粥样硬化和胆结石。LDL-C,特别是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常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斑块,也是导致冠心病的“元凶”之一。HDL-C对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粥样斑块的形成。
问:我丈夫人很胖,血脂也高,生活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何汝敏:首先,应适当增加运动量,改变久坐少动的习惯,以增加热量的消耗,减少脂肪的堆积。其次,调整饮食结构。甘油三酯升高者,应少吃甜食等淀粉类食物。胆固醇升高者,应少吃高脂肪的油腻食物,如动物内脏、蟹黄、蛋黄等。第三,烹调方式也应改进,选用植物油,尽量用清蒸,水煮等方法来处理食物,避免煎、炸。第四,黑木耳、洋葱、大蒜、红酒等食物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的作用,可适当多吃。
问:我父亲患有高脂血症,目前正在服用降脂药物,需要注意些什么?
何汝敏:血脂异常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方可获得明显的临床益处。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降血脂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相当大的差别,故在服用降脂药物期间,患者应定期随诊。服药4~6周后,应复查一次血脂,以便医生根据血脂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同时,还应复查肝功能和肌酸激酶。长期连续用药时,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血脂、肝功能和肌酸激酶。同时,患者还应积极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提高降脂药物的疗效。
问:听人说,他汀类降脂药物对肝脏毒性特别大,不能长期服用,是这样吗?
何汝敏:他汀类是强有力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经多年临床应用证实,大多数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仅0.5%~2%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且是剂量依赖性的,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常可使升高的转氨酶下降。虽然目前并无确切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会加重肝病,但他汀类药与其他药物一样,并非完全没有副作用,恰当、合理使用是减少副作用发生的重要一环。有胆汁淤积和活动性肝病者,不宜使用他汀类药物。